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平台的组织结构:养生就是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32:06
        养生不是吃喝,养生不是治病。   养生是一种人文文化,一门人生学科。现代养生重点关注的不是古方的方剂,气候、饮食等等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养生的精神和文化才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东西。

   现在某些养生,道理不分,以一人之道而演化成天下之真理。

   传播健康信息不能只说好的方面,而不告知可能带来的危害。

   对于疾病的诊疗,医生尚有误诊的时候,更何况没有医学常识普通的老百姓。

   对老百姓而言,掌握中医思维比看一百本书都强。
 养生的首要任务是养心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首务在养心,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一个良好的德性,如何能够健康、长寿?!长寿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其中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与世无争。 

养生首要任务在于养心

  中国人讲情义,说“为哥们两肋插刀拼了性命”,他不会说“拼了生命”。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道,“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他写的是性命,他不说“苟全生命于乱世”。实际上,以诸葛亮的本事,在当时完全可以北走魏,东奔吴,在曹操或孙权处谋个一官半职,以安享天年。但他没有,他就跟着刘备入西蜀不毛之地,这就是性情使然,这就是性命与生命的区别。孟子说过:“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从生命角度来讲,牛也好,狗也好,人也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个的生命。人也是,从饮食从物质上

  讲人和人也是没什么区别的,人的区别在于性命、性情,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也在于此。

  换句话说,一个脑死亡的人,生命还在,性命却没有了。这就是生命和性命的不同。

  懂得了这些,那么养生就不仅仅是今天吃点什么、明天喝点什么。孔令谦养生箴言:养生不仅仅是养护生命,同时也是在养护你的性命,是和你的人生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这样的问题了。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生首务在养心,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一个良好的德性,如何能够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养性之理。”长寿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其中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与世无争。  所以中国自古有“仁者寿”之说。一个做亏心事的人,夜不能寐,担惊受怕,他能长寿吗?可见“仁”这个意义是非常之大的。“仁”其实也是人的本质。孔子说,“人者仁也”,人就是“仁”,是善,善也。养生,是一种心态。 “和喜怒,安居处”,放松心态自然养心

  现代人很多病症都与心态有关

  现代社会很多病症都与心态有关。有一个年轻人,某天忽然得了一种病,烦躁焦虑,疑心重,上厕所的工夫回来,就怀疑有人在他的笔记本电脑里安了摄像机。我还见过一个年轻的妈妈,不到四十岁,孩子刚刚上初中,某天忽然病了,正常的时候没事,犯病时逮谁骂谁,根

  本不考虑别的。这些都是什么病?我将它定义为城市文化病。精神压力太大,人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心神就容易错乱。

  由此我想起小时候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钻防空洞。那时候大街小巷的地下都是防空洞,而且彼此相通,穷孩子买不起手电就把人家房顶的油毡给揭一块,点着火去钻;有钱人家的孩子,拿个手电筒,还要买个七分钱的聚光灯泡,那样看得远。但防空洞永远钻不完,往前看总有照不到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之深,深不可测。其实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跟聚光灯有点类似,你的精气神一直在那聚着,你能不病吗?你不妨将光圈调大,让光浑圆,别再聚着,这就是放松。

  放松心态靠你自己

  人不光是物质的,人还是有知觉的。物质是目可视、手可触摸的,而精神则目不可视、耳不可闻,是人内心的一种知觉。所以养生一定要兼顾这两个层面。吃点什么、喝点什么,这个可以参照医师或专家的建议,而“放大光圈”、放松心态,这就一定要靠你自己了。你就是自己的医师。

  当然,人的七情六欲其实是很难控制的,所以从养生学的角度上讲,养心也是最困难的,我们自己心里要劝诫自己看开。如果你能够看开,通过提高自身的修养,自然会达到养心的功效。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再通过调节饮食、辅以运动等其他方式来弥补身体的不足,就能很好地达到养生的目标。如果你缺乏一种良好的心态,没有时刻注意维护一

  种平衡的心态,没有客观看待问题的心态,没有达到相对超脱的境界,

  那么要想在养生方面收到很好的功效是不可能的。

  “和喜怒”说的就是养心

  回到上一节提到的《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那句话:“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和喜怒”说的就是要养心。

  “和喜怒”的重点在一个“和”字上。比如说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国与国之间要和睦相处,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同样要和睦相处。清代的俞扶九老先生就是榜样。俞扶九进京做官之后,把家迁至安徽正阳关南大街。有一年,他家与对街周铁匠家都要盖房子。双方按照原定计划施工,则街巷显得太窄,而双方都不想让地皮。俞家的人认为自己有权势,于是派人进京陈述情况,求俞扶九压制周家。俞扶九问明来意,向来人申明大义,并修书一封,叫家人子弟们以大局为重,友善邻里。书信中有诗一首,曰:“千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先生没有因为邻居和自家抢地而发怒,反而退让,这不正是“和”的体现吗?

  “和喜怒”中的“喜怒”代表了我们一切情志上的变化,即代表了日常生活中人的八种情绪——喜怒哀乐、忧思恐悲。实际上“和喜怒”指的是一个人在精神情绪方面的注意原则,这也符合中医养生的原则。

  中医对于七情致病非常重视,七情乃致病之源,所以养生首务在养心。养生要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行。“安居处”是说你要居有所安。今天居于陋巷,不要因为自己目前穷困,住在一个不好的房子里就影响自己的心情;明天居于豪宅,也不要因为自己发达了住得好就趾高气扬。这里强调的是要从心态上做到养生,要把它作为做人的首务,这才是养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所谓养生秘方

  中医是没有秘方的

  因为从小生长在中医世家,因此,我身边很多朋友经常问我:“令谦,你手里一定藏有很多祖传秘方吧?”对于这个问题怎么说回答?我手里的的确确是保存了我祖父和我父亲留下的数十万张诊病处方,但是现在它们都在新华书店里,我通过写书的形式把它们传播给了大家,而且我也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其实中医是没有秘方的。若说秘方,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秘方?我个人理解秘方就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变化”和“良知”。

  秘方四个字:变化+良知

  为什么说是“变化”?因为从古到今已经几千年了,时代在变,气候在变,饮食结构也在变,同时,人的体质也跟着在变。古时候的药方不一定就完全适合现在的疾病,如果我们一味地师古、泥古,拿着古人的这些秘方一成不变地来治病、养生,这是非常错误的。

  就拿最普通的感冒来说吧。在两千多年前,或者不说那么远,一千多年前或几百年前,感冒主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基本上是以风寒感冒为多。《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论述了感冒发病的浅深及先后,即按照“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发展变化的。外感风邪首先攻击的是“太阳”的层面。

       因为天气冷穿衣少受了风寒,也就是俗称的“感冒”了。这时候如果按照《伤寒杂病论》中的方法和方剂来处理,并结合当时人的体质状态来因人施治、辨证施治,应该是会非常见效的。但是到了今天,由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气候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的体质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感冒的原因就和古代有很大不同。现在大多数人的感冒往往是因为生活不规律出现内虚而造成的,这是属于“少阴”这个层面的病症。现在通常只有小孩子才会简单地出现“太阳”层面的感冒。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辨别,许多小孩子的感冒又大多是因饮食不当导致积食而出现的,最多出现的是肠胃型感冒,属于“阳明”层面的问题。这就是中医的“六经辨证”。这其中的关系很复杂,一旦开错了药,就是“误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我们还是简单地按照古人的处方来施治于人,那一定会出问题的。 

苏东坡的养生秘方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规律

  我父亲曾给我们国家好几位开国元勋看过病,其中有一位领导人,我父亲一直给他看病,一直到他临终,这前后经历了将近30年的时间。这位领导人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风风雨雨,戎马生涯使他疾病缠身,后来还得了不治之症,这些病痛一直困扰到他去世,但就是以他这样糟糕的身体情况,最后竟然活到了九十一岁高龄。为什么他老人家能得享如此高寿?是不是因为他平时吃得比我们好,营养丰富呢?不是的。我随父亲看病的时候曾经去过这位老人家里,他吃的食物与我们当时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基本差不多,也是粗茶淡饭居多。那是不是他的工作压力比我们小呢?我想更不是,他平时的工作非常忙,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工作生活压力比我们平常人其实要大许多。那为什么他能活到九十一岁高龄呢?其中的秘密就是:三分在药七分在养,生活非常有规律。

  比如,他给自己定的时间,如果说我今天计划会客十分钟,那么他一般不会超过十二分钟;他给自己定了每天晚上十一点睡觉,那么除非有紧急情况,平时绝对不会超过十一点一刻睡觉。我父亲曾经向他建议,让他每天吃十三颗黄豆补充营养,结果他每天就正好吃十三颗黄豆。有一次出诊回来我问父亲,说这十三颗黄豆有什么讲究没有,为什

  么偏偏是十三颗呢?父亲跟我说,其实这里面什么绝招也没有,只不过就是想告诉他每天吃点黄豆对身体有好处,其实是十一颗也好,十三颗也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不是什么秘方。但是这位老人就非常认真地遵医嘱,每天坚持,多一粒也不吃,少一粒也不吃。

  因此,他才能够活到九十一岁的高龄。分析他的事例,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他主要把握住了两个字:规律。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一种规律,使他自己的身体与自然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状态,这其实就是养生。由此,我想起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上写的一个养生秘方,就四句话,读来却让人醍醐灌顶的感觉。

  无事以当贵

  第一句话是“无事以当贵”。就是说自己有事做也好,没事做也好,有钱也好,没钱也好,你都把自己当做是一种尊贵的存在。甚至于我在家赋闲了,我也很尊贵。这实际上是告诫世人不要去争,不要太过执著,而要有一个平和、清闲的心态,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养生首务在养心。

  早寝以当富

  第二句话是“早寝以当富”。就是说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都不要熬夜,要早睡,顺自然之意,这对你来说就是你最富有的。长期熬夜会造成身体精血亏耗而有损寿命。生活中很多疾病都与精血亏耗有直接关系,如老年人卒中,多半是因为精血过于亏耗,从而导致阴虚阳亢,加上外来生气、动怒等诱因而发病。

  安步以当车

  第三句话“安步以当车”,是说步行是最好的,比你开法拉力开奔驰宝马好。这里还有一个心态问题,就是我不羡慕别人开豪车,没车我就步行,步行更好,这就是一种好的心态。

  晚食以当肉

  第四句话“晚食以当肉”,意思是一定要等到有饥饿感时才进食,不要中午跟朋友吃到下午四点半还没消化,晚上六点又再吃。应该是微微感觉有点饿的时候才吃饭,这时你吃什么都对身体有益。其实喝鲍鱼汁与喝鸡汤喝鸭汤喝菜汤没太大的区别,各有各的营养价值。重要的是你要去品味人生,品味你的饥饿感。

  孟子讲食色性也,这个食,是说你得会吃。怎么去吃,应该怎么吃,我想首先最好得学会自己做,做适合自己的。什么东西最好?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毛主席在北平刚解放的时候,住在香山的双清别墅。有一次发热,傅连暲就找到我祖父出诊,祖父开了两服药,后来打电话说主席体温正常了,想补补。我祖父就跟傅连暲讲,主席感冒刚好,不要补,如果补多了会因食而富,鸡汤鸭汤先不要吃,最好喝点大米粥,尤其要吃表面那个米油。这里面有个道理,发热是一种热性病,发热为什么会口渴,就是因为体内这种热将体内的津液给消耗了,此时应当补充津液,而米粥上面那层米油能固护胃阴,是最好的补充津液的食物。这时如果再来一盆红烧肉,来点辣椒,火又进去了,这就是因食而富。

  所以说,养生的大道理其实都在生活中。京城四大名医里有一位汪逢春老先生,他的弟子目前健在的只有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一位老中医。有一次某电视台请他做节目,做一个药膳。电视台的人到了老先生家,摄像机架好了,编导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拿个笔就准备要拍了。老先生说,“姑娘你慢点”,然后就拿出一根烟来,抽上了。小姑娘说:“您老养生还抽烟?”他回答:“姑娘,我从来不抽闷烟。”小姑娘接着问:“您给我们说点药膳的秘方吧。”老先生说:“好,你听着,大米白面萝卜白菜。”小姑娘很失望,说,“我们要的是那个药膳,煲汤的那个”。老先生说:“那是饭店里边才做的,我这才是生活。我以为这位老先生所说的话,是他多年生活经验的总结,值得大家好好体会。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也是有数的。每个人出生以后,应该活多少岁,这与先天体质是有很大关系的。养生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是延长你本来应该活到这个岁数的生命。有些人说我本来能够活到八十岁,通过养生我能活到一百二十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养生所做的一切努力,其实是要保证自己活到自己的“天年”。
四季养生饮料防外感       到了秋季,秋季养生自然是养肺。肺如何养?实际上我们的肺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因此《黄帝内经》中说“肺如钟,撞则鸣”。肺好比是口钟,出现问题了它就要鸣。这个鸣是什么?就是咳嗽。秋季咳嗽非常多,如何预防咳嗽?很简单,就是鸭梨。你可以用2个鸭梨来煮水喝,注意不要削掉皮,但要将里面的梨核去掉。

外感分伤寒和温病

  非传染性的,为伤寒;传染性的,为温病

  以上说的几次重大外感疫情,按今天话说都是传染病。实际上外感疾病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非传染性的,古人称之为伤寒;具有传染性的,古人称之为温病。古人没有显微镜,不知道今天所说的病毒、细菌等,但古人发现天地间有一种气,这种气与六气是不一样的,它具有传染性,古人称之为疠气,现代人叫传染病毒。因此所谓温病,其实是一切传染病的总称。如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伤寒、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包括非典等皆属于温病的范畴。

  伤寒感而即发,温病感而后发

  伤寒和温病,它的感受途径又有什么不同呢?实际上很简单:伤寒感而即发,温病感而后发。伤寒之邪的特点是感而即发,就是说今天受凉了,可能会马上发作,这是感而即发。它的感受途径是从皮毛而入,比如说打篮球,出一身汗,然后着风了,从皮毛而入。它的传变规律是从外到里。它的症状表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叫“必畏寒”,就是一定是怕冷的,那么它所伤的是什么呢?它易伤阳。

  与伤寒相反,温病是感而后发的,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它的感受途径不是从皮毛而入,是从口鼻而入,从鼻而入伤肺,从口而入伤胃。我们夏季的肠道型感冒、胃肠型感冒,就是属于从口入而伤胃。它的传变规律是从上到下,它是易于伤人体的,易于伤阴。因此,这样的病人往往是不畏寒的,而且有汗。

  感冒分风寒和风热

  当然了,在中医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从而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比如说感冒,实际上中医对感冒也是分类别的,一种叫风热感冒,一种叫风寒感冒,这是根据它表现的症状不同来划分的。有些人感冒怕冷,畏寒,而且不想喝水,所吐的痰又比较清稀,这种情况属于风寒感冒。而风热感冒的病人,表现症状主要在于口渴、欲饮,不怕冷。相应地,感冒药也包含两类,一个是风寒的、一个是风热的。有的人感冒了,说想喝点红糖姜水,那要先看看他是不是怕冷,是不是小便清长。如果是,那就可以喝;如果不是,并且大汗淋漓又非常渴,非常想喝水,非常燥,那就不能喝姜糖水。此时再喝姜糖水,那等于是火上浇油。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症状:恶寒(怕冷)不恶寒,多无汗有汗,四肢酸痛偶有酸痛,舌苔薄白舌苔薄白或微黄,痰清稀痰黄稠,口不干口干。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外感疾病应采取什么方法来预防,首先要找到外感疾病发生的原因。我祖父和我父亲在近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引发外感疾病的内因不外乎四个字:郁热伏气。《黄帝内经》中也有这样的话,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不能独伤人,也就是说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这跟俗语说的“黄鼠狼专咬病鸡”道理是一致的。外因一定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而如果你将内因、将内鬼都揪出来了,抵抗力就强,外来因素再来,也能够预防外感病的发生。当然还有一种情况,说天气太寒冷,太过了,那是另当别论。

  郁热伏气——体内有火

  什么叫郁热伏气?简单来讲就是体内有火。但是火又分实火和虚火。何谓实火?何谓虚火?中医讲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人则无病。我们将阴来比喻成水,将阳比喻成火。在水与火平衡的情况下,它是一个互相依存制约的关系,因此,人就没有病。在水不变的情况下,火多了我们称之为实火;在火不变的情况下水少了,我们称之为虚火。因为相对于这个水而言火旺了,所以叫虚火。其实虚火的概念很好理解。你锅里烧着水,火开着,又忘加水了,这个锅逐渐就熬干了,那么锅下面的火相对于锅里的水而言就是旺,所以叫虚火。

  四十岁以下多实火,四十岁以上多虚火

  一般来说,四十岁以下的人以实火为多见,四十岁以上的人尤其老年人以虚火为多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在从出生到年长这漫长的过程中,他体内的物质基础——精血,是一个消耗、消散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就像一辆新车跟一辆旧车一定是不一样的。所以《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这个阴气多指的是人体内的精血,或者说肾中阴精。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四十岁以下的人处在生长期,还没有开始滑坡,所以一般来讲上火是以实火为多见,而老年人则以虚火为多见。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四十岁以下的人,生活当中“以酒为浆”,也就是拿酒当水喝,“以妄为常”,把不正常的生活当做生活的常态,“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半百而衰也”。这些都是《黄帝内经》里面的话,说的是一些有悖于养生的生活方式。那样的话,尽管这个人还不到四十岁,却有可能因为这些生活方式而上火,那也是虚火。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保养得好,有些人上火了,虽然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应该是虚火,但是他也有可能是实火。

  阴虚内热是家贼

  火是引起外感疾病的一个原因。除了火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叫阴虚。阴虚就是精血不足。中医是天人相应的学说,认为夜晚是养阴的过程。经常熬夜,自然会损耗阴精,饮食过于辛辣刺激,或者说喝大酒,工作压力大,往往也会造成阴虚。

  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古人总结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中老年人自然而然地就阴虚了。阴虚不是病,但是阴虚了必定伴有火旺,所以说“阴虚内热是家贼”,这是导致外感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感冒经常发生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老年人阴虚,儿童火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临床中所见感冒多以风热者居多,而风寒者很少,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当今人多为阴虚内热体质,而阴虚内热就是导致温病发生的内因。因此预防阴虚内热可以从根本上预防温热性疾病的发生。

  曾经有个朋友冬天患感冒,症状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等。先是扛着,没扛过去;后是打针输液,也不见效;继而自己买药吃,中药感冒冲剂、西药一大堆,可还是高热不退;这时候想起我这个老朋友。我问了一下情况后,将他推荐到我父亲的学生阮劲平那儿给看看。小阮诊断为阴虚血热型,遂以犀角地黄汤加减,结果是服第二剂药时,即已退热,只是身体稍稍虚弱,嘱其熬些米粥,补充津液调养即可。

  事后在一次给员工做培训时,我将这个病例重点讲给所有员工听。这个朋友按中医辨证分析:扛没有扛过去,说明病得不轻;随后打针输液没有效果,说明是病毒性的,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各类中药感冒冲剂全吃了,没效果,说明他既不是风热感冒也不是风寒感冒;因此当时我的判断是典型的寒包火加外邪侵入引起的无名高热;更因病程较长,久治不愈,所以阴分已伤。这里当然还存在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对他的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如喝大酒、经常熬夜是他的家常便饭,这些都容易引起内火亢盛,从而省去了望、闻、问、切中的问。至于他的内因,则是因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形成一种阴虚内热的体质,这就是他患病的内因;外因则可能是着凉了,导致汗毛孔闭塞,内热无法透达,加之外来之病毒,感而随发。由此可见,健康的有规律的生活是何等重要!

外感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

  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外感病会引起很多其他疾病的发生。吴瑭的《温病条辨》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和现代医学所说的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染是一致的。不过古人不仅指出了温病的原因,还指出了预后情况,这个预后情况就是“逆传心包”。外感疾病,温邪疾病,尤其像发热、无名高热,到了最后一般都会出现神昏,就是精神状态容易出问题。有些小孩发高烧到后来抽搐,再后来就昏迷了;老年人感冒的主要特点是发热、高热,到最后也可能出现昏迷了。这个现象中医就叫“逆传心包”。

  中西医所称的“心”不同

  这里要注意,中医所说的肺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肺是两个概念,中医所说的心和现代医学所说的心也是两个概念。中医说心出问题了,按现代医学来说可能就是脑病。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增加我们对心的了解。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报过一例病案。上海一家医院给江苏的一个患者换了个心脏,这个患者的年龄大概在六十岁。他换的这颗心脏非常年轻,手术非常成功,结果他返老还童了。首先是脾气变了,有脾气了。其次,爬高、撑杆跳、跳皮筋什么的他都会了。关键一点,看不起他的结发妻子,嫌他结发妻子老了,要跟她离婚。整个这个人的心性都变了,与以前不一样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报道。

  我在一本医学期刊上还曾看到美国有这么一例实验,就是有一个人也换了一个心,但换的不是人心,而是一个猪心,而且成功了。但是后来在观察这个人的时候发现,他的心性也变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要躺到床边上,为什么呢?他要去蹭床沿;走到马路上碰到垃圾场,他对垃圾场特别感兴趣。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报道。所以心的含义有两层,一方面是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心,还有一方面是超乎身外的、中医所说的心。

  春温、伤寒、病暑

  在疾病的命名上,中医也许不如现代医学那样规范和标准,中医对疾病的命名到今天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如温热病是按照患者患病季节为原则,春季感冒了,叫春温;冬季感冒了叫伤寒;夏季感冒了,叫病暑。所以现在很多老百姓对温热病越来越生疏,以至于到了不能理解的程度。但对于中医这种传统的命名方式,是否就要一竿子打死呢?我以为恰恰是应该大力普及和提倡的,因为中医的这种命名其实是非常科学、精确的,并且高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关系。

预防外感小秘方

  至于如何预防外感疾病,这里有两个小验方。这两个方子是先父孔少华为预防温病所设的。现根据孔门经验进行加减,用于预防时行流感。大家可以根据方子抓药,在家里用锅煎成水,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为宜。煎完水后注意不要当药喝,把它当茶饮,可以有效地预防外感疾病的发生。

  桑叶菊花饮

  第一个验方叫桑叶菊花饮。由九味药组成: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鲜茅根、鲜藿香、鲜佩兰、大青叶、杏仁泥。这个方子比较适合平时热重、肺气不宣的人饮用。

  石斛生地饮

  第二个验方叫石斛生地饮,是在第一个验方的基础上加入了两味药,一个是鲜石斛,一个是鲜生地黄。鲜石斛和鲜生地黄有固护胃阴的作用,适合阴虚热重较明显的人饮用。

  第一个验方比较适合四十岁以下的人防治外感,第二个适合四十岁以上的人。这两个方子都意在使平时体内有积热的人,肺气得宣,热邪得祛,清虚热,养肝肾之阴,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这两个方子有一个特点,都是用的鲜药。喜用鲜药可以说是孔氏临证的一大特色,孔门弟子大多沿用至今。如鲜白茅根、鲜石斛、鲜生地黄、鲜麦冬、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鲜荷叶等。这类鲜药多为清热养阴、芳化辛散之品,是治疗温病的常用药。如鲜石斛甘、微寒,入胃、肾经。功效滋养胃阴,清热生津,治温病热盛伤

  津,口干烦渴;又可以厚肠胃,益肾精,补虚劳,壮筋骨。

  鲜药不太好买,买不到鲜药用干的也可以,但鲜的效果要比干的好。温病多为急症,鲜品药力没有损耗,效力比干品强得多,所以先祖喜欢使用。

  鲜药不好储存,卖不了就坏了,所以有些药店不愿意卖。但也不是说鲜药在哪儿都买不到,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植物研究所,里边有苗圃,那里就有鲜药。

  这两个方剂里的药物基本都是卫生部公布的食药同源类食品,没有任何毒副作用。需注意的是验方中给的是处方用量,平时代茶饮用1/5即可。经常饮用这两个验方可以有效地预防外感。

  桑叶菊花饮

  桑叶15克、菊花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鲜白茅根15克、鲜藿香20克、鲜佩兰20克、大青叶10克、杏仁泥10克。

  石斛生地饮

  桑叶15克、菊花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鲜白茅根15克、鲜藿香20克、鲜佩兰20克、鲜芦根15克、鲜石斛15克、鲜生地黄10克。

预防外感的四季养生饮料

  预防外感还有很多小方剂,并且春夏秋冬四季各不同,我给它们取名叫四季饮——春之液、夏之饮、秋之露、冬之浆。

  春之液

  春天适合用两类草药,桑叶、菊花,各3~5克,包成一小包当茶来饮,经常服用可有效预防外感的发生。春天的季节特征是风,所以用桑叶、菊花,有祛风散邪的作用。

  夏之饮

  夏天的季节特征是热,所以要用一些竹叶,最好是鲜竹叶,加上芦根,最好是鲜芦根。没有鲜竹叶、鲜芦根用干的也可以,各5~10克煮水喝。也有人是用鲜芦根、鲜竹叶一起,将它的蒸馏液倒出来以后,兑入适量的纯净水,当茶饮,也可以。

  长夏之饮

  众所周知,夏季分夏与长夏,夏主热主火,长夏主湿,尤其是到了夏秋之交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湿气。在这个时候就要用鲜荷叶加一点鲜佩兰,鲜佩兰芳香化浊,这也是暑季感冒要喝一点藿香正气水,或者吃点藿香胶囊的原因。藿香也有芳香化浊的作用,但是藿香的味太不好闻,可以换成鲜荷叶和鲜佩兰,气味清香,非常好喝。以上也是处方用量,代茶饮的用量减半即可。

  秋之露

  到了秋季,秋季养生自然是养肺。肺如何养?实际上我们的肺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因此《黄帝内经》中说“肺如钟,撞则鸣”。肺好比是口钟,出现问题了它就要鸣。这个鸣是什么?就是咳嗽。秋季咳嗽非常多,如何预防咳嗽?很简单,就是鸭梨(不是所有梨都可以入药,在中药里面只有鸭梨可以入药)。你可以用2个鸭梨来煮水喝,注意不要削掉皮,但要将里面的梨核去掉。我们在吃梨的时候,吃到接近梨核的时候会发现很酸,酸主收敛,酸性东西在秋季吃多了,会将寒气敛在肺里,不易宣泄。梨里面再加点什么会更好呢?可以加点杏仁,2个梨加10克杏仁就可以了。

  说到杏仁,有些女孩子说,杏仁有美容的作用。杏仁美容恰恰因为杏仁有开宣肺气的作用。中医有肺主皮毛之说,通过吃杏仁,开宣肺气,使皮毛通透性好,从而达到美容的作用。但是现在有些女孩子对于美容有误区,她是买市场上用杏仁提炼物做成的油脂化妆品来往脸上糊,非但起不到美容的效果,反而将毛孔给堵塞了。鸭梨加上杏仁,以润燥润肺为主,能共同起到宣肺的作用。有些人在秋季有点怕冷,表寒虚的,像有的小孩,内有火外有寒,可以再加一点橘皮。鸭梨2个,杏仁用5克,橘皮用一小搓,泡成水酸滋滋的很好喝,连小孩子都爱喝,还有化痰的作用。秋季有痰,橘皮有化痰的作用。

  冬之浆

  到了冬季,用点枸杞子,用点姜丝煮水,它有温阳的作用,还可以温肾,滋补肝肾。冬天寒冷,姜丝温阳散寒,能抵御冬季的寒冷。

  春之液

  桑叶+菊花,各3~5克

  夏之饮

  鲜竹叶+鲜芦根,各5~10克

  长夏之饮

  鲜荷叶20克+鲜佩兰15克

  秋之露

  鸭梨(2个)+杏仁(10克)

  冬之浆

  枸杞子+姜丝,各3~5克代茶饮
 女性的养生心经一些年轻女性脸上爱长小痘痘,这与经血不调有直接关系。长了小痘痘千万不要往脸上瞎抹,尤其是含激素类药物的药膏,因为这样很容易形成药源性疾病。还有一些人因为爱生气,气滞血瘀,导致脸上长斑,就想通过美容的方法把它做掉,这是错误的。中医看病如看相,斑只是表现在外的一种象,你的气血通畅了,斑自然就下去了。所以用不着到美容院去,重要的是调理你的气血,斑自然就会被调没了。

改良古方四白散 祛痘祛斑

  气血不通,痘痘和斑

  一些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脸上爱长小痘痘,这也与经血不调有直接关系。这里提醒女性朋友,长了小痘痘千万不要往脸上瞎抹,尤其是含激素类药物的药膏,因为激素类药物容易形成药源性疾病。

  还有一些人因为爱生气,气滞血瘀,导致脸上长斑,就想通过美容的方法把它做掉,这是错误的。中医看病如看相,斑只是表现在外的一种象,假使你的气血通畅了,斑自然就下去了。所以用不着到美容院去用激光打磨,重要的是调理你的气血,斑自然就会被调没了。

  祛痘四白散

  调理经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这里有一个改良古方,能够迅速把小痘痘去掉,还能美白,效果非常好,而且没有副作用,因为是外用,并且全是纯天然的草药。但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治标不治根,治根的话还是要好好调理经血。这个方子来自于古时候的七白散,后来简化到六白散、五白散,现在我给它简化到四白散,就四种中药:白芷,白附子,白及,白蔹。用量上,白芷用双份,剩下那三味药各一份。也就是说如果白芷用20克,其他的药各10克。把这些药打成面,然后用槐花蜜调成面膜,每天晚上临睡前用,记住一定要在其他部分先试一下,看看有没有过敏反应。没有的话就可以往脸上抹,抹完20分钟后用清水洗干净,有治疗痤疮和美白的作用,而且特别便宜。

  祛痘四白散

  白芷(20克)+白附子、白及、白蔹(各10克),调成面膜外用。
滋肝养肾巧度更年期 

  些女性到中年后,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怀疑自己更年期综合征,脾气暴躁,烦躁不安。不用说,这些确实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精血亏耗,三十五岁是转折

  前面提到,《黄帝内经》对女性的生理周期有一段描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性的生长周期,从七岁开始,二七的时候初潮就来了,然后五七的时候是一个转折点,到五七三十五岁的时候,要走下坡路了,“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实际上就是一个精血亏耗的现象,当然这种亏耗是正常的,只不过有的人因为工作忙,因为心思重,亏耗来得早一些。体内精血亏耗,水不治火,火炎上,上实下虚,能不烦躁,能不头晕脑涨吗?这些现象不是病,就是肝肾阴虚的症状,因此在饮食上注意滋补肝肾,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滋补肝肾首选海参

  滋补肝肾最好的食物就是海参了。现在超市就能买到非常好的海参,灰参,干的,六排刺,一斤几千块钱,能吃几个月。海参买回来后怎么发,我有一个窍门:弄一个暖瓶,明天吃,今天把这海参搁暖瓶里面闷一晚,第二天就发了,很简单。海参发了以后,把里边的东西收拾干净,再用高汤来熬。

  海参一定要熬煮很长的时间,煮十分钟没用。中医有一句话叫“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肝肾阴虚取之味,我们主要是用它的味,而这个味如何才能厚重,就是要久熬。而“温之以气”的东西就不能久熬,比如说西湖龙井,用沸水煮一小时,这茶没法喝了,香气全跑了。

  海参一定要有好汤去调。我在家里一般用鸡汤调,鸡汤里再搁一个肘棒,以去鸡的土臊腥气味,还要搁两个干贝,一片火腿肠,炖出来后再用它去熬海参。  海参吃多了,滋阴滋过了会聚湿,所以应该吃多少为度?我以为有更年期症状的女性,也不要天天吃,一周吃两三根足已。此外可以配合吃点清炒丝瓜,渗湿利窍,以防滋阴过了。但是丝瓜,前面说了,脾胃虚寒者、月经期间不要吃,因为丝瓜是寒凉的。
香蕉山楂饮防肥胖 

  有些女孩想减肥。我认为减肥首先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没有好的心态减不了肥。然后,要明白肥胖往往都跟经血有关系,经血如果是通畅的,原则上不会肥。

  香蕉山楂饮

  日常生活中要防止肥胖还是有一些小方法的。比如,可以用香蕉两根,一小把山楂和一罐酸奶,制作酸甜可口的减肥饮品。先将山楂煮水,煮三十分钟,煮得稠一点,再把香蕉弄碎了,跟酸奶搅拌在一起,放入一点山楂水,又酸又甜,还有减肥的功效。

  香蕉(两根)+山楂(一小把)+酸奶(一罐)

  多食山药

  山药对女性而言是个好东西,既保养健康又有美容作用。但山药最好买铁棍山药,刺儿比较多比较硬的,蒸着吃炒着吃,或者熬粥喝都可以,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将山药煮水喝,有美容的作用。因为山药入脾、肺、肾三经,它有滋阴的作用,能开宣肺气,还能够健脾。而且山药与其他滋补食物所不同之处在于,它滋而不腻,其他食物滋阴滋多了就湿,湿多了就能化成热,但山药不会。山药健脾,可以加强脾的运化功能,脾运化健旺自然就可减少痰湿。前面说过,肥胖实际上跟痰湿有关系。因此女性还可以多吃一些丝瓜、冬瓜,渗湿利窍。但要注意冬瓜、丝瓜属于寒凉的食物,在月经期间尽量不要吃。 

新妈妈下奶回奶小贴士

  内热体质易感冒

  孕妇可能为了小宝宝而大量地摄入营养,或多或少形成一个内热的体质,因此容易患感冒。一般性的感冒只要不发热,不会影响小宝宝,但长期低热要格外警惕。中医有一句话,“人始生,经先成”,这种长期的低热可能会对小宝宝造成损伤。

  另外,感冒了要慎服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尤其像抗生素类的药物,一定要慎重。感冒了可以多喝水,喝大米粥,趁热喝,喝到微微出汗就好了。

  下奶有方

  有些女性生了孩子奶水少,怎么办?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小处方,其实也是日常生活中百姓常用的。

  花生米120克,带皮,猪蹄2~4个,将花生米跟猪蹄一块煮烂,喝汤,

  同时注意要少放盐。猪蹄和花生米可以健脾胃,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脾健旺了,气血自然“上为乳汁,下为经血”了。

  生活中人们还经常用鲫鱼汤下奶。很多鱼都不入脾经,惟有鲫鱼入脾经。但是做鲫鱼汤一定要先用油将鲫鱼煸一下,煸完以后放一点葱、姜去腥味,然后放点料酒,再加水煮汤。酒气可以将汤里的腥气带走,而且这样煎煮的汤是乳白色的。鲫鱼如果不煸一下,汤是清汤。注意别放辣椒、蒜这些辛辣刺激的东西。鲫鱼汤可以使产妇气血逐渐充盈起来,也就“上为乳汁”了。

  回奶有术

  也有的女性产假歇完都上班了,奶水老回不去,怎么办?回奶也有方法,可以用炒麦芽120克,用水煎,煎好后把它当成茶喝,有很好的回奶功效。

  下奶有方

  花生米(120克)+猪蹄(2~4个),煮汤,少放盐

  回奶有术

  炒麦芽(120克),煎水当茶饮
 养生妙防三大常见疾病       高血压病患者要少吃涮羊肉,因为羊肉是辛温燥烈的。实在想吃,可以用鱼汤来涮羊肉,这就好比吃螃蟹要蘸姜,螃蟹是寒凉的,需要姜的辛温来消螃蟹的寒凉,使之中和。鱼汤大多是滋阴的,羊肉是辛温燥烈的,一寒一热取其中和。或者汤里多放点白萝卜,萝卜也是寒凉的,可以消羊肉的辛温燥烈。

现代人中风的原因

  三国医案:诸葛亮痛骂王朗

  《三国演义》虽说是个演义,里边也有一些很典型的病案。诸葛亮在两军阵前大骂王朗便是一例。王朗七十多岁了,七十多岁的老者还能骑马驰骋疆场,应该说身体是不错的。两军对阵,他想用三寸不烂之舌把诸葛亮给说服过来,让诸葛亮投降,结果却被诸葛亮骂到痛处,一生气,从马上咣当栽了下来。

  王朗栽下来是因为什么病没有考证,《三国演义》里也没有记载。但我想,能够导致人猝死的病无外乎是两类,一个是冠心病,另一个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脑出血,我们中医叫中风。如果是脑出血的话,那王朗肯定是在一瞬间肝火太旺了,气血上冲于脑,脑内的血管壁薄,嘭地破了。如果说血管没破,那就不是脑溢血,是脑梗死。但是中医没有脑血管意外这个词,中医都将它称之为中风。

  肝风内动,上冲于脑

  中风可不是说晚上睡觉门没关好,窗子没关好受点风,那是外来之风。中医所言的中风不是外来之风,是内风,这个内风单指“肝风”。所以《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这么一句话,叫“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是因动气而生的病,手一般会颤,因为气血不通了,产生了气结,而血气往往是上冲于脑的,所以容易导致脑血管壁破裂。

  中医认为中风有两大类,即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脑梗死,一般还能恢复,而且不会有生命危险。中脏腑就严重了,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言的脑出血,就是血管破裂出血。一般来说,中经络好治,中脏腑不好治。

  肝肾阴虚是内因

  中风的一大诱因是过度疲劳。长时间、高强度地繁忙劳累,如经常工作到深夜、长期睡眠不足、应酬频繁、连续商务旅行等,都可能导致中风的发生。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的人,过度疲劳无疑是雪上加霜,使中风成为必然的恶果。

  中风的内因,按中医分析,是肝肾阴虚,也就是现代医学讲的亚健康。现代都市人因精神压力过大、经常熬夜、过食肥甘厚味、嗜好浓茶、运动量少、营养过剩、烟酒过度以及房事过劳等,使得多数人的体质处于肝肾阴虚状态。阴虚则生内热,常常表现为肝阳上亢或心肝火旺。《黄帝内经》在描述人的生长规律时有“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之说,这里的“阴气自半”,就是肾阴亏其半,肾阴亏了,则阴虚不能潜。

预防高血压的食疗方

  中老年多阴虚阳亢型

  高血压病也是现代医学名词,中医没有高血压之说,中医将高血压病统称为眩晕。眩晕又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肝阳上亢型,以实火为多见,多发生在四十岁以下中青年患者身上,而中老年以上的高血压病,往往是阴虚阳亢型,以虚火为多见。

  肝火旺盛是病因

  高血压病和先天因素有关系,直到今天现代医学对恶性高血压病的治疗还是一个难题。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也是由来已久,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不论是肝阳上亢,还是阴

  虚阳亢,都统属在一个词中,即肝火高血压病患者在日常旺盛。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在日常情绪情绪上要避免郁闷之情,在饮食上不要过咸,少吃辛辣。上不要有郁闷之情,在饮食上不要过刺激,辛温燥烈也要少吃。咸,辛辣刺激少吃,辛温燥烈少吃。

  高血压病患者要少吃涮羊肉,因为羊肉是辛温燥烈的。实在想吃,可以用鱼汤来涮羊肉,这就好比吃螃蟹要蘸姜,螃蟹是寒凉的,需要姜的辛温来消螃蟹的寒凉,使之中和。鱼汤大多是滋阴的,羊肉是辛温燥烈的,一寒一热取其中和。或者汤里多放点白萝卜,萝卜也是寒凉的,可以消羊肉的辛温燥烈。

  桑叶桑枝茺蔚子煮水泡脚

  这里有一个小验方,虽然不能治愈高血压病,但或多或少可以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无论你是肝阳上亢型,还是阴虚阳亢型,它都有缓解作用。这个验方就三味中药: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克,用纱布包起来,放入锅里煮20分钟,煮完以后将汤液倒入盆里边泡脚。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水温太高了,气血还要上冲于脑。高血压病患者泡温泉洗桑拿是绝对不允许的。

  桑叶桑枝茺蔚子煮水泡脚

  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克,煮水20分钟

  藕汁降压

  众所周知,藕对缓解高血压症状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把藕节去掉,洗干净后捣成汁,用纱布把淀粉过滤出去,只喝藕汁,一天喝一小杯,持之以恒必有效果。

  其实藕节还有其他有作用。家里小孩因为火旺流鼻血,可以把藕节切下来煮水喝,能止鼻血,因为藕节是清热凉血的。

  按中医的说法,藕扎在泥里,它就有降压作用;荷梗中空,它就有润肺通气的作用;再看荷叶长到水面才张开,它就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大自然造物自有其理,所以中医论食物讲四气五味,讲的就是食物的这种特性。

  五汁饮

  五汁饮,顾名思义就是五种植物的汁,一是梨汁,二是藕汁(用鲜藕,注意一定要把藕节去掉),三是荸荠,四是麦冬,五是鲜生地黄,将这五种植物榨成汁,经常饮用,对预防糖尿病、早期高血压病,都有一定的效果。常人也可经常服食,可延年益寿。这是吴瑭(字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出的方子。这五味药全是我们平时常吃的食物,没有任何副作用。五汁饮是甘寒属性。就拿藕来说,藕节性苦寒,药用于亡血之症,不宜单独作为食品食用。而去掉藕节的藕其性味则大不相同,它能通气利水,养胃生津,疏导关窍,调整人体气血,且能升清降浊,因而被历代养生家列为上品。甘寒还可以平息体内因为饮酒带来的辛温燥烈。如果因为喝大酒,产生了口干、口苦、口臭等症状,喝五汁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对于经常在外应酬的人来说,喝五汁饮也不失为一个预防“三五汁饮鸭梨+鲜藕+荸荠+麦冬+鲜生地黄,各适量,榨汁饮用高”的好方法。

  蛤蜊汤降压

  蛤蜊汤也是生活中常用的降压药膳。需要注意的是,蛤蜊汤食疗的作用主要是喝那个汤,而且是要带壳煮的汤。我有一次在青岛讲课,说蛤蜊有滋养肝肾、降压的作用,结果午饭就上了一盆蛤蜊汤,我一看,壳都扔了,只用肉煮的汤。蛤蜊真正起降压、安神作用的是它的壳,不是肉,把壳都扔了,只留那肉煮汤就没用了。还有,蛤蜊汤煎煮的时间一定要长,时间短了壳里边的东西出不来。

糖尿病的中医食疗方

  糖尿病也是现代都市常见病。众所周知,糖尿病被老百姓称为富贵病,是吃出来的。

  中医也没有糖尿病这个名词,中医管糖尿病叫消渴症,并且根据它表现症状的不同,分上消、中消、下消。有的人只有上消之症,有的人只有下消之症,有的人只有中消之症,但也有的人是上中下三消之症全有。

  燥热伤阴是病因

  糖尿病发病的原因是什么?中医临床发现,糖尿病无论是上消、中消、下消,孔令谦养生箴言:其原因四个字就概括了:燥热伤阴。燥热糖尿病无论是上消、中消、下消,其原因四个字从哪儿来,说俗一点,吃的。饮食高热就概括了:燥热伤阴。燥热从哪儿来,说俗一点,吃量、高营养,饮食肥甘厚味,进入脾胃消的,饮食高热量、高营养,化运转不出去。饮食肥甘厚味,进入脾胃消。《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升降出入平衡的重要性。

  无论是社会、自然,还是我们人体,升降出入一定要平衡。吸一口气就要出一口气,饮食也是这样,摄入了一些东西就要排出一些东西。如果摄入的多,排出去的少,久而久之,在体内积下来很多本该代谢而没有代谢出去的东西,慢慢地,就化为湿、化为热、化为火。

  “燥热伤阴”,热往上会灼伤肺阴,肺不耐寒也不耐热,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症状经常是口干舌燥,而且越喝越渴,这是因为肺有火。热还会灼伤胃阴,所以糖尿病患者的又一症状是越吃越饿,吃什么也胖不起来,这是因为饮食入胃没等消化,体内的火就将营养给消耗了。热又要灼伤下焦肝肾,导致肾气不固。肾是一扇门,开合失司的话,营养物质就随小便流走了。古人没有显微镜,不知道蛋白质、血糖,也不知道尿糖,所以古人只说“尿中有膏质”,尿发甜。正常人的小便是淡黄色,没有沫,肾气不固造成营养物质随小便流走,那么尿中就会有膏质,就是营养物质。所以说糖尿病病人怎么吃也胖不了。

  莫熬夜,多吃山药

  了解了病因,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就不用说了。一定是清热,少吃肥甘厚味,尤其是中老年人,晚上以八成饱为度,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多吃清淡的蔬菜。饮食高热量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巧克力、甜食尽可能少吃。

  还要注意,糖尿病病人不能熬夜,本来已经燥热伤阴了,熬夜也伤阴,熬夜往往也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因素。

  山药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好的一个食疗选择。平时可以多吃山药,炒着吃、蒸着吃、煮着吃都可以。最好吃怀庆府的怀山药,没有怀山药,刺儿比较多的铁棍山药也可以。一味山药兼顾脾肺肾,既滋补肺阴,又健旺脾胃,还固护肾气。肺阴足了,脾胃运化强了,肾气足了,营养物质就不会跑掉了。

  预防食疗:生山药粉+大枣

  预防糖尿病的食疗也有,可以用生山药粉50~100克,配5~10枚大枣,熬成糊状,每天早晚各吃一羹匙。健脾滋阴,非常好。脾健旺了,肺阴又足了,就不容易得糖尿病了。

  糖尿病预防食疗:生山药粉+大枣

  生山药粉(50~100克)+大枣(5~10枚),熬成糊,早晚各吃一羹勺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主要在于自己调节,有些早晨和中午都不吃饭,就吃晚上这一顿,很不可取。可以一天给自己规定好了,比如就吃四两粮食,同时配合医生开出的药物治疗来逐渐达到康复。如果想再吃1个苹果,也行,将苹果跟粮食换算一下,吃1个苹果粮食就少吃点儿。

  莫喝大酒,节饮食

  现在社会,有很多人经常喝酒,而且还喜欢劝酒,喝大酒。大家在一起非要喝醉了才罢休,有些人喝高度酒还觉得不过瘾,还要喝精馏的,有三十八度的、五十六度的,甚至还有七十度的。酒是辛温燥烈之品,如果天天喝、日日饮,酒就会伤害胃,会生热。因为酒是一种能够化湿、化热的东西,它本身是粮食酿造的,是辛温燥烈的,首先会伤害你的胃黏膜,中医的说法是伤了胃阴,伤了脾。

  莫做剧烈运动

  运动方面,糖尿病患者不宜做剧烈运动,其实中老年人都不宜做剧烈运动,应该是贵在坚持,每次以微微发汗为适度。老年人应该以收敛、聚能为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到黄昏,自然应重在聚能而不是散能。

  肺火旺多喝梨汁

  有些人没有糖尿病,但也老感觉渴,这种情况提示肺阴有点虚,或者说肺火旺。秋季可以多喝点梨汁,冬季也可以喝点西瓜汁。西瓜有一个别名叫天然白虎汤,1956年蒲辅周老先生防治乙脑用的就是白虎汤加减。乙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高热,白虎汤针对的就是高热,可见西瓜有清热的作用。在暑季,西瓜还有很多妙用,如用西瓜皮给小孩洗澡,里边再兑点鲜荷叶煮的水,清暑益气效果非常好。而且荷叶的清香还有驱蚊的作用,洗完澡小孩都不招蚊子。 

  高血压的“克星”三七粉

  三七的主要功能是活血化瘀,而用在防治高血压方面也非常之好,它被称为是“高血压的克星”。三七粉用多少量呢?如果只是想要预防的话,每次吃3克就够了,不要吃太多。再比如说像糖尿病、女性的闭经,也可以吃三七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