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 api编程:张爱玲小说细读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1:00:29

    张爱玲小说研究心得

 

霍聃

一、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解读

 

我们知道,鲁迅的童年很不幸,这使他有一颗受伤的灵魂,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在《〈呐喊〉自序》 中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看清了世人真面目的鲁迅在创作中无情地揭露造成人性扭曲的旧世界。

与鲁迅的童年有相似之处的女作家张爱玲,同样有着更加不幸的童年,这不幸的童年,使她的灵魂也受到了极大地伤害,也同样使她过早地看清了人世的真面目。与鲁迅不同的是张爱玲不仅是灵魂受到伤害,而且是她健康的人性被压抑了,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张爱玲被压抑之后,她的反抗精神是很强烈的,这就使得她的创作有一种反抗压抑的复仇精神。

    张爱玲原名叫张瑛,十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主张把她送进学校,她的父亲却坚决反对,最后还是她的母亲像拐卖人口一样硬把她送去了。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煐这两个字不响亮,母亲想给她重取一个名字,一时踌躇着不知填什么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这个词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烦恼。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母亲烦恼心情的随意表达,后来却响彻了整个文坛。母亲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没有改,再后来,张爱玲不愿意改,也没必要改了。这真是一个可怕的巧合,张爱玲母亲的烦恼不是一时的,张爱玲呢,何尝不是。也许烦恼才造就了一个旷世奇才。

     张爱玲有着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这种文化背景造成了她的桀骜不驯,在她的心上播下了抗争的种子。张爱玲的父亲是是一个典型的封建遗少式的人物,他出身豪门,是张佩纶之子、李鸿章之外孙,优越的生活条件磨灭了他美好的人性,他像一个寄生虫躺在大公馆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他身上既有纨绔子弟的花天酒地,又有没落世家的苟延残喘。他嗜钱如命,既挥霍无度,又吝啬有加,对妻子陪嫁来的银子也不放过。张爱玲的父亲其实就是一个世人的真面目的极好样本,也是在父亲身上,张爱玲最初感受到了人性的真面目。

但人性是复杂的,张爱玲的父亲又把女儿作为自己生命的尊严倍加呵护。张爱玲的文艺天赋就是他精心培养的结果。在童年的时候,得到父亲的赏识,对于张爱玲来说,确实是幸运的,这为她日后靠写作度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父亲的依赖也有她生存本能的一面,没有父亲,她的生活就没有保障,这使得她怕失去父亲。

可是张爱玲身上那种不驯服的精神很像她的母亲,这是张爱玲的父亲不喜欢的。张爱玲对继母的报复终于激怒了她的父亲,于是就有了张爱玲一生最痛苦的记忆,她的父亲曾与继母一道对张爱玲大打出手,甚至将她禁闭在家,患病也不积极治疗,以致于险些殒命。这使她鲜活的人性受到极大地压抑,也使她对人性的残酷有了切身的体验。爱这个美好的字眼在她心里变成了恨,可是受到父亲伤害的张爱玲不是痛恨父亲,而是痛恨她的继母,痛恨夺走她爱的女人。

    张爱玲身上不驯服的精神,一方面出于被压抑之后的反抗,一方面也出于母亲的榜样作用。出身于豪门的张爱玲母亲,与一个腐朽的男人生活是不幸的,她身上活泼泼的人性被严重压抑了,她不满丈夫的萎靡不振与种种恶习,产生了不驯服的意志,决心选择逃避,她几度出洋留学就是渴望摆脱无爱的人生。母亲同样有一颗受伤的灵魂,她给予女儿的母爱少得可怜。但她却把一颗反抗的种子植在了女儿的心上。

     张爱玲在很小的时候就领教过父亲的残忍和母亲的冷漠,这种经历使她的敏感心灵遭受了深深的创伤,种种可怕的经历,一方面使她对美好的人性充满了怀疑、恐惧和绝望,另一方面也使她对人性的阴毒有着痛彻心扉的体验。

     畸形的家庭哺育出的是一颗不正常的心灵,一颗冷冷的心灵。可以说张爱玲这个无爱的家庭给了她一颗受伤的灵魂,她总是用受伤的灵魂来观察世人的真面目,毫不留情地展示人性的扭曲和人性的阴冷是她创作的总主题。

《金锁记》这个书名起得恰到好处,这是个极好的意象,一把黄金打造的锁链套在了女主人公的头上,她的生命活力给窒息了,她的悲剧就这样注定了。我觉得曹七巧这个人物塑造得令人战栗,像一团燃烧的火,要烧毁一切,很像曹禺笔下的繁漪,也是一个受伤害的复仇者的形象。

曹七巧家原是开麻油铺的,颇有一点姿色,被称为麻油西施时常站站柜台,与各色人等打交道,是见过世面的,养成了她泼辣的性格。这是一。二呢,当时的曹七巧总会挽起蓝夏布衬衫,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去,肉店的朝禄,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沈裁缝的儿子都会偷偷地看她,当时的曹七巧非常享受这种被欣赏被抬举的美好感觉,这让她有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她也就此养成了只能被抬举不能受欺负的脆弱的感觉。可是她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在兄嫂家只是个寄居者,这个麻油店不管有多么好,也终究不是她居住的地方,她迟早是要嫁人的,是要找一个安身的所在。这就注定了她人生道路的艰难,她的出身决定了她嫁人的条件不是很理想。在她年轻的时侯,有对她十分中情的肉店伙计,她如果和这个伙计结婚,那么她的生活和她的哥哥没什么两样,只能挣扎在死亡线上。后来她的兄嫂把她嫁入了没落的大族姜家,那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是因为姜家有钱,他们把妹妹卖给姜家是可以沾光的。本来凭着她低贱的出身她只能做个填房,可是她的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她也就自然捞了个二奶奶的地位,总算是有了一个身份。她以为有了这样一个身份,自己就可以抬起头来做人,做一个受尊重的二奶奶。可是她错了,在那个夫贵才能妻荣的社会,曹七巧的丈夫不仅不贵而且还是个废人,在这个虎视眈眈的大公馆里根本就没有半点地位,加上她出身的低贱,在姜公馆里,曹七巧只不过是一个买来服侍二爷的下人只能过着一家人都往我头上踩的日子。

这话是曹七巧对来探望她的兄嫂说的。小说是这样描写的:

大年问候了姜家阖宅上下,又要参见老太太,七巧道:不见也罢了,我正跟她怄气呢。大年夫妇都吃了一惊,七巧道:怎么不淘气呢?一家子都往我头上踩,我要是好欺负的,早给作践死了,饶是这么着,还气得我七病八痛的!她嫂子道:姑娘近来还抽烟不抽?倒是鸦片烟,平肝导气,比什么药都强,姑娘自己千万保重,我们又不在跟前,谁是个知疼着热的人?

曹七巧原本以为她这个二奶奶的身份是她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的挡箭牌,可她哪里知道,进入姜公馆,她这个下人就等于进入了以踩人为乐趣的地狱,她的二奶奶的身份公馆里上上下下都不承认,不仅不承认,还被作为下人而遭到耻笑,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她对自己的命运倒是很清楚,就像她自己说的,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小说的开头通过两个丫头的视角把曹七巧这个下人被人踩得屈辱很巧妙地衬托出来: 

小双道:告诉你,你可别告诉你们小姐去!咱们二奶奶家里是开麻油店的。凤箫哟了一声道:开麻油店!打哪儿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的人——”小双道:这里头自然有个缘故。咱们二爷你也见过了,是个残废。做官人家的女儿谁肯给他?老太太没奈何,打算替二爷置一房姨奶奶,做媒的给找了这曹家的,是七月里生的,就叫七巧。凤箫道:哦,是姨奶奶。小双道:原是做姨奶奶的,后来老太太想着,既然不打算替二爷另娶了,二房里没个当家的媳妇,也不是事,索性聘了来做正头奶奶,好教她死心塌地服侍二爷。凤箫把手扶着窗台,沉吟道:怪道呢!我虽是初来,也瞧料了两三分。小双道:龙生龙,凤生凤,这话是有的。你还没听见她的谈吐呢!当着姑娘们,一点忌讳也没有。亏得我们家一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姑娘们什么都不懂。饶是不懂,还臊得没处躲!凤箫扑嗤一笑道:真的?她这些村话,又是从哪儿听来的?就连我们丫头——”小双抱着胳膊道:麻油店的活招牌,站惯了柜台,见多识广的,我们拿什么去比人家?凤箫道:你是她陪嫁来的么?小双冷笑说:她也配!我原是老太太跟前的人,二爷成天的吃药,行动都离不了人,屋里几个丫头不够使,把我拨了过去。怎么着?你冷哪?

我们可以看到连比她更低贱的丫头都瞧不上她,轻贱她,都敢踩她,她在这公馆里过的自然就处处不如人,甚至不如个小小的丫头。争取摆脱下人'的地位,做的如人就成了她最大的心愿。小说中她逼迫女儿进洋学堂,可是女儿读了几天就不想读了,于是就有了她骂女儿的一段,这一段很能说明她的这种人生追求。

第二天她大着胆子告诉她母亲:娘,我不想念下去了。七巧睁着眼道:为什么?长安道:功课跟不上,吃的也太苦了,我过不惯。七巧脱下一只鞋来,顺手将鞋底抽了她一下,恨道:你爹不如人,你也不如人?养下你来又不是个十不全,就不肯替我争口气!长安反剪着一双手,垂着眼睛,只是不言语。

从这段骂人的话可以看到曹七巧是一个有着争取做人尊严的女人,是因为在姜公馆里她被人踩,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才激发了她争取做人尊严的强烈愿望。有的评论家认为曹七巧是因为嫁了个废人,情欲得不到满足,才发生心理变态的,这当然不错,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我认为还是她在姜公馆被当做下人被踩得不如人之后的一种困兽犹斗,她从复仇走向了疯狂的报复。

小说中曹七巧的出场很讲究,她正像很了解她的姜家三少爷季泽说的那样,一开口就是满肚子的牢骚

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了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里一看,笑道:人都齐了。今儿想必我又晚了!怎怪我不迟到——摸着黑梳的头!谁教我的窗户冲着后院子呢?单单就派了那么间房给我,横竖我们那位眼看是活不长的,我们净等着做孤儿寡妇了——不欺负我们,欺负谁?

   曹七巧在姜公馆里过着被人踩得日子,可是她是个站柜台的,有着勇敢的一面,有点“雷雨”的性格,她原本活泼的个性被压抑之后是要爆发的,因此她不断地采用不可取的方式进行反抗。为了找回做人的尊严,她决心掀起波澜,她变得喜爱说长道短、无事生非起来,这不仅是一种畸形的排遣内心痛苦的方式,也是找回尊严的叛逆行为。曹七巧的心理充满了怨恨和刻毒,她常夹枪带棒地挖苦别人,以言语上的挑衅获得暂时的满足。她嫉恨新婚的三少奶奶兰仙,又挑唆老太太早点将二小姐云泽嫁出去,还造出一些谣言,气得云泽躲到后房里大放悲声。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而自小瘫痪的丈夫,更使曹七巧陷入了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境地。她爱上了姜家的二少爷季泽,她以为季泽是带领她摆脱苦海的救命稻草,可是这个醉生梦死的少爷只是拿她填补空虚的心灵,根本就没有对她产生过爱情,因为这个少爷人性软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对这个救命稻草失望之后,她对这个地狱般的公馆充满了仇恨,她过着隐忍的生活,她在等待时机,等待复仇的时机。在牢狱般的姜公馆她健康的人性不断地被压抑、被煎熬,直至人性被扭曲变形。在挑衅无法找回尊严之后,在救命稻草抓不住之后,她开始发现金钱的魔力,她用铁的事实发现,只有金钱才会使她摆脱下人的地位,不再被人踩,才能使她找回做人的尊严。为了钱,姜公馆可以买她;为了钱,她的亲哥哥将她卖给了一个残废;为了钱,兄嫂一次次登门看她。在被金钱所点燃的欲望驱动之下,她开始疯狂地聚敛钱财,后来老太太死后,她分得了一份财产,终于熬到可以凭借手中的钱对别人指手划脚的那一天,她得意忘形。分银钱的时候,作者对她大闹这个场面做了浓墨重彩的描绘。从此她又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只知一味敛财,钱财把她未曾泯灭的亲情也摧毁了,没有亲情的曹七巧甚至戕害儿媳,断送女儿的婚姻,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

    小说中有一段曹七巧与挥霍无度已破产了的三少爷季泽过招的情节,写得摇曳多姿,很好地刻画了曹七巧那报复式的变态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当主动找上门来向曹七巧倾诉爱情的季泽出现的时候,当她使出计策觉察出季泽根本对她就没有丝毫感情,只不过是要算计她的钱的时侯,她终于大怒了,并疯狂的撕打季泽,以发泄心中的仇恨。是的,她对姜公馆充满了刻骨仇恨,是这个公馆毁了她的青春和爱情,让她戴上了金锁,过着不如人的下人的日子。

这个情节在小说中具有转折意义,是这个无情地男人彻底毁灭了曹七巧身上仅有的一点人性。有了银钱的曹七巧是渴望得到三少爷的爱的,得到季泽的爱是她找回做人尊严的唯一希望。这个时候只有季泽才能把她从报复的泥潭中拉了回来,于是这个在姜公馆里一向乖戾的曹七巧在这个情节中却意外地表现得很温情。但心灵受到姜公馆伤害的她,此时变得很敏感,她处处提放着这个风流成性花心少爷,因为曹七巧是了解他的,对他的虚情假意她没有多大信心。此时的季泽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季泽了,他已经被黄金枷锁给锁住了,他的眼里只有银钱,没有感情,成了一个和他的二哥一样的废人,一个精神废人。已经和一个废人生活了半生的曹七巧,当然不会对眼前这个精神废人共同生活。就是这个精神废人把曹七巧最后一点健康的人性火花给熄灭了。如果她是为了单纯的情欲,她自然可以和肉体尚健康的季泽厮混在一起,可是与一个精神废人在一起,曹七巧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做人的尊严,与他在一起,她过不上如人的生活。因此,把曹七巧情欲的欲望过于夸大是不符合人物性格的。

小说中有一段曹七巧对人生发问的描写。这是在季泽被她打跑之后,她此刻的无限的感慨。

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绊绊,不住地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他值得留恋。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往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裤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淌着眼泪。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边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这是一个梦醒之后的女人的内心独白,她对人生彻底失望了,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她彻底不相信了。她对所有的男人都绝望了,因而对人生也绝望了。她得出的结论就是人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钱。”“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从此她开始变得刻薄冷酷,开始进行疯狂的报复,当曹七巧哥哥家的侄子春熹扶住从椅子上险些倒栽葱的表妹长安时,曹七巧便怀疑侄子居心叵测,痛斥道:你那狼心狗肺,你道我揣摩不出么?你别以为你教坏了我女儿,我就不能不捏着鼻子把她许配给你,你好霸占我们的家产!我看你这混蛋,也还想不出这等主意来,敢情是你爹娘把着手儿教的!她还借题发挥教训了女儿长安一番: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帐,你自己要晓得当心,谁不想你的钱?曹七巧这段话绝对是一个感到人生悲凉的女人的绝望的呼叫。

在小说的后半段,曹七巧就开始疯狂地报复对她不公的命运,她本来不健康的人性开始变态了,她制造自己的亲人的更大的不幸来获得精神上的快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以此来变相地实现她做人的尊严。在她与儿女媳妇的冲突中。他的儿子长白跟季泽学会了堕落,激起了她疯狂的报复欲,她以给长白这个男人娶媳妇为由来报复这个男人,她报复这个男人的方式是不让儿子与她的媳妇有正常的生活。她处处亲近长白,要长白给她烧烟泡,陪她通宵聊天,要长白讲他们小夫妻的性生活借以发泄她的不满。曹七巧没有得到女人的快乐,她也不能让任何别的女人快乐。这是何等变态的母亲啊。
  曹七巧的报复心自然也不会放过女儿长安。这个被母亲折磨的没有生命气息的女子,三十岁时与留洋归国的童世舫恋爱,这是她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人性的闪光。可是在她那个阴鸷的母亲疯狂的报复中,很快就被扑灭了。当她发现童世舫与长安藕断丝连之后,便设计请童世舫到她家中,将本来戒烟已经见效的女儿说成是还没有戒掉鸦片瘾,彻底割断了女儿最后一点希望的情缘。曹七巧变态的疯狂使她成了报复一切的魔鬼,她身上的人性力量早已泯灭殆尽。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以解剖人性的变态见长,展示了美好的人性被践踏、受残害,最终变态的历程。小说写于1943年,同样是探讨女性与金钱的关系,她擅长描写女性的命运。她把批判的目光投向那些为了生存而把婚姻作为人生目标,却失却自尊的女性。但这部作品却写出了一个畸形的没落的大公馆怎样造就了一个畸形的女人。作品的深度在于写出了畸形的女人形成的社会原因,是这个不把人当人看,处处踩踏健康人性,让人过得不如人的大公馆把她迫害成了畸形的女人。作者突出描写了曹七巧在大公馆里被踩的悲苦心理。作品写她的几次流泪向来为人称道。第一个流泪是向来打秋风的兄嫂诉说被大公馆踩得苦痛,把她心里的委屈和被踩得可悲命运描写出来。第二个次是在分家的时刻,面对居心叵测的所谓公证人,她据理力争,可是究竟还是又一次被踩了,她面对主持分割家产的九老太爷和众人呜咽,当人们走光了,她还坐在那里捶着胸脯嚎啕大哭。这是她对被踩的不幸命运的又一次控诉。分家后,季泽又来假意撩拨,实则是要打她的田地的主意,是明白的又来踩她的,对于这次曾经的旧情人的踩,她是伤透了心的,她的眼泪告诉我们,被踩是她心中抹不去的伤痛。作品对冷酷的封建社会戕害人性的罪恶做了最决绝的控诉。

    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是史上最好的中篇小说。客观的看,这部小说确实是极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在现代文学史上,表现女性不幸遭遇的小说很多,鲁迅揭示女性的灵魂被扭曲的小说《祝福》历来都是公认的艺术杰作,祥林嫂的灵魂是被那个冷酷的社会毒害的,曹七巧又何尝不是,应该说,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被毒害的更惨烈,更触目惊心。但是由于作者在作品中对曹七巧所受的被踩得情节和细节设计的相对比较少,特别是震撼力极强的细节寥寥无几,这就不能把曹七巧畸形人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很好地揭示出来,也就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谈片

 

 

        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有一个配角夏绿蒂,这个角色在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这个配角,伊丽莎白这个主角也就失去了人性的光芒。夏绿蒂在小说中是个既无钱又无貌,27岁仍待字闺中的老姑娘。为了能有个“可靠地储藏室”,她闪电般地嫁给了继承了家族产业的牧师柯林斯。夏绿蒂这种“储藏室”情结,小说是这样描写的:“结婚到底是她一贯的目标:大凡家境不好而有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做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道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可靠地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她现在就获得这样一个储藏室了。她今年二十七岁,人长得又不标致,这个储藏室当然会使她觉得无限幸运。” 尽管夏绿蒂婚后不幸福,她倒能十分坦然地咽下这苦涩的果子。

小时候读这部小说,我对夏绿蒂这个人物很是不满,不满的是因为她在无爱的婚姻中还可以安然入眠。我埋怨夏绿蒂的傻,气愤她的愚昧。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理解了夏绿蒂,也才开始理解奥斯丁塑造这个人物的艺术匠心。夏绿蒂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欢柯林斯,可是她寻求一个“储藏室”的目的达到了,于是她很满足。在那个过去的年代,像夏绿蒂这样的女子,她们对幸福的追求也是强烈的,可是凭她们自己的力量根本办不到。因为她们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没有财产而又受过教育的女性,除了结婚,没有别的出路。

夏绿蒂就是这样一个只能靠“储藏室”才能生存下去的女性。她没有财产,就意味着她是个寄居者,寄居者的悲哀将伴随她一生,想要摆脱都不可能。在没有结婚之前,她寄居在父母家中,靠父母生存;结婚之后,她又寄居在丈夫家中,靠丈夫生存。夏绿蒂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是因为她那个社会没有给她提供独立生存的能力,她只能依附,只能寄居,她像一个无根的浮萍,一生都要品味飘零的苦痛。

张爱玲是一位女作家,她对女性命运是很敏感的,家庭的不幸和在家庭里享受不到应有的爱怜,使她对女性的依附和寄居的命运感受刻骨铭心。《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小说中最能体现她那种命运飘零感的小说。这是一个老掉牙的关于“调情”的故事,但是张爱玲却把自己对女性命运的悲凉之情倾注在作品中,使整个作品弥漫着浓重的感伤情调,读来令人落泪,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的场景主要发生在上海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被迫回到娘家来寄居,在她的钱被挥霍殆尽后,她的寄居者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在受尽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之后,为了摆脱这种可怕的寄居者的地位,她做着全力的挣扎,她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的爱情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目的是要争取一个寄居者的地位。

小说费尽心机描写的重点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的调情表演。这是通俗小说惯用的套路,可是在这故事的后面却吟唱着作者对女人可悲命运的慨叹,慨叹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女人是如何为了活着而逢场作戏的悲哀和飘零的苦痛。

大文豪傅雷对这部小说不大满意,说小说是华彩胜过了骨干,他认为:“一个破落户家的一个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沼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整篇故事可以用这一两行包括。因为是传奇,没有悲剧的严肃、崇高,和宿命性;光暗的对照也不强烈。因为是传奇,情欲没有惊心动魄的表现。几乎占到二分之一篇幅的调情,尽是些玩世不恭的享乐主义者的精神游戏;尽管那么机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练到近乎病态的社会的产物。好似六朝的骈体,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空空洞洞,既没有真正的欢畅,也没有刻骨的悲哀。”。依我看小说的立意其实是对女人不可把握的命运的一曲挽歌。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样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旧道德所不允许的。白公馆又是那样的守旧,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回到娘家已经是个寄居者,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当他从婆家带回的钱财被两个唯利是图的哥哥盘剥净尽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无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就是找一个储藏室,因此她的命运和夏绿蒂的命运是一样的,除了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的路可走。可是范柳原这个男人的怀抱也是冷酷的、无情的,“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范柳原看上白流苏,内心有着丑恶的欲望,就是为了求欢,就是找一个具有东方气质的女性来满足他的情感欲望。白流苏明明知道这场游戏的罪恶,可偏偏要逢场作戏,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求生,就是找一个寄居的地方,这是那个年代女性的悲哀,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不了,非得过寄生虫的生活, 非得把自己干净的心灵毁坏了,才可以有一碗饭吃。白流苏的自觉自愿,高高兴兴地调情和被调情的背后,是女人生存的苦痛和无奈。虽然她有自尊、有挣扎、她也想独立,可是无论她如何不屈不挠都逃不脱命运之手的摆布,她违心地屈从了命运的安排,这就是无事的悲剧。 

张爱玲深受《红楼梦》的影响,艺术造诣颇深,她可以把日常的人生描绘得扣人心弦。她有点像奥斯丁,是个很有人生苍凉感的作家,她也同样看透了女人的命运,可是又为她们找不到出路,这是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凉。她小说的心理描写堪称一绝,她可以把女性命运被捉弄的种种痛苦描写得惊心动魄:“今天的事,她不是有意的,但是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他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已经完了么?早哩!她微笑着。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这是白流苏的一段内心独白,是一个在感觉到命运无法把握的女人的无言抗争。再比如“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那倒也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她不能不当心——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这一段心理描写,把白流苏的心思非常清晰地表露出来。她明明知道前面是一个大坑,可是她没有办法,为了自己寄居成功,她非得跳下去。她那可怜的自尊是斗不过生存危机的。

作品的结尾张力是明显的,白流苏在经过千辛万苦的自我拯救和搏杀之后,终于找到了储藏室,她寄居的梦想实现了,她可以不再飘零,她知足了,满意了。然而,作品的不凡之处在于,写出了这种不再飘零只是暂时的。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不再飘零之梦,她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婚姻,可是这只是一场丝毫没有爱情的婚姻,是靠不住的,是经不起风浪的,战争结束就意味着婚姻的结束,就意味着新的飘零的开始,命运使她永远在飘零的路上。她开始第一场婚姻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找到了储藏室,可以不再飘零,可是那场没有爱情的包办的婚姻的夭折却没有给她麻木的心灵留下丝毫警醒,她不知道爱情才是不再飘零的保证,于是她又重蹈覆辙地开始了第二场没有爱情的婚姻。她的悲哀不在命运里而是在她的心理。

     白流苏非常得意自己逃出了狼窝,可是前面等待她的是虎口,而这却是她看不到的更大的悲哀。一个女人没有自尊无论怎样拼杀都逃不脱命运的手掌,这件事张爱玲告诉我们的。

 

三、读张爱玲的小说《第一炉香》

 

 汤哲声先生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爱情小说最深刻的是张爱玲,这个判断是大块人心的。《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处女作,此作一发表,张爱玲便名声大噪。这部小说发表在《紫罗兰》杂志,这是鸳鸯蝴蝶派办的文学刊物,鸳鸯蝴蝶派是通俗文学的一个流派,是专写言情小说的。从《第一炉香》这部小说的情节看,它就是一部言情小说,写了一个女大学生和一个花花公子的爱情故事。就是这个原因,这个流派的带头大哥周瘦鹃看了这部小说拍案叫绝。这说明张爱玲写小说一开始就是走言情路线的。然而张爱玲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她的言情小说中根本没有真诚的爱情,有的只是男人对女人的利用和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她的言情小说由于加进了她的人生苦痛,揭示了女性依附性存在的悲剧,因此使得她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意义,小说中剩下的只有对爱情的悲凉,对人生的悲凉。

小说中微龙的悲剧是在原始生存欲望和原始情欲的双重压力下必然要发生的悲剧。这使我想起了英国作家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也是一部言情小说,书中写了四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其中韦翰和莉迪亚的爱情与微龙的爱情故事颇有点类似。韦翰这个男人特点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是浪荡公子,寻欢作乐,挥霍钱财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对女性的追求主要出于两方面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取钱财,满足其贪欲;二是为了获取性感,满足其原始情欲。韦翰并不爱莉迪亚,但若有这样一个细皮白肉的女人一路陪陪他,他当然不会错过机会。莉迪亚对穿红制服的军官具有无可抗拒的情爱力量,她对于人生的最高要求定位于对情欲的满足,在她的情感里也就不可能发生对真诚爱情的追求。于是,她嫁给了韦翰,得到的只是一个四处寻欢作乐的丈夫和毫无幸福可言的婚姻牢笼。我们可以发现韦翰和莉迪亚是欲望冲动的结合。奥斯丁通过写这对爱情,衬托了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真爱的美好,讥讽了无爱的婚姻。

张爱玲是个在感情上受过伤的女性,她对真爱已经死了心。因此她不会去描写伊丽莎白与达西这样的真爱故事,从这部作品的描写重心来看,这是一个女人堕落的故事。正应了那句话,女人变坏就有钱。这是个女人变坏就有钱的故事。自从《第一炉香》出炉后,文学界就一直褒贬难定。很多读者对这个因为贪图享乐,自甘堕落,逐渐变坏的女人的故事难以接受,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它的位置。比较在张爱玲之前问世的《日出》,我们可以发现,同样是写女人变坏的故事,《日出》带有倾向性,陈白露在那个灯红酒绿中挣扎,她的身体在堕落,可她的精神世界却没有完全堕落,她对美好的人性是向往的,她最后自杀是一种抗议,是对自己堕落的痛悔,是对可怕命运的抗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对造成陈白露堕落的外部世界是决绝的态度。可是张爱玲的这部小说只是在慨叹人性的不堪一击。她对葛微龙是同情的,葛微龙的尴尬人生说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是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特别是在香港这个物欲纵流的世界里,挥霍人生太过容易,你很难保持不被诱惑。

故事开始,葛薇龙,一个出身在没落大家庭的上海女学生,因为上海传说要有战事便和家人一起到香港避难。可哪知香港这个花花世界,根本上就是为富人准备的,飞涨的物价,使她们家中的积蓄一天比一天减少,于是在接到上海时局已缓的消息后,父亲做了回上海的决定。但薇龙却不想因为这个而耽误自己念书,打算留在香港完成学业,可是一个人留在香港定该怎么生存呢?我们看到张爱玲给她的女主人公设置了一个重大生存难题,就是因为拖欠学费,她面临着失学的重压,对知识很渴望的她,怎么能甘心呢。为钱所困,这是微龙这个追求美好生活的女学生必须克服的最大难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背着父母跑到香港山头华贵的梁家大宅里来请求帮助,这里住着她的姑母。她来找姑母,动机很明确,就是想借点钱以便继续完成学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她的姑母是个被视为玷辱葛家门风的有罪的女人。早年与薇龙父亲闹翻,是因为在微龙的父母眼里,她的姑母身上有着可鄙的人性恶,当年她不顾家庭反对,为了弄到一笔钱,而甘心情愿地给一个行将就墓的男人做了姨太太,丢尽了葛家的颜面。找这样的姑母借钱是与父母作对,就是向人性恶低头。

故事中的太太的昨天其实就是微龙的今天,她也不是一个天生下贱的女人,她当年顶住压力给香港一个年老的大款做姨太太,也是为钱所困这个生存难题折磨着她的缘故,在为情所困和为钱所困的双重打击下,二者又不可兼得,她只能把解决为钱所困放在首位。这里我们看她对微龙说的一段话:

我是你家什么人?——自甘下贱,败坏门风,兄弟们给我找的人家我不要,偏偏嫁给姓梁的做小,丢尽了我娘家那破落户的脸。吓!越是破落户,越是茅厕里砖头,又臭又硬。你生晚了,没赶上热闹,没听得你爸爸当初骂我的话哩!

可见她对破落户的所谓气节是瞧不上的。后来微龙真正认识了姑妈才发现,她其实是要关起门来做慈禧太后。这话就是太太人生追求的最好注解。她前半生的意义就是专等这个大款死掉,大款死了之后的梁太太后半生所有价值就是使用和享受这个大款留下的金钱。有了金钱之后,她就是慈禧太后,她就可以回过头来再解决为情所困的难题。我们看到,太太软弱的人性在她占有金钱之后突然变得强硬起来。书中有段描写是关于她和一个人的争吵场景,在这个场景里面,太太说:我有的是钱!”,因为婚姻所获得的生活底气也就那么张扬地显了出来。就这一句我有的是钱,就把她傲视群雄的占有欲望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我们来看她的出场:

扶了铁门望下去,汽车门开了,一个娇小个子的西装少妇跨出车来,一身黑,黑草帽檐上垂下绿色的面网,面网上扣着一个指甲大小的绿宝石蜘蛛,在日光中闪闪烁烁,正爬在她腮帮子上,一亮一暗,亮的时候像一颗欲坠未坠的泪珠,暗的时候便像一粒青痣。那面网足有两三码长,像围巾似的兜在肩上,飘飘拂拂。

这段外貌描写历来被人称道,黑色是她硬气起来的佐证,珠宝像泪珠,其寓意不言自明,网的描写更绝,说明她活在网里。我们再看下面的细节:

开车的看不清楚,似乎是个青年男子,伸出头来和她道别,她把脖子一僵,就走上台阶来了。睨儿早满面春风迎了上去问道:乔家十三少爷怎么不上来喝杯啤酒?那妇人道:谁有空跟他歪缠?睨儿听她声气不对,连忙收起笑容,接过她手里的小藤箱,低声道:可该累着了!回来得倒早!那妇人回头看汽车已经驶开了,便向地上重重地啐了一口,骂道:去便去了,你可别再回来!我们是完了!睨儿看她是真动了大气,便不敢再插嘴。    

这很像《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对侍候她不周的乔琪不满和侍女对她的反应,把一个有钱的寡妇颐指气使的做派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

太太在丈夫死后成了寡妇,但却如愿以偿地继承了一笔巨额财产,面对过去看不上自己的死对头的女儿前来打秋风,颇具人生智慧的太太知道,她的对头现在已经是被金钱逼得无路可走,成了为钱所困的人,这正是她报复的好机会,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太太不仅没有复仇,还尽释前嫌,答应帮助微龙。微龙很感谢姑母,可她不知道,她已然落入了太太布下的陷阱。因为太太在年轻貌美的侄女身上发现了投资的价值。这个价值比复仇重要的多。情欲缺失的姑妈要让微龙做勾住男人的色饵。微龙出生富贵,自有一股贵气,也算没落的淑女,又进过洋学堂,会钢琴、网球,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参加酒会和派对自然是最为合适。太太像一个张网捕鱼的钓者,找来一个便宜的钓饵,那是划算的。后来按照太太的意思,薇龙要搬入梁家。这一点她解释说:你跟着我住,我身边多个人,陪着说说话也好。横竖家里有汽车,每天送你上学,也没有什么不便。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这部小说是一个纯洁的女学生和一个占有欲极强的少妇斗智故事。这也是小说的矛盾主线。

   我们先看微龙,看看她是如何在为钱所困的逼迫下又走上了她姑妈当年的路子。当薇龙站在梁太太在香港半山的豪宅后,惊羡之余又有一丝恐惧慢慢的涌上心头:

薇龙站住了歇了一会儿脚,倒有点惘然。再回头看姑妈的家,依稀还见那黄地红边的窗棂,绿玻璃窗里映着海色。那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很有点像古代的皇陵。薇龙自己觉得是《聊斋志异》里的书生,上山去探亲出来之后,转眼间那贵家宅第已经化成一座大坟山;如果梁家那白房子变了坟,她也许并不惊奇。她看她姑母是个有本领的女人,一手挽住了时代的巨轮,在她自己的小天地里,留住了满清末年的淫逸空气,关起门来做小型慈禧太后。

在微龙眼里,姑妈是个有本领的女强人,不是她父亲眼中那个败坏门风的女人。这个情感的转变是她在为钱所困从而寻找化解之道时产生的,这与她刚来之时认为姑妈名声不干净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她意识到太太的路就是她的路,这是她走向堕落的第一步。作品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梁宅,太太人生力量就被体现在这宅子里,这是她用青春换来的,这里寄托着她的人生理想,见证着她的悲情命运。这个宅子在作品中赋予了意象的味道,是一个挥霍人生的地方,是一个占有欲得到满足的地方。作品的一开始就对这个宅子做了细腻的描绘,以后也多次描绘。

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玻璃窗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窄红边的框。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当地铺着红砖,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白石圆柱,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从走廊上的玻璃门里进去是客室,里面是立体化的西式布置,但是也有几件雅俗共赏的中国摆设,炉台上陈列着翡翠鼻烟壶与象牙观音像,沙发前围着斑竹小屏风,可是这一点东方色彩的存在,显然是看在外国朋友们的面上。英国人老远的来看看中国,不能不给点中国给他们瞧瞧。但是这里的中国,是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荒诞,精巧,滑稽。

  为钱所困的微龙进入这个宅子,就再也没有走出来。但是此时的薇龙还是个纯洁的女学生,出污泥而不染的思想还是有的:至于我,我既然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可是我们到底是姑侄,她被面子拘住了,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外头人说闲话,尽他们说去,我念我的书。将来遇到真正喜欢我的人,自然会明白的,决不会相信那些无聊的流言。然而享乐的欲望把这仅有的自尊给挤兑得所剩无几。这就是梁宅这个挥霍人生的所在厉害的地方。薇龙住进梁家的当晚,她就在卧室里发现了满衣橱金碧辉煌的衣服:

薇龙打开了皮箱,预备把衣服腾到抽屉里,开了壁橱一看,里面却挂满了衣服,金翠辉煌;不觉咦了一声道:这是谁的?想必是姑妈忘了把这橱腾空出来。她到底不脱孩子气,忍不住锁上了房门,偷偷的一件一件试穿着,却都合身,她突然省悟,原来这都是姑妈特地为她置备的。家常的织锦袍子,纱的绸的、软缎的、短外套、长外套、海滩上用的披风、睡衣、浴衣、夜礼服、喝鸡尾酒的下午服、在家见客穿的半正式的晚餐服,色色俱全。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么多?薇龙连忙把身上的一件晚餐服剥了下来,向床上一抛,人也就膝盖一软,在床上坐下了,脸上一阵一阵的发热,低声道:这跟长三堂子里买进一个人,有什么分别?坐了一会,又站起身来把衣服一件一件重新挂在衣架上,衣服的下原先挂着白缎子小荷包,装满了丁香花末子,薰得满橱香喷喷的。

    一整晚,梁太太都在宴请宾客,薇龙在音乐声中入睡。可是那夜,她还是昏沉沉的,梦中也有音乐伴着自己试衣: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在睡前,两次对自己说:看看也好。她的理智就一点点在享乐欲望面前投降了。薇龙看看也好的自我放松,导致了她生活方式彻底被纳入了梁宅挥霍人生的轨道:从一个女学生渐渐的转变为交际花。作品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姑妈的老相好汕头搪瓷业巨头司徒协在一个暴风雨之夜,给薇龙套上了一只金刚石镯子,过程的迅疾便和侦探出其不意地给犯人套上手铐一般。微龙非常清楚这个的意义:一晃就是三个月,穿也穿了,吃也吃了,玩也玩了,交际场中,也小小的有了些名了;普通一般女孩子们所憧憬着的一切,都尝试到了。天下有这么便宜的事么?如此看来,像今天的这一类事,是不可避免的。梁太太牺牲年轻的女孩子来笼络司徒协,不见得是第一次。她需要薇龙作同样的牺牲,也不见得限于这一次。唯一的推却的方法是离开了这儿。

在这个镯子的逼迫下,微龙欲望不断膨胀:三个月的工夫,她对这里的生活已经上了瘾了。她要离开这儿,只能找一个阔人,嫁了他。她看着太太的颜色在应酬男人,却为此抵挡不住情欲的诱惑,走入了为情所困的陷阱,她对乔琪的单相思是个一厢情愿的爱情的付出,是占有乔琪感情欲望在起作用,是对姑妈占有欲得反抗,这种为婚姻的结合注定是没有希望的。到处挥霍人生的乔琪,岂肯被婚姻套上枷锁,他无情地摧毁了薇龙对婚姻的梦想:我不能答应你结婚,我也不能答应爱你,我只能答你快乐。他答应给薇龙的快乐,不过把微龙当做挥霍人生的道具罢了。这就是梁宅这个宅子的毁灭性,醉生梦死的快乐腐蚀了纯洁的人性。

 薇龙当初投奔姑妈是为了摆脱为钱所困的境遇,可只短短几月的时间,占有金钱和情欲的慈禧太后似地姑妈已经成为了她的人生榜样,她失却了投奔姑妈时的初衷和原则,变成了一个和姑妈一样的依附性存在。与花花公子乔琪结婚后,她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小说末尾写到:当一群水兵喝得烂醉,不约而同地把薇龙当做了妓女,吓得她撒腿便跑后,乔琪笑道:那些醉泥鳅,把你当做什么人了?薇龙却说:本来吗,我跟她们有什么分别?……她们是不得已,我是自愿的!这一笔非常令人触目惊心。在梁太太布下的陷阱里,微龙为了反抗姑妈的占有欲占有了与乔琪的婚姻,但在这个无爱的婚姻中,最后还是以姑妈得胜画上了句号。

你要钱的目的原是玩,玩得不痛快,要钱做什么?当然,过了七八年,薇龙的收入想必大为减色。等她不能挣钱养家了,你尽可以离婚。在英国的法律上,离婚是相当困难的,唯一的合法的理由是犯奸。你要抓到对方犯奸的证据,那还不容易?

  这是梁太太开导乔琪的一段话,原来她是一箭双雕,一是可以牢牢套住了向来不受羁绊的乔琪,让她束手就擒;二是可以使薇龙成为任他摆布的高级交际花。这是活脱脱地占有,可怕的占有。

  微龙的姑母梁太太是这个作品中真正的主角,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这是一个依附性存在,被欲望俘虏之后,她开始了漫长的依附,通过她依附的悲情,显示了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深入思考。似乎薇龙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单纯的女学生堕落为情欲和物欲的双重俘虏是梁太太一手导演和操纵的。但是我们看到梁太太的今天,其实就是微龙的明天,因为薇龙在看清了梁太太的动机和用心的情况下,仍然像飞蛾一样欢欢喜喜地扑向了这欲望的火坑。梁太太当年为钱所困,违心地走进梁宅这个豪门做姨太太,她的动机是出于对金钱的占有欲,可是这种占有欲的满足是以她的情感被占有为代价的。长期被占有的痛苦使她对情感的占有欲被激发出来,在她取得对金钱的占有之后,她开始疯狂地占有男人的情感,这其实是一种对被占有的复仇。所以她不是为情所困才挥霍情欲的,她是在被压抑之后才奋起反抗。这个人物的审美意义正在这里,人类的占有欲把人类拖向了欲望的火坑,这种占有欲只能导致情欲的挥霍而不能带了真爱。这就是张爱玲这个女性作家的高明之处,在看似女人变坏的故事中却写出了女性生命的悲情力量。

     张爱玲因为恋父和缺少父爱,所以她的两次婚姻都是找的比她大了许多岁数的老男人,这与其说是寻找爱情不如说是在寻找心灵的慰藉,她为那些老男人付出了许多,可是她依旧生活在无爱的世界中。

    小说中有一句话颇有韵味,梁太太见微龙对乔琪动了真情,就说:你怎么就动了真情呢。这话好像是张爱玲说给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