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频道美食节目:柯拜船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25:51
  昔日的广金舰 今日文冲船厂。 李春潮老人在介绍情况。 工人在作业。   撰 文:金 叶 摄 影:倪黎祥 实习生:曹景荣

  柯拜之死

  腰缠万贯与“浮家泛宅”

  

  “我没见过柯拜的照片,不过我认定他是红头发、半秃顶、宽阔的前额下有一双狡黠的小眼睛。这个小老头,应该在广州还保留了自己在苏格兰时的习惯,有时会穿呢子短裙,怀里抱着他们特有的风笛,高兴的时候吹上一曲……”

  龙莆尧是广州黄埔区政协副主席。他对柯拜及其所创建的船坞,有种别样的兴趣,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说柯拜一定非常精明和能干。不然的话,他不会在千千万万个到中国来“掘金”的西方人中,眼光独到地选择在中国开办获利甚丰的船坞。

  在柯拜船坞东边不远的一个小山冈上,有一个天葬坟场,那是一群来自印度孟买的拜火教教徒的坟地。西边的一个又一个山冈上,则有美利坚合众国首任驻华公使亚历山大·希尔·义和业及许多客死中国的西方人的墓葬。柯拜没有坟墓。据史书记载,柯拜于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一群中国人掳去,最后不知所终。“每次在当年柯拜船坞所在位置的那池碧水前徘徊,我便觉得,那个四面用呈梯级形石块垒成的船坞,就是他的坟墓,而那块镌有中英文说明文字的金属牌子,就是他的墓志铭。”

  在黄埔踏上一只脚之后,柯拜便把妻子和一双儿女接来,让他们也一起见证他的冒险和创业。可是按照当时中国的法律,外国人是不能在陆地上居住的。柯拜一家只得住在一只租来的紫洞艇上,过着“浮家泛宅”的生活。装饰豪华的紫洞艇,本是公子哥儿寻花问柳的地方,红头发、蓝眼睛的柯拜一家住在这里,实在是一道奇特的风景。

  为了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柯拜也曾经尝试着在岸上租地建屋,但结果却令他胆战心惊。两位受他恩惠为他打点租地的当地人被民众执官问罪,吓得他只好龟缩在紫洞艇里。他最终没有退回英国。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企业家同时都是冒险家,千里迢迢从英国到黄埔来“掘金”的柯拜也不例外。尽管环境恶劣,他仍然雄心勃勃地实施着自己的发财计划。他巧妙地利用岸上各种矛盾来保存自己的力量,再加上清政府官员的腐败,为他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空间。风声鹤唳地过了几年之后,他在黄埔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一大批中国从未有过的先进机械设备也从英国运到了黄埔,装备一新的柯拜船坞成了长洲岛上最具实力的船舶修造中心。英国皇家海军、大英轮船公司、海运公司等当时国际有名的船舶业的船只,都慕名前来维修。修船的同时,柯拜还自行设计、制造了“百合花”号、“幻想”号等一批蒸汽船。柯拜船坞从此占有了“黄埔船坞”的名称。柯拜成了拥有“远东第一船坞”的企业家。

  这碗“头啖汤”的滋味很甜美。可是,已经腰缠万贯的柯拜,仍和妻子儿女一起,住在那只摇曳不定的紫洞艇上。

  

  神秘失踪

  

  1856年10月8日,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广州爆发。

  仇恨之火已经熊熊点燃。令现在的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已是大难临头,柯拜却没有离开船坞。他一定听到了长洲岛居民愤怒的呐喊,还有机器和石块跌落坞底的巨大撞击声,他一定看到了照亮天际、宛若巨龙的松明火把。可他一直呆在那只紫洞艇里,没有离去。

  灾难并没有因为柯拜本人的安之若素而远离。12月的一个夜晚,一只载有数条大汉的有篷小艇静静地靠近了紫洞艇的船舷。黑暗中有人高喊:“柯拜坞主接信!”柯拜走出船舱,刚一俯身,信还没有接到,却被小艇里的人猛地一扯,“扑通”一声掉进了小艇里。还没等旁人反应过来,小艇已经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柯拜去了哪里?为了寻找这个答案,龙莆尧查到了两段清人有关当年柯拜失踪的著述。

  其一:巴亚里(即巴夏礼)有戚曰咕巴(即柯拜),船匠也。六年(即咸丰六年)冬,在黄埔船次,中夜闻人呼起,遂不复归。或云:“盗取之以勒赎”,或曰:“总督使人杀之,误以为巴亚里。”事寝之久矣。夷兵入城,乃求咕巴所在,出狱囚推勘不可得,先是公监吏役,告以六人死埋北门山上,则启棺验之,终不得。遂执典史刘省三、张福基去,羁管多日乃释之。其二:……六年冬曾出赏格:“获敌人一名,赏银百两”。英人有打船匠名古巴者,家甚富,是巴下里之舅,忽于是年十二月,在黄埔地方中夜被人唤起,自船上掳去,从此杳无下落。或云:“匪徒掳去,初意勒赎图利,因洋人索之急,遂至毙灭迹。”或云:“叶相之所指挥,误以为巴下里,亦秘密致死也。”二说俱出揣度。至是,英酋追问古巴所在,咸以不知对,于是将两县监犯提去数十名,多方推测,后闻公监收禁洋人六名,又将公监牢头、书役提去,问出:“已死六人,埋北门外荒山。”复往启出六棺开验,仍旧掩葬,彼意必有古巴者在内,验而不见,亦无可如何……

  言而总之,老柯拜神秘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船坞,今昔两重天

  船坞今昔

  

  2006年9月的一天,距离老柯拜创建他的船坞一百多年之后,我们来到黄埔造船厂。

  在偌大的厂区大门附近,我们找到了“柯拜船坞”。这里早就不用来修船了。因为珠江水的冲刷与倒灌,中国近代第一座石船坞已大部分没入水中,从船坞四周那些已经超过150年树龄的粗壮茂密的榕树身上,依稀可以想象当年柯拜船坞的雄伟与生意的兴旺。

  70多岁的造船工人李春潮,带着我们在船坞两旁游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船坞的规模,跟当年大不相同,‘文革’时期‘深挖洞’,挖出来的淤泥填去了船坞四分之一的坞身。你们现在看到的船坞,比一百多年前小多了。”他摇了摇头。

  “该坞完全用花岗岩建成,层叠的坞边有如祭坛梯级,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坞口浮闸做成硬木箱形,以打实干河泥砖压载……”英国人奥斯丁·柯特斯描述的石坞原貌,已经被岁月和碧水淹没。不过,小柯拜一手打造的录顺船坞还在使用中。它的位置大概距离柯拜船坞400米。我们来得不巧,“轮船医院”里此时并无“患者”。但是有三三两两的船工,脚穿雨靴,正在深深的船坞里整理枕木,为轮船入坞做着准备。

  遥想当年,偌大的柯拜船坞里,修造船几乎全部为人力所完成,其艰辛难以想象。这些当年在深深的船坞里洒下劳作汗水的船工,虽然如今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时空中,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重要历史时刻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正是他们,成为了中国第一代的产业工人——1845年便已开办的洋人独资企业柯拜船坞,比起大名鼎鼎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整整早了20年!

  

  强国之梦

  

  1991年8月,有文博专家在柯拜船坞东侧的山边发现了一块长1.59米、宽0.91米、厚0.14米、刻有“V·R”及“1867”字样的石碑。

  对石碑颇有研究的黄埔造船厂刘鉴宗工程师认为,“V·R”为拉丁文“VictoiaRegina”(维多利亚女王)的缩写。1867年正是英商在黄埔经营船舶修造业最兴旺的时期。长洲岛上所有的修造船业为他们所垄断。他们显然已经把这里当作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一块属地。

  龙莆尧说,这其实就是那段历史的一个注脚。柯拜是尾随着炮舰,在未散的硝烟中登上长洲岛,而他最后又是被黄埔人民反侵略的浪潮所吞没。尽管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个企业家。

  那么,他所建造的船坞呢?他从英国引来的当时世界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呢?

  龙莆尧娓娓道来:1863年,实力雄厚的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收购了小柯拜手中的柯拜船坞公司之后,又相继兼并了几家船厂,独霸了黄埔、香港乃至华南的修造船业,其规模不知比老柯拜当年的石坞大了多少倍。之后,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在九龙建造了更大的船坞,这个船坞仍然使用“黄埔船坞”的名称。时至于今,九龙还有个“黄埔船坞”,或许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品牌,是当年老柯拜创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和上海两个商埠渐渐崛起,1871年,香港黄埔船坞公司为了应对积累的竞争,决定全力在香港和九龙发展而放弃了在黄埔的产业。清政府广东督抚衙门得知此事,立即派员与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接洽,船坞公司在香港的经理最后决定以30万元将黄埔全部出售。岂料该公司在广东的经理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擅自将出售价提至45万元,导致谈判破裂。事情一耽搁就是几年。这期间,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每年都要支付地租和利息1.5万元,此外,还要负担留守人员和保养设备的大笔费用。受此拖累,公司股息下降。后来,经过英国驻广州领事馆从中斡旋,两广总督刘坤一以8万元的价格,购得了该公司在长洲岛上所有的船坞、厂房及机器设备。

  刘坤一买船厂并不是为了经营,他的想法是:利用于仁船坞办西学馆,让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而柯拜和录顺船坞则划归清政府广东机器局,继续修造船。但刘坤一办西学馆的计划并未能实现。1883年,他的继任张树声办起了学习军事技术的实学馆——水雷局。1885年,中国近代著名人物、洋务运动发起者、两广总督张之洞成立黄埔船局,又建立鱼雷局。

  在清政府管理黄埔船坞后,船坞主要修造军船,黄埔船坞也显现出广州军事工业的雏形。也就从那时起,以柯拜、录顺等为代表的黄埔船坞,开始了崭新的经营业态——从商业性质的外资修造船业务,调整成为民族性质的专营军事修造船业务。从更深意义上来讲,此时的黄埔船坞,已经成为当时洋务派学习、仿造洋人“坚船利炮”,然后用这些仿造的炮艇抗击侵略的一个新平台。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中坚,无疑是希望倚借黄埔船坞,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强国梦想。

  1879年,刘坤一获悉直隶总督续购“蚊子船”途经香港,即与负责购船的税务司商量,抽调两艘到珠江,组织文武官员上船参观,对炮械、机器进行试验,并秘密吩咐机器局总办温子绍等携带工匠,将尺寸量好,详细记录。温仿造设计的同时,根据当时技术条件和沿海情况进行改动。第一艘蚊子船“海东雄”建好后,和刚从英国购回的蚊子船比试,结果不相上下。这艘价廉实用的艇在广东水师服役近30年。

  1885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黄埔船坞设船局,制造浅水炮艇。他还将船局扩充,续制铁胁、钢壳、铁甲炮舰,以便能出远洋。

  从1889年起,黄埔船坞开始造广金、广玉两舰。1890年,新任两广总督李瀚章试航广金号,被媒体称为“其经营缔造之巧,实不亚于欧洲各国”。1909年,广金号到西沙巡视。同年,清廷成立筹办海军处,黄埔船坞被列为属下四大船坞之一。1879年到1891年间,黄埔船坞造船28艘,虽然船厂规模不及“津、沪、闽厂局面恢弘”,但它“全都是中国人自己做的”。

  此后,黄埔船坞见证了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近现代革命运动,沿着民族工业的道路发展。其造船技术日益精湛,从一个修船的小船坞,到造木帆船、铁胁船、钢壳船;从手工作坊式的敲敲打打,到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造船技术,成为中国现代举足轻重的现代化船厂。

  

  今日的“柯拜”们

  

  潮涨潮落,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以当年黄埔船坞的底子建起来的黄埔造船厂,已经是一间拥有几千职工的现代化船舶修造企业了。

  不仅如此,以长洲岛为中心,西至新洲、东至波罗庙沿江一线,又建起了现代化的船舶修造厂,从业人员超过两万,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船业一条龙。

  历史不能割断。上海江南造船厂把该厂的创始日定为1865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当年小柯拜与汤马斯·肯特合伙建造的录顺船坞经历了140多年之后,至今还被黄埔造船厂使用,这又是历史延续的证明。

  龙莆尧说,2001年,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中国终于加入WTO。如今,“招商引资”已经被黄埔区定为发展的“龙头”,废弃不用的柯拜船坞的周围,洋人独资或与中国人合资的企业不计其数。当年,柯拜借着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才得以在长洲岛上立足设厂,最后一不小心还把性命给弄丢了;如今,中国的大门为那些想到中国办厂的“柯拜”们敞开,一批又一批的被视为上宾的“柯拜”堂堂正正地走进来,一片又一片的厂房早已经为他们建造好了。而且,在这些厂房周围,是绝对没有“公启”、“揭贴”张贴,也绝对没有刻有“V·R”字样的石碑存在了。

  也许,这就是两段历史的差别所在。

  “究竟是柯拜死得太早,还是现在这个时代来得太迟了呢?对着柯拜船坞前的那一泓碧水,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