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3画面太暗:商品混凝土生产行业纳税评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31:52
无锡高新区国税局  周建良   龚小坤
近年来,随着城镇房地产开发的快速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大力推进及城镇改造、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作为其配套产业的混凝土行业在保障工程质量、降低能耗、节省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益处颇多,因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区国税对混凝土行业实施了行业纳税评估管理,制作了纳税评估模型,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混凝土行业概况和新区混凝土行业特点
1.混凝土行业概况。商品混凝土(砼)亦称预拌混凝土,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从传统的现场施工中脱离出来,从备料、拌制到运输通过高度专业化的集中批量生产,使其成为一个独立核算生产的建材商品。该行业共性特点是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类同、销售区域一般在生产区域半径20-30公里内、运输费用均匀、以销定产、同标号产品基准配比相同、资金回笼慢等。
2.新区混凝土行业管理概况。新区共管辖混凝土生产企业9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户。2008年度应税销售额101212.06万元,应纳增值税6072.2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518.12万元,上缴企业所得税1019.7万元,利润率6.44%;2009年度应税销售额94004.1万元,应纳增值税5640.25万元、上缴企业所得税1841万元。
二、混凝土行业在税收管理中的主要涉税风险
(一)采购环节。商品混凝土耗用的主要原材料黄沙、石子,供货来源渠道众多,企业大多在港口、码头或其他黄沙、石子集散地现场采购,有些无法取得发票,有些取得的发票也主要是手工普通版大额发票,假票列支、代开、虚开发票现象普遍存在,成本核算混乱,导致原材料成本不实,侵蚀企业所得税税基。
(二)销售环节。由于混凝土产品的特性,该行业在生产上实行“以产定销”,企业实际应无产成品库存,而目前企业的惯常做法是在财务上以开票作为确认收入的依据,企业为确保账面无库存,采取倒轧帐方式认为调整产成品完工产量,造成帐实不符;受产品销售半径和“即时产能”的限制,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存在企业间调剂生产方量,借出方量未按规定申报收入;企业与下游房地产企业存在以房抵债、以物易物不计销售等。
(三)对相关行业的影响。由于该行业处于增值税征收链条的末端,且现行税制对混凝土行业采取简易征收方式,致使有些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为降低成本,有意不取得发票,给上游水泥生产企业提供了偷税的可能,造成了相关行业的税收连带风险。
三、混凝土行业纳税评估的主要做法和行业评估模型的建立
(一)多维分析,立体求证,深度把握行业风险指标与评估突破点
一是深度分析,确认评估关键指标。根据商品混凝土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结合生产企业的内控制度,确定了关键性纳税评估指标。
1.第三方信息:
按照混凝土行业管理要求,企业商品混凝土生产方量必须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备案,因此该备案信息为评估分析提供了可信的数据源。再结合市场平均售价与申报应税收入进行比较,差异较大的,隐匿应税销售收入的可能性则较大。
2.资产负债表指标分析: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分析:混凝土企业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率一般在40%-60%之间。企业一般以实际收款金额申报销售收入,部分应收账款未申报收入。如低于经验参数值,则存在隐匿或延时申报应税销售收入的可能性。
期末存货分析:根据行业“即产即销”特点,期末无余额,如有余额,即存在货物发出未作销售的可能。
3.损益表指标分析:
由于同标号的产品售价差异不大、不同标号的产品原材料配比差异较小,制造成本具有可比性、产品即产即销,所以可以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率、营业利润率、期间费用率等指标的交叉比对分析,查证企业有无延时或隐匿收入、多列费用等情形。
表一:财务指标参数表
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参数
主营业务成本率
80%
营业费用率
5%
营业利润率
8%
销售费用率
4%
二是借助行业参数,多角度、多方法综合分析评估疑点。
1.借助行业参数,验证各类原材料耗用数据的真实性。
混凝土按照标号进行分类,C10-C100间以5个标号递增,如C10、C15、C20、C25等,其中中等强度为C25-C40、低强度为C25以下、高强度为C40以上。无锡新区混凝土行业以生产中强度(C25-C40)混凝土为主。中强度混凝土一般密度为2350-2400KG/每立方米,混凝土密度即经密实后的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混凝土配合比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C25-C40号混凝土的一般配合比为水泥430-470 砂子561-530 河石1309 水170 (32.5水泥)。根据混凝土密度比和生产投料配比,推算出企业理论生产方量和主要材料的耗用量,与企业申报数进行比对分析,验证数据的真实性。
表二:行业参数表
财务指标名称
公  式
行业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
8.50
净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8.50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7.75
2.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比对稽核。
投入产出法:即用企业投入原料(水泥、黄沙、石子等)除以混凝混凝土密度参数(2.40至2.50吨/立方),推算企业的理论产量,验证企业申报销售的真实性。(公式: 产出总量=投入原料总量/混凝土密度)
如理论产量与申报产量偏离较大,则存在隐匿产量或多转成本的可能。
基准配比法:即在假设企业产量真实的前提下,根据原料在产品中的基准配比来推算原材料理论消耗量,验证企业成本列支的真实性。(公式:主要原材料(水泥)耗用量=实际生产方量*基准配比)
如原材料理论消耗量与实际申报消耗偏离较大,则存在虚列成本的可能。
表三:商品混凝土基准配比表     单位:吨/立方
生产标号
水泥(42.5)
黄沙
碎石
用途
C10
0.19
0.89
1.05
一般用于浇筑垫层及普通住宅
C15
0.24
0.91
1.04
C20
0.25
0.93
1.04
C25
0.29
0.88
1.05
C30
0.33
0.82
1.05
C35
0.37
0.80
1.06
一般用于浇筑高层建筑基础及高于地面的群房
C40
0.42
0.74
1.07
C45
0.47
0.54
1.16
一般用于浇筑公路路面、高架桥、桥梁、三十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C50
0.56
0.47
1.15
C55
0.57
0.46
1.15
搅拌楼取数法:即通过获取企业搅拌站电脑数据,查实企业有无隐匿销售。实地核查中,评估人员应通过系统控制软件,查询企业搅拌机电脑中的“工地生产量报表”生产总量、“物料消耗报表”消耗总量数据,如无法取到完整的搅拌站生产数据,可分别到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取生产统计报表、销售统计报表等基础管理数据。
设备利用法:即通过考察企业的设备利用率,验证企业申报产量的真实性。
公式:设备利用率=实际生产能力(万方)/设备年生产能力
设备利用率约为70%左右,如果偏离较大,则存在瞒报产量、隐匿销售的可能。
三是加强对关联交易的分析,通过确认关联企业间的借出方量、生产厂家间的外借方量,确定未按规定视同销售数量、以及以物易物(劳务)销售数量。
(二)建立行业评估模型,提高行业评估效能
通过对辖区内混凝土生产企业的专业化评估,摸清了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行业特性和预警参数,建立了行业评估模型体系,通过对模型的应用,一方面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同时查找和发现政策执行与征管的薄弱环节,破解了行业税收管理的难点。
一是加强对混凝土行业普通发票售票环节的管理。对本市范围的普通发票,我们通过省局一户式进行查询,确定开票单位是否存在、是否购买核查发票;对省内其他地区的发票,通过监控决策的普通发票管理模块进行协查,对省外的普通发票手工发函协查。2010年专项评估中我们共查核176份发票,已查实75份假票,涉及金额126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整治和规范了混凝土企业长期以来受票混乱的情况。
二是综合利用分析方法,加强分析结果的稽核比对。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首先结合混凝土行业特点、混凝土产品特性、混凝土企业内控,确定了投入产出法、基准配比法、设备产能利用率测试、搅拌楼取数等方法,通过各类方法与质监站数据相互映证。我们用投入产出法,即用企业投入原料总量除以混凝土密度参数(2.40至2.50吨/立方),推算企业的理论产量,验证企业申报销售的真实性;我们用基准配比法,即在假设企业产量真实的前提下,根据原料在产品中的基准配比来推算原材料理论消耗量,验证企业成本列支的真实性;我们用搅拌楼取数法,即通过系统控制软件,查询企业搅拌机电脑中的“工地生产量报表”、“物料消耗报表”,确定企业真实的生产总量、消耗总量;我们用设备产能利用率测试,即通过考察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占设计生产能力的比例,验证企业申报产量的真实性。通过分析结合的交叉稽核比对,有效验证了企业申报数据的真实性,破解了混凝土行业普遍存在的延时申报问题。
四、深化混凝土行业管理的思考
一是要注重情报交换。行业评估应突破财务数据制约,寻找第三方部门提供的客观数据开展分析。在近年来的评估实践中,税务机关获取企业非财务数据的渠道狭窄、企业上报财务数据失真的可能性,已成为制约纳税评估质量的一大瓶颈。通过混凝土行业的评估实践,我们认为,行业评估一定要拓宽思路,突破财务数据的制约,选取第三方部门提供的客观信息,或企业无法人为更改的数据开展分析,这样才能突破税负正常的财务包装表象,识别企业内在风险。我们在评估中,到质监站、混凝土行业协会获取了相对客观数据,对抓住评估关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要深化行业认知。行业评估中评估人员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特点和内控机制要充分熟悉。评估人员对企业采购、生产、销售、仓库、物流运输各部门的环节流转、内部管理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抓住评估关键。我们在混凝土评估中,各类指标与分析方法都是建立在对行业详尽调研与分析基础之上的,不了解行业就谈不上管好行业。如以往我们要求企业报搅拌站数据时,往往不上搅拌楼,企业报什么我们拿什么,当我们对搅拌楼控制软件有了一定了解,可以亲手采集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真实数据一直在眼前。
三是要尝试新的手段。我们混凝土行业评估中,充分利用了稽查软件、税务审计等各类工具与方法。混凝土风险管理专业团队,运用内控测试等手段,对企业的采购、生产、入库、销售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比对,以确认销售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成本、费用列支的合理性、规范性,并针对企业内控和税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混凝土企业数据量较大,专业团队对电子记帐企业用查帐软件进行了数据采集,对查帐软件提示的疑点进行了剖析,并且使大面积、逐批次比对企业混凝土生产信息与质监站数据成为可能,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也进一步提升了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