麻辣扇贝肉的做法: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十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54:28
元 赵孟頫《浴马图》(局部)
此卷画溪水一湾,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绿荫成趣,骏马数匹,马官九人。画中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是代表了赵孟頫人物鞍马画中的典型风貌,是幅形神兼备、妙逸并具、风格高雅的艺术精品。

 

黄永玉 《猫和老鼠》



“也不想一想,它为什么对你这么好?”

 

张大千《金勾莲花》



此幅风裳翠盖,墨叶纷披,红花灼灼。用金线勾勒花瓣,赤金点缀花蕊,朱红重彩敷色,复以宋人笔法钩叶脉,高华富丽,风神独具。从其所见传世作品看,这一路兼工带写、勾金重彩的荷花,基本是在从敦煌回来的一两年内,数量很少。尔后,多见较为清丽淡雅的粉荷以及泼墨泼彩的荷花。

 

俞致贞 工笔花鸟《子鴂紫鸢图》



  
徐悲鸿《秋蝉》

徐悲鸿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雍正 行书


雍正其人,史学界评论纷纭,臧否不一,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其政治上的功过,涉及其艺术修养和造诣成就的评论很少,其实就个人艺术修养和鉴赏品位而言,雍正在清代的帝王中是十分突出的。此幅用笔跌宕,用墨酣畅,气脉一贯,将二王的灵秀,晋唐的古朴及董其昌的逸气熔为一炉,颇具大家风范。

 

清 高其佩 《八骏图》


高其佩“扬州八怪”罗聘之师,他在细绢上所描绘的亭台楼阁、人物、花鸟、鱼虫等等,笔墨精细,设色艳丽,精妙绝伦,大胆地创造出了别具情趣的“舍笔而求之于手”(指画)的表现技法,晚年遂不再用笔。雍正八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王原祁《卢鸿草堂十志图(之一)》

此图借《草堂十志图》之名,以泼墨设色而成,运以诸家笔意。卢鸿为唐代隐士、文人,擅书法、绘画,曾作《草堂十志图》描写其隐居之处的山林景物。王原祁的《卢鸿草堂十志图》以唐宋各家笔意拟之,图中峰峦浑厚,林木苍厚,笔墨细密严实,松秀浑然,柔中带刚。

 

 


谢稚柳《桃花春鸟》


此幅以双钩轻填的写生法绘桃花,桃枝绘得自然俏楚,朵朵桃花,双钩轻色,予人雅逸高贵的感受。枝上小鸟,丰羽铄神,侧首回眸间,也是让人心生爱怜,可谓“幽禽也喜春光好,立软高枝未肯飞。”

 

王献之《东山松帖》


此帖是王献之所书写的一通信札,通篇寻绎不到精丽的笔法,谨严的结构,甚至有败笔、“失体处”,而它自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美。读《东山帖》当味其高韵远致,若斤斤于笔墨形质,则如缘木求鱼。

 

 


八大山人《莲花鱼乐图》

八大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清 雍正行乐图(之一)




宫廷生活即森严又枯燥,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嫔妃,都想方设法取乐解闷。清庭之内不仅雍正帝或扮高人雅士、或作山林野夫以取乐,嫔妃也纷纷效仿,多扮成才女仙人,并由画家作画写之,《雍正行乐图》和《雍正妃行乐图》正是由此而来。

 

 

蔡襄《澄心堂纸》

此帖是蔡襄论及澄心堂纸信札,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作品。全文以行楷写成,結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颇具晋唐人的韵致。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

 

清 髡残《云房舞鹤图》



相传云房寺曾是仙人出没的地方。此图作于借云关中, 时顺治十七年八月一日。画面上溪水淙淙,松涛歌啸,白云飘飘,仙鹤飞舞,一隐士结茅于此,追寻仙人遗风,“凭栏无限兴,传语去寻君。”不是仙中境界,也是人间胜地。构图严谨,笔墨沉着浑厚,特别是湿笔皴擦更添无限幽深。

清光緒 清廷致法国 国书
国书是国家元首代表本国政府致书于他国元首的一种文书,国际交涉时由特派专使递送:用于公使赴任卸任时,则由公使晋见驻在国元首时呈递。本件系清廷致法国国书,用满汉文对照缮写,由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镇国公载泽、商部左丞绍英联衔呈递,以示亲仁善邻、参观互证之意。

 

宋徽宗《五色鹦鹉图》



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风格精巧典雅。此种画法与南宋花鸟画不同之处在于无意凭仗夸张性的构图,或刻意制造画面的装饰性与动态来取胜,反而是不假造作,纯任天真,如实画出杏花,鹦鹉自然具有的神姿风采。现流落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明 徐渭《菊竹图》
此图写菊花昂立,菊叶垂聚,花朵簇拥,生机勃勃。菊叶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旁依修竹,竹梢低垂,与菊花相呼应,饶有趣味。竹叶用笔潇洒。菊、竹下端衬以叶草,清姿逸态,淋漓尽致。笔墨干湿浓淡相宜相辅,一气呵成,韵味隽永。

 

 

明 夏杲《清风高节图》

此画写奇石耸立,风竹数竿。以浓淡二墨写枝撇叶,绘偃仰起伏、前后穿插之态,有条不紊地刻画出竹子在清风中飘举摇曳的情状,尤其叶梢提笔一转,如神来之笔将风竹潇洒婆娑、楚楚动人之韵尽现纸上。夏杲,擅墨竹,师承王绂而稍变化,有“夏卿一个竹,西凉十锭金”誉称。

 

于非闇《大吉图》




画中两鸡纯白无瑕,站在岩石上,画面布局严谨,用笔劲健,设色明丽典雅,形象生动,富于装饰性。因“鸡”音同“吉”,故名大吉图,且山岩多为祝寿之意。 八大山人《眠鸭图 》 
眠鸭回脖闭目,缩成一团,一副与世无涉孤傲自守的神态,寥寥数笔画出了绒绒细羽蓬松的质感与立体感。画面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无际水面,着添空旷孤寂的情调。作此画时朱耷64岁,已值晚年,反清复明无望,愤世不平的火气渐消,心态日趋平和无争,眠鸭似乎正是这种无奈心情的写照.

 

 


明 徐渭《蕉石图》
“冬烂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世间好事谁兼得,吃厌鱼儿又拣虾。青藤漱老墨谑。”此幅隆石纯以水墨用笔纵横抹出,浑厚华滋。石后芭蕉,间以梅竹,相互映衬。渴笔潇洒灵动,逸气豪发。徐渭擅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

 

 


宋徽宗《欲借风霜二诗帖》
“瘦金书”是宋徽宗在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瘦直挺拔,侧锋如兰竹,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所谓“如屈铁断金”,赵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如《书史会要》推崇的那样:“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

 

 

清 恽寿平《玉兰》
此幅以白粉画花,复以赭黄染花瓣,以淡青染底相映托,冰清玉洁。以铅粉代水墨,又具笔情墨趣和清逸画格,不以勾填法作画,以色彩表现对象的质感和层次。作者大胆突破以冷色、淡色为主的画法,浓妆艳抹,冷暖色彩并存,完美地将“徐熙野逸”与“黄筌富贵”统一于画面。 
元 倪瓒《竹枝图》
传世名画《竹枝图》,此图用笔劲峭,布置停匀,画一枝新竹,枝、干细而挺,稍带弧曲,竹叶细、短而上挺,至梢头略有低垂,疏密有致,优美地展现新篁的秀嫩而生机勃勃。倪瓒的画,虽然他自称“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但几乎无一笔散漫,无一物不似。

 

 


明 沈周《庐山高图》
画中山石林木浑朴雄健,几无空处,山石融合了王蒙的解索皴与董源、巨然的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层层皴染,再施以浓墨逐层醒破。笔法稳健细谨,不恣意逞任,用墨浓淡相间,於满幅布局中有疏朗之感,故觉实中有虚。而画悬泉百丈直泻冲下,涧水轻柔,云光山色极为精采。台北故宫藏。 陶冷月《月夜寒江》
“夜萧森秋气清,愁听巫峡水流声。襄王神女今安在,十二峰头月自明。” 陶冷月的作品情致幽淡闲放,意境空灵超逸,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风貌,融中西绘画与一炉,在美术史上有一席地位。 明 归昌世《风竹图》
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此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拔,着意表现竹的坚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陈之佛 工笔花鸟《海棠绶带图》 
陈之佛1957年创作的《海棠绶带图》可谓是意韵酣浓,盛开的海棠花和牡丹妖娆艳丽,团花簇拥着一座山石,双鸟栖于其上,石头用着重色画出,花鸟用线遒劲有力,设色艳而不俗,画面充满着清新隽逸,雍容典雅,富贵祥和之气,令人回味无穷。 慈禧太后《梅花双鹊图》
 此画月夜朦胧,密枝繁花,双鹊眠栖。慈禧常作赏赐的“御物”便是她的书画,比如赐一个“福”字,赏一幅梅花之类,并且她会提前准备,虽然未必每一件作品都由她亲手完成,但她会在一幅上添枝加叶,亲笔署款。慈禧向有喜欢书画的雅好,内侍近臣得其赏赐,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