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ppstore删了:房山石經版楞嚴咒 悉曇梵文,羅馬字及意思對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05:04:56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 悉曇梵文,羅馬字及意思對照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 悉曇梵文,羅馬字及意思對照

附件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1.jpg (673.75 KB)

2008-4-13 07:16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2.jpg (652.14 KB)

2008-4-13 07:16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3.jpg (667.32 KB)

2008-4-13 07:16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4.jpg (693.66 KB)

2008-4-13 07:16

 

引用 报告 回复 TOP

 
附件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5.jpg (664.6 KB)

2008-4-13 07:18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6.jpg (658.27 KB)

2008-4-13 07:18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7.jpg (647.24 KB)

2008-4-13 07:18

房山石經版楞嚴咒-8.jpg (79.96 KB)

2008-4-13 07:18

 

 

     

 

 

楞严咒咒心

附件

楞严咒咒心梵文观想.jpg (50.15 KB)

2008-4-19 15:35

 

 

持誦楞嚴咒手印暨梵字祕訣--宣化上人講述

持誦楞嚴咒手印暨梵字祕訣--宣化上人講述

附件

持誦楞嚴咒手印暨梵字祕訣--宣化上人講述1.jpg (112.62 KB)

2008-4-19 15:43

持誦楞嚴咒手印暨梵字祕訣--宣化上人講述2.jpg (116.15 KB)

2008-4-19 15:43

持誦楞嚴咒手印暨梵字祕訣--宣化上人講述3.jpg (48.08 KB)

2008-4-19 15:43

持誦楞嚴咒手印暨梵字祕訣--宣化上人講述4.jpg (50.15 KB)

2008-4-19 15:43

持誦楞嚴咒手印暨梵字祕訣--宣化上人講述5.jpg (28.71 KB)

2008-4-19 15:43

引用 报告 回复 TOP

  •  
6楼 发表于 2008-4-19 15:56  只看该作者

楞严咒种子字

楞严咒种子字

附件

楞严咒种子字.jpg (54.79 KB)

2008-4-19 15:56

7楼 发表于 2008-4-19 16:02  只看该作者

不空三藏原譯【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房山石經》古梵音版

不空三藏原譯【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房山石經》古梵音版果濱老師撰緣起為了保存佛經,使正法長住世間,隋?大業年間(公元605年),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大師的弟子靜琬法師遂發心刻經於石,以留傳後世。他是《房山石經》的最早創刻者,以後他的弟子繼承師志,不斷鐫刻,代代相傳,歷經唐、遼、金、元、明等朝代。在這千餘年間,除因戰亂出現過幾次短暫的停頓外,刻經事業一直持續不斷,到清初才完成史無前例的刻經事業。所完成的石經分別埋在北京房山縣雲居寺的石經山上九處洞穴,及現在雲居寺的地宮。共刻石碑一萬四千二百七十八塊石佛經一千一百二十二部,三千四百多卷。代所刻的《契丹藏》在我國早已失傳,但從《房山石經》中卻發現了《契丹藏》的覆刻本,為我們研究這部早已失傳的刻《大藏經》提供了重要線索。

1956年是釋迦牟尼佛涅槃2500周年紀念,中國佛教協會以發掘拓印《房山石經》作為紀念的獻禮,秘藏洞穴鐫刻的石經迄今已達1300餘年,終於重現於世,並於1980起相繼發行《房山石經》的影印本,直到199910月出齊三十巨冊。

《房山石經》中有一部重要的密教經典《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它的名稱曾見於元?慶吉祥撰集的《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內的卷十,編在《並岳宗》三號,但書已佚不存。《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是晚唐大德行琳勘訂和總輯唐以前的一切陀羅尼總集,共收錄724首咒語,是一部久已失傳的密教經典,內容共30卷,行琳大師自述序文長達1500餘字,撰于唐?乾寧五年(898年);而《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的「石版經」是在金?皇統七年(1147)四月五日刻成,本《陀羅尼集》在每一密咒旁注有「悉曇梵文」對照,以正讀音。不僅為唐密宗傳世保留下一部可貴文獻,同時也是研究中印度音韻學的寶貴資料。

在《房山石經》編號第二十八冊中的《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其中卷二有收錄不空大師所譯的《大佛頂首楞嚴咒》(含心咒,全咒計580),這個不空大師版的楞嚴咒可謂是「空前絕後、珍貴無比」,而且字跡均蒼勁有力,清晰易讀。行琳大師集此三十卷《陀羅尼集》是依密宗的修習次第,分類編排,大師將「最尊貴、最奇特、最殊勝」的《佛頂部》咒語置於「卷首」的第一卷和第二卷;這跟遼?通理 恆策大師(1031¾1107)所鐫刻的《楞嚴》石經一樣。《楞嚴》石經于1093年最先被通理大師選刻,亦為大師刻三藏石經的第一部。如果我們取整數來看,《楞嚴經》和《楞嚴咒》在一千年前已被通理大師和行琳大師所「預見」此經此咒會「先滅」,所以早在一千年前,古德選刻經時早已列入最重要、最急切、最需要的一部大經大咒。

《法滅盡經》云:「《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復滅,盡不復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註:《大正》121119中)」。佛陀已預言《楞嚴經》和《楞嚴咒》將在末法時第一部先滅去的經和咒,願諸位佛子能好好發心來研習《楞嚴經》和這個《房山石經》版的《楞嚴咒》。 8楼 发表于 2008-4-19 16:04  只看该作者

不空三藏原譯【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房山石經》古梵音版

《房山石經》版梵音楞嚴咒編撰原則
本咒文講義是以《房山石經》中不空大師所譯的楞嚴咒為準。不空大師所譯的楞嚴咒目前有三個版本:

是在《房山石經》第二十七冊頁390上到395,我們直接稱它為《房山不空大師本》。《房山不空大師本》的全咒是分成「481」句。注意:《房山石經》確實是中國早已失傳的刻《契丹藏》(是公元10311054年在南京開雕的藏經)的「刻本」,這在學術界已被公認。

2是在《房山石經》第二十八冊頁6上到14下,這個版本是唐末密教行琳大師所選刻的版本(撰于唐?乾寧五年;公元898年,於公元1147年刻成石經),為了不跟前面重覆,我們暫時以《房山行琳大師本》來稱呼它,《房山行琳大師本》的全咒是分成「487」句,加上「93」句咒心的「大佛頂心陀羅尼」,總數是「580」句,為目前楞嚴咒《石經版》中「最長」的版本。請各位注意:楞嚴咒真正的「心咒」是足足93句哦!
另據《房山慈賢大師本》是斷成536」句。據《房山般囉本》是斷成439」句。據《敦煌斯6688般囉本》是斷成「426」句。據《敦煌本北74367439744074417442》的楞嚴咒也很長,但是沒有確切的「斷句」咒數,可以確定的是咒文的第一會就皈依了「24尊佛菩薩」,第五會咒末還多出「很多」咒文,關於這些相關資料就待來日諸大德共同研究了,我們現在學的楞嚴咒是以《房山行琳大師本》為主。

3是《大正藏》第十九冊頁100上到105中,裡面所收的也是不空大師譯的「楞嚴咒」,後面還附有楞嚴咒的「悉曇梵文」,我們暫時稱它為《大正不空大師本》。但是這個版本是由日本真言宗高僧淨嚴和尚在公元1680,於日本江戶靈雲寺編著《普通真言藏》中的「悉曇梵文版」,就是現在《大正藏》中所收錄的版本。關於《大正藏》所收的不空大師「漢文楞嚴咒版」和「悉曇楞嚴咒版」,淨嚴和尚自已有特別注明是淨嚴等加筆本」(詳《大正》十九冊100),請各位注意這「加筆本」三字,咒文後面還寫上「元祿十六年二月六日以淨嚴和上之本再校了」,這個「元祿十六年」就是指公元1703,請各位注意這「再校了」三字。

不空大師所翻譯的楞嚴咒目前有這三種版本,《房山不空大師本》和《房山行琳大師本》的內容相差不大,兩版只有百分之二到三的相差率。而第三個《大正不空大師本》因為是後人所「加筆」和「再校」,錯誤率自然增加不少,甚至與前面的《房山不空大師本》和《房山行琳大師本》的「咒語排序」及「咒句內容」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性」。因「差異性」太大,所以筆者所編校的梵音楞嚴咒暫時不以《大正不空大師本》為參考對象,這點希望各位多注意。


《房山石經》版梵音楞嚴咒編撰原則
一、本咒文講義是以《房山石經》中不空大師所譯的楞嚴咒為準不空大師所譯的楞嚴咒目前有三個版本:
是在《房山石經》第二十七冊頁390上到395下,我們直接稱它為《房山不空大師本》《房山不空大師本》的全咒是分成「481」句。注意:《房山石經》確實是中國早已失傳的刻《契丹藏》(是公元10311054年在南京開雕的藏經)的「刻本」,這在學術界已被公認。

是在《房山石經》第二十八冊頁6上到14下,這個版本是唐末密教行琳大師所選刻的版本(撰于唐?乾寧五年;公元898
年,於公元1147年刻成石經),為了不跟前面重覆,我們暫時以《房山行琳大師本》來稱呼它,《房山行琳大師本》的全咒是分成「487」句,加上「93」句咒心的「大佛頂心陀羅尼」,總數是「580」句,為目前楞嚴咒《石經版》中「最長」的版本。
另據《房山慈賢大師本》是斷成「536」句。據《房山般囉本》是斷成「439」句。據《敦煌斯6688般囉本》是斷成
「426」句。據《敦煌本北74367439744074417442》的楞嚴咒也很長,但是沒有確切的「斷句」咒數,可以確定的是咒文的第一會就皈依了「24尊佛菩薩」,第五會咒末還多出「很多」咒文,關於這些相關資料就待來日諸大德共同研究了,我們現在學的楞嚴咒是以《房山行琳大師本》為主。

是《大正藏》第十九冊頁100上到105中,裡面所收的也是不空大師譯的「楞嚴咒」,後面還附有楞嚴咒的「悉曇梵文」,
我們暫時稱它為《大正不空大師本》。但是這個版本是由日本真言宗高僧淨嚴和尚在公元1680年,於日本江戶靈雲寺編著《普通真言藏》中的「悉曇梵文版」,就是現在《大正藏》中所收錄的版本。關於《大正藏》所收的不空大師「漢文楞嚴咒版」和「悉曇楞嚴咒版」,淨嚴和尚自已有特別注明是「淨嚴等加筆本(詳《大正》十九冊100),請各位注意這「加筆本」三字,咒文後面還寫上「元祿十六年二月六日以淨嚴和上之本再校了」,這個「元祿十六年」就是指公元1703年,請各位注意這「再校了」三字。

不空大師所翻譯的楞嚴咒目前有這三種版本,《房山不空大師本》和《房山行琳大師本》的內容相差不大,兩版只有百分之二到三的相差率。而第三個《大正不空大師本》因為是後人所「加筆」和「再校」,錯誤率自然增加不少,甚至與前面的《房山不空大師本》《房山行琳大師本》的「咒語排序」及「咒句內容」有著相當大的「差異性」。因「差異性」太大,所以筆者所編校的楞嚴咒暫時不以《大正不空大師本》為參考對象,這點希望各位多注意。
  •  
9楼 发表于 2008-4-19 16:05  只看该作者

不空三藏原譯【大佛頂首楞嚴神咒】《房山石經》古梵音版

二、本講義法本分成二種,一種是《楞嚴咒學習讀誦本》,這個本子可以讓大家方便在不會唸的音上做「注音」或任何「標號」,先測大家對楞嚴咒的學習有沒有信心,如果能唸到全咒一遍達十五分鐘者,始可有資格請《楞嚴咒修習法要全集》,裡面有楞嚴咒修持的「前後結壇結界咒音儀軌」及「楞嚴咒義白話略釋」。

三、既然要唸梵音,就必需捨棄一個字一個字唸誦的「中文模式」,因為當時咒語的翻譯材料不健全,所以常常用同一個中文字來代表類似的咒語音,甚至同一個中文字有二種以上的咒音,而且咒語的「斷句」也常常被混淆,這不是祖師翻譯咒語的功力有問題,而是當時翻譯的那個時代,缺乏替代梵文的「工具」所致,加上「傳抄」的不易,祖師為了力求咒語的正確,一來採用「造字」,如在中文字旁加個「口」表示「彈舌音、轉舌音」。注上「平、上、去、入」代表四聲韻調的讀法。加上「引」表示該字要唸「長音」。加上「二合」、「三合」表示二個音或三個音一起唸,詳細說就是「將第一個字的子音接到第二個帶有母音的子音之前」,快速的發出音來。

例如「南無喝」,它不是唸成「喝」,它只是代表梵語的「氣音」,用羅馬拼音表示為「h」,「南無喝」應唸成「namah」。
例如囉怛那ratna」,它不是唸成三個音,「怛那」下面有「二合」,所以只能快速以近似兩個音帶過。類似「ㄖㄚ
的音。
例如娑婆訶svaha」它不是唸成三個音,「娑婆」下面有「二合」,所以只能快速以近似兩個音帶過,類似「ㄙㄨㄚ
ㄚ」的音。

四、咒語句中有「-」符號者,是指「同一個單字」,為了方便閱讀及讀誦,加上「-」以識別,例如wakyamunaye字太長,不易讀誦,若改以「wakya-munaye」標示則易讀誦。如果加上雙「--」,則表示是「同一句式」的用法,或「重複單字」的意思,例如maha--bala(譯為:大力)maha--sahasra--bhuje(譯為:大千手臂)。又例如anale--anale(表重複單字)?viwada--viwada(表重複單字)。如果加上長「─」,沒有特殊用意,只是將「重複單字」、「重複句式」特別「歸類」,這樣比較「醒目」,方便持誦閱讀。

五、關於《房山行琳大師本》不空大師版楞嚴咒校對過程,筆者曾與諸位擅長梵文的法師暨大德們再三校對並「略作」修訂。為什麼一定要「略作修訂」呢?因為就算《房山石經》、《敦煌寫本》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小錯誤,沒有任何一個版本是十全十美圓滿的。我必須先聲明:任何的梵咒「羅馬轉寫」還原方式都不可能做到「人人滿意」的程度,我們只能說讓錯誤「減到最低」,千萬千萬不要以個人的「學術經驗」或現代《梵文字典》等工具書去妄加「改咒」或換「次序」。應該盡量忠於「原稿」,忠於祖師的原譯文句。

祖師是據《梵本》而刻「經」,就算有錯,當在百分之五以下;今人若「妄加」校定或任意「增減」咒句,錯誤率當在百分之五以上,乃至更多。所以我們還原咒語時要非常細心,任何一字一句都要很「慎重」至少「寧無功德」,但求不要背上「妄改佛咒」之因果罪名,亦且貽誤後學者

六、筆者所做的梵音還原均只做個人修法時「參考」用,因為目前沒有人保證他所做的梵音還原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也沒人可以自傲的說他的「梵文發音」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一切都只能「參考」而已。有關咒音校對問題均請參閱後面所附錄的「咒文校訂解說」中有詳細介紹。

七、剛開始學唸時,你可能會覺得「很痛苦」,沒關係,你只要想想早期的「台語」也沒有字,為何大家都唸得那麼標準呢?這就是靠「聽」的功夫,你把它當成是「台語」一樣的不斷去聽,聽久了就會,千萬不要放棄學梵音楞嚴咒的機會!也許你會覺得發音太困難了,你可以採用一句、一段或一小段的漸漸學習方式,或者請你先學習筆者所編的《梵文發音講義》(附教學CD),這樣就很容易學起來了。也許你還會問:一定要學成我唸的「這種音」嗎?我必須告訴你下面的道理:

為了讓人容易學而將「純正的梵音」大打折扣,這無異是為了人情而將佛法「賤賣」,好像學英文的方式,如果為了讓英文「普及化」,而改採「中文注音」的方式讓大家「易學」,放棄了傳統的「KK音標」及「輕重音」,結果大家都學會了,但是卻永遠學不到「流利正統」的英文,因為「教材」有問題,學習的方式出了問題,為求速成,而讓英文的「品質」低落!

  我們讀書時代一定有玩過一種語言「接龍」遊戲,這個遊戲的玩法是:找十個人一組,然後你唸一小段話給第一個人聽,第一個人聽後再一直往下傳到最後一個,結果我們會發現下面的現象--原文是「你真小氣,都不請我」,傳到第二個人他聽成「梨真小粒,都不請我」,第三人「荔枝小粒,都不清楚」,這樣玩到第十個人,可能已變成「你真是差勁,說的不很清楚」。而我們的「傳咒」方式跟這種遊戲一樣,本來是「PADME」,就減少成「貝美」;本來是「VAJRA」,就減成「班雜」。
  
這種遊戲告訴我們「語言」的傳達很重要,如果剛開始就已經聽成是「失真」的音,那往下傳不知道會變成什麼音?如果我們在教人唸咒時,為了讓人「好唸好學」,就改成「近似音」或者「半失真」的音來教人,那透過語言的傳達後,這個人所學的咒一定比教的人更差,無論這個人多努力的學唸,他的成就也不會比教他的人「標準」。也就是說:教咒的人為了讓人好學,所以就只用70分的「咒音」教他,結果學的人很認真,幾乎學到跟老師一樣的音,但充其量還是只有70分而已,但是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學到50分多一點而已,甚至只有一半30分。如果教咒的人一開始就盡量用「最標準」的音教人,大約是95分左右的「高品質」,那學徒可能學到的標準至少有7、80分左右,最利害也能學到90分。

  
我們現在學的是要「了生死、渡眾生」的「佛咒」哩!怎可輸給「世間不了生死」的語言呢?怎可不努力的「用心」去學呢?請諸位學佛者、願意修學陀羅尼者再三思之!


八、如果你實在沒有辨法全部學會這「五會」的楞嚴咒,筆者建議你一定要想辨法把後面「只有93句」的《大佛頂心陀羅尼》先背下來,因為這93句是「五會」楞嚴咒的全部精華,是楞嚴咒真正的「心咒

(古人據《梵本》以刻經,一字一刻,流流汗,願諸大德珍惜之)

引用 报告 回复 TOP

10楼 发表于 2008-4-19 16:09  只看该作者

從《楞嚴經》中談持咒修行的次第及要訣

從《楞嚴經》中談持咒修行的次第及要訣

-古梵音暨楞嚴學推廣講師,果濱老師撰

 


前言:佛在《楞嚴經》卷一中用「楞嚴咒」去救了阿難,但是真正的「咒文」卻到第七卷才宣說,這樣的經文安排是有深義的,一部《楞嚴經》甚至道盡了修學咒語重要的「次第」及「要訣」。請各位注意「楞嚴咒咒文」的位置是在「第七卷」,我們以「楞嚴咒文」第七卷的位置為中心點,再將前後相關經文做整理分析,我們可以歸納出下面十種持誦「楞嚴咒」的如法修行次第及要訣。

一、《卷四》(楞嚴咒文前)----佛在宣說楞嚴咒前先闡揚了「如來藏」清淨心之理,阿難獲得「如來藏」之法後才請佛繼續開示修行「法門」。意謂:我們修學佛咒的人也一定要去了悟「心如來藏」的法門,再去研修楞嚴咒。

二、《卷六》(楞嚴咒文前)----需持佛制的「四種淨戒」,戒「婬、殺、盜、妄」,再加「三種漸次」的戒律,斷「五辛、酒、肉」。

三、《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擇戒清淨僧,真清淨第一沙門來授戒」。

四、《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著新淨衣,燈香誦咒」。

五、《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發菩薩願,四弘誓願」。

六、《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如法建壇和結界」。

七、《卷七》(楞嚴咒文) ----需「修三摩地、正修行者、決定發菩提心者,始得金剛藏菩薩護持」。

八、《卷七》(楞嚴咒文) ----需「於咒必須斷疑生信」。

九、《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心無間斷」的修此咒。

十、《卷七》(楞嚴咒文)----需是修學的「善人」(眾惡莫作,眾善奉行)。

下面分別敘說這十種:

一、《楞嚴經?卷四》----佛在宣說楞嚴咒前先闡揚了「如來藏」清淨心之理,阿難獲得「如來藏」之法後才請佛繼續開示修行「法門」。意謂:我們修學佛咒的人也一定要去了悟「心如來藏」的法門,再去研修楞嚴咒。
相關經文如下:
《楞嚴經?卷四》云:世尊!我今雖承如是法音,知「如來藏」,妙覺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來,十方國土,清淨寶嚴,妙覺王剎。如來復責多聞無功,不逮修習。我今猶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賜與「華屋」,雖獲大宅,要因「門」入。惟願如來不捨大悲,示我在會諸蒙暗者,捐捨小乘,畢獲如來無餘涅槃,本發心路。令有學者,從何攝伏疇昔攀緣,得「陀羅尼」,入佛知見─《大正》十九冊頁122上。
解說如下:
我現在雖然承蒙如來如此的法音,知道「如來藏」妙覺明心道理,我們一真法界的心是遍十方界的,旣遍十方界所以能含育四聖六凡的十法界國土,但自性還是清淨莊嚴,依然靈妙正覺。可是佛又斥責我多學博聞是無益的,不如努力修習佛法。我今天猶如飄泊在旅途當中的人,忽承蒙大王(指佛陀)賜我富麗堂皇的屋宅(指如來藏心之法),但也要有「門」(指修學的法門)才能進去。希望佛陀不捨大悲,指示我等在黑暗中的人,如何捨棄修學小乘,才能證如來無餘的涅槃;開發我們起修自性真心的大道。讓我們這一般未得無學果位的人,從何方便可以降伏我們往昔喜好攀緣的心,然後得到「總持陀羅尼」法,而進入佛的知見。

二、《卷六》(楞嚴咒文前)----需持佛制的「四種淨戒」,戒「婬、殺、盜、妄」,再加「三種漸次」的戒律,斷「五辛、酒、肉」。
相關經文如下:
【1】《楞嚴經?六》云:阿難整衣服……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佛告阿難……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婬,則不隨其生死相續……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其心不盜,則不隨其生死相續……其心不妄,則不隨其生死相續」─《大正》十九冊頁131下。
解說如下:
阿難問佛我們修行時要如何「安立道場」才能「遠諸魔事」?才能在修菩提的路上不會退道心?佛答只要戒「婬心、殺心、盜心、妄心」,則不會再生死輪迴,進而「安立道場、遠諸魔事」!諸位持咒的人想要「安立道場」,想要「遠諸魔事」,能不斷「婬、殺、盜、妄」嗎?
相關經文如下:
【2】《楞嚴經?卷八》云: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是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如是眾生入三摩地,要先嚴持清淨戒律,永斷「婬心」,不餐「酒、肉」……是修行人,若不斷婬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處。-《大正》十九冊頁141下。
解說如下:
上述有關《楞嚴經》的經文大家看了可能會害怕,沒想到持咒法門需要這麼精嚴的「戒律」來輔修,決不輸任何一宗派,試舉近代康薩仁波切直傳的漢人能海大師云:「密法本來在戒律中,戒律即是密傳,故應結合而修。大乘戒為密乘戒根本,密戒是大乘戒之方便,二者不可分,初學密者,應專學下二部,尤要與『別解脫戒』結合。(詳《能海大師傳》頁54¾55)。

再舉密教祖師重視戒律的例子:

(1)密教「開元三大士」祖師之一的金剛智是:「洎登戒法,遍聽十八部律,又詣西印度學小乘諸論及瑜伽三密陀羅尼門,十餘年全通三藏」。
(詳《大正》五十冊頁711中)。
(2)密教「開元三大士」祖師之一的善無畏師,一生是:「嚴持戒律」。(詳《大正》五十冊頁791上¾中)。
(3)翻譯「大隨求咒」的唐?寶思惟大師是:「專精律品,慧解超群,學兼真俗,尤擅長咒術」。詳《大正》五十冊頁720上)。
(4)廣譯密咒的唐?義淨大師是「雖遍翻三藏,而偏攻律部」。(詳《大正》五十冊頁725中)。
(5)翻譯「大悲咒」的唐?智通大師是:「律行精明」。(詳《大正》五十冊頁719下)。

其餘經文提到持誦咒語需戒殺、盜、婬、妄的例子:

(1)《楞伽經?卷四》云:「不應食肉,令諸咒術不成就」
(詳《大正》十六冊頁513下)。
(2)《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云:「眾生聞者,獲大安樂,應當闇誦,若欲誦之(指陀羅尼咒),應當持齋,不飲酒、不噉肉,以灰塗身、澡浴清淨,不食興渠五辛,能熏之物悉不食,婦女穢污皆悉不往」。(詳《大正》二十冊頁35下」。




11楼 发表于 2008-4-19 16:10  只看该作者

從《楞嚴經》中談持咒修行的次第及要訣

三、《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擇戒清淨僧,真清淨第一沙門來授戒」。
相關經文如下:
【1】《楞嚴經?卷七》云: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大正》十九冊頁133上。
【2】《楞嚴經?卷七》云:阿難!若此比丘本受戒師,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場」多不成就-《大正》十九冊頁133下。
【3】《楞嚴經?卷七》云: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大正》十九冊頁137上。
解說如下:
從前唐?曇一大師要跟善無畏大師學密咒則必須先授「菩薩戒」(詳《全唐文及捨遺(三)》頁2374中)。後來曇一成為一代有名的律師,足見持咒者必須是要如法接受清淨的戒律!

四、《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著新淨衣,燈香誦咒」。
相關經文如下:
《楞嚴經?卷七》云: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然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大正》十九冊頁133上。
解說如下:
這是說持誦楞嚴咒者除了要授戒以外,在壇場建立完畢,要如法持咒前必須「著新淨衣」,然後「燃香」誦咒。

五、《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發菩薩願,四弘誓願」。
相關經文如下:
【1】《楞嚴經?卷七》云:阿難!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滅貪婬,持佛淨戒於道場中「發菩薩願」-《大正》十九冊頁133上。
【2】《楞嚴經?卷七》云: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我毗奈耶先有願教。-《大正》十九冊頁133下。
解說如下:
持楞嚴咒者必須發大願,至少要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六、《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如法建壇和結界」。
相關經文如下:
《楞嚴經?卷七》云: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大正》十九冊頁133上-下。
解說如下:
關於「楞嚴壇」的建立請依經文指示,此不詳述之。如何「如法」的結界?「如法」的建立壇場」,這也是持咒者不可忽略的地方。

七、《卷七》(楞嚴咒文) ----需「修三摩地、正修行者、決定發菩提心者,始得金剛藏菩薩護持」。
相關經文如下:
【1】《楞嚴經?卷七》云:爾時八萬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剛藏王菩薩,在大會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等輩所修功業,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隨此咒,救護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大正》十九冊頁138上。
【2】《楞嚴經?卷七》云:設有眾生,於散亂心,非三摩地,心憶口持。是金剛王,常隨從彼諸善男子,何況「決定菩提心者」。此諸金剛菩薩藏王,精心陰速,發彼神識。是人應時心能記憶八萬四千恆河沙劫,周遍了知,得無疑惑。-《大正》十九冊頁138上-下。
【3】《楞嚴經?卷七》云:會中無量百千金剛,一時佛前合掌頂禮,而白佛言:如佛所說。我當誠心保護如是「修菩提者」-《大正》十九冊頁137下。

 

12楼 发表于 2008-4-19 16:11  只看该作者

從《楞嚴經》中談持咒修行的次第及要訣

解說如下:
  我們一向常引用持誦「楞嚴咒」可得金剛藏菩薩護持的經文,但請諸位「細看」上述這些經文,很明顯的,金剛藏菩薩保護修行者是有「條件」的!您必須是「修三摩提」者,而且是「正」修行的人,不是「邪」修行的人;您也必須是「決定菩提心」的人,是必須努力「修菩提大道」的行者才能得「金剛藏菩薩」的護佑!
《不空索陀羅尼自在王咒經?卷中》詳細說:「持咒之人不應放逸,常修精進不應懈怠,於尊重處常勤供養,恆不忘失菩提之心,於施戒忍精進定慧,應常修習,遠離慳吝污戒塵垢,於生死中常生怖畏,深懷慚愧,心常正念,不得散亂智慧觀察,若如是作,即能成辦一切咒業」。(《大正》二十冊頁424中)。

八、《卷七》(楞嚴咒文) ----需「於咒必須斷疑生信」。
相關經文如下:
《楞嚴經?卷七》云:汝及眾中諸有學人,及未來世諸修行者,依我壇場,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淨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是善男子,於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來便為妄語。說是語已。-《大正》十九冊頁137下。
解說如下:
「誠」和「善」二字為持咒「成就」的關鍵。
如:《千手手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云:「誦持大悲心神咒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名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唯除『不善』除『不至誠』。(詳《大正》二十冊頁116上)。又說:「唯除『不善』、除『不致誠』,於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輕業,亦不得滅。(詳大正》二十冊頁116上)。
《華嚴經?卷六十》云:「聞此法歡喜,信心無疑者,速成無上道」。(《大正》九冊頁788上)。
《華嚴經?卷十四》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斷除疑網出愛流」。(詳《大正》十冊頁72中)。
「善」與「誠」字義簡單,但函義不只深廣,亦為一大藏經之入門關鍵,何故?佛法為「信」能入、為「善」能入、為「誠」能入,持咒也如是──為「信」能入、為「善」能入、為「誠」能入,決不生任何疑悔心!

九、《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心無間斷」的修此咒。
相關經文如下:
《楞嚴經?卷七》云:第二七中,一向專心發菩薩願,心無間斷……從三七後,端坐安居,經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於座,得須陀洹。縱其身心聖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大正》第十九冊頁133下。
解說如下:
  從「心無間斷」及「不起於座」的經文來看,持誦楞嚴咒的行者必須要「心無間斷」的修下去,不是一年、三年,而是「盡此一身」乃至「身身世世」不斷的修,直至成佛為止!

十、《卷七》(楞嚴咒文)----需是修學的「善人」(眾惡莫作,眾善奉行)。
相關經文如下:
【1】《楞嚴經?卷七》云:爾時梵王、并天帝釋、四天大王,亦於佛前同時頂禮,而白佛言:審有如是「修學善人」,我當盡心,至誠保護,令其一生,所作如願-《大正》十九冊頁138上。
【2】《楞嚴經?卷七》云:縱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終不可得。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發心樂修禪者。世尊。如是惡魔若魔眷屬,欲來侵擾是「善人」者。我以寶杵殞碎其首,猶如微塵。恆令此人,所作如願。-《大正》十九冊頁138上。
解說如下:
  從上述經文來看,修學咒語者必須是「善人」,也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意思,諸位持咒者,您發心了沒?您是否已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已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再加上認真的持楞嚴咒,那諸天神等一定擁護您!

結論:
最近常有讀者親筆來函提到淨土宗往生之道至少要「信、願、行」三者具足,然而密教經典卻常常說「即得、即時、應時、即生成佛」來形容持誦咒語可得往生的迅速,乃至蚊蟲螞蟻沾到咒語加持過的土沙、水物等均可超生,似乎持咒比淨宗唸佛更容易成就?不過我們從上述《楞嚴經》的經文來看持咒一法,相信「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一個法是「輕而易舉」的!
《楞嚴經》中所提到持誦咒語相關經文在密教經典中算是「很單純」了,因為《楞嚴經》中並沒有提到複雜的「梵字觀、道場觀」及「手印」,不過它卻提供了不少修習咒語應具的次第及要訣。在《大方等陀羅尼經?卷四》中有更嚴格的持咒條件,經文云:「佛告文珠師利:如汝所念,行者應修五事,持諸戒境界。所謂『不犯陀羅尼義、不謗方等經、不見他過、不毀大乘、不毀小乘、不離善友、常說眾生妙行』如是五事」-(《大正》二十一冊頁656中)。
《楞嚴經?卷七》有云:「縱其自身不作福業,十方如來所有功德,悉與此人」。這段文意常被人誤解,其實這是指「心咒不二」、「心佛不二」之說。咒即佛即如來藏,故心、佛、咒三無差別,既無差別,則心、佛、眾生亦三無差別,持咒者即是持自己之「如來藏性」,「如來藏性」乃具足萬德莊嚴,則有何福能不獲?
《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三之一》云:「一切眾生皆悉盡有『首楞嚴定』,首楞嚴定亦名『般若』,亦名『金剛三昧』,亦名『師子吼』,亦名『佛性』。(《大正》四十六冊頁221上)」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亦云:「一切畢竟而得堅固名首楞嚴,以是故言『首楞嚴定』名為『佛性』」。(《大正》十二冊頁525上)。
所以持誦「楞嚴咒」,需持至「心咒不二、心佛不二」即得「首楞嚴三昧定」,得楞嚴三昧定即得「佛性」、即得「如來藏性」,則何福不致?何難不能除?何佛不能成?
  願這篇短文能對喜好楞嚴咒者有所幫助,敬祈大家多多誦唸楞嚴咒讓正法永遠住世!
  •  
大佛頂首楞嚴咒 啟請法 迴向法 遮止法 大佛頂首楞嚴咒 啟請法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不空奉  詔譯

 

  

 

稽首光明大佛頂  如來萬行首楞嚴

 

開無相門圓寂宗  字字觀照金剛定

 

瑜伽妙旨傳心印  摩訶衍行總持王

 

說此祕密悉怛多  解脫法身金剛句

 

菩提力大虛空量  三昧智印海無邊

 

不持齋者是持齋  不持戒者名持戒

 

八萬四千金剛眾  行住坐臥每隨身

 

十方法界諸如來  護念加威受持者

 

念滿一萬八千遍  遍遍入於無相定

 

號稱堅固金剛幢  自在得名人勝佛

 

縱使罵詈不為過  諸天常聞說法聲

 

神通變化不思議  陀羅尼門最第一

 

大聖放光佛頂力  掩惡揚善證菩提

 

唯聞念者薝葡香  不嗅一切餘香氣

 

僧破二百五十戒  比丘尼犯八波羅

 

聞念佛頂大明王  還得具足聲聞戒

 

若人殺害怨家眾  常行十惡罪無邊

 

暫聞灌頂不思議  恆沙罪障皆消滅

 

現受阿鼻大地獄  鑊湯爐炭黑繩人

 

若發菩提片善心  一聞永得生天道

 

我今依經說偈頌  無量功德普莊嚴

 

聽者念者得總持  同獲涅槃寂滅樂

 

  

 

大佛頂如來?廣放光明聚?摩訶悉怛多缽怛囉?最勝金輪頂?自在力王?無比大威德?總集百千旋陀羅尼?性海都攝一切明王?更無有上?最勝金剛三昧?帝祖(音殊)羅施?十方如來?清淨海眼?祕密伽陀?微妙章句?金剛無礙大道場?白傘蓋?頂輪王?大陀羅尼。此為楞嚴咒的全名。




大佛頂首楞嚴咒 迴向法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如來頂髻無上善
迴向教主釋迦尊

 

大悲毗盧遮那佛
十方一切諸如來

 

金剛藏王諸大士
一字金輪八佛頂

 

哀愍攝受願海中
消除業障證三昧

 

日日持念一七遍
極重煩惱皆消滅

 

金剛密跡諸眷屬
每日每夜常守護

 

二類諸天悉歡喜
二類權實皆隨喜

 

琰魔法王能覆護
一切冥道恆加護

 

一切善神常守護
一切惡神慈悲護

 

一切天女能護念
一切神女善護念

 

隨順一切鬼神眾
恭敬供養佛心咒

 

修行佛子無障難
菩提行願不退轉

 

生生值遇白傘蓋
世世持誦不忘念

 

恆修普賢菩薩行
盡於未來心意願

 

慈悲哀愍為加護  阿字法門悉皆悟

 

四恩法界諸眾生
平等利益證妙果

 

迴向無上大菩提  

 

 

 

 

大佛頂首楞嚴咒 遮止法

 


珠欽咧既多杰
仁波切造
孫景風敬譯

  

 

世尊白傘蓋佛母 威力廣大無能礙

 

我今勵力憫發願 如是請白以祈禱

 

宏揚廣大佛陀教 願諸有情獲安樂

 

我與檀越諸眷屬 請遣大禍諸危害

 

遣迴不祥惡夢兆 遣迴兇象及惡緣

 

遣迴敵魔毒惡計 遣迴八十四變怪

 

遣迴三百六災橫 遣迴四百零四病

 

遣迴千八十種災 遣迴八種非時死

 

遣迴三十六大難 遣迴十五害童祟

 

遣迴上世邪魔毒 遣迴下世諸鬼魁

 

遣迴行刑琰魔差 遣迴祖墓吮血鬼

 

遣迴縱病害人死 遣迴畜瘟諸破敗

 

遣迴自空飛來災 遣迴地下諸毒箭

 

遣迴宮卦諸惡術 遣迴惡星諸破耗

 

斷諸違緣悉無餘 賜與一切勝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