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je045封面和内容:《周易诠释》之解读临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30:18

 临卦


        

【19.1】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白话】

临卦,大为亨通,适宜正固;到了八月将有凶险。

【解读】

○临卦,下兑上坤,地泽临卦。《序卦传》:“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在蛊卦的匡正弊端以后,新政逐步普及扩大。临,君子之道监临百姓普及扩大之义。

○临,秦简《归藏》与传本同,帛书《周易》作林,林当是假借字。

【镜子的故事——从“监”到“临”的演变】

临,《说文》“监临也。”监、临两字外形形似,笔画一致,而其繁体(監臨)略有差别。

 

 

 

 

 

 

监,《说文》“临下也。”

《说文》: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

 

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广雅》:“鑑谓之镜。”

 

 

 

 

 

 

 

《尚书·酒诰》中武王对他的弟弟康叔封说:“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古人说:人不要把水当镜子,而应当把民众当做镜子。)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是周朝史诗中歌颂文王姬昌的诗歌,原文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伟大上帝有圣灵,临视人间最分明。观察天下四方地,探求人民可安定?想起夏商两朝末,国家正教不得行。寻思四方诸侯国,治理天下谁能胜。上帝颇嫌歧周弱,有心增大它封境。于是回头向西看,可让周王此地停。)

此处武王引用的这句上古格言“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正是文王与武王的四弟周公作《周易》临卦的指导思路。《皇矣》中“临下有赫”与“监观四方”是一个意思,由此可证“监”与“临”通用,“临”字由“监”字演化而来。

先看“监”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写法。


甲骨文“監”字形,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器皿里看(臣,竖目)。

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


  

  
  从“监”字的金文看,最初的镜子是以器皿盛水,后来才有了磨光的铜镜,称为鉴,繁体鑒,上监下金,金即铜,即用铜作镜。“镜”字最早出现于《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水在静止时便能清晰地照见人的须眉,水的平面合乎水平测定的标准,高明的工匠也会取之作为水准。水平静下来尚且清澄明澈,又何况是人的精神!圣明的人心境是多么虚空宁静啊!可以作为天地的明镜,可以作为万物的明镜。)

再看“临”字的金文写法。

  

“临”字金文像一人用大眼睛注视着庶众。临,繁体臨,臣为竖立着的目,下边的“品”字表示庶众。请关注这个“品”字的演化,从左到右,逐渐由水形演变为品字,这生动地再现了由从“监”到“临”的演化。

这正是武王所引用的“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和《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这个“品”字主要是指民众,也包含了天下万物,这个字已经从一个人以水为镜的“监”演化为明君以民为镜的“临”。

再仔细观察第三个“临”字,在“臣”(竖立的目)与“品”(民众)之间有“三条视线”连接,这正是临卦初九、九二君民心心相应而新政监临天下的“咸临”之象。

从“监”到“临”的演化,说明了文王、周公时期理性智慧的大飞跃,《周易》就是这个时期诞生的。只有领会到这些才能真正理解《周易》临卦的奥妙。

○卦辞解读见彖传。

【19.2】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白话】

彖传说:临卦,阳刚之气逐渐增长,喜悦而柔顺,刚爻居中而上下相应。故大为亨通以至于适宜正固,这是自然的运行法则。然而到了八月将会有凶险,因为阳气不久便要消退。

【解读】

○释临卦之元亨利贞:临卦两阳爻位于群阴之下,象征阳刚之气逐渐增长,下兑为喜悦,上坤为柔顺,这是大为亨通元亨之象。内卦兑刚爻居中并与上卦相应(二与五,初与四),这是适宜正固之象。临卦近似于泰卦,阳爻在下,阴爻在上,天地相交而万物通。故曰“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浸,渐也。

○至于八月有凶:

先儒以十二辟卦(又称十二消息卦)卦变说释之,皆违四圣本义。夏历八月在酉是观卦,商历八月在申是否卦,周历八月在未是遯卦,皆与临卦无关。或以遯为临之错(变),观为临之综(覆),然错综覆变当以反义论之(见《周易密钥》:《周易》反象说辨证论,“覆象伏象的逻辑悖论),故王夫之《周易稗疏》力辟卦变说之谬:“若以错综相反言吉凶,则泰当云至于否则凶……临六爻皆变而始成遯,初二五上四爻变而始成观,相去悬远,不大变不至于彼,彖为静而不变之占,何得豫忧其至于遯观之月邪?卦之有错综,犹人之有生死也,岂于方生之时而曰至于死之日有凶乎?足知二说皆谬也。”


 

卦变说是两千年来易学史中的一个“逻辑悖论”,然而不能因卦变说之误而否定十二辟卦的价值,十二辟卦属于阴阳学范畴,是阴阳学借用十二个易卦以定量描述阴阳二气之消长规律的。

那么,“至于八月有凶”到底指的是什么?王弼注:“八月阳衰而阴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故曰'有凶’。”

八月是兑卦之象。《说卦传》“兑,正秋也”,正秋,即仲秋。八月仲秋属于夏历,由于《说卦传》后天八卦为《三易》所通用,故《周易》仍沿用夏历,“兑”字古义为“八”,兑,繁体兌,《说文》“从口从八”,八、分、别音近义通(八为质部帮纽,分为文部帮纽,别为月部并母),今兑的衍生字“脱”仍有分别之义。(笔者在《周易密钥》论证后天八卦为《三易》所通用,故均用夏历,详见“伏羲、神农、黄帝先天八卦源流图证”)

于省吾训“兑为八”曰:“兑,八也。《说文》八,别也。段氏谓为双声叠韵字。《说文》兑为附决,附决谓敷别,犹言分别。《荀子·宥坐》三月不别。注,别犹决也。《史记·外戚世家》与于决于舍中。《索隐》决,别也。《说文》夬,分决也。按古玉环中断谓之玦。《说卦》兑为折,折亦有分别之义,是兑八之为分别,音义并通。古音八别并脂部字,兑决并祭部字,脂祭通协,段玉裁《六书音韵表》并祭于脂。……八月以兑为言,无可疑矣。”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云:“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到了八月仲秋之月,不再听到雷声,昆虫在地里封塞巢穴;肃杀之气逐渐兴盛,阳气日渐衰落,河水开始干涸。

“至于八月有凶”,是说到了八月阳气不久便要消退,王弼的注解最为正确,程颐因之:“阳道向盛之时,圣人豫为之戒曰,阳虽方长,至于八月,则其道消矣,是有凶也。大率圣人为戒,必于方盛之时,防其满极,而图永久,若既衰而后戒,亦无及矣。自古天下未有久而不乱者,狃于安则骄侈生,乐舒肆则刚纪坏,忘祸乱则衅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乱之至也。”

【19.3】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白话】

象传说:泽上有地,君子由此领悟应竭尽心思施行教化,用无边的美德涵容养育百姓。

【解读】

○泽上有地,泽卑地高,有居高临下之意,兑为口为说,有教化之象,坤为地为众,民也。无穷、无疆,皆是坤为地之引申义。坤卦“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益卦互坤,上下皆应,故“民说无疆”。

○不徒言教而言教思,效法兑泽之深也,又兑为巫,人神交通谓之巫,思无穷也。不徒言保民而言容民,其肚量如坤地之大,坤为腹、为地、为众也。

○临为君主治国之道,所谓君临天下。治国之道有二:教化人民和热爱人民。“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犹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白话】

初九:君民心心相应而新政监临天下,正固吉祥。

象传说:君民心心相应而新政监临天下,正固吉祥,这是因为君王的志向与德行正直。

【解读】

○咸卦《彖》曰:“咸,感也。”下卦兑为巫。咸,古义为人神感应(巫),故曰巫咸,此处是引申义,君民心心相应。初九、九二“咸”,帛书《周易》皆作“禁”。今本咸卦之“咸”,竹书与帛书《周易》皆作“钦”,传本《归藏》之咸卦亦作钦。巫、禁、咸、钦音近义近互通(分析见后)。

○咸临贞吉,志行正也:初九阳刚得位,上应六四,故曰“志行正也”。

【19.5】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白话】

九二:君民心心相应而新政监临天下,吉祥无所不利。

象传说:君民心心相应而新政监临天下,吉祥无所不利,并非是由于顺从君命。

【解读】

○九二阳刚得中与六五相互感应,象征君民同心同德,新政落实吉祥畅通无所不利,并非是由于顺从君命,而是上下感应的自然结果。

五爻君位,二爻大夫,五为坤顺之中,二为兑说之中,大夫说而君王顺之,故此象特明“未顺命也”。

○初、二皆言“咸临”,因全卦只有此二爻有应。泽山咸卦六爻皆有应,故以“咸”为卦名。

【19.6】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白话】

六三:以甜言蜜语监临大众,得不到任何利益;未几心存忧惧而改之,则可无灾害。

象传说:以甜言蜜语监临大众,因位置不适当。未几心存忧惧而改之,灾害不会长久。

【解读】

○六三居临卦下兑悦之上,阴柔失正、不中也无应,失德也。兑为口为悦,只能以甜言蜜语监临大众,故无可获利。

○六三,临之泰也,泰为君子之道。此暗含其有自知之明心存忧惧而能及时改过,故无咎害。既,不久,未几之意。

【19.7】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白话】

六四:最近的监临,没有灾害。

象传说:最近的监临没有灾害,因为位置正当。

【解读】

○六四最为接近下卦,是为至临。“四多惧”,然柔爻居于柔位,又与初九相应,处于坤顺之体,位置正当故无咎。

【19.8】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白话】

六五:以智慧监临大众,伟大帝王的合宜表现,吉祥。

象传说:伟大帝王的合宜表现,是说行于中道。

【解读】

○知,通“智”。五为君位,二为大夫,六五以柔中下应九二刚中,犹如知九二大夫之刚健贤良而任用之,老子《道德经》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故曰“知临”。

【19.9】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白话】

上六:温柔敦厚地监临大众,吉祥,必无灾害。

象传说:温柔敦厚地监临大众而吉祥,因为心志系在国内之百姓。

【解读】

○上六阴柔得正,处上体坤顺,有柔顺敦厚之象,故可获吉祥,所行必无咎害。志在内,指心意专注于国内之百姓。上坤为顺,顺于下之刚爻,上顺下,故言“志在内也”。

【巫、禁、咸、钦音近义近互通】

帛书《周易》两“咸”都写作“禁”。禁,《说文》“吉凶之忌也。从示林聲。”示,《说文》“神事也”。汉字中示字旁的字都与宗教神灵有关,如神、礼、祭、祀、祈、祷、禳、祝、福、祉、祸、禅、宗、祖、祠、祥、祟等。兑为巫为羊,上古的先知用羊祭祀上帝(至今基督教仍把上帝的仆人称为羔羊),祥字即是用羔羊祭祀上天之义,于是羊也与宗教礼仪有关,如祥、善、美、義、羲、儀皆从羊。

禁忌与巫术往往联系在一起。人类文化起源于巫术,巫术最早由一系列禁忌组成。原始社会时期巫作为精神领袖同时也是政治领袖。甲骨文、彖文“禁”字的写法为祭神坛周围设置木栏以示庄严和禁地。


《左传》里有句著名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者,巫之事,戎者,王之事。甲骨文金文“巫”字字形,指沟通天地,神游四方者,象“王”字,象“wàn字,此国之大事在“祀”。


《国语?楚语》曰:“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可见,在上古时期巫觋(xí)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有德之士,他们可以达到身神合一、没有杂念的境界,也就是“不携贰者”,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巫觋“智能上下比意,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能够具有这种智、圣、明、聪的人是一个具有高功能、与宇宙信息沟通的人,所以巫觋具有神通,也就是“明神降之”。 

后来政教分离以后,神巫的地位下降,王的地位居于最高,于是禁多与帝王有关,如禁地、禁军、紫禁城等。

故禁的古义源于巫,禁,巫之所属。其它林的衍生字也多与禁戒宗教有关:

婪:《说文》贪也。《杜林》卜者党相诈验为婪。

楚:《礼·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楚,荆也。扑挞犯礼者。 

梵:《说文》出自西域释书。《韵会》华言淸净,正言寂静。

僧人聚居之处称丛林,也是“林”之宗教意义的沿用。

临(臨),秦简《归藏》与传本同,帛书《周易》作“林”,“咸临”作“禁林”,此通假字“林”或与“禁”有关,“禁”之“示”指神坛,“禁”之“林”指神坛周边的围栏。巫在神坛上祭神,庶众在围栏边,与神临近也。这与临的钟鼎文也很相似,临字像一人在高处用大眼睛注视着庶众:

临(臨)从臣,臣即目也。

以下释巫为咸。

《说文》:巫咸初作巫,《吕氏春秋·勿躬》:巫咸作筮。《路史·后记三》:神农使巫咸主筮。《庄子·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列子·黄帝篇》: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巫咸的名望在古巫中最大,被尊为始祖。《史记·封禅书》曰:伊涉赞于巫咸,巫咸之兴自此始。《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巫先,巫之最先者也。《索隐》曰:“巫先谓古巫之先有灵者,盖巫咸之类。”巫咸一作巫戊,甲骨文中有巫戊,咸,从戊。

故巫为咸。咸,感而无心,本义为人与神的感应道交。巫为禁,巫为咸,禁与咸音近义近互通。

“咸临”在帛书《周易》作“禁林”。因此我们也得出“咸临”,帛书《周易》把“临”写作“林”,因为林的衍生字多与禁戒宗教有关,虽突出了监临感应道交的德能,也给后人增加了许多误解(如释“禁林”为森林防火之类)。

以下释巫咸为钦。

今本咸卦之,竹书与帛书易皆作“钦”,传本《归藏》之咸卦亦作钦。咸卦《彖》曰:“咸,感也。”钦,《说文》“敬也。”《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商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正字通》“今御音曰钦敕,御使曰钦命,俗曰钦差,皆取敬意。”

“钦”与“禁”都是由最初的巫用转为王用,“钦”古义为敬天,与“禁”相近,禁、敬、钦、咸音近义近互通(禁为侵部见母,敬为耕部见母,钦为侵部溪母,咸为侵部匣母)。文章源于易经 奇门遁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