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十五中地址:苏州模式:经济高增长背后的"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2:03:41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苏州2005年在全国大中城市GDP排行榜上居第四位,名列上海、广州和北京之后。实际吸引外资规模超过上海、深圳,居全国各城市之首。但经济高增长的背后,却是另一个现实:

  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市民年人均收入才1万多元人民币——GDP增长与人均收入极不对称;

  每位公职人员的年薪平均为6万~8万元;而一般企业员工的年收入只有1.5万~1.8万元左右——普通市民与公务员收入差距达4~5倍;

  政府招商引资可谓竭尽所能,但当地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土地和环境资源代价:水面占到总面积42.5%的苏州,却有近600万城乡居民已面临缺水难题。

  [现在新闻]

  新苏州模式:既长骨头也长肉

  被认为“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苏州模式”正在经历着一些微妙的变化。苏州人正在打造民营经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打造“富民优先”的“新苏州模式”。

  在“新苏州模式”下,苏州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开始得到发展,苏州城市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今年上半年,市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23.02元,比去年上半年增加845.15元。

  高GDP增长下的市民低收入

  市民:GDP增长,不关我们的事

  今年51岁的孙宝庆4年前下岗,现供职于苏州市某街道居委会。谈到自己的生活时,他认为还算比较幸运:原来企业给交了养老保险,60岁以后每月能拿到一笔退休金。

  “我还是比较幸运的,6年前买的房子,贷款也还清了。买的时候还比较便宜,现在房价已涨了好几倍了。”孙宝庆接着说,“那些下岗后找不到工作,家里又有重病号的要比我们艰苦得多,”他说,苏州发展了,国际品牌也纷纷登陆了,但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关系不是很大。”孙宝庆这样总结。

  “GDP与我无关,G D P 涨有什么用,也没见我的工资同步增长。”一位在苏州打工的朋友抱怨说,“我现在一个月的工资都买不到半平米的住房。”

  据了解,现在苏州房价动辄80万元以上,而工作了三四年的白领收入也就是4000元或略高。

  赵然和费亚军都是从外地来苏州的大学毕业生,在苏州工作三四年了。当记者问到苏州为年轻人提供了什么机会时,费亚军说:“外资企业比较多,尤其是台资企业更多,而台资企业提供给大陆人的岗位大多是一些低层次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和发展空间的职位。”

  年轻人没有上升空间,工资又不是很高,生活过得有点压抑,但本地的房地产商人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却是苏州生活优裕的人群。费亚军说:“对于这几年房价涨得快,苏州房价几年前只有1500元/平方米左右,最近普遍涨到4500元/平方米以上,高的6000~7000元/平方米,有几套房子的人,他们可以通过租房赚钱。还有就是台湾人,他们一般居于公司高层,有着丰厚的薪水,生活比较优越。外地人和苏州的普通打工者则生活比较辛苦。”

  公务员年薪是普通市民的5倍

  公务员:公司老板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在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公务员是受益很大的一个群体。据统计,苏州平均每位公职人员的年薪为6万~8万元,基本做到了收入水平与GDP增长的同步;而同期一般企业员工的年收入则为1.5万~1.8万元,充其量只相当于一般公职人员的年终奖,两者的差距达4~5倍。

  在某网站论坛里,一位苏州网友发了这样的帖子:他的父亲是一位公务员,每月工资是5464元(包括交通补贴1000元和预发奖金1000元),公积金1146元,季度奖金全年25000元,年终奖30000元,全年过节费5000元。

  “从我个人来看,我的经济收入是提高了很多,同时我的工作任务、工作强度也是加强的,甚至加强的比例高于收入提高。我有严格的考核指标,有硬性的经济指标和学习要求。”钟敏芬,今年53岁,是苏州沧浪区的一名政府官员。针对人们对苏州公务员收入的非议,钟女士不以为然。公务员周先生则说:“那些公司老板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公务员的工资至多每年也就十几万元,能供孩子出国读书罢了。”

  “世界工厂”现实下的环境代价

  苏州工业园区绿化那么好,却听不到鸟叫

  关于苏州模式的质疑,时下比较流行的观点是,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使苏州沦为“世界工厂”。外资企业只是将生产过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组装环节设在当地,这些低端环节耗费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并且附加值低。

  瑞士与美国合资的罗技公司是一家鼠标制造商,生产工厂设在苏州。该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罗技鼠标在美国的售价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进入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大量招商引资使苏州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其付出了沉重代价。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博士刘奇洪介绍说:目前,水面占到总面积42.5%的苏州,由于工业污水随意排放,近600万城乡居民已面临水质型缺水的难题。苏州城区、昆山、吴江等地,虽然不把冶金、化工、造纸等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但重点发展的电子通讯制造业对外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更大。

  苏州许多企业的生产线对人体有很大损害。大学毕业1年,在苏州土生土长的周厉说:“苏州那些台资企业的老板很狡猾,3年就换一拨工人,这样,许多5年后会对身体有负面影响的,由于工作环境导致的病症在当时就暴露不出来。”

  其实很多工人都知道这一点,但为了生存,也没有其他什么办法。周厉本来也想去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一家公司工作,但有人劝他别去,“‘你看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那么大,绿化得那么好,竟然看不到一只鸟!’听到这些话,我还敢去吗?”

  网上曾有两篇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文章:《没有蚊子的苏州工业园区》和《园区十年的罪恶》。虽然苏州工业园区的真实情况不至于像文章说的那么严重,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却是不争的事实。

  内外政策不一造成的不平等值得反思

  苏州“四大名旦”两个被外资侵吞

  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苏州一时名噪四方。当时苏州也出现了一些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全国品牌,如香雪海冰箱、孔雀电视、春花吸尘器、长城电扇等,人称苏州“四大名旦”。

  可如今,长城倒了,香雪海被三星吞了,孔雀被飞利浦并了,唯一继续以自有品牌出现的,就剩一个春花了。但这么多年来,春花基本上是停留在传统的吸尘器行业,没什么大发展。此外,尚有虎丘牌照相机、登月牌手表等精密产品,以及非常发达的丝绸织造业,但这些企业后来都相继没落。

  说到引进外资对苏州民族品牌的影响,一位专门研究苏州经济的专家称,“那些洋品牌确实对苏州本地的一些品牌造成了冲击,总有些‘招了女婿冷落了儿’的感觉,优惠政策造成新的不平等值得我们去反思。” (据《财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