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人民大会堂酒图片: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19:40:31
教师文化病理现象透析作者:林艳发布时间:2008-1-4 已经阅读960次

教师文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前提,在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学校管理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校组织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文化病理的泛化现象,学校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教师文化病理的认识和控制,探讨矫治教师文化病理的对策,建构积极健康的教师文化。

一、教师文化病理的内涵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中的亚文化,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情绪以及行为反应等等。

良好的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环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同事关系,使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分享,在思想信念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使群体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个体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消极的教师文化阻碍着教师对外在革新的自我责任感,使教师对自身课堂或团体具有保护倾向,无形中阻碍着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

加拿大教授哈格里夫斯(A.Hargreaves)将教师文化分为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我国一些学者将其直接分为隔离型和合作型教师文化。同时,有些学者将教师文化分为封闭保守的“适应型教师文化”和富有开放性、创造性的“创生型教师文化”;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依据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Mead,M.)的“三喻文化”理论将我国的教师文化分为对变化缺少认识、对现存完全接受的“后喻型教师文化’’和具有开放性、不断创新的“前喻型教师文化”。其中个人主义文化、派别主义文化,以及适应性文化和后喻型文化都是具有消极影响的教师文化,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教师文化的病理特征。

“病理”是医学科学的一个专业名词。辞源上讲,“病”指“疾病”、“生病”,也就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脚教育研究者借鉴医学病理现象得出“教育病理”的概念。教育病理,简言之,是“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失调状态,即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职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障碍(教育功能障碍),结果派生出许多种脱逸行为的过程”。所谓教师文化病理,是指起因于教师文化系统内外的异常因素,引起教师文化功能障碍,使教师组织偏离正常发展模式的一种失调状态。

二、教师文化病理的表现形式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群体的文化软件,即教师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教师文化是一种力量、一种资源,更是一种境界,对学校、教师乃至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文化一旦出现病理现象,会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价值观念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

1.相互隔离,各自为阵

在一间间教室的隔离下,学校被分割为闭锁和隔绝的课堂,教师通常孤立地在自己的领地中耕耘,从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学习,不与他人合作交流。教师个体之间似乎只存在相互竞争以及利益冲突,忽视了合作互助的可能性,丧失了相互协作所带来的种种优势。教师们无形中结成以学科组和年段为单位的小团体,和其他年级或学科交流甚少,甚至出现抵触。学校中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轻视,不同年段的教师形同陌路,不同派别在学校中各自利用手段谋求权力、地位和资源,由此导致各团体间的冷漠,甚至敌意。

2.机械操作,按部就班

教师将自己定位于科层管理制上的机械操作工,相当于传授知识的机器,任务只是熟练地执行课程,遵循既有的课程计划和预设的实施程序。其职业的运作也无法脱离文本所设定的“法定知识”的范围。很多教师对所授知识不置疑,惟书是从;惟上级指令马首是瞻;心甘情愿地充当教育行政部门的“传声筒”。教师群体具有很强的封闭性、预设性和保守性,无法在工作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失去了可贵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主体缺失,放弃管理

教师们往往忽略了自己作为管理主体的角色,自动放弃了参与管理的权利,认为学校管理、学校发展等“大事”是领导们的责任,与己无关,自己只要安心教好书就算优秀教师。这种“尽忠职守”、“不越雷池”的教师在学校中占大多数。难得有机会在“学期工作总结表”中填写“建议”一栏,大多教师却只写上个显赫的“无”字,坚持“最好别乱写,写了也不会有改变”,实在要写也只说些无关痛痒的套话。

4.丧失动力,迷失自我

工作量的超负荷让教师的生活变得单调枯燥,社会的不理解,更让教师动摇了献身教育的信念,以致教师群体中普遍出现专业自我的迷失现象。教师工作繁重而紧张,尤其是班主任,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和管理班级事务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又缺乏相应的奖励机制,只是以各种“率”作为检验教师的标准,这使得教师们在向素质教育迈进的同时,不得不紧紧抓住分数不放,无奈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教师们疲于奔命,不仅缺乏必要的教师职业规划,而且逐渐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和动力,在重重压力和不被认可下迷失了专业自我;同时还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冷漠,不愿参加各种教师培训、进修,或即使参加,也明显缺少主动性、计划性等。

三、教师文化病理的成因

教师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探寻其特点必须以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同时教师文化是教师职业所特有的,其必然受到教师职业性质以及学校管理的影响。因此,对于引发教师文化病理的深层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教师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沉积

“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由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既是人类活动之产物,也可被认为是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的因素。”教师文化作为一种群体积累下来的文化,必然深深植根于学校的传统文化之中,在其形成过程中不免带上了许多消极导向:(1)由于学校内教师群体的划分,教师从纵向上以学科为单位划分学科教研组,从横向上以年级为单位划分年级备课组,无形中促成了以学科和年级为单位的派别团体的形成;(2)在传统观念看来,备课、上课、管理班级是教师天经地义的职责,而参与学校管理则显得与己无关,甚至有越权倾向;(3)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形成了相应的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构成了传统的教师文化。这种文化在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成为了一种强大的惯性,无形中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新教学观念的形成。

2.教师职业特性所带来的封闭模式

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其工作的繁忙和复杂,整日疲于奔命的教师除完成自己教学任务之外,批改作业、管理学生、备课往往耗去了大量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还要忙里偷闲,以致更多的教师还是习惯独自琢磨。同时,学校被一间间教室分隔成众多独立的教学场所,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且自主的领域,教师们习惯在各自领地上靠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用心备课上课、尽量教好本班的学生就算功德圆满。教师个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对于教学经验和技能多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很少进行互相交流和合作。另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就是该学科领域的权威,各任课教师之间互不服气。即使教师之间有经验交流,也只局限于同学科之间,因为教师只倾向于认同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只关注自己本学科教学能力的提高。

3.学校管理注重外在任务,忽视人际关系

目前,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任务为本位的管理趋向,追求各种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各项评价指标是否达到,错误地认为只要任务如期完成就意味着学校正常运行,往往忽视了学校中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同时,学校过于强调竞争的管理目标和机制,在这种文化下,教师不敢提出自己教学的失败或是疑惑。一旦提及,往往会招致同事的轻视乃至嘲笑,还会招致学校领导的不信任与指责。向同事请求帮助,也会被看成是教学水平低下或能力不足。在上述种种情况下,教师间的合作自然无从谈起。同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只局限于个人,不看过程只重结果,只关注教师在各自学科领域里的教学效果,只学生的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绩,这就更促成了孤立的教师文化的形成。

四、教师文化病理的矫治策略

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严重危害着教师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不仅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形成障碍,同时影响着学校整体的发展以及对学生的培养。学校管理者必须加强对教师文化病理的认识和控制,探讨矫治教师文化病理的对策,建构积极健康的教师文化。

1.学校组织层面:加强民主管理,革新评价机制

教师的主体地位,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代会的“参政议政”形式上,而更应该体现在教师工作“自由、自觉”的主体选择行为上,比如班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的安排可让教师自主选择;各项活动或决策,领导能主动咨询教师的意见;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建议等等。教师参加学校管理。可以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自觉性,可以把教师的个人要求、愿望、建议反映到学校计划、决策中去.更好地把学校集体目标与教师的个人目标统一起来。

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一种与奖惩挂钩的终结性评价,往往只重视过去,关心评价的结果,时常引起部分教师的抵制情绪。而发展性教师评价更为关注教师的长期发展,通过实施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与工作表现,根据其现有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以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为归宿。发展性教师评价给教师们营造了一种共同参与的环境,改变了教师之间互相敌视、教师与领导间互相埋怨的局面,创造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机会,为健康教师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条件。

2.教师领导层面:创造和谐环境,引导自然合作

教师领导主要是指以课程领导、同事发展、新教师指导等手段促使优秀教师本人承担起指导其他同伴教师专业发展的任务,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的魅力,为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领导在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师团体中的积极作用,引导教师自然合作文化的形成。

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是基于开放性、信赖性和相互支持而形成的,教师之间的合作是自发的、主动的、自愿的,教师为了自身发展而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师领导身处教师群体中,与教师共同备课、教研,可以带动引领经验丰富的教师自愿将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机会。教师全体一同去面对问题,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教师论坛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教师自我层面:更新传统观念,倡导专业反思

教师文化的改善,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转变,即自我更新,包括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职业价值观的更新。教师必须要学会竞争与合作,尤其是相互的诊断、指导、研讨和学习。教师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实践知识与别人分享,愿意与他人一起制定方案,善于与其他教师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教师应积极参加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形成开放、合作的文化心态。改变以往单纯通过传递和接受开展教学过程的做法,注重知识的建构和课程的开发。教师可以因人、因地制宜,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每个教师都是文化创建的主体,应该自觉地从“技术熟练者”的自我定位中解脱出来,向“反思性实践者”转变,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