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进游戏全屏闪退:天有五行,人有五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3:01:46

应当先从易说起,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是相对不动的,都是绝对在运动的。都是在分分秒秒变化的。

从而产生了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让人们感到恐怖和无耐,四川汶川的大地震就是如此的无常。

其实这是常人的看法。

一、易能生止(木能生火)

如果易能生止的话就可以先来假设这一点:世界上所有物体都是不动的,都是静止的,可能大家都不相信这一点。举个例子:A B,两个物体,如果A 静止不动,B以光速在运动,其运动方向即是回到B的原来的位置,因为物体以光速在运动,可以超越时空,所以它可以回到原来的位置,那么我们看的是AB并未产生位移,我们称B是静止的,由此证明B的速度等于0,光速=0。则所有的速度=0。则世界上所有物体都是静止的,那么我们看到的运动和变化由哪里来的呢,其错在哪里呢?爱因思坦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我们的错觉产生的。佛说一切如梦幻炮影。

怎样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变易都是我们的错觉,都是梦幻呢?

这要从执着说起,普通人眼晴的执着时间是0.04秒,利用它就制成了电影等动画。如下原理:

认识动画
  英国人依据人的视觉残留生理特性发明了动画装置。他们经过无数的实验证明,如果动画以每秒24幅画面的速率播放,人眼看到的就是连续运动的效果。但是每秒放映24幅画面仍会使人眼感到画面的闪烁。为此在动画的放映过程中,增加了一个不透明的遮挡板,该板每秒遮挡24次。这样每秒24幅画面再加上每秒24次遮挡,便相当于每秒放映48幅画面(与电影的标准相同)。这样既能有效地消除闪烁,同时又节省了一半的胶片。因此,动画电影是以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播映影片,电视(PAL) 中的动画则以每秒25帧画面的速度显示画面。

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相皆是如此,都是前一刹那和后一刹那的变易,是我们的执着把它当成了连继不变。这种变易的本质是一种刹那的显相,并没有发生运动和位移,是因缘会聚的结果。

易的斜音为依,因为苦,我们必须寻求归依解脱处,即是三宝,尤其是老师,老师尤如父母,三宝尤如爷爷太爷爷等等祖辈。只有正确的归依了,才能有正确的出路。如果归依了抢劫组织,那就要犯法了。因为三宝(佛、法、僧)是解脱的圣贤,他们有能力度化我们苦难的众生,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那么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他们的帮助呢?原因不是出在他们那里,是在我们这里。佛菩萨没有问题,是我们自己有问题,我们怀疑,我们自以为是,我们以为我们的能力能够造创一切美好,其实我们什么都不能,我们不过是命运的木偶,只有三宝才是有能力救我们出离苦海的。

二、苦能生卑(木能生火)

因为易变,佛说这为变易生死,所以我们常感觉痛苦,我们希望美好的事物能永恒不变,希望不好的事物永远不要发生,如果发生了,就和我们的期望相左,我们就很痛苦。由此产生了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苦苦行苦。细说有八万四千种苦。因为有这些痛苦和感受,所以我们才希望解脱,远离一切痛苦。佛说以苦为师,所以吃苦未必是件坏事情。

那么如何因苦而生卑想呢?

因为自己苦,则知自己前世造下极重罪业,所以感受相应的果报现前,所以心生忏悔。而知自己卑下。

因为他人苦,则观察自己并没有能力救度,所以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力,所以心生忏悔。而知自己微小。

三、卑能生恩(火能生土)

取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明此点,在四川地震中,被困的人被救出后,都心生感恩,这是真实心态。

为什么呢。因为其在受苦而自己不能自拔(这时深刻体会到自力的微不足到),所以被人救出就会有极大的感恩心。如果他有能力时则不会生此想,因为傲慢的原因,所以傲慢我说是五毒之首。佛陀在因地修行时,有一世名为:常不轻菩萨,无论在何时何地,逢人便跪拜,心中想我不能轻视尔等。所以就称为常不轻菩萨。有一次在向一个人跪拜时,那人很生气,抬脚便踢,踢掉了常不轻菩萨的两颗门牙,之后,常不轻菩萨向人跪拜时,就不再离人很近,老远看见便跪拜。以此消除他的傲慢心里。

在这个未法时代中,人心浮躁,内心狂傲,藐视他人,议论人非,所以我说此时傲慢炽盛,首当降服。

卑心具足之时,感恩之心亦会相应生起,这时的日常生活都会修行化。比如今日吃早歺,内心会自动生起感念做饭之人想,感念农民想,等等。而在我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到这些时,就不会有此想法,或者你会认为这是我挣钱应该享受到的,和他人无关。其实这是傲慢心在做怪的。

感恩的心真的是很奇妙,当内心生出感恩来了,痛苦就消失了很多了,内心常常充满快乐。

[此贴子

三、恩能生爱(土能生金)

恩爱二字,人间最珍贵的东西。父母之恩,夫妻之恩等等。由念施我恩之人,故生爱人之心。爱心是需要培养的,爱心的天敌是傲慢,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爱者必由情而发,所谓爱情。情因恭敬而生长。爱一个人,先是恭敬他,因为他(她),有我学习的地方,有我佩服的地方,古语说:夫妻互敬互爱,相敬如宾即是此意。若无恭敬心的爱,为染污爱,而恭敬心中是没有傲慢心的,有傲慢心的人也不会有恭敬心的。所以现代大款包二奶的就不能称为爱。

所以印光大师佳言录说:佛法当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

爱是一种无我的表现,爱也是唯一能圆满无我的工具。因为爱能负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爱是不需要回报的,爱心的增长代表着人性的光辉。爱能消除一切恐怖。这一点佛陀以一千次舍身实践告诉了我们。爱情二字往往分不开,但是必需得分开,因为人们往往为情所因,而不说为爱所困。情执之中有很大的执着,所以修爱心的人,一定要和空相配合,否则不易脱离情执。爱就无法生出大悲心来。

就好比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染一样,爱由恩而生,因情生起,但不能染于情,亦不能执于恩。而虚空恰好是放下的金钥匙。虚空中一切平等,平等心亦能消除一切染执,所以又有说,平等是自他相换之基础。

四、爱能生愿(金能生水)

因为有爱,所以就会有无偿负出,若没有爱,也有负出的话,那就是责任,责任是有我相存在的,有我相的负出隐藏着索取,都是要回报的。有爱而负出的话那就慈悲,慈悲的行动是无我的。佛说三轮体空即是:施者空、受者空、所施之物空。这样无我相功德最大。

因为有爱(慈悲),所以希望他人美好,这样就生出大愿来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

愿即菩提心,分为愿提心与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发心,《八大人觉经》上说: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而行菩提心就是身体力行,亲身而为了,如阿弥陀佛积功垒德五劫,化现西方净土,度化有缘众生,地藏王菩萨发心地狱不空势不成佛,而后化身无数度化地狱道的众生等等。我们的本尊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留下过佛陀教化众生而舍身的鲜血--这是所有的土地公可以做证的。

愿力是导引,导引我们的功德去向何方,爱是导航灯,使导引入正确的方向,有爱心就永远不会成魔。

所以我们要常常发美好的愿望,用爱心做灯塔,我们的所有愿望有朝一日都能实现。

一定不要发恶毒的誓愿,那样会让我们的功德变成魔业。

今天我的办公室有一朵百合花盛开了,我发愿愿所有人的心情都如这百合花一样盛开。

恩爱愿原本一气连通,相生而长,故有《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及如母观之修法。观想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常常忆念他们的恩德,当他们受苦之时,内心自然生起愿代他们受一切痛苦的想法。所以经上说:纵是粉身碎骨,也难报答父母恩德之万一。《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地藏王菩萨前身是光目女,亦是念母之恩德,而变卖一切家产,为救母脱离地狱之苦,而发下大誓愿力,地狱不空,势不成佛。

苦卑恩爱愿写完了,易止写完了,接下来虚空缘就比较难懂了。这些对修行有什么用处呢?其实用处太大了。现说明之:

如何念佛一心不乱?这是止的功夫,心止于一处。

先举两个日常生活的例子:1、一颗树木,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它需要的条件是土壤、修剪、水份、阳光、温度等等。这说明要完成一件事情是需要各种因缘的配合的。

                       2、做一道美味可口的菜肴,需要好菜之外,也需要酱油、大葱、姜、盐、温度等等各方面的搭配与配合。这也说明要完成一件事情是需要各种因缘的配合的。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要想成为人才,必须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文化没有好身体不行,有品德没文化做不了事,有好身体没智慧也只能出点苦力,全面观才是对一个人的整体评价。

那么我们念佛也是如此的。

佛号好比是小树,爱心好比是土壤,愿力好比是剪刀,痛苦和归依好比是水份,缓慢有节奏好比是阳光,卑微的心好比是伙伴,还有其它等等,具足这些之后,小树才会长成大树,佛号才会打成一片。

佛说众生心猿意马、即妄想纷飞。所以不能一心。那么妄想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二处,一处是妄想之源动力,另一处是妄想之惯性,即习气。

一、妄想之源动力,好比是火车的燃料,世间财色名食睡也。因为内心中这些东西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心动起来向一个高速前进的火车,如果财色名食睡不停止,就好比不断的往火车上加燃料一样,火车就无法停下来,我们的妄想就永远无法停歇。

二、妄想之惯性,好比是火车的惯性运动,也即是深染的习气,也即是佛说五毒,贪嗔痴慢疑。因为这些习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心保持它原来的运动方向,如果这些习气不消除的话,火车即使停止燃料,也不会停下来。我们的心也是这样的。孔子也说:性相近,习相远。

那么要想让妄想(火车)停下来,就要做好两件事情,一为对冶烦恼(即停止燃料),二为熄灭习气(即使用刹车)。

方法:

阴(悲):苦卑恩爱愿(熄灭动力)

阳(智):易止虚空缘(熄灭惯性)

1、苦易同修。(此二者为一阴一阳,阴阳同修,即智悲双运,力大无穷。)

   苦即世间八苦,每日思维自己认为能打动自己内心的各种痛苦。或编成短语,每日念诵,以提醒自己。

   易即世事无常,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要常常忆起,最好每日念诵做提醒。

2、卑止同修。(此二者为一阴一阳,阴阳同修,即智悲双运,力大无穷。)  

   卑即是卑微,

因为自己苦,则知自己前世造下极重罪业,所以感受相应的果报现前,所以心生忏悔。而知自己卑下。

因为他人苦,则观察自己并没有能力救度,所以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力,所以心生忏悔。而知自己微小。

   举例说明:以前看到大款包二奶或高官开豪华车,则心生嫉妒和不绡,现在不这样想了。其一是因为他有权有钱,是因为他前世布施福报很大所以得此果报,我没钱没车是因为我前世吝啬所致。所以我心生忏悔,我布施不如他了。这正是印光大师所言,见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个实是凡夫。以真实的信心来修行才可以的,否则是敷衍了事,起不到内心调服的作用的。其二是因为我没有能力教化他从善行善,续继修福,说明我人微言轻,微不足道,没有能力教化他人,我同样心生忏悔。

  止才是念佛,经过以上的修行,内心妄想熄灭很多,然后再来念佛,心不紧不松,很容易打成一片的。

如果念佛一段时间后,内心妄想又再次纷飞,再依上法循环修行就可以。

苦卑易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起修持,止必须要有定课才好。

苦卑同时修,卑止同时修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只修一个,还很容易修偏,而无法修下去。以前有个佛友,单修出离心,观察世间八苦,修着修着就有觉受了,感觉真的是三界如火灾,无有安全的地方,生起强力的出离心,同时也生起了强烈的痛苦感受,觉得很难受,不是滋味,人生没有意义了,也修不下去了。原因就出在没有配合无常同时修,人生无常,世事无常,一切皆无常,我们不知道什么时间死,也不知道怎样死,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四川地震的发生,也根本不可能挽救那些已经去世的人。所以无常之法会让我们放下内心固有的执着想法,这样就解决了因为修苦而产生的痛苦想法了。因为修苦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心里实际是一种我执在起作用,无常就是破除我执的。无常又可以增强苦的觉受。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寿命七八十的话,有多少人己经过去大半了呢。仔细一想就觉得可怕啊。所以阴阳结合,力大无穷啊!

佛陀在世的时代,许多人修无常之法就可以证悟罗汉果位,那是因为他们对苦的认识先天就比我们好。总之在这个未法时代里,我们是需要同时修起的。我们不具备那个时代的基础了。我们需要自己从新打基础。我们需要负出更多的努力。

止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要想达到止是比较难的,除了因为妄想不停外(上面提到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止的误解。

止包含的义意:不动、大、不昏沉、不散乱。

许许多多的人修止都偏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心止于一处,即心只充许在这一个地方,不能有别的东西参杂,而以一种压制的方法来对付其它的念头,只充许念佛这一个念头存在,这样修的结果也不会有什么成功,而且修行没有喜悦,反而很痛苦,很累。念佛的时候无法一心,不念的时候又放不下佛号,真是不能拿得起,也不能放得下。

其中主要的错误就是压制念头,一个心念是一个缘起,必然结果,这是因缘果,是无法阻挡的,因果法则存在于宏观的生老病死,也存在于每一个念头之中。所以我们不可以压制念头的产生和消亡。这是自然法则。那么我们来念佛,就念好了,这是新的因,和新的习气,当累积至一定程度时,这种因缘成熟的时候,自然就会心中佛号连成一片。妄念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因为它自然会消失的,只要不再累积妄念的因与缘。

都摄六根,最难的在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中的意根。

舌头念佛,手捻念珠,耳听佛号,这是舌、身、耳三根并用。可是不久就会发现,这三根都在进行,可是脑子确想别的事情了,或是昏昏沉沉的,这是因为意根跑了。

摄意根的最好办法是观想力,与其它五根相配合。如:手念一次念珠观想一次阿弥陀佛。海涛法师教的方法是,想象阿弥陀佛四个字在眼前滚动。意根与其它五根连动是最好的办法。我个人的办法是念一句佛号,手掌向前张开,观想自己在自己的手掌中向他人礼拜。这样时、一做手上的动做,就和意根连动,想跑也跑不掉,并且向他人顶礼,可以修卑心,所以阴阳同修,智悲双运,妄念不降自无生起。

当做到这些后,六根比以前更明亮,更精细和广大,这就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