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制作编程:一个征服者的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55:42
亚历山大帝国

    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腊战场上曾经发生过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为构建一条通往非洲的战略走廊,墨索里尼挥军入侵希腊。该年年末,意大利军团在东马其顿的弗洛里纳将数万希腊军队围困于一个狭长地带。
    意大利军团正欲发动总攻,突然,狂风骤起,浓雾翻卷。在众多天使的簇拥下,一位金甲白马,气度高贵的将军赫然现身云端。数万希腊官兵欣喜若狂,声称见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相反,意大利人则在狂风中逃之夭夭。此后,意军连战连败,最终被亚历山大的后代逐回了阿尔巴尼亚。
    且不论鬼魂襄助的记载是否确有其事。在欧洲历史上,其赫赫威名能与亚历山大大帝比肩的恐怕罕有其匹,以至于2300多年以后,他的余威仍然能够庇佑他的后代。

    亚历山大系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在位。他既是一个神话般的英雄,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君王。纵览世界历史,无数帝国明明灭灭,但疆界之庞大,能与亚历山大帝国等量齐观的恐怕仅只一二;然而,亚历山大帝国的寿命之短亦绝无仅有。
    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南部,东邻罗多彼山地,南接希腊,西临阿尔巴尼亚,北靠歇亚山脉,面积6.7万平方公里。今天的马其顿已被周边国家割去了三大块,仅为原马其顿的三分之一。
    公元前700年,居住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马其顿民族开始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其国王佩尔狄卡斯一世开始向东南推进,梦想统一马其顿。他的这一夙愿,直到300多年以后才为阿明塔斯三世所完成。

    公元前364年,老迈的马其顿国王阿奇拉宣布退位,他将国家一分为二,授权长子佩尔狄卡斯三世为下马其顿国王,次子阿明塔斯二世为上马其顿国王。佩尔狄卡斯三世野心勃勃,企图吞并上马其顿;阿明塔斯二世软弱无能,为求安宁,托庇于称霸希腊诸城邦的底比斯,将其15的三子腓力送去当人质。
    阿明塔斯二世的人质策略并没有能够拯救他的国家,三年以后,下马其顿便吞并了上马其顿。其时,作为人质的腓力已经在底比斯成长起来。幸运的是,来自山地国家的腓力不仅融化于伟大的希腊文化,而且得到了希腊最富天才的军事家伊巴密农达的关爱和教导。
    获悉他的祖国被他伯父的下马其顿所吞并,年仅18岁的腓力单枪匹马逃回马其顿,在萨洛尼亚建立起了未来马其顿帝国的大本营。也许正因为人质生涯的淬砺,才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半年以后,腓力已经拥有一支装备精良、以底比斯方阵为战术的4000人军队。

    公元前359年,23岁的腓力经过4年的奋斗终于统一了马其顿,在原下马其顿的首都培拉登基为王,称为腓力二世。腓力初登王位,外有强敌叩门,内有政敌窥视,面临的局面极为窘迫。在这危难的时候,腓力一面以铁血手段将叛乱绞杀于萌芽阶段,一面与强邻媾和,把安菲波利斯割让给雅典,以获得宝贵的喘息时间。为使马其顿迅速强大起来,腓力在行政、财政和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并在底比斯方阵的基础上创造了马其顿方阵。
    腓力最初在萨洛尼亚建立大本营的时候,其志也许仅在于一报国破家亡之仇。俟培拉登基的时候起,他的欲望亦随之膨胀。他的目标已越过马其顿的疆界;他要统治巴尔干,将小亚细亚纳入马其顿的版图。甚至,他想征服波斯,征服世界。
    公元前358年,腓力大败北方的伊利里亚人;翌年,腓力与西部邻国伊庇鲁斯的莫洛西亚公主奥林匹亚斯结婚。这意味着,马其顿的后顾之忧已然解除。故尔,婚礼的蜡烛尚未熄灭,腓力便亲率大军进攻雅典,重新夺回了安菲波利斯。公元前356年,马其顿军队侵占了色雷斯的克伦奈兹,获得了庞嘉慕的金银矿藏。
腓力的扩张引起了邻国的惊慌,于是在马其顿周围出现了一个反腓力同盟,但这并不能阻止马其顿的崛起。在其后的几年里,腓力相继控制了帖撤利亚、奥林索斯与哈尔基济,并当选为帖撤利亚联盟的盟主。马其顿终于强大起来,拥有了一支与希腊诸城邦相抗衡的力量。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和希腊联军在凯洛尼亚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对决。尽管双方的参战人数相差不多,但各自为战的希腊联军难以抵挡训练有素的马其顿军队,结果,腓力的马其顿方阵击败了希腊联军的底比斯方阵,而马其顿方阵脱胎于底比斯方阵,这次,学生打败了老师。于是,在翌年的科林斯会议上,腓力被推举为泛希腊联盟的盟主及盟军统帅,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就此被合法化。
    在希腊人看来,马其顿不属于希腊世界。这不仅因为马其顿的文化与蛮族人并无区别,更在于马其顿人所信奉的君主制与其城邦制度格格不入。尽管如此,马其顿人毕竟和希腊人同族,是希腊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科林斯会议原本是马其顿侵略的结果,则以全希腊的和解而告终。自此,以马其顿为中心的帝国取代了希腊的城邦制度。

    对于腓力来说,征服巴尔干半岛只是一种战略上的铺垫,其意全然在于强大的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崛起于200年以前,在著名的君王居鲁士的统率下,先后吞并爱琴海东岸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征服了巴比伦、迦勒底和埃及,其疆土的东端已然深入印度,西面至尼罗河三角洲,环绕整个地中海东部,直指爱琴海。
    庞大的波斯帝国对于希腊的威胁是致命的,雄心勃勃的波斯皇帝大流士和薛西斯曾数度侵入希腊,发生在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战役更被历史学家们奉为“历史上最重要的战争”,而萨拉米斯海战的规模似乎只有2400年以后的日德兰大海战能够与之相提并论。希腊诸城邦虽然获得了希波战争的胜利,但波斯人的威胁并未因此而消除。现在,称雄巴尔干半岛的腓力也感到了来自赫勒斯滂海峡对岸的重大威胁。
公元前336年,腓力开始实施征服波斯的计划,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他出征的前夜被暗杀了。历史学家们为此感叹:也许腓力并不具备征服欧洲、乃至于征服世界的福泽,所以在纵马驰骋、开拓疆土的前夜,将这一马其顿帝国无与伦比的使命交在了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的手里。

    毋庸置疑,腓力为马其顿帝国奠定了政治及物质的基础,然而创建帝国的盛誉则非亚历山大莫属,倘若腓力二世地下有知,恐怕也不会和他的长子争戴马其顿历史上的这顶最辉煌的桂冠。
    亚历山大的出生同许多著名人物一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相传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娅斯在婚前便曾梦到雷霆着身,火焰熊熊燃烧;这预示着:她和腓力所生的儿子将是掌管雷电的主神---宙斯之子。公元前356年,就在亚历山大诞生的时候,恰逢马其顿大军在色雷斯获胜的喜讯送到;宫廷占卜师预言,此王子日后必将成为一名战无不胜的统帅。
在亚历山大的成长过程中,国王和王后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其母奥林匹亚斯容貌艳丽,雍容高贵。亚历山大从她那里不仅遗传了出众的相貌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继承了非凡的气度。从那时流传至今的肖像和雕塑佐证了这一高贵的传承:亚历山大体魄强健,外型俊美,前额宽阔,双目炯炯,有着一头漂亮的卷发。据传,亚历山大虽则从他的父亲那里遗传了方额广颐的脸型,但更重要的是在腓力身上学到了两项创建帝国的技巧:治国与治军。

    底比斯的3年人质生涯使腓力与马其顿的母文化---希腊文化融为一体。腓力深知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将亚历山大交给自己的情人---恬静温柔的底比斯才女杜波菲娅,接受启蒙教育。公元前343年,希腊最富盛名的学者、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来到培拉,继杜波菲娅之后担任亚历山大的老师。腓力此举当然是为了悉心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层用意:吸引更多的希腊学者前来培拉,使之成为希腊世界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期改善马其顿的文化落后状况。
    在与亚里士多德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亚历山大深受希腊文化的熏陶和教化,他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对许多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亚历山大尤其喜欢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史诗中的希腊英雄阿喀琉斯是他最为崇拜的人物。《伊利亚特》的故事触动着少年亚历山大的心胸,燃起了他无绵无尽的幻想。故尔,亚历山大的性格从少年时候起便染上一种英雄主义色彩,这种性格一直左右着他,直到他走完32年的人生之旅。在后来的远征生涯中,亚历山大一直携带着《伊利亚特》,甚至在睡觉的时候,亦将其和护身短剑一起放于枕头底下。
    亚历山大从小就显示了不同寻常的霸气和过人的机智。在奥林匹克竞技会上,当他被问到是否愿意参加比赛、一展身手的时候,亚历山大回答:“我不反对,如果对手都是君主的话。”年幼的王子竟然认为只有国王才有资格和他同场竞技,其霸气显露无疑。
    在亚历山大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得到了一匹名叫布塞菲勒斯的名种马。该马性情刚烈,桀骜不驯,无人能够驾驭,腓力只得命人将马牵走。一旁的亚历山大则难舍这匹好马,他发现布塞菲勒斯虽然刚烈暴躁,却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于是,亚历山大将马头转向太阳,马影就此留在马的身后。在布塞菲勒斯安静下来的瞬间,亚历山大迅疾跃上马背,烈马狂怒咆哮,绝尘而去。待到侍从找到亚历山大的时候,布塞菲勒斯已被驯服。国王获侍从快报,大为惊讶,不禁感叹:“吾儿不属于小小的马其顿!”腓力二世断言,亚历山大必将超过自己,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亚历山大从16岁起便随父出征,跨着布塞菲勒斯征战南北。18岁的时候,在著名的凯洛尼亚战役中独当一面,率军击溃了希腊联军中最精锐的底比斯神圣军团,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次,亚历山大代表父亲接见外国使臣,他的风度和谈吐令在场人众大为折服,一位外国使臣不禁赞叹:“和我们国王相比,这孩子更像是一个伟大的君主。”这时的亚历山大已经野心勃勃,渴望创建前无古人的伟业。
    公元前336年,腓力创建马其顿帝国的征服之路开始拉开帷幕,马其顿公主、腓力的爱女---格罗蒂的婚礼成为大军开拔之前的壮行筵席。然而,就在腓力步入宴会厅的时候,马其顿的历史突然发生剧变:他被马其顿贵族青年鲍沙尼亚斯刺杀了。公主的婚礼尚未结束,国王的葬礼便已开始。
    腓力猝然遇刺,原希腊城邦及反腓力同盟中的反马其顿势力乘机脱离了科林斯联盟。年仅20的亚历山大被推至历史前台。他将如何面对危机四伏的局面,继续父王未完成的事业呢?尽管此乃亚历山大一生中所最困厄的时刻,但同时亦为初露峥嵘的绝好机会,他终于能以一国之君的身份去实现自己童年的《伊利亚特》之梦了。

    亚历山大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正式成为马其顿国王,称为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欲成为无敌于天下的阿喀琉斯,但会否出现一支射向他脚踵的帕里斯之箭呢?20岁的弱冠之年,是一个少年的乳臭尚未驱尽,在理性世界面前战战兢兢的年龄。让人不不可思议的是,亚历山大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的从容和冷静,令马其顿所有的朝臣为之汗颜。亚历山大迅速处死了杀父凶手鲍沙尼亚斯及图谋颠覆王权的将军和贵族,随即挥师平叛,将辉煌的底比斯城付之一炬,以儆效尤。
    尽管亚历山大极为尊重希腊,并以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奉为自己的祖先,但他无可选择。整个希腊被马其顿军队的残酷和决心吓得目瞪口呆,这才意识到小觑了亚历山大,于是,整个希腊在这位年轻的君王面前垂下了高傲的头颅。亚历山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未等叛乱之火蔓延便扑灭了它,并仿效其父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大会,重建马其顿的霸权。
    亚历山大在登基的两年以后终于稳固了王权。公元前334年,他开始着手将父王东征波斯的计划付诸实施;巨人终于要跨出征服世界的第一步了。
    古人云:“凡战法必本于政胜”。亚历山大东征的政治目的是“为整个希腊向波斯复仇”及“解放小亚细亚的希腊诸城邦”;显然,这完全符合他双重的身份。然而,在冠冕堂皇的政治口号背后,亚历山大的真正目的则是难以启口的。对于拥有强大的战争机器而财政困难的马其顿来说,波斯是最好的、也是最诱人的掠夺对象。所以,亚历山大的战争目的就是为了灭亡波斯,霸占其全部的国土和财富。

    亚历山大悉心调教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东征的马其顿军队由30000名步兵加5000名骑兵组成,人数虽然不多,但战斗力则是史无前例的。耐人寻味的是,随同亚历山大出征的还有13000名希腊各城邦的军队,马其顿国王将他们变相地扣作人质,委以守备、后勤等任务。
    出征以前,亚历山大倾其所有赏赐手下。一位将军不解地问道:“陛下,您散尽全部财产,把什么留给自己呢?”“希望!”亚历山大回答;“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带来无穷的财富。”诸多的将领为年轻国王的决心所感动,亦散尽家产,随他踏上了东去亚洲的征程。从此,欧洲和亚洲的两大帝国开始了生存与死亡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