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调用前台js:第四十二章 损下方能益上,损小而能益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04:0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这个宇宙大道产生出了“一”,即有与无的结合,有与无的结合便产生出了二,二便产生出了三,三便产生出了万物。万物依靠着阴气而合于阳气,空虚着自己而以便为了和同。人们所厌恶的,唯有孤独、寡助、不善美,而诸侯王公却以它为自己的称呼。所以一切事物损害它而有益,或者有益了而又要损害它。别人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迫掠夺的人不得其穷尽。我将要把这些作为施行教育的总纲。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宇宙大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这个道,善于开创并且善于成就万物。因此,不承认这个道是不行的!因为这个宇宙大道产生出了“一”,即有与无的结合,有与无的结合便产生出了二,即有与无的分离,有与无各自成为纯粹的有与无,纯有和纯无,这便称为二。

纯有即是形成了物体的形态,纯无即是形成了纯粹空虚的空间,纯有和纯无结合便产生出了三,这个三就是我们看得见的宇宙。宇宙于是便产生出了万物。万物依靠着阴气而合于阳气,空虚着自己而以便为了得到和同,万物与万物和同了,形成了彼此需要的一个生物圈、生物链,因此万物就得以生存在这个宇宙里。

人们所厌恶的,唯有孤独、寡助、不善良美好,而诸侯王公却以它为自己的称呼。诸侯王公之所以这样,便是想损害自己而欲有益于人民。老子的这个思想,也是来源于周文王。《易》里有个《损》卦,损者,毁也,坏也,伤也。艮为山在上,泽为水在下,艮上泽下,山下有泽。山下的泽水日夜长流不息,不断侵蚀着山体,破坏着山体,毁坏着山体。其实,我们现在也知道,水对山体的毁坏是经常见到的,山上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水流的冲刷使山体不断剥落等等,都可以称为“损”。这是一幅自然之景象,周文王将它挂出来,并从中悟出,山下有泽之“损”,乃自然之规律,山体虽然遭到一些毁坏,但这对于山体是有好处的,它使山体去掉了一些不好的东西,累赘的东西,促使了山体的新陈代谢。而国家,就犹如一座山一样耸立在泽水上,泽水就是人民;有了泽水,整个山才能郁郁葱葱,繁衍生化各种动、植物,有了人民聚集在山的周围,国家也才能发展壮大,生气蓬勃。虽然泽水对山体有一定的毁坏,伤害,但并不意味着人民会毁坏国家;而国家的建立,是由很多具体的人在组织、操作,这些人当中,当然是良莠不齐的,鱼龙混杂的,就犹如山体上不好的东西,累赘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必须要靠泽水的冲刷,才能让我们去除掉这些东西。如果依靠自然之规律,当人民毁坏掉一些不好的下层官僚时,我们就应该感到庆幸,这就是“损”的真正意义。

历史发展到殷商末期,已是私有制盛行之时。私有制的迅速畸形发展,使得人们的贪求欲望越来越大,尤其是商纣王的荒淫无度,酒池肉林,使得很多中下层官僚仿而效之,自己的财产不够,于是便向人民横征暴敛,拼命收刮,弄得民不聊生。就在这种情形下,周文王认为“损”才是有益的,损下而益上,毁坏掉不好的,才能保持住国家的政体。从而表明损下方能益上,损小而能益大,上益而后能自损而益下,上下相互益之,国家才能强盛,才能最后克殷而王天下。所以,如果不懂得这些损下方能益上,损小而能益大,上益而后能自损而益下,上下相互益之的道理,强迫掠夺的人不会得其穷尽,也就是说不能与其他万物和同。而不能和同于人民,和同于万物,也就是自取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