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张公桥:关于赴无锡、苏州、宁波、厦门、上海学习考察的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5 09:57:10
一、各地市基本情况及主要经验
(一)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创意”三创工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围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无锡市制定了《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的六大行动》,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基础实力和加快“创业创新创意”载体建设为重点,在全市组织实施高新产业提升行动、创新载体优化行动、创新源头拓展行动、创新人才集聚行动、创新创业促进行动、知识产权推进行动等六大行动,加快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三大转变”。伴随“六大行动”的是大手笔的投入。2009年,无锡市市本级科技投入达到4.5亿元,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安排政产学研和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由2000万元扩大至1亿元,设立科技条件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为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注入了强劲动力。
引进人才,提升产业,经济转型,城市发展,都离不开载体。无锡市正是将“三创”载体建设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力抓手,按照打造“高新技术创新研发的基地,高端人才集聚的摇篮,高层次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高品位、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园区”这一发展定位,以强大的孵化育成能力,培育和发展壮大了一批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智慧产业。在“三创”载体内,传感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等新兴产业的集聚,成为了无锡产业的新亮点。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50亿元;高新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5%;全市建成“三创”载体面积累计达到750万平方米,入驻科技型企业2900多家,集聚博士、硕士等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2300多人,完成营业额和利税分别突破100亿元和20亿元。
(二)大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
科技金融结合,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确定的战略措施,也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瓶颈”的现实选择。苏州市十分注重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利用财政投入杠杆效应,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构建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金融服务为支撑、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2009年,苏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5个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对科技型企业在信贷、投资、融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实质性资助和全方位扶持。一是设立5000万元的苏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用于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对放贷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所产生的损失进行补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承担有限代偿责任。二是设立科技贷款贴息专项资金,对企业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等获得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资助,引导企业有效运用金融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三是设立科技保险费补贴专项资金,鼓励科技型企业积极投保科技保险,对企业投保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和专利保险等科技保险予以补贴,帮助企业降低科技研发的风险。四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支持借(贷)款机构或担保机构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等借(贷)款业务,对取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项目给予贴息支持。五是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和推动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期和上市成功的科技型企业,按其进度给予50-100万元的资助。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苏州市科技金融工作的快速发展。目前,首期市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5000万元和科技保险补贴、贷款贴息资金1228.4万元均已到位;工业园区建立了“统贷平台”,以委托贷款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启动资金支持;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全区共有11家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总计保险费达750万元,同比增长94%;全市在江苏省发改委备案的创投机构已达52家,注册资本金126.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0%和60%,全市创投业实际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350亿元;科技贷款大幅度提高,2009年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到41.8亿元,同比增长84.67%;知识产权质押工作取得新突破,实施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5件,融资9.65亿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加速发展。
(三)大力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努力打造“东方硅谷”
围绕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无锡、苏州等地区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计划。无锡市早在2006年就率先实施了旨在未来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530”计划,采取“保姆导师保安”的服务模式,为到无锡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创业、生活等多方面的支持与扶持,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截至2009年底,共有876名海归创业者在无锡落户,实施项目325个,落户企业1/3实现销售,年销售超千万和百万的企业分别达到10家和50家以上,涌现出了远景能源、有为光子、辐导微电子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最近,“无锡千人计划”又正式启动,作为中央“千人计划”的分支,计划从2009年开始,用5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再用6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力争到2020年左右,把无锡建成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东方硅谷”。
苏州市将人才高地建设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今
年出台了《关于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人才支撑和引领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五年内市、县(市、区)各级财政用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奖励和工作运行的投入,不少于当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1%。在《苏州市2010-2020年人才强市战略规划》中,提出了两年引进15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300个创新创业团队的工作目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加大海外招才力度、拓宽引智渠道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智力资源,大力吸引海内外高科技领军人才到苏州创新创业,苏州市2007年起提出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 该计划面向海内外,以科技计划项目的形式,每年择优立项,重点引进扶持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且符合苏州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领军人才或团队来苏州创业,将其研发成果在苏州进行产业化。经评审后确定立项扶持的高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将给予不少于200万元的科技专项经费资助,此外,还可按规定享受安家补贴、免租金工作场地、科研资助经费等其它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该计划实施两年来,已成功引进集成电路与软件、现代通讯、光电子、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科技领军人才(团队)42名,个人获得的最高支持力度已超过1000万元,苏州已经成为了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首选地区之一。
(四)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努力构建一批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战略联盟
构建政产学研联盟是无锡市科技工作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经
验之一。无锡市注重全面深化和巩固与广大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多形式、多渠道地吸引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到无锡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努力使院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无锡的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的一院七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构建了具有无锡特色的“7+1政产学研联盟”。经过不断深化拓展,截至2009年度,无锡市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成功构建产业联盟21个,集聚高校科研机构305家,企业877家;政产学研合作项目累计超过2500个,组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11个,设立院士工作站(室)45个,搭建了吸纳全国科技成果、提升无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无锡市的政产学研联盟,实现了政府、科研、教育和生产不同部门在功能和资源优势上的协同和集成化,加快了技术创新上、中、下游各环节的有机对接和融合,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入股、创新外包、联合攻关、合作研发等形式,构筑了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互动组合的战略性、长期性和紧密性的创新体系,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围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宁波、无锡、苏州等地区立足区域实际,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实施了一系列
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得力措施,积极抢占产业竞争
制高点。
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以“块状经济集群发展、临港工业循环发展、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服务经济高端发展”为目标,锁定了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电子信息新产业、海洋高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创意设计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强化组织推动、强化创新投入和强化正确导向,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从2011年开始,确保市、县(市)区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3 个百分点以上。以及,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突出大项目大企业引进,对投资额度大、影响力大的企业和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扶持措施,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锡市提出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全力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重点推动传感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环保、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跨越发展,确保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积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机遇,把加快政策创新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围绕产业、人才、财税、土地、环境、价格、政府采购、投融资等各个方面,开展政策的研究创新和调、废、立、改,更多地向创新型经济倾斜。建立健全了以政府资本为导向、民间资本为主体、多种渠道并存的风险资本投资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化进程。2009年起设立了1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10年市级财政又统一设立了15亿元的重点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全市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达到72亿元,保证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苏州市制订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对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软件与集成电路、传感网络、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高性能新型材料等十大产业的发展方向与重点、关键技术、目标产品、重点载体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加强技术创新,实施重大项目,集聚创新人才,强化载体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详实的参考。2009年,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2000亿元,已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其中,新医药、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20%;新材料、智能电网重点企业的增速也都超过了10%。
(六)大力推进以工业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发展,为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大支撑
工业设计作为现代制造业的第一道工序,在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工业设计的手段,在传统设计中融入美学概念和文化因素,实现设计结果在结构、功能、外观、造型和人文艺术等方面的创新,满足人们对产品外观、个性化和时尚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提升制造业产品档次和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无锡市在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工业设计名城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专业化园区,在11.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建设了设计创意园、国家集成电路(无锡)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孵化基地、设计研发楼宇群等主要功能区域,投资8400万元设立了5000多平方米的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专门为工业设计企业和设计师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服务。近年来,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相继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园、国家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中国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目前,园区共落户工业设计及相关类企业1500多家,其中外资项目171家,技工贸总收入达332亿元,引进优秀设计人才2000余人,已初步形成了以工业设计、汽车设计、IC设计、软件研发、模块和工具设计、建筑设计、服务外包等为主要内涵的创意产业格局。园区内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具备了国际一流水平的整车设计、模具配套开发及生产能力,其业务范围覆盖产品创意设计、工程研发、样车试制、试验以及模具装备设计及生产众多领域。公司现已积累了100多个车型产品设计工程经验及数据库,国内整车企业用户现有80多家,其中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上海通用、东南汽车、海马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华泰汽车、重庆力帆等,同时为多家欧美日汽车公司提供相关服务,打造了中国汽车设计人才的摇篮。
宁波市致力于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建设了浙江省规模最
大的集约式研发园区--宁波研发园,该研发园集研发、创新、集聚、转化、辐射、示范六大功能于一体,聚集了百家研发机构、万名科技人才、五大院士工作室、15家大院名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以及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宁波和周边地区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技术支撑。其中,斥资10亿元建设的“十大平台”,即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标准化、计量、3C强制性认证、特种设备安全、国家级质量检测、食品安全、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软件技术、节能降耗等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立足于公益性、强制性及非赢利性,为政府实施公共技术管理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证,也为企业新品研发、质量提升、跨越壁垒提供了技术咨询、检验、认证及培训服务,促进了科技资源共享,增强了创新资源的集聚与辐射效应。
(七)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为调结构、转方式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厦门市积极开展对台科技合作交流,建设了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主要包括:以厦门火炬高新区、厦门软件产业基地和各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的科技产业合作发展基地,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台湾光电子等特色产业厦门转移基地,闽台(厦门)花卉(优质种苗)高科技园,闽台(厦门)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化合作平台,海洋科技合作基地,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7个子基地。基地以建成最具竞争力的两岸高端产业对接平台、最具活力的两岸研发创新平台、优质完善的两岸科技服务平台、高标准的两岸人才集聚平台为目标,计划到2015年,引进、孵化台资企业、台湾学者创业企业500家,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吸引台湾企业或高校院所到厦门设立研发机构50家,吸纳或建立10家台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引入台湾人才培训机构10家、创新团队100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目前,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厦门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是我国第一家专门面向台湾创业者的科技成果抚育和孵化平台,已有70余个项目进驻孵化, 投产企业到达20多家。项目达产后,每年将为厦门带来20亿元以上的工业产值和1亿元的税收。
二、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各地市的科技工作真抓实干,亮点频出,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是全国科技战线名副其实的排头兵,通过学习考察,我们的紧迫感、危机感日益强烈。透过他们的经验,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领导重视、营造氛围是科技突破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各地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瞻远瞩,既宏观把握、确定战略目标、营造政策环境,又深入一线调研、具体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正是因为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各地市的科技创新工作才能持续高效向前发展。
启示二:定位准确、集成联动是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广泛基础。各地市科技创新重点工作、重点领域定位准确,政策配套,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区都能站在大科技角度,以系统创新为主线,紧密结合特色发展,使“创新--产业化”得到了广泛而又成功的实践。
启示三:突出重点、抓好载体是科技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科技工作从何处切入经济,以什么作为载体,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这是科技部门普遍面临并一直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各地市在这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一抓特色园区,以科技创业园区、创新联盟为抓手,创造环境,重点扶持,促其成长。二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三抓服务体系,突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介和产学研联合,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全社会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启示四:破解难题、加大投入是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目标的重要保证。各地市一是积极争取科技三项经费不断增长。二是积极向上争取科技项目资金。通过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向国家、省争取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并取得好的效果。三是多方筹措资金,促进科技金融有效结合,引导企业投入、引导社会投入。
启示五: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是科技创新工作保持生机的重要原因。创新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时代在变、体制在变、机制在变,科技工作图新、图变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各地市在创新上做了有益探索,这也是他们科技工作有作为、有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启示六:提高素质、狠抓落实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成果的根本所在。求真务实是各地市科技工作的共同点。制定工作思路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推进工作体现出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分解、有投入、有落实,不断开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
三、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在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即看到了差距,也得到了启示,更以此为契机产生了动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吸纳借鉴无锡、苏州、宁波等地区科技工作的先进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加大产学研合作推广、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努力实现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提供保障。科技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建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宗旨,真正关心和重视科技工作,努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认真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协调和服务,全面落实关于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解决
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事业发展和繁荣的
良好环境。
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带动效益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着力抓好新材料、新能源、精细化工、信息、医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几大“千亿”级产业板块,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的努力,使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增创新优势,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以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为载体,加速先进技术工艺推广应用和重点设备更新改造,促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把我市庞大的存量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提高科技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作。要立足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实需要,重点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型园区建设。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深化与百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加强高层次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重点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优势行业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充分发挥淄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用共享。大力支持市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集中力量支持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齐鲁化学工业园等重点园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
四是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科技投入是公共战略性投入。建议切实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要求,落实好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科技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贷款为补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多元化投入的科技投融资机制。同时,要逐步建立科技与金融密切合作机制,研究制定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融合的相关政策,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