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颜和梵洛加甜文:月光妈妈-----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孙月光的事迹【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4:08:12

月光妈妈-----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孙月光的事迹【图】


月光妈妈孙月光和孩子们一起(后排右二)

        2011年5月6日晚,在中央电视七台的一个节目里,以“月光妈妈”为题,介绍了孙月光的个人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母亲,就以此文作为母亲节礼物献给孙月光妈妈吧!


        在孙月光的生活中,聋儿已成为她生命中的全部,无论是工作中的困难,还是生活中的烦恼,孙月光都用博爱的胸怀包容了一切。

  敖汉旗有一个叫李永乐的聋哑儿,刚来时年仅3周岁,根本离不开母亲的照料。孙月光只好把儿子交给婆婆照看,天天搂着李永乐睡觉。左边搂着小永乐,右边搂着比永乐大一岁的小周昊。

  一次流感,好几个孩子感冒了,晚上孙月光给孩子吃完药并安顿睡下后,又去把孩子换下来的衣服洗完,没等上床睡觉,半夜小永乐又哭又闹,孙月光怕影响别人休息,抱着孩子在地上溜达,好半天才把孩子哄睡。孙月光刚睡不一会儿,就闻到了一股异味,打开灯一看,小周昊吐了,孙月光的枕巾上头发上都是呕吐物,她又赶紧起来收拾……

  这样的日子,孙月光已经习惯了,可是儿子却觉得万分委屈,向奶奶告状说:“我妈妈不是我妈了,成了别人的妈了。”每当吃些稀罕的东西时,孙月光宁肯不给自己的孩子,也要让那些聋哑儿吃上。有时,孙月光的心里也免不了酸酸的,她只能在心里说:儿子,将来妈妈会加倍补偿你。

  元宝山区的邸春华是一个聋哑女孩,父母都是聋哑人,家里有3个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她从8岁来到孙月光家,今年已经18岁了。孙月光没收过她一分钱,还免费提供食宿。邸春华对笔友说:“以后我就叫孙春华了,因为孙妈妈教会了我说话,还教我学文化、学英语、学电脑……不要我的钱,孙妈妈是我的亲妈妈。”

  沈阳一家基建公司的经理张国栋说:“我儿子张思昊不但不会说话,其它方面也不正常,今年9岁了,我们跑遍了全国各地,花了十几万元也不见效果,我们对孩子的康复已不抱多大希望了,可没有想到在孙老师那儿训练才半年,不但能说话、会写字,所有的症状都大有好转,是孙老师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家长的话让孙月光感动、自豪。她最大的心灵慰藉就是多年的辛勤耕作和默默付出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孙月光最大的心愿是康复一个聋儿,温暖一个家庭,成为更多聋哑儿的妈妈。尽管她现在经济拮据,为了聋哑儿的康复借了不少外债,可她面对选择,无怨无悔 “爸爸你想我吗?妈妈包豆包了吗?”2008年2月12日,在赤峰回音聋儿康复乐园门口,一个曾经智障失哑的小男孩,跑到来接他的爸爸面前欢快地喊着,爸爸孙昌义抱起孩子,眼泪夺眶而出,这些年来,他和妻子无时无刻不盼望着这一天。

  这名小男孩叫孙潇博,失语五六年了。孙昌义没有想到,儿子被送到赤峰回音聋儿康复乐园后几个月就能说话了。对此,他感激万分:“孙老师,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让聋哑人告别无声世界”,这是孙月光的真实写照。

     在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的一次报告会上,孙月光激动地说:“孩子们,妈妈将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为你们寻找失去的世界。我会永远站在有声世界的门口,我会用我的心,用我的爱,用我的一生打开孩子们说话的心门。”

 

150个儿女中长女出嫁 孙月光妈妈送助听器陪嫁

         5月22日,赤峰回音聋康校长孙月光亲自将价值6000多元的助听器送给“闺女”邸春华,150个孩子中的长女邸春华和翁牛特旗青年农民崔福星结婚了。为感谢孙妈妈的厚爱,二位新人向孙妈妈行新婚大礼。一鞠躬,感谢教我说话。再鞠躬,感谢教我文化。三鞠躬,感谢给 我成家。场面让人流下幸福的热泪。

        15年来,为了聋哑儿,赤峰回音聋康校长孙月光用百倍的努力,千倍的付出,总结出“回音聋儿康复法”。让铁树开了花,让哑巴说了话。邸春华说:“以后我就不是孤残儿了,因为孙妈妈教我说话,还教我学文化,背唐诗,学英语,孙妈妈就是我的亲妈妈。”

        据采访时残疾人联合会介绍,2008年1月,孙月光被评为“感动赤峰人物”,3月,又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内蒙古自治区仅有3人获次殊荣。收养一个孤儿,温暖一个家庭,成为更多孤残儿的妈妈,是孙月光最大的心愿。 

真情人物:王瑷丽和孙月光   
 

        在康复乐园里,孙月光和其他老师们都没有假期,没有下班一说。她们晚上搂着孩子们睡觉,清早和孩子们一起起床,在生活的点点细节里开始和孩子们的对话,帮助孩子们进步。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如此,每一天孙老师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孙老师的一个孩子邸春华,她七岁的时候来到孙老师的身边,她的四个家人都是聋哑残障人,十多年来,孙老师不仅给与这个孩子母爱般的温暖,还一直在逢年过年给春华的家人送去吃的用的。如今,这个女孩步入社会,能像正常人一样沟通交流,自食其力。2008年5月,孙老师给邸春华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春华拥抱着孙老师相拥而泣,一声“妈妈”已经表达了她对孙老师所有的感情。每当一个孩子在孙老师这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都能进入普通小学进行学习。每一次当有孩子要离开这里,孙老师除了高兴和一份成就感,她还有的是不舍。曾经有一个母亲来接自己的孩子离开,那个孩子使劲地抱住自己床边的柱子不愿意走,老师们和母亲怎么拖都拖不走,一声声地喊“我不离开孙妈妈,我不离开孙妈妈”。所有的老师和那位母亲,听到这样的呼喊,都不禁潸然泪下。在大门口分别的那一刻,那位男孩又一次地紧紧抱住孙妈妈,一声又一声的叫妈妈,孙老师这样告诉他:你会说话了吗?会说话了总有一天要离开妈妈的,你要去上小学,接着上中学上大学,再来看妈妈。孙老师关上大门,自己的眼泪却无法停止。
        还有一次孙老师因为劳累病倒了,孩子们围绕在她的周围焦急地看着她,一个平日调皮的孩子,趴在床边抱着她的腿哭喊着:“妈妈不死,我好好说话,不气妈妈了!”泪水当时就模糊了她的双眼,抚摸着孩子的头边说:“妈妈不死,妈妈累了,过几天就好了!”孩子们端着水拿着香蕉往孙老师的嘴边送:“妈妈吃,吃饱了妈妈就好了!”一声“妈妈”胜过无数良药,孙月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孙月光没有要求家长们每年必须要支付多少费用,因为她知道一旦规定要缴纳多少康复费用,这些家长们如果拿不出来,就很有可能会把这些孩子们接回家。这样孩子们最佳的康复时期就会耽误,这正是孙月光最担心的。这些家长们每次都是尽自己的能力支付孩子的费用,有的家庭太困难了甚至都拿不出来。孙月光生活很拮据,在赤峰零下20度的情况下,孩子们不在她自己暖气都不舍得烧。可是贫穷没有阻止她付出爱心,康复一个孤残儿,温暖一个家庭,成为更多聋哑儿的“妈妈”,是她的心愿。尽管她现在日子困难,为了聋哑儿、孤残儿的康复和温暖,她借了不少外债,可她面对选择无怨无悔……
        夜里,孩子们围绕在孙老师周围,问道这些孩子们长大后的理想。他们说:长大后我要做孙妈妈。来生再做母子,妈妈给你所有的爱
        孙月光的儿子自幼是奶奶给带大的,儿子三岁的时候,孙月光就开始了聋儿康复的事业。孩子无法跟着她东奔西走。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次高烧39度,住院之后她才知道,当她赶到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不愿意扭过头来看她,让她的心如刀绞。
        一直到孩子渐渐长大,能慢慢体会到母亲的那份苦心,才对妈妈的态度有所转变。
        2004年,孙月光曾经被赤峰市评为“教子爱子好妈妈”,跟她一起获得荣誉的一位母亲,拿出她儿子从小到大每一个时期的照片,能细数孩子长大过程里的每一个故事。孙月光心里辛酸不已,在她儿子每一人生的重要时刻里,她都不曾陪伴在他的身边,陪他去经历,听他倾诉苦恼,与他分享快乐。她所有的爱与关怀,都给了那些聋哑孩子。
        一次孙老师回老家,看见自己丈夫的裤线松了,而她的丈夫就是自己用工地上的细铁丝穿一下,打个结。丈夫在工地上工作辛苦,回到家里,没有吃过她做的一顿热饭热菜,连这些针线活本来也是一个做妻子的能做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她竟然做不到!
        “如果有来生,我们再做母子,来生妈妈把所有的爱都给你。今生,妈妈只能对你说对不起,不能做一个好妈妈,好妻子。今生妈妈没有办法,所有的精力要给那些孩子一个有声的世界。”
        孙月光余生的力量都将奉献给聋儿康复的事业。她还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她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更大的教室,教更多的聋哑孩子说话,现在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多孩子在排队等着孙妈妈的康复训练,第二她希望更多山里的聋哑孩子都能来到她这学习说话,学会用声音表达自己。因为现在山里的聋儿孩子因为信息渠道闭塞,贫穷,而错过了学习说话的最佳时期。她还将带着孩子们继续寻找那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孩子们在哪,就是她的家。
 

1993年,当时还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孤山子小学任教的孙月光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9岁的聋哑儿童梁海,小朋友天真的眼神深深感染了孙月光,可是当孙月光用灿烂的笑容准备和这个孩子交谈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孩子无法听见她的声音,也无法感受到旁人所有的喜怒哀乐。孙老师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当时没有人觉得这个孩子还会说话,是孙老师坚持认为这个孩子有听见世界的权利,更有表达自己的愿望.从这一天开始,孙月光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教梁海说话。

放弃民办教师稳定的工作,换来的是家人不理解的眼光。可以孙月光依然不改自己的初衷。1993年11月,孙月光参加了中国聋哑儿康复培训中心为期1个月的培训,了解、掌握了聋儿听力语音训练的基本方法后,办起了聋儿康复班。她把自家的房子当作教室,一些聋儿家长慕名而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孙月光这来做语言康复训练。

当初,家人没有一个人支持她的事业,小农居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日子被打破了。孙月光理解家人的想法,但没有放弃她的选择。她起早贪黑竭尽所能地把家里照顾好,可是不管怎样,家里人的态度还是没有转变。孩子们训练的时候声音太大,婆婆嫌太吵;孩子们天性爱玩闹,婆婆又嫌闹。 最后,孙月光无奈和孩子们搬到了院子最里面的仓房里,她希望能离开那些人言琐碎,专注教孩子们说话,可是最终未能做到面面俱到,孙月光不得不带着孩子们搬离了家。

17年中,孙老师带着孩子们辗转了十几个地方,其间的坎坷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一直梦想有一天能有自己的教室,直到现在她还不曾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不知道明天又该带着这些孩子们去往何方。

孙月光没有要求家长们每年必须要支付多少费用,因为她知道一旦规定要缴纳多少康复费用,这些家长们如果拿不出来,就很有可能会把这些孩子们接回家。这样孩子们最佳的康复时期就会耽误,这正是孙月光最担心的。这些家长们每次都是尽自己的能力支付孩子的费用,有的家庭太困难了甚至都拿不出来。孙月光生活很拮据,在赤峰零下20度的情况下,孩子们不在她自己暖气都不舍得烧。可是贫穷没有阻止她付出爱心,康复一个孤残儿,温暖一个家庭,成为更多聋哑儿的“妈妈”,是她的心愿。尽管她现在日子困难,为了聋哑儿、孤残儿的康复和温暖,她借了不少外债,可她面对选择无怨无悔……

孙月光余生的力量都将奉献给聋儿康复的事业。她还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她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的更大的教室,教更多的聋哑孩子说话,现在因为现实条件的限制还有很多孩子在排队等着孙妈妈的康复训练,第二她希望更多山里的聋哑孩子都能来到她这学习说话,学会用声音表达自己。因为现在山里的聋儿孩子因为信息渠道闭塞,贫穷,而错过了学习说话的最佳时期。

她还将带着孩子们继续寻找那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孩子们在哪,就是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