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漫画招聘:千秋业教育顾问 正文-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6:48:59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与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加入日期:2011-1-6 编辑:czl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作用;意义;工作;教改策略
   [摘  要] 学校全质量管理强调全面有效的实现学校的各项工作目标,强调从内容和过程两个角度区分学校工作质量,它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下,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条件,并以此确定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学校质量管理就是对学校各项工作质量的管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学校工作质量就是学校工作过程和结果满足使用的要求时所具有的特性。任何工作的好坏,都不是由哪一个人任意评定的,而是由实践的结果来评断的,要由接受该工作结果影响的人来作出结论。
    对学校工作质量的构成可以从内容和过程两个角度区分。
内容方面,学校工作质量大致可分为业务工作质量和管理工作质量两部分。业务工作质量包含教学工作质量、德育工作质量、体育卫生工作质量、后勤工作质量,而前三项内容统称为教育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是指对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质量,它是对教育质量的保障。
过程方面,可以将学校工作质量分为标准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其中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又可以总称为符合性质量,即符合标准要求的程度。
   标准质量又叫设计质量,它是对工作过程和结果质量标准进行构想的质量。制定工作质量标准是对学校工作质量进行监控的起点,有了标准各项工作行为才有准则,评定成果才有尺度,所以标准的质量是属于管理的"龙头"部分,它向哪个方面"甩",工作就向哪个方面"扭"。因此,进行质量管理的第一步是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现实地对质量标准进行全面和认真的思考。
   过程质量是将标准转化为成果的行为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各项工作的各个活动环节符合要求的程度,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下,高质量的活动是高质量成果的保障,同时它也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条件。
   成果质量是各项工作产品的质量,它是对标准和过程质量进行管理的目的所在,离开它质量管理就失去根本意义。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三种质量是互相制约、互为依托的整体,其中标准质量是前提,过程质量是保障,结果质量是目的与验证。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是借鉴工业上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发展而来的。现代高技术的发展要求质量管理必须逼近"无缺点",否则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小小的错误或缺点就会被放大成毁灭性的灾难。在60年代,美国管理专家菲根鲍姆(Fiegenbaum)等人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新观念,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和现代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了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了更高阶段。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事后检验、统计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事后检验是古老的质量管理模式,它以剔除废品为保障出厂产品质量的方法,这是一种浪费资源和劳动的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休哈特(Schewhavt)等人推广了质量管理的统计学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质量问题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进而决定在哪一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从而使质量管理转向了"预防缺陷",取得了巨大成效。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优点,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树立服务意识方面:能够在组织外部和组织内部,规定每个岗位上的工作者都必须树立为他人圆满服务的意识,从自己做起,保障产品质量。因为企业或其他任何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服务对象做贡献的,所以必须满足其需求。②整体质量观方面:能够从整体出发把握质量。影响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交互作用决定着产品的最终质量,因此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孤立的解决个别环节上的缺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体现长期质量保障的好办法。③预防意识方面:能够预防生产出来的产品尽量不出质量问题。因为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把问题消灭在工作开始之前或过程中。质量这一概念,应该包含设计质量、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④科学意识方面:能够使质量管理不断科学化。运用专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进行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质量加以保障,包括尽量使管理指标数量化、具体化,用数学工具和其他科学手段进行质量监控。⑤组织意识方面:能够通过组织落实来实现质量保障。
    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目的,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强化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设计、实施、检查和分析,以取得较高水平成绩的活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学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是实现学校基本任务和满足社会需要的保证。现代社会是"在质量大堤的保护下生活的",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二:其一,当人们的起码生存条件得到保证以后,便开始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即要求社会提供质量较高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粗制滥造的低劣产品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是对人们美好愿望的亵渎;其二,在科学技术的日益复杂、精细和以生产过程为代表的社会生活日益走向一体化的今天,较高的工作和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而合格的教育则是全部社会产品"质量大堤"的基础,因为社会产品的质量是要以人的质量为前提的,离开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就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人的质量这个基础一旦动摇,全部社会生活就会发生停滞乃至危机。50年代以来,全球以科技和经济为导火线而引发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与教育争论,其直接目标大多指向教育质量,原因也正在于此。
    其次,只有抓好学校全面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教育投入的有效性。传统学校管理不注重研究教育的效益问题,即不注重研究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之比,认为教育既然是一项消费事业,又是社会的责任,那么花钱多少或钱花得合算不合算都无所谓。这种认识已落伍于时代。随着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日益扩大,教育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资源投入越来越多,许多国家财政支出的统计资料表明,教育投入仅次于甚至超过军费支出。因此,教育质量低下必然造成巨大的浪费,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2亿儿童和青少年上学的大国里。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目前各省初等教育的毛入率达到105%~110%,也就是说,主要由于学习不合格而重读的学生平均高达适龄儿童的7%左右,不仅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些复读生不仅使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教育经费雪上加霜,还使教师付出大量重复性劳动。因此,要保证教育投入有较高的效益,就必须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质量管理。学校质量管理是一整套的科学程序,它不仅能够监督教育工作的每一步进展和最终结果,还能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从而减少资源和劳动的浪费。
    再次,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客观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与手段。全面质量管理本质上是一个控制过程,其核心是信息反馈,也就是说,在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并正确判断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保证工作达到标准要求。现代教育质量管理的控制行为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从而为人们客观严谨地认识学校工作的优劣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以上分析说明,全面质量管理对优化学校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开展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
   开展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深远、持久的系统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一系列基础工作,才可能真正获得实效。这些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质量信息提取、质量信息加工处理,建立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
   1、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是对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和学生发展质量所进行的设计,它是依据国家提出的要求,在科学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活动过程。
   标准是指导和衡量工作的尺度。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提出要求,使其缺少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就失去纠正教育偏差的参照系,无法对学校工作的优劣做出中肯的评价。总之,离开了标准就无所谓学校质量管理。
   学校质量标准包括管理工作标准、教职工工作标准和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三部分。管理质量指标是对机构、管理程序和制度、各级机构和岗位责任制、各部门工作协调办法、信息反馈流程等做出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它们是学校质量管理活动的依据。教职工工作标准是对教师和职工工作提出的技术性尺度与准则。学生发展指标既是以学生为对象提出的发展标准,也是作为衡量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果质量的标准。学生质量标准可以用分项基础指标即学生各个阶段的德智体美劳各种素质发展水平来表示(此种标准以国家颁布的规定为依据,或以科学制定的常模为依据),也可以用比较性指标来表示,这类指标如高考成绩、各类竞赛成绩等。这类指标中前者是基本标准,后者是辅助性标准(但此类标准常被用来作为激励性标准,与各种大大小小的利益联系起来)。运用比较性标准时,要注意它的局限性,将它们运用在恰当范围,比如,作文竞赛成绩表示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相对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表示其作文方面有些特长,应予鼓励,但不能用这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更不能用其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成绩的主要指标,否则就可能对教师的工作片面误导。
    理想的学校质量指标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并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改进。②标准应系列化。但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各项工作及一项工作的多个环节应制定配套的标准,避免由于存在标准缺口而影响整体质量;二是在确定标准时,要考虑对象群体中存在差异,标准在基础水平之上应分出不同层次要求,使管理对象既有努力方向,又感到切实可行。③标准要明确、具体,不可模棱两可。④要有群众基础,制定标准既要考虑上级要求,又要总结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引导被管理者参与到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来。
    2、质量信息提取
    质量信息提取是通过调查、测量等方式来获取关于学校质量状况数据及描述性资料的管理活动。
    质量信息提取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从质量管理的角度看,获取这些资料是领导者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不可缺少的基础。从对教育工作的指挥来看,它直接起着导向作用,因为提取信息活动将各项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具体化、操作化,提取的内容和方式对教职工与学生的行为产生较为强烈的影响。因为任何形式和内容的调查与预测活动,只要与被测者及相关者的活动有联系,就会激发其敏感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应对行为。所以对提取工作从其设计到实施多个环节都要精心考虑,对它的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作综合分析预测,尽量减少消极作用。
学校质量评定的项目种类和内容繁多,特点各异,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完全一样。一般方法有:考试和测验、问卷法、直接谈话法、作业及作品分析法、实验或实践报告分析法、行动观摩法、自我诊断法、个案研究法。
    在提取信息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①方法科学化。计量是一门科学,有专门的规范、方法和手段,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②结果应显示出信度,让人一目了然。根据项目的不同,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用模糊程度表示在某方面所达到的水平。③评定的方法和手段各具特色,适用的范围有长有短,尽可以交叉,但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助方法。这样能够使获取的信息更全面、更客观。④信息提取的方法和频率要从教育规律出发,考虑它的综合效果。如考试过于频繁就不仅仅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了,它还会给教师、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其行为定向于僵死的目标,妨碍师生能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
   3.质量信息加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