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169谁演的:艾德莱斯绸跳动的韵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4:54:04

开始纺织。

著名评论家韩子勇曾经用“艾德莱斯绸闪耀的光芒”来称赞木卡姆。在长达几千年的丝绸之路上,丝绸见证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今天,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后手工业”的艾德莱斯绸继续了古代西域丝绸的光芒,在距离海洋最远的沙漠绿洲绘出一片鲜活。

A

和田老作坊

和田市吉亚乡吉亚村是制作艾德莱斯绸传统工艺保留得比较好的一个地方。玉素甫·塔西、赛里木汗·古丽家夯土盖起的作坊看起来有些沧桑,但房里的木制土机上各种鲜艳的丝线让小院显得生机勃勃。

艾德莱斯,意为“扎染”。在印欧语系和突厥语系词汇中,读音为“阿特拉斯”。在吉亚村,像玉素甫·塔西家里这样还保存着传统技艺的仍然大有人在,已经开始使用机器和现代工艺的也不乏其人。传统和现代、手工和机器,在这个小村,上演着二十一世纪的对话。

谈起从小就学的艾德莱斯绸工艺,玉素甫·塔西滔滔不绝。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见证了村里艾德莱斯绸近几十年兴衰。

和田市文化馆馆长买买提·逊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土著”,从小耳濡目染,非常熟悉艾德莱斯绸:“我们和田、洛浦的艾德莱斯绸讲究黑、白效果,图案简洁,常用巴旦木花、木板纹花和梳子花;喀什、莎车的艾德莱斯绸色彩鲜艳,常用翠绿、宝蓝、桃红这些颜色。我们和田的维吾尔族妇女特别喜爱这种绸料,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意思就是布谷鸟翅膀的花!”多么富有想象力!

B

三步流程

艾德莱斯绸的缫丝、织绸工艺与中国内地相同。在苏州参观丝绸工艺时,听那里的同行说苏州的缂丝技术源于新疆的艾德莱丝绸,我吃惊而自豪。虽然地域文化不同,但是文化的交流却是无孔不入的,织造工艺正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玉素甫·塔西和赛里木汗·古丽两人紧密协作,开始展示纺织艾德莱斯绸的技术。赛里木汗·古丽麻利地把蚕茧扔进锅里的沸水中,这一步流程里还有并丝和卷丝,看起来是漫长的。

第二步是技术的核心部分:扎染——图案设计——捆扎染色。这个过程要按图案的要求,在经纱上扎结,进行分层染色,整经、织绸。玉素甫·塔西即按设计好的图案先将丝线捆扎起来,分不同隔段放入蜡汁之中,待到丝线在染料中充分吸收颜色后,再泡入沸水中煮去蜡汁。

买买提·逊介绍说:“苏杭那边是先将丝线织成布匹,再进行花纹绘制用于印染。这么做时间长了嘛,花纹会掉。我们新疆这里是先对丝线进行染色处理再进行编织,真正可以做到久洗不退色。艾德莱斯花绸的图案主要有四大色调30多个纹样:黑色有流苏、栅栏、公羊角、镰刀、花卉等;红色有梨子、苹果、锯子、木棰、植物叶、小花、热瓦甫琴、巴旦木;黄色有苹果、木梳、链条、栅栏、巴旦木等,还有综合式,形成的是一种色与色之间相隔的多组合形式,使色彩呈现出跳荡的韵律。”

第三步是分线——上机——织绸。一匹艾德莱斯花绸需要几百根经线,织出几十组精美的图案花纹,其扎染的精密程度可想而知。由于整个过程中扎染工序难度最大,工艺属于行业机密,只在扎染师家族内部传承,而且传男不传女。扎染因此成为家族垄断行业,且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玉素甫·塔西和赛里木汗·古丽把丝线固定到线档上,分出阴阳两组经线,用梭子牵引纬线在两组经线间交相穿插,交织为绸。

C

一枝奇葩

在和田洛浦县山普鲁古墓和尼雅故城遗址出土的、距今至少2000多年的丝绸碎片,和今天的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完全相同。而蚕、桑树和残存的手工纺织工具残件,更印证了艾德莱斯绸古老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十世纪,于阗国王就曾经带着大批和田编织的“胡锦”、“西锦”到中原进行商贸交易,在中原地区广受好评。胡锦、西锦其实就是疏勒锦、高昌锦。可以断定的是,织锦的技术从中原进入西域后,保留了完整的传统工艺。同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又有所创新,发明了缫丝工艺,这个技术又回流入江南,使苏绣的技术更加细腻完美。这种技术的输入输出其实也像织锦本身一样来回穿梭,织出了西域和内地亲密的文化联系。

当润滑无比的半成品艾德莱斯绸终于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无法抑制喜悦。现在艾德莱斯绸已经远销巴基斯坦和中亚,甚至到了德国,当地的桑蚕业得到了很大提升,从而使当地百姓致富脱贫。

有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作为活态性流变的中华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艾德莱斯绸技艺无疑是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