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固有毒吗:毛泽东为何关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01:12:02

毛泽东为何关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今天,也就是2008年的10月16日,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因为在1964年的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中国大地上爆炸成功了。44年前的这个日子,和44年前这个日子里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故事,早已经成为历史尘埃,不一定有人记得。但44年前的今天,中国注定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的事实,却不会因为时间老人的进一步苍老而变得模糊起来。

 

可以这样说,44年的今天,才是中国人从根本意义上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这一天,全世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中国也因为这一天的罗布泊里的一声剧响,真正进入美国苏联所垄断着的具有核武器俱乐部里,成为只有几个国家组成的核俱乐部里最牛的一个新的成员。而当年毛泽东说“原子弹……都是纸老虎”,那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的话语。事实上,从后来我们的发展来看,毛泽东十分重视中国的原子弹的第一次试验的成败与否。因为这一爆完全可以使毛泽东摆脱受制于人的尴尬境界。什么纸老虎啊,只要我们有了原子弹,纸老虎还是可以变成真老虎的。

 

当然,美国人不喜欢,苏联人也不喜欢中国人拥有核武器。于是,当他们知道中国要进行核武器试验的消息后,开始连手准备干掉中国的核设施。使中国人在核工业发展进程中,向后,而不是向前,大大退一大步。但是,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人民,真的没有被这种恐吓所吓倒,中国人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开始,走向了更远的目标,朝更美丽也更牛比的未来坚实地迈出了新的一步。

 

中国人没有惧怕美国人的核讹诈,更没有理会苏联人的一次次恫吓,而是按照自己的步伐一步步地稳健地向前行。伟大的中国人民进行了原子弹试验,进行了氢弹试验,发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中国人即便在文革那么困难的环境中,也没有忘记向全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中国人不依靠任何外在力量,将自主地完成一切可能完成的任务,甚至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中国核工业搞上去。

 

终于,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的氢弹爆炸成功。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成功。事实上,如拍摄原子弹爆炸现场的孟昭瑞所说,中国人因为有了这几样重要的东西,才使得中国人扬眉吐气。

 

邓小平这样总结道,如果没有原子弹爆炸,没有氢弹的爆炸,也没有卫星上天,中国是不可能有如此的大国强国的地位的。此言甚是。因为我们今天看到,北朝鲜如果没有试着搞哪怕是理论意义上的核武器,他们会这么被资本主义头号大国美国的重视吗?试想如果萨达姆一旦拥有了核武器,他会最后落得被绞死的下场吗?

 

现在伊朗正在与美国叫板,正大张旗鼓地说要自主地研制开发核能。这话美国人听上去十分不舒服。因为美国人骨子里是不希望有任何人强大起来的。尤其是意识形态与其不同的国家,他们更是感到不寒而栗。

 

那么,这样的日子里,我想,我们更应该怀念毛泽东,怀念老一辈领导人们,怀念老一辈科学家们。因为没有他们,就可以说没有今天的我们这一大国的地位,今天的中国人在全世界不一定会这么牛。

 

最后,我还要说的是,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让一代年轻人最终理解60年代的人们的那种理想,同想象出那种环境的恶劣程度,是需要时间与精力的。但不可质疑的是,正因为有了那年代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才换回了这么多年的和平与发展的环境。

 

更多内容,我希望您能看一本最近出版的叫名《中国蘑菇云》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当年拍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正宗拍摄此照片的人,而别无其他“番号”,呵。至于刚刚去世的毛泽东的儿媳妇韶华说她是拍摄原子弹爆炸的第一人的话,大家就当她是一时为了开心而说的一种玩笑话罢了。因为这么危险的任务怎么会第一次就落到毛泽东的儿子媳妇身上呢?呵呵。常理分析也不符合逻辑哈。

 

总之,看了《中国蘑菇云》之后,就会让人产生领悟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理解中国60年代历史的人们,尤其显得重要。

 

下面附加一点《中国蘑菇云》的部分内容。至于书中太多的照片内容,还得请诸位自己到书店购买此书好了。另外也知道此书的销售属于有奖销售。买一书是买,买一本带礼物也是买。呵呵。

 

好,下面是部分内容:

 

关于美国人要不要对中国人使用原子弹的问题,这里有了最权威的解答:

 

如果说,美国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是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从而促进了二战的尽快结束,避免了更多无辜生命的牺牲和物资损失,似乎没有更多的疑义的话,但此后,美国自恃核优势,将核威胁与核遏制上升为国家战略,则是冷战时代最大的不良因素。在朝鲜战争、台海冲突中,美国有人多次扬言要对还没有核武器的中国威胁使用核武器。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战略背景下,中国决心发展自己的核力量,来制止核战争。就战略层面讲,美国是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促进力量。

 

1950年9月15日,美军仁川登陆成功后,麦克阿瑟自负地以为,美军已占绝对优势,中国已错过介入的最佳时机。因此,美军不顾中国不要越过三八线的警告,不仅越过了三八线,而且向鸭绿江一线实施攻击。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达成了发起战役的突然性目的。自负又自傲的美军在判断中国不会参战的基础上,被志愿军的突然袭击打得大败,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叫嚣成了一场迷梦。

 

面对失败,美国上下都在考虑如何对待“那个敌对国家”。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朝鲜战争,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他在开场白中说:“我们正在增加武装力量,而且,我们动用了大约180亿美元给我们的陆军、海军等。我们会用所有的武力去对付这样的攻击(指中国出兵朝鲜)。”接着他的话,有记者问,包括原子弹吗?对此提问,杜鲁门既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总之,他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此问一出,立即成为记者会的核心话题,几乎所有的提问都与此有关。杜鲁门回答说,我们会这样做那样做,我们现在做了什么,将来要怎样做。直至记者会结束,他也没有清楚地说出,美国会不会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因此,美国要使用原子弹对付中国,就成了一条轰动世界的重大新闻。甚至有媒体报道说,美军的飞机已经装载好了核弹。为此,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曾专门飞到华盛顿来与杜鲁门会晤。两人谈了5天,最后杜鲁门向艾德礼保证说,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的打算。

 

事实又是怎样呢?在1994年解密的一份文件中,人们知道了杜鲁门的回答并非是空穴来风。这份1950年11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绝密文件,有一个骇人听闻的题目:“为反击共产党中国入侵朝鲜,关于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所需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