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hone编程:文革遗痕图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28:33

 

文革遗痕图集

 

狂热与残酷的时代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大一小两张“海报”,充满着血腥与暴力的气息,每当我看到他,眼前就浮现出40年前那个狂热而残酷的时代。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随着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由狂热而到狂躁,由狂躁而到残酷,全国范围内爆发了不同派别之间你死我活的大武斗,不同的观点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不同派别,即使在一个家庭内部也出现了多个派别的拥护者,各个派别相互攻击争斗,一时间许多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特别是一大批为共和国的成立而浴血奋战、功绩卓著的高级领导干部也成为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对象和牺牲品,整个中国笼罩在一片狂热、残酷、血腥、暴力的氛围之中。

一开大小的这张,是由“毛泽东主义革命造反团旅大第三司令部”于1967年2月21日发布张贴的公告,是那个狂热而残酷年代历史的见证。

公告的正上方印有“最高指示”:“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最高指示”之下,是“坚决支持解放军镇压反革命组织‘造反军团’”,在四行欢呼内容的文字之后,登载的是“被镇压的‘造反军团’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和他们在××公司犯下的一部分罪行照片”。

从照片上可见,一排又一排的“反革命分子”被五花大绑,脖子上悬挂着写有其姓名并被打上红叉的大牌子,由全幅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和民兵押解着,头发被揪着下按,腰身弯成90度接受“批斗和公判”。被批斗者表情痛苦,年龄不一,许多人脸上稚气未脱。公告的下方是被批斗者在某公司“武斗”后的罪证照片。

小的这张是6开左右的漫画宣传“海报”,是1967年8月8日第10期《惩腐恶》专刊,出版者共有6个单位,分别是“文化馆平型关纵队”、“文化馆狼牙山纵队”、“文化馆新文化尖兵”、“少童换新天战斗队”、“区工会巴黎公社”、“电影毛泽东主义战斗团”,但无地区款识,居考证这些单位应是大连旅顺文化系统的造反派组织,特别是在文化馆这样一个小小的单位中居然有三个名称不同的造反派组织,当时各类组织多如牛毛可见一斑。

专刊的上方有14个黑色大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其下写有“打倒陈××”以及对陈××极尽污蔑漫骂之词的口号标语。陈××解放战争时期是二野的著名将领,时任武汉军区主要领导,就是这样一位为党和人民屡立功勋的老干部,却早遭到了居心叵测者的诬陷和打击,宣传海报用长达27幅漫画,对其进行丑化、诬陷和漫骂,必置之死地而后快。

岁月的流逝会逐渐抚平心灵的创伤,但是40年前的悲剧仍会使我们感到哀伤.很庆幸我们早已走出了那个狂热而残酷的时代,并且越离越远。但愿如此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66年第十期的解放军文艺   封面: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红卫兵和群众封底:红卫兵接受毛主席检阅图片目录页林彪在国庆大会上的讲话国庆大会的报道    文革中鲜红的主席语录书签     正面(左)与背面(右)正面背面      一组文革造反派小报    

革联总部自来水旅营大队编印1968年9月9日共8版

第十八期68年3月二十五日自来水联委会卡门组编印共10版

第十五期68年3月十四日

自来水联委会卡门组编印共2版

《赤卫队员》第16期68年5月3日

革联部自来水造反联军旅顺赤卫队编印共2版

《赤卫队员》第14期68年4月29日

革联部自来水造反联军旅顺赤卫队编印共3版

《动态与参考》第二期68年1月5日

革联总部自来水造反联军旅顺赤卫队编印共8版

文章标题为《说说看看想想该怎么办???》分四部分:

一、先说说沈阳 二、再看看大连 三、想想旅顺 四、该怎么办?
    两张文革造反军团战报        文革期间的社论印刷报   

 
    几份文革油印小报    油印语录歌曲油印诗朗诵油印学习毛著经验体会油印学习文章    文革期间的学习毛著典型经验材料          文艺战线疯狂的佐证《银幕风雷》   

文革时期文艺战线疯狂行为的佐证——《银幕风雷》

《银幕风雷》是文革期间的旅大市文化系统造反派的一份不定期出版发行的报纸,铅字印刷,对开四版,由毛泽东主义旅大文总指所属电影系统战斗总队编印。此份报纸出版于1967年至1968年,是向“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开火”的急先锋,充满着强烈的“文化革命斗争”色彩,是当时文艺战线疯狂行为的极好历史佐证。

1967年第11期一、四版

1967年第11期二、三版

1968年1月第14期一、四版

1968年1月第14期二、三版

1968年2月第17期一、四版

1968年2月第17期二、三版

1968年3月第18期一、四版

1968年3月第18期二、三版
     

文革时期的两幅毛主席诗词书法条幅作品    近日偶然遇到两幅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诗词书法条幅作品,立即购下.  这是当年"革命群众"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精心创作的,使用的是当时比较高档的加厚白色纸张,背景分别用绿色和蓝色水彩点染出洁白的毛主席最喜爱的梅花图案.一幅是用隶书录写的毛主席诗词《七律 到韶山》中的诗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没有落款;另一幅则用草书"敬录毛主席七律诗长征"全文,落款为"一九七一年三月十四日于旅顺三农场",并有一方"文红"朱色印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两个条幅的正上方各盖有一枚特大号的"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朱红色篆书印章,鲜艳无比.  此两幅书法条幅历经了将近四十年的时光能够比较完好地保留至今实属不易.        

文革时期特大号"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朱红篆书印章         
追忆文革“样板戏” 留心现代“故纸堆”      

样板戏是由现代京剧等改编移植的一种戏剧形式,是文革时期“革命样板戏”的简称。这些“革命样板戏”主要是根据当年的沪剧、淮剧、话剧、歌剧等戏剧形式移植改变而成的,如京剧《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的,京剧《红灯记》的前身是电影《革命自有后来人》和沪剧《红灯记》,京剧《海港》的前身则是淮剧《海港的早晨》,芭蕾舞剧《白毛女》则更是可以追溯到40年代延安解放区时期的歌剧《白毛女》。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的文章,首次将当时上海京剧团演出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和《海港》、北京京剧团演出的京剧《沙家浜》、中国京剧院演出的京剧《红灯记》、山东京剧团演出的京剧《奇袭白虎团》、工农兵芭蕾舞剧团演出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上海舞蹈学校演出的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央乐团演出的交响音乐《沙家浜》等正在舞台上演的八个文艺作品并称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旗手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正式确定了“样板戏”的专用称谓。社论称:“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首都舞台上正在上演八个革命样板戏”。被称为“革命样板戏”的正是上述八个文艺作品。实际上八个“样板戏”并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戏”,如交响音乐《沙家浜》就无法称为“戏”。

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龙江颂》、《杜鹃山》、钢琴协奏曲《黄河》、钢琴伴唱《红灯记》、舞剧《草原儿女》、《沂蒙颂》、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此称谓见于1974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进一步普及革命样板戏》一文,是在8个革命样板戏确立之后受其影响而形成的,有的干脆就是将样板戏改换了表现形式的派生品,如钢琴伴唱《红灯记》、交响音乐《智取威虎山》等。

1970年前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革命现代京剧”剧本系列丛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及一些地方出版社先后进行了翻印。丛书主要包括演出剧本、主要唱词曲谱、人物形象及演出场面剧照等,供全国人民学习演出参照之用。作为当年全社会普及演唱样板戏的系列丛书,印量是相当可观的,各种版本、不同剧目的剧本随处可见,样板戏电影、连环画、唱片、年历卡等等也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特别是当年陆续出版发行的样板戏连环画更是深受孩子乃至成人们的喜爱。

如今,经历了30余年的风雨洗礼,文革的岁月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作为见证当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成就”的样板戏系列剧本丛书和连环画,因而也成为了“现代故纸堆”而被不断抛弃销毁,数量越来越少,却愈加显得珍贵。现在要收集到一套文革样板戏系列剧本或是各种版本的样板戏连环画都是决非易事,品相上乘的则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只要人们处处留心留神,偶尔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红卫兵"长征队"串连应急发行的地图    这是从旧市上淘得的一册文革初期的地图册,是当时为配合红卫兵"长征队"串连专用而应急发行的。  这本1966年11月1版1次印刷的《中国地图册(供革命串连用)》,具有十分鲜明的文革时代特色,封面上面印有毛主席语录"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并有擎红旗举语录的男女红卫兵人物图.文革初期四处串连、狂热异常的"红卫兵小将"们.  内页之一,左右上方分别印有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语录和诗词《七律.长征》,地图上用红线标注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路线."编后记"将此专用地图的出版目的和用途说明得非常清楚.  出版于1966年11月的1版1次印刷的《中国地图册(供革命串连用)》封底版权栏,印量5万册.  半年前(1966年4月)正常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普及本)》封面.  1966年4月正常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普及本)》封底版权栏.      造反派宣传小报《红闯将》、《战风浪》   


      文革时期批孔宣传漫画    

《反动阶级的“圣人”——孔子》,这是由辽源市宣传站刻制油印的文革后期宣传小报。

 
     文革通告、布告    


       

文革,是共和国的一段不应该忘记的历史   

在如今的文字记载中,人们对文革这一时期的历史往往是一笔带过,不愿过多提及。但是,想忘记却难以忘记,因为毕竟长达十年之久的文革时期也是共和国60年成长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组成部分。

“文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简称,指的是自1966年5月起至1976年10月止的一段长达10年之久的历史岁月。关于对这一时期的评价,在迷信早已破除、思想早已解放的今天,每个人都会从各自的角度给出自己的看法——无论是经历过的、还是听说过的。

屈指算来,现在距离文革开始的年代已有44年之遥,文革结束也已经34年之久了。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以为然,甚至不能、不敢相信当年的“热烈”、“激烈”与“猛烈”的场面,因为以今日社会的繁华复杂、为人的精明世故、思想的空前活跃来看,近半个世纪前发生的那场“文化革命”是很难为当代人所接受的,这也充分反映了当前的社会进步。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的人来说,其中的滋味却又如何能够用一两句话来说明白?

多年来我注意搜集、收藏文革遗存,其中尤以文革期间各造反派组织印发的小报、传单等宣传品居多,这些都是那个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我收藏的这些文革遗存十分散乱、繁杂:

既有全国公开出版的正规报纸,也有各地红卫兵、造反派组织印发的宣传品;

既有正规厂家铅字印刷的,也有人工手刻自行油印的;

既有印制讲究、文字清晰的,也有用料粗糙、印刷模糊的;

既有在街头张帖的大规格公告,也有供社会上传阅的小开张传单;

既有用来攻击漫骂、揭发批判的,也有用来自我标榜、自表忠心的;

既有单色印刷的,也有多色彩印的;

既有以文字材料为主的,也有图文并茂、甚至以图(套色木刻、漫画、照片等)为主的;

要想从这些不同质量、不同规格、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组织、不同用途的宣传品中理出点头绪来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当年的各类造反派组织多如牛毛,主义与思想之争、派别与派别之争、权力与利益之争可以说是达到了“你死我活”的程度,也许昨天一些组织还联合在一起共唱一个“曲调”,可能今天这些派别却又分裂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斗争”,体现在这些宣传小报上,就很有些使人“摸不着头脑”,难以捉摸,这也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狂热与混乱。所以,今天通过这些或完整或残损的印刷品来研究、探讨、回顾与反思,应该说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虽然说那个荒唐畸形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不应该忘记的。

文革,是共和国的一段不能够忘记、也不应该忘记的历史!记住这段历史,以史为鉴,也是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文革派别争斗-充满着暴力与血腥 标签:

文革张贴传单

造反派

残酷争斗

休闲

分类: 文革遗痕

1967年2月“毛泽东主义革命造反团旅大第三司令部”印发的整开规格的张贴公告

看着充满暴力与血腥的场面,今天的人们会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