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蓝note332g多少钱:《太上感应篇》讲解十三(净空法师主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54:38

《太上感应篇》讲解十三(净空法师主讲)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www.510817.com www.25768.com

太上感应篇﹝第九一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1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面将《感应篇》的善报介绍过了。第三十七段开始,下面有很长的一段文是讲恶报。开头两句,这是把恶报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现代人看往往疏忽了,是粗心大意,疏忽了。古人的文字都非常的含蓄,《感应篇》含蓄的文很少,都是说得非常明显;但是这两句话是属于含蓄的,理很深。什么叫『义』,什么叫『理』,这两个字,不但是学佛,世间做人也应当要遵守,如果这两个字没有了,这个世间决定是乱世。在中国古代写历史的人,往往就用这两个字做标准,符合这个标准的叫志士,是天下大志人,也就是治国治得很好,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的生活过得很幸福。如果是乱世,社会不安定,没有秩序,人民生活很痛苦,那就是义跟理没有人遵守了。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社会似乎是很繁荣,科学技术发达,带给人物质生活许多的方便,可是「义理」确确实实没有了。于是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得很清楚,是富而不乐,物质生活过得很好,精神非常痛苦,人心不安。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的幸福,所谓是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义理他得到了,得到就是他明了了,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就是讲我们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能符合义理,他身心就安稳,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义理要是不明,我们的生活一定是随顺烦恼,随顺习气,这些习气都是坏习气。我们常常讲,讲得很浅白,自私自利的习气,贪图名利的习气,造十恶业的习气,这种习气天天在增长,没有看到收敛。

所以二十世纪,很多人讲道德沦丧,道德没有了;实在讲,道德比义理还要高一级。这个问题的结症在哪里?还是属于教育的问题。这个时代没有人教了,为什么没有人教?没有人听了,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过去古老的中国,虽然说贫,说国力弱,但是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我们仔细观察,过去的历史,古今中外,可以很公平的说一句话,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老百姓。这个善良的因素,要归功于几千年圣贤的教化,太不容易了!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外国的洋枪大炮,打破了中国的古老文化,于是一般年轻人,迷信西方的物质文明,而把中国的精神文明全部给否定了,于是造成今天的灾难。我们想到孔老夫子的忧虑,现在我们看见了。夫子的忧虑是「学之不讲,有过而不能改」,他老人家这两句话是金玉良言。讲学,讲圣贤之学;有过,立刻就要改,这就符合义理之行。学之不讲,谁懂得义?谁懂得理?有过不但不能改,以为这个过是善、是好事,这还得了吗?所以他底下这一句说:

【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这是我们在今天社会普遍所看到的,今天如果讲圣贤之道,世间人看到、听到,耻笑你,说你落伍,你不合时代了,完全不能接受。所以竞争去造恶业,心里面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天天增长,生活当中可以说是无恶不造,这样才感得大灾难的现前,天灾人祸。人祸,现在我们知道了,核武战争。核子战争跟过去完全不一样,这种核子战争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小三灾」,小三灾可能提前。

西方古老的预言,现在在市面上很多,诸位都很容易看到;都说两千年,这个世纪末是世界末日。前天「回教协会」请我去讲演,他们也提出问题来问我:佛经里是不是也讲两千年是世界末日?我给他答复,世界末日是西方人讲的,基督教、天主教他们讲,佛法里头没有讲;佛法里面讲,只是有灾难,而不是末日。因为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现在才过三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但是灾难,我们想想可能有,为什么?我们懂得感应的道理,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的因,必然有不善的果报,这是招来的天灾人祸,原因在此地。

所以学还是要讲,我们在此地要努力来提倡。现在在此地,我们一同学习有十几位年轻的法师,我鼓励他们、劝导他们,有同修家里面喜欢听听圣贤道理,我让同学们每一个星期,到居士们家里面去讲一次。讲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我觉得一个小时比较恰当。现在的人耐心不如从前,讲长了他不喜欢听,讲一个小时,有半个小时讨论,听了之后提出问题,来解答、来讨论,一个星期一次。这个方式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推行了很多年,我最初在台中求学,几乎每一天晚上都到居士家里面去听经。早期老师自己去,他不休息的,星期一在张家讲,星期二在李家讲,星期三在王家讲,轮流去讲,听众大概十几个人,他们一家人、邻居朋友,来个十几二十个,天天讲,没有休息的时候。以后训练我们这些讲经的学生,他开了个班,这个班开了两年,训练二十多个人,这二十多个人训练成功之后,就分配到很多居士家里,也都是轮流去讲。

所以我告诉同学们,你学这一部经,这一部经至少要讲十遍。十遍怎么个讲法?你一个星期就讲七遍,都是到居士家里去讲,星期一在这家,星期二在这家,每一家讲的时候,同样的这一段课程,这一段经文你就讲了七遍,到第二个星期就讲下面这一段。不是说这一部经学完了再讲,不是,现炒现卖。这个星期讲的这一篇,下面,下面还没有学到,我们是这样学成的。所以东西学得很精,学得很熟,确确实实符合夫子的教诲,学了就要讲。学不可不讲,那个意思是你学了这一句,你就要讲这一句,学了这一段你就要讲这一段,天天讲,劝别人也劝自己,帮助自己改过自新,道理在此地。

如果讲学的风气盛了,这个地区决定安定,这个地方人决定明理,决定有智慧。人能够明理、有智慧,生活就会过得很幸福,无论我们现前生活是富裕、还是贫贱,都会过得很自在,都会过得很快乐。因为富贵贫贱,是过去生中修的因不一样,道理明白了,富贵人安于富贵,贫贱人安于贫贱,这个社会不乱。今天有许多人不懂得,以为这个社会的动乱,是贫富不均造成的,他只看到这一个现象,他没有看到这个现象的根源。社会财富不均是事实,能不能做到均等?不可能。为什么?每个人种的因不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怎么能叫瓜豆和合,变成一个东西,不可能的。

古人为什么把这个社会能治理得那么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贫贱的人明白了,我过去没有种善因,现在过这个日子,应该要承受;应该承受,他就很欢喜,他就不作乱;富贵人有多余的,常常能布施救济穷困的人,从前社会安定,是这样一个道理造成的。富贵人知道,我为什么会富贵?过去世布施得来的福报;现在已经有福报了,我更要布施,希望来生的福报更大,他明白这个道理,欢喜布施。贫贱人,他也欢喜去修福了;修福就不会造业,不会造损人利己的事情,损人利己不是修福。人人心善、意善、行善,这个社会怎么会不好?当然和谐。

如果我们讲族群,也可以这样说,富贵是一个族群,贫贱也是个族群,这两个族群能够和睦相处,能够互助合作,这里头不会产生矛盾、不会产生冲突,社会问题就解决了。佛法教学的宗旨,大家都知道,祖师大德常说「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得乐是在现前,现在就得乐,决不是讲来生、后世,来生、后世我们还没见到,现在就得乐。古时候在中国大陆,乞丐,讨饭的、要饭的乞丐,乞丐听到佛法,他也快乐无比。他为什么快乐?理明白了,道懂得了。虽然是乞丐,非义之财,他不取,他不要,他守他的本份,这真是难能而可贵,值得人尊敬。社会称之为「义丐」,他是乞丐,他有道义。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生活方式是乞食,也是沿门托钵,真正有智慧、有道德、有学问。他采取这种方式,给我们很大的教训,他教我们什么?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所以他的心多清净、多快乐,心里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生活过得那么简单,愈是简单的生活愈健康。释迦牟尼佛住世,实在说,他可以随意,他能常住世间,可惜我们一般人疏忽了,没有启请,求他多住世几年。我们疏忽了,魔得其便,魔王波旬见释迦牟尼佛,要求释迦牟尼佛赶快灭度,不要常住世间。魔来要求,佛也点点头答应他,释迦牟尼佛是这么走的。这个事情也是给我们一个教训,我们为什么不请佛住世?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愿里面就教导我们「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我们偏偏不请,被魔去请,这是我们的过失。

佛给我们这个警惕,这里头两桩事情:第一个亲近善知识,这个机缘希有难逢,一定要紧紧的抓住。第二个要请佛住世,要请转法轮。实在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两条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请转法轮就是讲学,前面的四愿就是改过。「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是改过;人能够改过,就可以「常随佛学」。常随佛学,佛要住世才行,佛不住世,我们跟谁学?所以才有「请转法轮,请佛住世」的大愿。佛菩萨确实是如此,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得很多,我们深深相信,没有怀疑。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我们有心想学佛法,佛菩萨就应化示现到这个地方来;没有这个心愿,佛菩萨不来,来了没有意义,没有作用。所以佛菩萨住不住世,佛菩萨来不来教化,问题在我们这边的人肯不肯学,肯不肯真学。真学,佛菩萨就来了,阳奉阴违,佛菩萨不来,要认真的学习。

所以要懂得义理,顺义理,必定得善报;违背义理,这是大恶。所以把这两句做为纲领,非常有道理。哪些事情违背义理?下面一条一条举例给我们说明,实在这个例子不胜枚举,举几条,希望我们从这几条当中能够领悟。我们现前对人对事对物,想法看法作法都是恶,不是善,只有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才能回头,断恶向善;不但能救自己,也能够挽救社会,也能够帮助众生,那就是大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九二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2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在三十七节是第四个大段,讲到恶报,前面两句是总纲:

【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义』、『理』两个字很深很广,能够明了「义理」这是大学问。中国古人所谓「实学」,实学就是真实的学问。真实的标准是什么?完全可以得到受用,不是玄学,是我们切身的吉凶祸福,这才叫实学。我们以出家人来做个比喻,「义」就是应该要做的,应该要做的你要做。『非义而动』,「非」是不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你要去做,这是恶,不但是恶,大恶!顺着理去行,这是善;这个理是什么?理就是性德。如果违背理,那也是大恶。我们虽然有的时候,好象不见得这是很大的恶,殊不知累积起来,就变成大恶,积小恶就变成大恶,积大恶就变成极恶,这道理在此地。

我们出家人如何随顺义理?佛给我们做了样子,菩萨给我们做了样子,历代祖师大德都给我们做样子。佛的样子是绝对的标准,佛菩萨的样子。祖师大德的样子放宽了,为什么?怕我们做不到,所以尺度就放宽。放宽了,但是还没有太大的违背,所以他依旧能成就。如果把「义理」两个字忘掉,心行完全相违背,这个出家人必定堕阿鼻地狱,这个我们要知道。

佛给我们的榜样是什么?一心求道、修道、行道。道是什么?道是真实的戒定慧,这是大道。如来一生所说的一切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由此可知,义理也有三层,最高的义理是慧学,其次的是定学,最下的是戒学。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三学相应不相应?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着眼。定慧太高,虽高要学,为什么?不学就不能成就。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非定慧不可;戒学最殊胜,只是人天福报而已,免堕三途。诸位一定要清楚,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纵然是念佛求生净土,也要定慧。念佛最低的功夫,也要念到功夫成片,这才能往生。功夫成片,就是初级的定慧,没有这个就不能往生。你念佛念得再好,持戒再严,念佛还是人天福报。所以什么叫定?什么叫慧?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中国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学佛的人,没有不读《金刚经》,《金刚经》就是定慧的标准。「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定慧,那就是禅定;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慧。如果我们对于外面境界还会受诱惑,六根接触六尘心还会动摇,这个人持戒再好,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所以要往生一定是禁得起诱惑,不为境缘所动,一向专念,这个人就决定得生。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在此地,决定不能搞错了。

非义、背理,今天社会我们看到就太多太多了。最显而易见的,信徒喜欢某一个法师,亲近某一个法师,那个喜欢有感情在里面,那是非义、是背理。法师去巴结信徒,这个信徒有权有势、有财富,唯恐这个大护法跑掉了,这是非义,这是背理。给你四事供养,让你过得舒舒服服的,道心完全没有了。一般人看,这个大护法好,其实那是什么?我们眼睛当中看,那是大魔王,不是大护法。你无量劫来,这一生好不容易得人身、闻佛法,有个解脱的机会,他一下把你拉住,那是魔王。今天有许多人把魔王当作善知识,把十恶业当作善知识,这就错了。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好榜样,出家人你这一生,你究竟干的是什么?我们细细想想佛陀的一生,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舍得干干净净,这是我们第一桩要学的。第二、几乎用全部的时间,日夜不休,勇猛精进,修戒定慧三学。自己修学有心得,教化一切众生,那是无量功德。自己生活非常简单,三衣一钵,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我们凡夫看到生活清苦,他里面那个乐受,我们没办法想象到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诸佛菩萨、祖师大德,给诸位讲,没有经营过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竹林精舍、祇树给孤独园,这一些场所都是有主的,他们邀请佛在那里弘法,佛是在那里暂住的。所以我们看到佛经上「佛在」,佛在哪个地方,没有说「佛住」,住就是他的家了,家才住,佛在什么地方;「在」跟「住」完全不一样,在是没有家,住是有家。

所以修行人、诸佛菩萨都是再来人,尚且如是示现,我们想想我们是什么人?业障深重的凡夫,如果有这些事务来劳累,我们的道业决定被毁弃掉。所以我常常劝同学们,真正学道,像我这种程度,我很幸运一生当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没有事务上的操心,才有这么一点点成就。如果是叫你管人、管事、管钱,就完了。我们自己要想一想,细细想想,我们出家为的是什么?不能违背了本愿。出家是不是去经营一个道场,占有一个道场,像社会一般人一样,这个行业当中争名夺利,是不是搞这个?搞这个,如果你有这个福报,你也能得到一点,但是转眼之间阿鼻地狱去了。

我在这一生当中,有人送道场给我,我不接受。简丰文当年送杭州南路这个道场给我,我问他:「你是不是想害我?」他听了楞住,他说:「法师,我怎么会害你?」我说:「你送道场给我,就是害我。」我说:「道场要不要管理?」他说:那当然要管理。「道场要不要开销?」当然要开销。「你不害我?」最后我跟他谈条件,你送道场给我可以,道场你管理,开销你负责,他全部答应了,那可以,点头,行!我还是不管事。这个等于说是挂个虚名而已,决定不管事情,我们的心才能专一。

每天读经,不读经的时候思惟经义,时时刻刻佛陀的教诲盘旋在心中,宗门叫疑情,久而久之,不一定遇到什么缘就有悟处,佛这个意思懂得了。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这个疑不是怀疑,是理太深了,不懂!但是常常想着,不定什么时候遇到机缘,就明白了。如果你有事务操心,你一天到晚想的是乱七八糟事情。这些事务,不但障碍开悟,障碍定,也障碍戒,戒定慧三学统统被障碍住。一天到晚生起来是什么?生起来是烦恼,是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你在造业,这大错而特错。所以我在一生当中,讲经的时候也常常说到,道场决定是在家人的、居士的,在家人建立道场,礼请出家人来弘法利生。

像释迦牟尼佛当年一样,道场都是国王大臣、大富长者的,他们的,他们礼请释迦牟尼佛来讲经说法,度化众生。出家人对于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这个好!清净自在,永远保持你高度的智慧,一丝毫都不沾染,所以一定要有个出尘之心,超世之心。还想争夺道场,霸占道场,据有道场,控制道场,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参禅、念佛、讲经说法,都是轮回业,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而且罪业还非常重,重在哪里?你打着佛的招牌干轮回业,所以果报在地狱。如果不是佛的招牌,果报不定在地狱。只要是打着佛的招牌干这些事情,没有一个不堕阿鼻地狱,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义理」两个字要搞清楚,这两个字深广无尽,所谓是古德教给我们「穷理尽性」,到达最圆满的,那就是如来果地。佛弟子,无论在家、出家,义理两个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我们知道多少,一定要做多少,最浅的五戒十善,大家都知道。顺从佛的教诲,那是顺义理;违背佛的教诲,那就是「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佛教我们「孝养父母」,我们做到没有?佛教我们「奉事师长」,我们做到没有?你能够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小义,小义理。更深更广的,佛在经上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你能够把孝养父母的心,推广到孝养一切男子、女人,那你这是大义理。这还不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对一切人要孝养,跟父母一样,对一切畜生、对一切众生都要孝养,那才叫究竟圆满。那是佛菩萨的大义,佛菩萨的真理,我们现在做不到,能够做到把孝养恭敬大到整个人类,就算你不错了。暂时不说十法界,只说人法界,你能普及到人法界,你就算不错了。

怎样才叫孝顺?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忠孝」那一段上讲了很长,顺性就是孝顺,不是顺情,顺人情错误了,顺性德。哪些是性德?五戒是性德,十善是性德。换句话说,我们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违背了义理,这是不孝;我们妄语、两舌,违背性德,是不孝,是不顺。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标准已经建立了,我们一定要顺从符合这个标准,不可以违背,这是善恶的分水岭。可是我们行善难,造恶容易,原因在哪里?无量劫的习气。佛在经上说得好,我们烦恼心所二十六个,善心所十一个,你去想一想,恶多善少,所以造恶太容易,造善就太难了。在这个地方必须要有高度的觉悟,要真正的醒过来,这人叫开悟、觉悟了。把自己烦恼习气控制住,顺着义理而行,我们就会有成就。

出家人要记住,我是说老实话,如果你有个道场,你决定堕阿鼻地狱。什么人可以有道场?大彻大悟之后。古时候佛教传到中国,出家人才管理道场,管理道场是什么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管理道场是为修行人服务的,是佛菩萨,不是凡人。我们是佛菩萨再来的,那行!没有问题。你大慈大悲,你作护法,管理道场是护法,不是修法,是护法,你是菩萨,你是佛陀再来的。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是凡夫,烦恼习气没有断,不干!烦恼习气真的断掉了,还要看缘份,没有缘份勉强不得。我们这一生时光有限,太短了。如果你是中年,你晓得将来还有几年好活?以为自己可以活到八十、九十,靠不住;四十、五十走的太多太多了。我学佛出家那个时候的同参道友,差不多四分之三都不在了,他们都是四十、五十走了,「黄泉路上无老少」,所以每一分命光,我们都要把它掌握住,不可以浪费。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这是真的如法,机会难得,我们在这修行,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一心办道,到哪里去找这个道场?找不到了。这个护法都是佛菩萨再来的,绝对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凡夫要拖你下水,请你作住持,请你作当家,请你管这个、管那个,拖你下水,不是好人。不要以为他给这么多权力给你,他对我好,你眼睛看清楚,不是好人。我就是有这种能力,看得很清楚,边都不沾。

这一次我到澳洲参加天主教召开的宗教会议,很好!这开得很好。我讲过几次,你们也都听到了,在图文巴买了一个小地方,当作茅篷住。我在那里搞了一个小茅篷,摆在那个地方,哪一天此地的缘份尽了,我就到山上住小茅篷去了,我不会住道场,我不惹那些是是非非,一切放下,求了生死,求往生净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九三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3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三十七节,说恶报的总纲:

【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这一句我们已经讲过两次,「义理」两个字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做人应该要明了,修行证果,永远没有违背,可以说是世出世间一些善法的根源,深广无尽。如果是『非义』、『背理』,这就是众恶之源。太上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这两个字认识愈深刻,在佛法里面讲品位就愈高,这两个字认识到究竟圆满,就是如来果地。什么是义?什么是理?一定要搞清楚。末后批注的结论四句话结得好,「惟于义理,见得精熟,故守之循之,出于自然」;前面两句是对于义理的认知,后两句是对于义理的实践,现在讲落实,所以做得那么自然。为什么佛菩萨、圣贤人做得那么自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随顺义理?无非是认得透彻。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违背义理,对这两个字认识不清楚、认识不够透彻,毛病发生在此地。接着底下一句:

【以恶为能。】

我们决定不可以轻看这一句,为什么?这一句正是我们自己的毛病。恶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太广了!佛法对于善恶的标准,为什么订在起心动念为自己是恶,起心动念为别人是善,为什么用这个标准?世间人听到疑惑,哪一个人不为自己?为自己这算错了吗?每一个人都认为为自己是对的,特别是现代社会里面还有隐私权,处处要讲求怎样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伤害,法律也保障。为什么佛说这是恶?佛的标准、用意我们要懂得。世间法的标准是不出轮回、不出三界。佛法的标准是教我们了生死、脱轮回、出三界。三界六道的业因是什么?就是我执。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佛订这个标准是正确的。佛将这些因素归为三大类: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现在用这个话所说大家好懂,佛经里面的术语是无明、见思、尘沙烦恼。无明就是妄想,尘沙是分别,见思是执着,这三种烦恼你都具足,这就是六道众生。

执着里面最严重的就是「我」,起心动念都是「我」,「我」这个执着是万恶之源。所以今天『以恶为能』,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是的,一点都不错,自以为是,自以为能。哪一天觉悟了,放弃我执,不再执着我,不再执着自私自利,起心动念都能够为一切众生,这是善。所以佛讲贪瞋痴是三毒烦恼,反过来:无贪、无瞋、无痴,这三善根,所有一切善法从无贪、无瞋、无痴生起的。佛这才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真正为我们解决了问题,我们自己要明了,总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

佛教给弟子们,至少每天要做早晚课。早晚课的意思,我们也说了很多遍,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检讨、忏悔,改过自新。天天忏悔,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叫真修行,我们戒定慧三学才能够增上。义理见得愈透彻,你放下的就愈多。放下自私自利,这个人才叫始觉,你开始觉悟,从这个基础上要不断的向上提升。要以大乘菩萨果位来说,始觉是初信位的菩萨,往上去还有四十二个阶级,这才能达到究竟圆满。然后你才晓得,我们佛家讲见道,什么是道?用这个地方的话来说,义理就是道,见得愈透彻,你的品位就愈高,从十信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妙觉,圆满了。诸位想想看,这是不是《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点都没错。

这个地方的批注也注得很好,他说「此四字,乃千万世大大小小恶人受病之根也,故列于诸恶之首」,这话讲得好,一点都不错。六道众生哪个不是「以恶为能」?谁觉悟了?谁回头了?古时候读圣贤书、读佛书,这才开悟,开悟就是对于这桩事情总算是明白一、二分。现代人不读圣贤书,也不讲求佛法,这个病根以前已经养成习惯,像吸毒一样他已经上瘾,没有法子断掉,这个时候怎么办?佛菩萨慈悲,所以今天挽救世道人心,教导人明了义理,劝导人断恶修善,只有靠宗教教育,社会教育它已经不讲这个,似乎已经不可能了,宗教教育来弥补。

这一次我在澳洲,听到澳洲同修们告诉我,澳洲政府已经有法律规定,学生在学校念书,小学生有两、三个人,信一种不同的宗教,学生家长就可以向学校要求,请宗教传教师为这几个小孩上课。他们现在已经考虑到了,宗教教育从什么地方开始?从幼儿园开始,从小学开始,了不起!真正觉悟了。所以他们要求我们,帮助他们编小朋友的宗教教学的教材,我们将这个讯息带回来了。现在他们在小学里面上的课,是台湾印的有一本《释迦牟尼佛传记》,用这个做教科书。幼儿园小朋友要用的教材,要以图画为主,文字愈少愈好,对幼儿园小朋友展开教育。今天在外国,我相信澳洲受英国人的影响,他们已经想到了,道德的教育要从小教起,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宗教课程,你是信仰哪个宗教,就可以请宗教里面的传教师来给你上课。这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赞叹,也值得我们普遍去宣扬,人家这个好处我们要学习。

我们中国是个佛教的国家,现在还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外国基督教的国家、天主教的国家,他们已经想到这个问题,而且心量大能包容,无论哪一个宗教,不管你信什么宗教,你都可以要求学校,去请传教师来上课,并不局限于多数的学生,不局限,两、三个学生就可以要求学校请老师上课。如果这个学校里面,学生当中有几个是学佛的,家里是学佛的,家长就可以请法师去给这些学生上课。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下一个世纪,国力的增长,国力的强大,不在科技,在道德。科学技术再发达,工商业再发达,道德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爱心没有了,一切的交往都以利害做标准,有利的就是朋友,没有利的就是敌人,这还得了吗?这个社会怎么会不动乱?这个国家充满了危机,危机不是从外面来的,危机是在内部。所以世间有这些高度智慧的人,志士仁人,看到这个问题结症之所在,以宗教教学来弥补,来培养道德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汉武帝正式以「孔孟思想」做为国家教育的方针,这个政策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足足推行了两千年,一直到民国一味向西方学习,把古圣先贤的教诲舍弃掉了。我们国家近百年来遭受这么大的苦难,要知道苦难的根源从哪来的?我们把祖宗的成法舍弃掉了,所以才遭难。日本人那么个小国家,能够在世界上称为一等强国,靠什么?靠中国儒家的教育。我们丢掉了,他们在奉行,他们保持不失,一方面来学西洋的科学技术,所以日本称为世界第一强国,西方人对它望尘莫及。我们有真的好东西,现在西方人发现,他们采取,他们学习,我们如果还不觉悟,还不能迎头赶上,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他们都起来了,我们中国又衰落下去了,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希望我们大家都有警觉心。

读了《感应篇》,要像读佛经一样,要深解义趣,要认真的反省,把我们一切不能修善、不能开悟、不能成就的根源找出来,然后把它改正过来,这叫从根本修。《感应篇》每一句都有许许多多的事例,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行持上,举出许许多多例子来,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给我们学习。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觉?哪些是迷?我们都得搞清楚,都要搞明白,然后断恶修善,才不至于变成一句空话;认真去做,才得到真实殊胜的功德利益。批注里面也举了很多例子,我们不能够细讲,总得举出几条,使我们读了之后,心里面感觉得很踏实,想想「以恶为能」,我在什么地方,哪些事情里面触犯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九四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4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

【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

佛在经上有一段话说,他这个地方也节录下来,「佛说世间一切恶人,死堕地狱」。地狱里面也有管事的人,这个人叫「牛头阿旁」,我们中国民间叫牛头马面,这是地狱里管这些刑罚的。牛头阿旁非常凶恶,我们一般人讲一丝毫慈悲心都没有,他见到众生受苦,绝对不会有一丝毫怜悯心,反而认为你的苦头受得还不够,加给你的刑罚还不够重,所以这一些人常常怀着恶毒之心。受报的人,佛说在人间都是一些不孝父母,毁谤三宝,侮辱六亲眷属,轻慢师长,诬陷善良,杀害众生,造诸恶业。我们想想佛说的这几句话,我们有没有?

孝顺父母,我们听说了,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孝顺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在前面说了很多。少年时代,在学校里求学,功课不好,品德不好,这是不孝,现代年轻人谁知道?学业完成之后,踏进社会,成家立业,如果家不和,在事业上与同事、与朋友,不能和睦相处,常常让父母操心,也是不孝。我们出家了,没有认真修行,戒定慧三学不能够增上,这一生当中不能够超越三界,脱离六道轮回,这是不孝。所以我们读这一句:不孝父母,佛不是对别人讲的,正是对我们自己讲的。每个人在他自己本份的岗位上,现前工作环境上,如何尽忠尽孝?社会广大的群众,接受圣贤教育,接受佛法的教育,机缘愈来愈少,我们有幸遇到了。遇到之后,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把这个难得的机会抓住,要做好!

「忠孝」这两个字,我们概括整个佛法来看,一切诸佛如来自行化他,这两个字可以概括尽了。什么是佛法?忠孝就是佛法,忠孝就是菩提大道。《观经》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做到极处,就成佛了。这两句八个字,如来果地上才做到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还欠缺一分,没有能达到究竟圆满。所以佛这句话|不孝父母,甚至于对等觉菩萨讲,还在那里提醒他,你的孝没有做得圆满。我们听到这句话,应当生起高度的警觉心,这叫学佛。佛是究竟圆满的大孝,佛是究竟圆满的奉事,佛的师长是过去一切诸佛,不但过去一切诸佛,现前一切诸佛,未来一切诸佛,佛都承事供养,我们哪里知道?

毁谤三宝的事情,我们做得太多了,也许诸位同学听到了,不以为然。其实我们四众弟子,在家出家、男众女众,如果不是真正的依教奉行,在社会上表现一个真实佛弟子的形象,我们就毁谤三宝了。让社会上人看,「佛弟子是这个样子的」,你们想想这是不是毁谤三宝?所以形象多么重要。我们四众弟子,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所,跟一切大众相处,如果令人礼敬三宝,恭敬三宝,赞叹三宝,这是为三宝增光,这是利益众生。如果我们的行为、造作,依旧还造恶业,让别人毁谤,让别人轻视,让别人因我而造罪业,这不是毁谤是什么?所以佛弟子,生活行持、言语举止,都要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所以佛讲这些句句话,我们都要认真的去反省、去思惟,如何学习避免这些过失,这些过失都是阿鼻地狱的业因。

「骂辱六亲」,骂是毁谤,辱是侮辱,家亲眷属。「轻慢师长」,轻视,对师长生傲慢心,没有把师长看在眼里。师长范围也很大,教导我们的老师是师长,我们曾经念过小学、念过中学,有一些同修念过大学,直接教过你的,这是自己的师长。如果把这个范围再扩大,凡是从事于教育工作的这些人士,都是师长。古时候的人知道尊敬,尊敬读书人,读书人教化社会大众,几乎每一个读书人都是社会教育的老师,我们尊重读书人,尊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这是尊师重道,移风易俗,这是大善,几个人懂得?现在不要说是从事社会广泛教育的这些工作人员,过去曾经教导我的老师,我们还有几个人能记得?还有几个人会关怀老师?现在这个社会,我们看得很清楚,这是正道,这是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切众生福祉的根源,所以佛把这两句列在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我们都要孝养、都要奉事,在社会上起带头作用,树立好的模范。所以每一句意思深广无尽,我们可以用《华严》来印证,佛句句话它的范围都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局限在一个地区、一个时段。我们学习的人要认清楚,在现在这个地区、现前这个时段,应该怎么作法,这叫观机,理机双契,这才能够自度度他。

「诬陷善良」,多半是生于嫉妒心,嫉妒、瞋恚的烦恼也是与生俱来的。看到别人做一桩好事,尤其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心里总是难受;难受而没有障碍的行为,造的业轻;如果在行为上障碍别人的善行、善事,这个罪过就重。戒经里面结罪,是看他善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如果影响愈大,你障碍的罪就愈重;他的善行对社会影响不算大,你障碍他,你这个罪比较轻,这是论到果报。我们学佛是修行人,如果见到别人好事,还有这个念头,立刻要警觉到,要生惭愧心。佛菩萨教导我们,世间圣贤人也教导我们,「成人之美」。这个意思就是遇到别人行好事、行善事,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我们不但不可以嫉妒,还要去帮助他、成就他。我们帮助他,我们成就他,我们赞叹他,自己所得的福、所得的功德利益,跟做的人相等。

由此可知,遇到这种事情,吉凶祸福真的在自己一念之间。一念觉是吉,福报现前;一念迷,嫉妒障碍,那是凶,那是灾祸。善事之小者,局限在一个地区,局限在一个族群;善事之大者,不限一个地区,不限种族,不限宗教信仰,大的!古人说得好,「不读《华严》,不知道如来的境界。不深入《华严》,不能拓开自己的心量」,自己的心量跟诸佛如来的心量,本来是一样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现在因为迷惑、因为情执,把自己的心量缩得很小很小,不能够容人,不能够容事,这是我们自己的过失。所以遇到别人行善,我们要热心去赞助。

学佛的同修很多,其中也有些少数,就是李老师以前所说的话:偏漏执,偏见、执着。他学佛局限在佛教这个范围之内,看其它的宗教都对立;局限在自己这个族群之内,看到别的族群│外国人,也就对立。他也持戒,他也读经,他也长斋,他也拜佛,可是心量总是拓不开。看到我接触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疑虑重重,说净空法师怎么搞的,现在怎么不学佛了,怎么去搞多元文化去了?我听到之后很难过。我们佛家教「发菩提心」、教「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些没有学佛的人,他们叫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什么?多元文化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他们不分种族、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文化,一律平等看待,互相敬爱,互相尊重,互助合作,你们想想,这不是「众生无边誓愿度」,是什么?人家真做到了,我们天天在喊口号,把一切众生看作冤家对头,这错了。

我们今天供养其它宗教办的这些养老院、孤儿院、戒毒所,社会种种慈善事业,我们供养一些钱财,佛教徒看到心里难过,为什么把我们的钱,送给别的宗教?我反过来问他,养老院我们要不要办?要办;孤儿院我们要不要办?要办;慈善事业我们应不应该做?应该做。你去做;我没有时间,我没有钱。人家做了,我们去投资,那不等于我们做一样,我股东在里面,你想想对不对?既然有人发心去做了,我们投资进去参加股东,那个慈善事业,我们不就有一份了吗?你们供养我,我拿去普遍投资,你们个个人都是社会慈善的股东,我没有把你们的供养糟蹋。你们自己也晓得,你们都是他们那些事业的老板、股东,不管出钱多少,好事!

为什么心量这么小?为什么不能容人?为什么不能看人家做一点好事?好象好事只准你自己做,别人做了就难过,有意无意造作许许多多的罪业,自己还以为学佛学得不错、学得很好,将来堕阿鼻地狱,还不知道怎么堕的?阎罗王给你一桩一桩解释,那个时候你后悔莫及了。所以学佛,前面两句话讲得很好,一定要深明义理。深明义理这桩事情,如果不天天读经,天天在这里研究、讨论、讲学,你怎么能够深入?所以归根究柢,还是不明大乘教义的过失。如果深明教义,深明佛理,你这些妄想分别执着自然就消融,你的想法看法作法,自自然然就跟佛菩萨相应。这一段还没讲完,时间到了。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九五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5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批注里面引用佛经一段话,说明造作极重的罪业堕阿鼻地狱,「皆是不孝父母,毁谤三宝,骂辱六亲,轻慢师长,诬陷善良」,昨天说到这个地方。下面还有两句,「杀害众生,造诸恶业,如是等人,来此受苦」,后面的诸位自己看就可以了。「杀害众生」,特别是小动物,尤其是常常骚扰我们的,像苍蝇、蚊虫、蚂蚁、跳蚤,这一类的众生,不学佛的人就不必说了,学佛的人也在所不免,有意无意的就伤害这些众生。这是我们真正学佛的人,不杀生从哪里做起?要从这些地方做起,这些小动物来骚扰我们,我们要有耐心,要能够忍受。自古以来,真正修行的大德,受到这些骚扰,他不会怨恨这些小动物,他反过来生惭愧心。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果,为什么有些人,这些小动物不去骚扰他,而来骚扰我们?决定有前因,我们过去曾经也变过蚂蚁、蚊虫、苍蝇,也骚扰别人,今天我们的身转换过来了。所以因果里头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无量劫来的业缘,不外乎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没有这四种缘,有的时候见都见不到,也有的时候见如不见,这种情形事实真相,我想我们每个同修都能体会到,只是体会得不够深刻。不够深刻的原因,是对于经教涉入不够深度,佛经教给我们深解义趣,如果我们有深度的契入,你自然就明了,然后在这个世间你的心就平淡;顺境不起贪心,逆境绝不嫌恶,善人、恶人一律平等看待,心就平,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修行在哪里修?也就在这些地方修。

修行不仅限于读经,念佛也不仅限于持名,哪一门都含摄一切法门,很少人懂这个道理;能够做到的,更少!佛经上告诉我们,真正通达做到,这是法身大士;权教菩萨、二乘圣者,通达还做不到。这些理论、方法、境界,《华严经》上讲得最透彻、最明白。往年弘一大师教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学佛应当从《华严疏钞》下手,很有道理。通达《华严》的理论、方法、境界,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皆是圆顿大法,都能帮助我们在一生当中,提升到殊胜的境界,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是佛华严的生活。所以古大德称这部经叫「根本法轮」,它非常有道理。

末后这一句是「造诸恶业」,恶业无量无边。菩萨的标准,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皆是恶业。我们世间人认为是善法,菩萨看到是恶法,为什么?不出六道轮回。六道里面三善道享福,不是真善;福享尽了,还要堕落。不但六道里面没有真正的善法,四圣法界也不是真善,真善决定要超越十法界,那是真善。永远不退转,这是真善。这一段文末后做了两句总结,「作恶之人定入地狱」,这个语气非常肯定,一丝毫犹豫都没有,决定堕地狱。

末后劝我们,「刹那住世,便当力行仁慈」,这个「住世」,就是你有幸在十法界里面得人身。得人身,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人的寿命不长。唐朝杜甫讲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唐人说的。也许大家认为现在医药发达,人的寿命长,不见得!如果是医药发达,人的寿命可以延长,因果定律不就推翻了吗?寿命长,别有原因,这一点我们要懂得。但是如果就全球人民平均寿命来说,不到七十岁,佛法讲的是平均寿命。个别寿命有长的,过去生中修的,业因果报个个不相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深信不疑,所以住世的时间不长。

但是佛法里面说得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长寿,得长寿。求长寿,决不是求医药,决不是求保养,那个没有办法改变命运的。怎样求长寿?改变我们的业因。你们在《了凡四训》里面读到,了凡先生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了七十多岁,说明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要想求什么样的果报,要造什么样的业因,因果一定是相应的。所以佛菩萨在这里劝我们,我们住世的时间短,明白这些道理,要「力行仁慈,广修众善,消除三障,清净六根,念佛持斋,参禅学道,高超三界,迥脱四生」,劝我们干这些事情。开始学的时候,是很勉强的做,做了几年之后渐渐习惯了。

我是个凡夫身,业障习气很重,可是我真是像章嘉大师讲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佛菩萨给我受种种折磨。我因为相信老师的话,这些折磨都是佛菩萨的照顾,让我修布施,为什么?人家一定要,你不给不行,好了,就学布施;学了多少年,慢慢就自然了。忍辱,人家欺负你、侮辱你、折磨你,忍受!从忍辱逐渐逐渐心就平了,心就定了。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心清净、心定了,智慧就开了。所以所有折磨我的人、侮辱我的人,我心目当中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没有这些人为难,我怎么能成就?六波罗蜜是这样修成功的。哪有说这六波罗蜜,是在一帆风顺当中修成功的?没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成佛,还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难,八相成道就是降魔。降魔,给诸位说,不是在那一段时期,从他出生到示现成道,几十年当中,天天都在降魔,天天都有魔障。换句话说,你要禁得起考验,你才能有成就。

人决定要有爱心,我们现在读大乘经,大乘经里面讲得很清楚,诸佛如来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自己的身相;法身大士没有身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他的身相,叫法身。他所现的报身,报身是智慧,智慧也没有形相。报身是般若,法身是理体,应化身是解脱;解脱就是自在,大自在!为什么应化身叫做解脱?这是对众生讲的,众生这个身体是业报身,不自在,被烦恼所缠覆,被生死所限制。佛示现种种身相,随类现身,所现的身没有烦恼。烦恼解除了,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叫脱,没有烦恼叫解。佛菩萨所现的身跟我们不一样,这个解脱通常讲法身大士,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见思烦恼解除,尘沙烦恼也解除,无明烦恼也破一分,所以这是诸佛菩萨的应化身,跟我们凡夫的身不一样。

佛教我们要有真诚的爱心、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不分邪正,不分善恶,不分利害,一律平等的爱护。我们在前面讲:纯一善心,纯一善意,纯一善行,纯善!但是邪正、是非、善恶,依然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众生造善得善果,知道一切众生作恶要受恶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的观照。照得清楚,心里决定没有动心,没有起心动念,也就是没有好恶;不是说善的我们就喜欢他,恶的就嫌弃他,没有;不起心,不动念,是说这桩事情。心里面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也不善,善恶两边都离开了,邪正两边都离开了,利害两边都离开了,那才叫真善。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这才叫「广修众善」。

「消除三障」,三障自然就除了;没有这个功夫,三障太难了。三障是指「惑、业、苦」,也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清净六根」,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真的不染。接触,清楚明了是般若的观照;一尘不染,是甚深禅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清净六根」,这就是「都摄六根」。「念佛持斋」,斋,它的本意是身心清净。现在在习俗里面,持斋一般人都把素食当作持斋,也行!素食是持斋的一部分。

「参禅学道」。参,不用意识才叫参,用意识心就不叫参,宗门里面讲「离心意识参」。心意识是八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着,阿赖耶是落印象。离心意识,就是说不要执着、不要分别、不落印象,这叫参。禅是什么?禅是佛心,戒是佛行,教是佛的言语,而这一句佛号全部统摄,这归在念佛法门。所以他这个文字好,前面「念佛持斋」,「参禅学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就是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跟他讲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二十一种展开来,就是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佛法,没有一法能够超出念佛法门。「高超三界,迥脱四生」,不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胎、卵、湿、化四生,都永远摆脱掉,不生不灭。

这是佛在此地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我们要真正在日常生活当中历事炼心,要禁得起考验,禁得起磨炼,炼到炉火纯青,就契入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才是自己本来面目,是自己本来的生活环境,真正回头了,真正回家了。六道是在外头流浪,十法界还是在外头流浪,入一真法界这回家了,这才得到真正的安稳。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

太上感应篇﹝第九六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6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佛在经典上,劝勉我们要「力行仁慈,广修众善,消除三障,清净六根,念佛持斋,参禅学道,高超三界,迥脱四生」,这几句话可以说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都说出来了。接着佛又教导我们,「切勿纵贪瞋痴,行杀盗淫」,「切勿」两个字,非常肯定,非常恳切,千万不能造。贪瞋痴是三毒烦恼,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诸佛菩萨已经断贪瞋痴,决定没有杀盗淫的行为;不但没有这个行为,念头都没有,这就是圣人。凡夫「贪瞋痴」、「杀盗淫」的念头,从来没有断过,只是没有外缘,它不起现行;一遇到外缘,它立刻就起现行,这是凡夫修行不能证果、不能开悟的原因。

我们学佛的同修,有不少人常常跟我谈起,怎样才能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契入是证得。怎么样才能契入?必须开解,解才能契入。解跟行是一桩事情,解在行中,行在解中,就契入了。如果我们单单照佛所讲的这些仪规去行,不能够深解义趣,还是不能够契入境界,这个一定要懂。清凉大师在《华严疏钞》玄义里头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都不能成就。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功夫得力的人,一定是解行并重,定慧等学;慧是解,定是行。这个地方的两句,「勿纵贪瞋痴」是属于解门,「勿造杀盗淫」是属于行门。有行无解,那个行是勉强的,不能够达到法尔自然的境界;有解无行,那个解决定不透彻,总不免产生偏见、陋执,陋是浅陋,所以这两句话重要。

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不要看其它地方,专看我们佛门。我们自己这个道场,围绕周边这些同参道友,几个人能够息灭贪瞋痴?几个人能够不造杀盗淫?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我们这些错误的念头、习气,还没有真正的放下,对我们的解行,决定产生障碍。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根性有利根、有钝根,有所谓「上中下」三根。三根从哪里来的?我们是属于哪一种根性?老实说三根不是一定的,佛无有定法可说。你肯放下,你就是上根;能放下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不能放下,你就是中根;完全不能放下,你就是下根。哪有一定?完全在自己。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放下了,那你就是上上根。

由此可知,根性与读诵、闻教,有很密切的关系。大乘经读得多、听得多,容易觉悟;换句话说,把我们从下根提升到中根,从中根提升到上根。祖师大德教给我们读诵,要懂得「随文入观」;随着经典的文字,随着世尊所说的一切法,自己不知不觉的就入了境界,这入观。用现代的话来说,不知不觉就把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转变了,这就是随文入观。读久了,读多了,听多了,这就是讲熏修的力量。熏修力量最显著的是「为人演说」,这个力量很大,效果非常殊胜;为别人讲一遍,比自己读十遍,印象都要深刻。所以诸佛菩萨四无碍辩,有「乐说无碍辩」,欢喜讲;诸佛菩萨无非都是给我们做修学榜样,我们也要学到欢喜讲,才会有进步。欢喜问,别人不问我们,我们反过来问他,对于自己智慧、见解都会增长。智慧真正长一分,你对于世缘,包括佛缘,你自自然然会放下一分。

跟诸位说,世缘沾不得,佛缘也沾不得。所以你们也曾经听过禅宗所讲,念佛一声,漱口三天都漱不干净。那是表法,做给我们看的,告诉我们,高级的佛法是世法、佛法都不沾染。世法、佛法要不要离开?不需要。为什么?没有障碍,你离开也错了;执着错了,离开也错。离开怎么?你也起心动念了,决定要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法法尔如是。我们讲放下,放下是两边都要放下,有边要放下,空的那边也要放下;执着要放下,不执着也要放下;分别要放下,不分别还是要放下,那叫真的放下了。放下执着,一切都不执着了,你执着一个「一切都不执着」,你还是没有放下,所谓是「两边放下,中道不存」,你才能入佛的境界。

善财参访德云,七天没有见到他,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给我们说这个七天没有见到,七是表七觉支。七觉支没有忘,所以你就不能见到;七觉支放下了,这才能见到。清凉这个说法,不能说没有道理,这是他的讲法。我们换个讲法也成。因为佛在经上,没有说这个七天一定代表什么,它是活的。我觉得这个「七」,七这个数字,在佛法里代表圆满;七这个数字是讲四方、上下、当中,表这个意思。我觉得我们不用清凉的讲法,就用「七」表法的意思,七是圆满,统统放下了,那就是七的意思;圆满的放下了,你才能见到。

因为德云比丘是代表初住位,统统放下了,你才能入初住。还有一桩放不下,这个最后的放下是什么?佛法,分别佛法,执着佛法,你不能见到。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诸位要晓得,大乘起信是什么境界?正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善财七天见不到,七天以后见到了,就是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的,他虽然讲一桩事情,但是这是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举一反三。他说我们听教,要离言说相听,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个「离」不就是放下吗?听经能够离这三相,读经能够离文字相。展开经卷不是不要文字,还是两个眼睛看着文字,这里头有很多法相名词,离即同时,这是真离。不是这个不要了,丢掉了,那个你没有离,那离了有,你着了空。离言说相听,不是不听经,还是听得清清楚楚。那个离是什么?不执着,不分别。我听,听不分别、不执着,即相离相;我看,看不分别、不执着,那叫妙观察。我们见色闻声麻烦在哪里?就是有分别、有执着,在打妄想,坏了!过失在这个地方。这样统统放下,「清净平等觉」现前了,「清净平等觉」就是真佛,圆教初住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分证即佛。

由此可知,善财参访德云比丘,七天的「七」,就是代表妄想、无明。七天之后,意思就是破一品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入圆初住位次。我们这种讲法,比清凉批注好懂,意思也很圆满。所以古大德的东西,我们可以参考,不可以执着,一定要遵循,那你自己就不能开悟了。但是在我们初学的时候,决定要遵循;不遵循是什么?我们自己胡思乱想,我们自己没有开悟,那个经的意思随着我们讲,我们讲不圆,人家提出几个问题,就把我问倒了,那怎么行?自己真正有了悟处,要把古人的这些批注要放下;放下古人批注,才能入经教;再放下经教,你才能见性。所以佛给我们很好的暗示,佛无有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佛无有法可说,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你执着他所说的一切法,那你就是七天见不到德云比丘了。释迦牟尼佛的法统统舍掉,自性的法现前,你就见性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可是大家听我这个话,千万不要误会,你现在一定要依佛法;不但要依佛法,一定要依古来祖师大德的批注。为什么?现在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我们哪能比得上善财?善财参访德云,诸位要记住,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也就是说分别执着都断了,只是妄想没断,所以七天没见到。断一品妄想,自性现前了,入法界。入法界之后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从相上来说,现相上来讲,德云比丘示现在别峰,他住在山上,山代表高,表这个意思,表超出的意思,他在另外一个山峰,在那个地方经行。另外一个山峰表什么意思?表特别法门,念佛这个法门是特别法门,古人讲「门余大道」,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特别法门。他在山上经行念佛,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佛在经上这种种示现,都有很深的意思,如果我们执着在文字上,执着在言说上,这个意思你体会不到。所以离相即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你才会有个入处。

我们现在学经教的同学,对于这些道理一定要知道,要认真努力去学习。不但在经教上你懂得随文入观,要把在经教里面所学到的,在生活上随事入观,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事事物物,你都能用智慧观察。用智慧观察这些现相是什么?总而言之,这些现相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要在现实生活里面去观,不是打妄想,不是在那想这是梦幻泡影,不是的。不用想,观是不用心意识,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是这样观察。时时能提得起《金刚经》上这四句偈的原则,对照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境界,然后你得到的总结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的心自然清净,自然就放下了,不会再染着,你智慧会开。

你要认为这些事事物物都是真的,都是实在有的,你就错了,不但你开不了智慧,你决定还是造杀盗淫,还是起贪瞋痴,还要造这个恶业,造恶业就决定要受恶报。六道轮回是自己造的,三途地狱也是自己变现的,离开自己的心识,决定没有一法可得;不离开自己的心识,虽然现一切法,这一切法也不可得。世法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大般若经》上,「不可得」这三个字说了几千遍,我们要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中去勘验、去证实,那就叫证果,就叫证道。好,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今天早晨我到植物园去散步,转了一圈,正好一个小时,走了一身汗,回来时候赶紧洗个澡再过来。植物园里有不少人在里面练功,他们告诉我,里面有很多练法轮功的,说练法轮功的人,什么宗教都不可以信仰。我听了这句话,如果法轮功当道,全世界的人要遭殃。为什么?所有信仰宗教的人,都要被他消灭掉,这太可怕了,跟希特勒没什么两样,那是人类的大灾难。所以跟佛法不一样,佛法包容。在佛法,诸位在经论里面看到,你信仰任何宗教都不碍事,佛法是真正自由,真正平等,真实智慧,决不是控制一个人,决不会伤害一个人。这样说法轮功是独裁,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这就是邪教,这不是正法;正法决定是包容的,邪法是专横霸道的,这个决定造成世间灾难。你不能容别人,人家要反抗,所以演变到最后都是战争。

太上感应篇﹝第九七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7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接着看《感应篇》第三十九句:

【忍作残害。】

第四十小节两句:

【阴贼良善。暗侮君亲。】

这一段到:

【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大段。这一大段,几乎每一句就是一个小段,都是说大恶,举的几个例子。这一句批注上讲「专就物命上说」,杀生、害命,这一桩事情,现在世间人几乎已经受不到圣贤的教诲,对于三世因果几乎完全不能接受,再加上现在的社会风气崇尚于功利,只求个人的利益,不顾众生的死活,而对于一些动物,那就更不必说了,可以说是恣意的杀害、食啖。这一生时间很短,但是在这个短短生命之中所造的恶业,跟众生结这些冤仇,生生世世累劫都偿还不清。这个道理与事实真相,只有佛经里面讲得透彻,《感应篇》里面也讲得很明白。这些行为,实在讲都出自于残忍,没有一丝毫恻隐之心,到自己受到灾难,也不会有别人来怜悯你。为什么?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批注里说得好,「诸善本于一慈」,一念慈悲是众善的根源,「诸恶本于一忍」,残忍,所以他敢造一切恶而没有顾忌。「去忍行慈」,这是圣贤、佛菩萨的功德之所在,我们学佛,希圣希贤,就要从这些地方去做起。

可是什么叫慈悲?什么是残忍?粗相是显而易见,细相就不容易看清楚了。《了凡四训》里面说得好,善有真有假、有偏有圆,他说得很多。可见得像这些地方,微细的地方,你没有智慧、没有学问,你就看不到。在现前的社会,似是而非的事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自己的看法,相信自己的想法,往往铸成大过,无可挽回。我们看看历史上这些人物,杀害千万人的、亿万人的,你要追求他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相信他自己的想法,相信他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几个人相信自己的看法想法,让亿万人受到灾害,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我们今天没有他那样的权力,没有他们那样的地位、威势,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道谨慎,不知道求智慧,随着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一样造罪业。罪业的影响,我们哪里知道?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

读书人,从前读书人以孔夫子、以孟夫子为榜样;学佛,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佛的十大弟子,为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有一个依靠,有个依归,那真学才行。口头上学佛,形式上学佛,不是真正用佛菩萨这个模式来塑造自己,这一生当中就很不容易成就,充其量是跟佛结个缘而已,像我们往昔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跟佛结缘而没有成就。我们再想想那些成就的人,成就的人有两种:一种菩萨示现的,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我们也非常向往,但很难做到;另一种,确确实实是当机众,那些人的成就,总不外乎沉默寡言,老实修行。

诸位要仔细观察我们的念佛堂,你看念佛往生的人,往生是成就,瑞相希有。然后再想想这个人的生前,尤其是往生最近一、两年的表现,我们可以能观察出来,凡是修行有成就的人,省心省事,真的是「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他心才清净;清净心就是念佛三昧,所以他功夫得力。妄想很多,杂念很多,废话很多,你在佛门里面,无论出家、在家,修福而已!讲经说法,如果妄念还是多,妄想还是多,外缘还是多,也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不是功德。诸位一定要搞清楚,功德是清净心。你的妄想一年比一年减少,一月比一月减少,这是功德。外缘也少,这是功德的样子。

我们是凡夫、是初学,不是菩萨应世。菩萨应世没有关系,人家心地清净平等,不落两边,这个行!我们功夫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一定要靠自己智慧的选择。七觉支第一个是「择法」,选择对于自己有利的修学法门,选择对自己修学有利的生活环境,避免诱惑,避免困扰,希望这一生不至于空过,那是真实智慧的人,真正有成就的人。自己要有这个心愿,决定要求佛菩萨加持,没有佛力加持,我们凡夫做不到。我在过去求学的那个时代,刚刚出来弘法的时代,困难重重,我一生都在受折磨,但是我愿意承受,我老师告诉我的,这一生都是佛菩萨给我安排的。所以无论什么环境,我都乐意接受,我在这里头磨炼自己,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磨平、磨掉,才能得这一点成就。禁不起考验,决定不能成就。

选择修学环境,是我们一生当中成败的关键。我一生当中,也遇到很多热心的人想帮助我,我没有接受,我只接受韩馆长一个人照顾,这个道理懂得的人不多。一个人照顾,我感恩只感谢一个人,十个、八个照顾,我将来要感恩感十个、八个,不累死了!这个道理要懂。有很多人有比韩馆长更好的环境,我都如如不动,人家布施恩惠不好接受,将来要报恩的。一个地方住不好,再换个地方;又住不好,再换个地方,你的一生就完了,谁敢惹你?中国在古老的时候,出家人挂单,挂单是知客师的事情,知客师一定会问你,你从哪里来?你在那里住多久?过去住过哪些地方?如果你每一个地方住的时间都很短,知客师心里很明白,你这个人不好处,不会留你的。你在一个地方都住上三年、五年,你这个人不错,跟大众能相处,人家愿意留你。从这些地方就能观察,你能不能忍辱,你有没有耐心。我们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有多大的耐心,你就有多大的成就;你有多大的忍辱,你就有多大的定慧。与人相处不能忍,工作环境不能忍,这个人的成就决定有限。

这一句经文里,不但于「人」、「事」要能忍,于「物」要能忍,这个物通常是指小动物。看到这些小动物,我们有没有动一个念头,过去生中我也曾经跟它一样,有没有动过这个念头?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来生来世跟它一样的机会还很多。如果这个念头现前,这叫始觉,你开始觉悟,我们就会勉励自己、会警惕自己,不敢懈怠。我们生生世世做过蚂蚁、做过蚊虫,也做过苍蝇,什么身都曾经受过,忘掉了!曾经堕过地狱,也曾经做过饿鬼,也曾经当过天王,梦一场!还继续要做这些恶梦吗?所以对于一切动物要有慈悲心,要爱护它,要照顾它,想到我跟它没有差别,只是身相不一样而已,生活方式不一样而已。残忍是三恶道的心,六道里面的下者,心里常怀着凶狠残忍,转眼之间地狱、饿鬼去了,畜生的身都不容易得到,我们怎么能不警惕?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第九八集﹞

新加坡净宗学会斋堂 / 档名:19-12-98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感应篇》第三十九节:

【忍作残害。】

造这种罪业,往往也是因为累劫的恶习气,不知不觉,有时候虽然知道这是不应该做的,可是实际上他还是在造作,从这些地方我们能够观察到恶习气的严重。世间人在喜庆的时候,一般做寿的时候,许多值得庆幸的节日,许多人杀生祭神,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不能够觉知,这些事情我们见得太多了。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自己喜庆之日应当答谢鬼神;答谢鬼神,决不能够杀生祭祀。杀生祭祀,说老实话,善神、善鬼都远离,不愿意承担这个罪过;你是为他而杀的,这个罪过他要承当。唯有一些恶神凶刹,他才毫无忌惮,接受血食的供养,人与鬼神都因此而堕落。人道造作恶业,来生堕地狱;鬼神造作罪业,来生也堕地狱,在六道轮转。所以一切喜庆之日,决定不可以杀生,《汇编》里面都讲到。

这里头有一段讲得很好,文不长;他说「平等为佛,正直为神」,这两句话说得好。佛在经典常讲,佛是平等心,菩萨是六度心,缘觉是因缘心,声闻是四谛心,心里面常存如是法,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他说「断无因贿降福之理」,我们杀生祭拜神明,如果再是杀生祭拜佛菩萨,确实有这个事情。我早年在台湾,那个时候已经出家了,住在大溪;大溪有个香云寺,那个时候我们住在这寺庙里头,附近的居民,初一、十五都是拿着猪头、鸡鸭鱼肉来拜佛,来供养佛。你说这成什么话?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以这些来祭拜鬼神、祭拜佛菩萨,这是贿赂。对佛菩萨、对鬼神行贿赂,而希望佛菩萨、鬼神会降福给他,哪有这种道理?由此可知,这些人对佛法是一无所知,完全是迷信。台湾有这种迷信存在,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类似这一类的迷信,一定不少!

追究这些因素,我们学佛的弟子,特别是出家弟子有责任,决定不能够推卸,我们出家人没有尽到教化众生的责任。没有能够对社会大众,把佛法讲清楚、讲明白,还有这些人迷信,甚至于我们再要造作一切误导大众迷信,罪过就无量无边了。这个可能就是古人所说的「地狱门前僧道多」,我们误导一切众生去搞迷信,这是大错特错!甚至于我们今天说佛教是宗教,已经误导众生迷信了。我们今天很清楚、很明了,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佛陀智慧的教诲,与宗教扯不上关系。所以我们今天把佛教当作宗教看待,就是误导大众迷信,罪过已经就无量无边了。

所以他这个地方写的这一段写得好,社会有许多人,在佛菩萨、在鬼神那个地方去许愿,自己有所希求去许愿,到还愿的时候就杀生祭祀,这种愿是恶愿。他这里好,说「纵得遂心」,你所求的愿,果然你得到了:你想升官,果然升官了;你想发财,果然发财了。实际上,这不是你许的愿,佛菩萨满你的愿,鬼神满你的愿,不是的,是你命里头注定的,与佛菩萨、与鬼神根本就没有关系。但是你许的恶愿,你造的恶业,果报一定在后面,不在后生,就在来生。后生是讲我们这一生的晚年,你要遭这个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感应篇》里面说得太清楚了。理虽然说得不多,《汇编》的批注补充进去了,所以说是有圆满的理论,而事说得太多了。这个事就是真实的证据,种善因得善果的证据,造恶因得恶报的证据,太多太多了!我们读这部书,看看过去业因果报,然后回过头来,仔细再观察我们现前社会,现代人的造作,看看现代人的果报,比书本里头记载得更明显,我们怎么能不信?怎么能不认真的去学习?

我们同学提了两个问题,跟我们现在所讲的是一桩事情。现在的社会因为人口增加,所以许多国家地区,都在那里讲求计划生育、节制生育。在美国也是如此,所以美国现在的现象,白人的人口几乎停止了,没有什么增长,黑人的人口大量增加。黑人不节育,每一个家庭,四、五个小孩,五、六个小孩,很正常的。所以将来的美国是黑人的天下,他们是民主制度选举,黑人多了,当然会选黑人作总统,因果报应。黑人以前是非洲那些奴隶,将来奴隶作主人,白人的主人要沦为奴隶,业因果报。中国人口多,所以节育,只准生一个。印度人不讲求节育,可能不久之后,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中国这个民族,自古以来重男轻女,即使家里有个男孩,娇生惯养,你晓得他是来报恩,还是来报怨的?他是来讨债,还是来还债的?所以今天社会问题,如果不深明佛法,不能解决。

凭我们自己这种观念、想法看法,我们只看到眼前,没有看到后果,现前觉得这个作法还不错,后来是什么结果不知道,可能引起后患无穷。一般人的思考,往往只考虑到眼前,这是这一个时代,远远不及古时候。中国古时候,特别是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的这些人士,他们所想的、所考虑到的,都很长远。古时候作帝王,他所思考的是千年万世,希望他的政权能永远巩固,子子孙孙绵延不绝。做个宰相,至少要想到五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的影响;读书明理的人,即使没有作官,做一个平民,他也会为他的后代子孙着想,也会为历史的使命来着想,所以想得很远。

佛家讲善恶,讲得圆满。现前是善,后世不善,这个不是真善;现前虽然不善,后世很善,这个事值得做。现在人很少有这种智慧,所以善恶没有能力辨别,许许多多在眼前似是而非的事情,往往自己做错了,没有智慧,没有眼光。原因在哪里?不读圣贤书之过,圣贤书是帮助我们长智慧;不读史书,特别是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史书记载的是什么?就是记载善恶报应。一部《二十五史》,就是讲业因果报,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善恶。所以古人读书,这是重点的教学,经学、史学:一个是智慧学问,一个是见识。历史是一面镜子,对人、对事、对物,常读圣贤书,自然就可以避免许许多多的过失。每一桩过失,要从佛的眼光上来看,后患无穷,这是世间人不能够理解的。

有同修们告诉我,在中国大陆寺院庵堂,佛教道场地方,常常有人把小女孩丢弃掉。寺庙里的人,佛家是慈悲为本,捡到这个小孩了,怎么办?这些小孩,听说有的寺庙一年可以捡十几二十个。诸位要晓得,现在有,从前也有。半个世纪之前,我在十几岁的时候,常常看到城市里有「育婴堂」,婴儿,育婴堂。什么叫育婴堂?都是人家养的小孩弃掉的,遗弃掉的,不要的,丢掉的,他们捡到的时候,在那个地方养育他们。所以在中国佛教道场,应当要办育婴堂,我说的是真话,好事情!好好的养育这些婴儿,把他们养大成人,好好的教导他们,从小用圣贤的教育教导他。这些人我们好教,为什么?没有人干涉,一般小孩他有父母作主,这些小孩我们可以做得了主,不必让他上一般的学校,我们育婴堂里头有自己的课程,有自己的老师,教他伦常道德、因果报应,圣贤人所讲的心性的大道理。

这些人把他培养出来,将来长大了,两条路:一个她结婚,因为都是女孩,结婚之后她是贤妻良母,会为国家培养底下一代的好人才;要是出家,她是社会的好老师。所以我们必须要懂得因势利导,要把这桩事情做好,这桩事情是无量功德。佛家常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你不但救她,你还要教她、养她。我们做这桩工作,就是说为国家、为社会,为佛法、为众生,培养人才,这就行菩萨道。所以整个社会问题,总归结就是教育问题。佛教是教育,佛教是社会教育,而且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明白了,现在我们也选择这个行业了,就得认真努力把它学好,把它做好,我们才对得起佛菩萨,才对得起社会。我们接受四众同学的供养,才真正能「上报四恩,下济三苦」,继续佛菩萨的事业,完成佛菩萨遗留给我们的使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

太上感应篇﹝第九九集﹞

香港 / 档名:19-12-99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深入经藏之后,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菩萨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个清净法身,所以真诚的爱心,出自于自然的流露,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爱护,怎么会做出残害众生之事?所以在《感应篇》里面,我们读到这一段经文,《汇编》做了相当详尽的解释,我们也曾经报告过。

在这一段文字里面,给我们举了几条例子,说一切众生「贪生畏死,爱亲恋旧,知疼觉苦」,跟我们自己确实没有两样,我们只要细细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很明显的摆在我们面前。佛教人修行,修正错误的观念,修正错误的行为,教我们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什么叫观照?不落在情识里面,而用智慧,真实智慧观察一切事理,就叫做观照。真正觉悟的人,他们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话说得有味道,这些话世间人很难体会,初学的人也不容易体会。所谓「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谓「源」就是他的生起,他的因果转换,历历分明,这是讲根源。左右逢源,根源并不在远处,就在眼前。今天世人所探索的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就在眼前,必须见道的人、证道的人,他才能够了然。所以告诉我们,决定要存心仁慈,决定不可以做伤天害理之事,人要懂得自求多福。

这里举出几个历史上的公案,过去读书人,多半都曾经读过。佛经里面讲: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王克杀羊」待客,羊在客人面前跪下来流眼泪,你想想看它知道爱惜生命,我们看到这个情形,还忍心杀羊吃肉吗?所以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动物,前几时我们听到天目山齐居士讲放生,放鳖的事情。这个鳖有灵性,一听说别人不杀它,要放它了,感恩,五体投地。种种表情我们能看到,知道动物跟人完全没有两样。凡是有生命的动物,它被人抓到的时候,知道自己要被屠杀、要被食啖,那种痛苦,我们从它表情上能看到,垂头丧气,在里面流眼泪,那种可怜的状况,与人有什么两样?而一切众生真正是有眼没有见到,有耳没有听到,有心没有感触到,任意的宰杀,满足他的食欲,结冤造业无过于此。

圣人教导我们「天道好还」,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所以护生、放生,不食一切众生肉,这个功德最大了,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不但有情的众生要爱护,树木花草也有灵性,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感触到。我们爱这棵树,这棵树就长得特别好,它有回报,供给你欣赏;我们爱花,这个花开得特别美,好象真的我们有情爱的交流,这都是事实。不但花草有感情,连石头都有感情,矿物也有感情,《华严经》上给我们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冷静细心观察都见到了。古时候,「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我们深信不疑。

在这一段文字里面,这是苦口婆心劝勉我们,过生日不能杀生,人庆长寿,杀害众生来宴会;庆祝自己的长寿,叫人家短命,哪有这种道理?于情于理都违背了。庆祝庆生,杀生造业来庆生,诸位想想看,这合不合情理?本来自己寿命很长,因为年年这种方式庆生,把自己的寿命减损了。不但寿命减损,来生的苦报,跟这些众生结的冤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明眼人看得清楚,庆生做寿断断不可以杀生。他这里头举了很多例子,丧事不能杀生,「丧以哀为主」,宴请宾客以素食为最佳。祭祀不可以杀生,这个佛在《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念过《地藏经》的人要记住!你每一年祭祀你的祖先,祭祀你过世的家亲眷属,中国人每年清明要祭祀、中元祭祀、冬至祭祀,如果祭祀杀生去供养,《地藏经》上说了,亡人不但不能得福,加重罪业,为他而杀的,增加他的苦报,这是我们在世的活人无知。他堕在恶趣,罪业已经很重了,怎么忍心再加重他的罪业?所以我们一念情爱之心,造成因无知而造罪业,加重他的苦难。明了这些事理的真相,决定不忍心杀生祭祀。拜佛许愿更不可以杀生,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都来不及,怎么可以杀害众生去祭祀佛菩萨?

下面又给我们说,结婚、宴会不可以杀生,请客也不可以杀生。再说到营生,换句话说,我们在社会必须要有正当的营生事业,凡是杀害众生这些事业,不能发财。你所得的这些利润,决不是因杀害众生,你才得到这个利润,你才发了财,你的财运是你前生修布施所得来的。佛讲得清楚,你修财布施,你得财富;你修法布施,你得聪明智慧;你修无畏布施,你得健康长寿。如果你在这一生,你从事的是杀害众生的事业,虽然你现前得富贵,你的生活过得很优裕,过得不错,可是你要知道,你这个财运不是因杀生而得来的,是你前世所修积的,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都会发财。命里头没有财,譬如说你开酒楼、开饭店,为什么别人做这种生意不赚钱,你做这个生意就赚钱?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发现,赚钱是命里头所有的,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都赚钱。杀害众生生命的这种行业,你前世的福享尽了,恶报就现前。我们很冷静、很仔细的观察,就知道这个现象,所以我们营生的行业要选择,决定不能干杀害众生这种行业。这种行业对自己决定不利,眼前所得的利润,决定不是因为这个行业而得到的,这个行业在往后的果报有得受了!我们要觉悟。

再讲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奉养父母也不可以杀生,素食里面养分你已经摄受不尽了,何必要杀害众生?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幸运遇到佛法,读到《了凡四训》,读到《感应篇》,我很相信这个道理。我二十六岁下半年,把这些理论、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就发心吃长素。我素食吃了五十年,而且生活很简单,一丝毫不浪费,我的身体状况不比别人差,精神很好,每天讲经两个小时,一天都没有缺,这是可以跟大家做个样子。如果你们要说素食没有营养,素食不健康,你仔细去看看出家人,可以增长你的信心,改变你的观念。后面说养病不可以杀生,更应当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我们自己才能得长寿,无畏布施是健康长寿之因。后面也有一条,这是讲道教,道教做法会也用三牲祭神。我们替神明想想,「正直聪明谓之神」,神还贪图你血腥的祭祀来保佑你吗?哪有这种道理!所以法会祭神不能杀生。

末后说,世俗过年,过年家家都杀生,家家都吃肉,尤其是杀生来祭祀祖先,实在讲,也是加重祖先的罪业,祖先不但不能够得福,还因而遭难,这是我们错误观念造成的。所以我们每年遇到新年,要特别提倡素食,加倍的爱护众生。年节不能杀生,荣庆不能杀生;送礼这是人情,礼尚往来,馈赠不可以杀生;饯别不可以杀生。还有一些众生喜欢养鸟,喜欢饲养宠物,诸位要知道,你饲养宠物,宠物要不要吃肉?养金鱼要用虾、小鱼去喂它,养鸟也要用肉食去喂它,你要知道杀害多少小动物,去满足你的宠物,你知不知道这里头有杀业?这里头有严重的果报?所以佛教人要把爱欲、嗜欲完全断掉,你才能恢复清净心,清净心才生智慧,智慧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上面举几个例子,希望听到的人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培养大慈悲心,大智慧心。我们每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真正发心报恩济苦,就要从这些地方落实,爱护一切众生,绝不伤害一切众生,这是真正报恩救苦,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经义无限的深广,我们简单跟大家报告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