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 带alpha通道: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08:19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2011-03-04 23:30:00) 转载标签:

韵律配合不协调

词语选用不精当

句子表意不畅达

辞格运用不恰当

分类: 中文(国语)语法

第九节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修辞在具体的运用中也会出现下面的一些问题。

一、韵律配合不协调

(1)音节不匀称

汉语有单音节词,有双音节词,还有多音节词,写作时根据需要可灵活运用。

音节不整齐、不匀称,就会减弱诗文的节奏感和气势。为了音节匀称,可采用“删、添、换”的办法加以调整。例如:

(1)原文:他的命就是数学。

改文:他的生民就是数学。(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2)原文:两人手接触着手,眼端相着眼,她就有了全世界。

改文:两人手触着手,眼看着眼,她就有了全世界。

(叶圣陶《被忘却的》)

例(1)原文中的“命”是单音节词,改文把“命”换成双音节词“生命”,这就与后面的双音节词“数学”配合得整齐匀称。

例(2)原文中的“接触”和“端相”改为单音节词“触”和“看”,用字简洁,音节更匀称,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清脆。

(二)平仄不相同

平仄是使声调悦耳的重要条件。如果韵文不讲究平仄相同,使同声调的字相连过疏或过密,就会失去音韵美;非韵文也应适当调配平仄。例如:

(1)明白从前后,方知今天甜。

(2)前年,桃花初开之时,他全家急匆匆南归家乡,访亲寻根。

例(1)前一分句的字是三平二仄,后一分句的字都是平声。全句读起来就不顺口,听起来感到平直。如果把它改为“了解从前苦,方知今日甜”,使平仄交替,就比较上口顺耳了。

例(2)全文22个字,只有“访”字是仄声,几乎一平到底,语感上过于平板。把“初开”改为“乍开”或“初放”,把“急匆匆”改为“急切切”,把“家乡”改为“故里”,平仄错落,语感就大不一样了。

(三)押韵不和谐

诗歌讲究押韵,给人以回环美;如不押韵,就失去了这种美感。例如:

(1)原诗:石不烂抬起头,

穷岭上,

红灯出。

改诗:石不烂抬起头,

穷岭上,

红灯亮。

(田间《赶车传》)

例(1)把原诗中的“出”变为改诗中的“亮”,就是为了押韵,增加了声音美。

诗歌押韵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为押韵而押韵,以免“因韵害意。”如果意思不明白,押韵也就失去作用。例如:

(2)隆隆的雷声,把闪电追赶,

急风摇着芦苇,抖抖满天雨线,

好黑的夜呀,伸手不见拳!

为了押韵,作者故意把“五指”或“掌”改用“拳”,不符合习惯,影响了表达效果。

二、词语选用不精当

(一)词语表意不确切

选用词语时,要特别注意前后的意义配合关系,否则表意就不确切。例如:

(1)山舞银蛇,原驱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初稿)

(2)今日洞庭,诗意盎然,彩笔难绘,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砌成一的崭新世界!

(郭璞《珍珠赋》初稿)

例(1)是毛泽东词的初稿,1957年1月《诗刊》正式发表这首词时,毛泽东把“驱”改为“驰”,使“象”由被动变为主动,具有了生命力;以后,毛泽东又接受了臧克家的建议,把“腊象”改为“蜡象”,正好与“银蛇”相对,对仗工整,表意深刻。例(2)用颗粒状的珍珠来“砌成……”不贴切。后来把“砌”改为“缀”,它有连缀组合与装扮得意思,形象地描绘出了洞庭湖的新气象。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不相宜

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有时变换词的形式能附加感情色彩。这些词语搭配得当,就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调配失当,就会出现感情色彩上的问题。例如:

(1)“比去年都不如,只有五块钱!”伴着一副懊丧到无可奈何的嘴脸。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初稿)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初稿)

例(1)中的“嘴脸”,修订时,作者把它改为“神色”。因为“嘴脸”是指面貌、表情、脸色,带有贬义,而作品中写的贫苦农民,用中性词“神色”比较妥当。

例(2)中的“稍高”是中性词,改文把它改为“高高”,形容词重叠,用来修饰“个儿”,带有诗中和喜爱的感情色彩。

(三)词语的语体色彩不相称

有些词语常用于口语,因此就带有口头词语色彩;有些词语常用于书面语,因此就带有书面词语色彩。例如:

(1)在劳动的过程中,很少人为了个人的什么去锱铢必较;倒是为集体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吴伯箫〈记一辆纺车〉初稿)

(2)最近这里工作很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发动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响声,震荡山谷。

(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例(1)中的“锱铢必较”比较深奥难懂,不常用,而改文把它换成“斤斤计较”,又常用,又通俗易懂。例(2)中的“响声”可指小的声音,也可以指大的声音,是普通用词;而改为把它改为“吼声”,特指很大的声音,是文艺用词,这就形象而有力地描写了灵官峡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三、句子表意不顺畅

(一)句子选择不恰当

汉语的句子有多种,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可以灵活选用。所谓句式选择不当,主要是指同义句式选用不当。

1、单句和复句方面的

原文: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烈火……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朝霞……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像鲜血……

我们爱韶山的杜鹃遍地开放……

改文: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像烈火…..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像朝霞……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像鲜血…..

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韶山的杜鹃遍地开放…..

(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

原文和改文是文章两个结构段开头的句子。原文是单句,改文是复句。为什么把单句改为复句?引文全文的主旨是“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把单句改为复句,有利于突出中心,读起来语气舒缓,有助于抒发缅怀、喜爱、颂扬之情。

2、常式句和变式句方面的

原文:它为哥儿和哥儿的姐妹兄弟们不休不歇地歌唱。

改文:它连接不断地唱,为哥儿,为哥儿的姐妹们。(叶圣陶《画眉》)

原文是常式句,改文把状语“为哥儿和哥儿的姐妹们”拆散并后置,这就使句子的主语跟谓语中心靠近,结构紧凑,语气舒缓,更加突出了状语。

3、长句和短句方面的

原文:联系到解放后,周总理以自己的工资抚养过不少革命先烈子弟,但被抚养者直到长大成人,都只知道是国家抚养的事实,周伯伯的这种崇高品质,使我深受感动。

(《深情忆念周伯伯》),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改文:解放后,周总理用自己的工资抚养过不少烈士子弟,而受抚养者直到长大成人,却只知道是国家抚养的。周伯伯这种高尚品质,是多么使人感动啊!

(《深情忆念周伯伯》),见中学语文课本〉

原文的“联系到……事实”中间有一个由复句形式充当的定语,读起来吃力不顺口。改文把原句的长句变成两句,删去了多余的词语,简练明快,突出了表达的对象。另外,原文末“使我深受感动”,只是从个人感受来说的,改为“使人感动”后,语义更深刻广泛,改文字书减少了,句子的容量反而增加了。

4、散句和整句方面的

原文: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少年时的马房里睡觉,青年时代他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改文: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再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

原文是一个散句,前三个分句是由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构成,结构比较松散。改文是一个整句,由三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构成。句式比较整齐,也更有条理。

(二)句子不简练

1、语义重复

(1)原文:1000多万万颗,你一口气数下去,不休息,不停歇,得数1000多年。

改文:一千多亿颗,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郑文光《宇宙里有些什么》)

(2)如何合理密植的问题,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个问题,认真解决这个问题。

例(1)原文中语义重复。“一口气”就是’不休息、不停歇“的意思。改文删去”不休息、不停歇“,简练明确。

例(2)中词语重复。

 “问题“一词重复出现四次,应删去开头的“的问题”和后面两个“这个问题”;第二个“认真”也重复,应删去后一个。“解决”前头加“和”字,删逗号。

2、词语堆彻

(3)您看,那一只只璀璨夺目、熠熠闪光、银光四射、晶莹耀眼的国产手表,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这一例堆砌了不少漂亮的形容词,它们都是表示光亮耀眼的意思,选用一个“璀璨夺目”也就可以了。另外,“五彩缤纷”是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用来形容手表是不贴切的。

(三)句子表达不连贯

1、分句之间脱节

(1)由于树木茂密,我们的骑兵队伍起初没有被发现,直到听了马蹄声,山上的敌军才鸣枪报警。

(2)许多青年同志喜欢读诗。不管为了读诗或写诗,都不应该忘记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们自然会想起唐诗,寻找这个诗歌的艺术宝藏。

例(1)由四个分句,第二分句是以我军威主语的被动句,后两个分句是以敌军为主语的主动句,前后文意脱节,不连贯。

第二个分句可改为“敌人没有发现我们的骑兵队伍”,删去第四分句“山上的敌军”。例(2)“……..优良传统”与“我们自然会”中间衔接不上。如果加“只要一谈到诗”这一连结性的语句,文气就流畅了。

2、句子之间脱节

(3)他敏感、机灵,脑子反应很快。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随机应变,画被动为主动。在政治运动中,他表现得更为突出,每次都当上积极分子。人们称他“一贯正确”。

这个句群由四个句子,孤立地看,前三句都是褒义句,后一句是反语句。前后连起来看,句意悖谬,不衔接,语气很不协调,应当改写。

四、辞格运用不恰当

由于各种原因,有些辞格在运用中常会出现错误。这些词各主要是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对偶、排比、定真、映衬、蛇纹等。

(一)比喻不当

(1)今晚,

在人民公园

我们狂欢

十万人像蚂蚁一样,

挤成一团。

(2)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和奥布莱安,记者们像捕获到野兽似的扑上前去……..

上面两例是明喻,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错误的。例(1)把狂欢的人们比做“一团”“蚂蚁”,形象不美,又有贬义色彩。例(2)中的“白求恩”是人们非常敬佩的大夫,用“捕获到野兽”来比喻记者们围住白求恩等人,思想感情完全错误。

(3)那一棵一棵的大树,像我们的俘虏似的狼狈地躺在工地上。

(4)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上两例表面上好像是明喻,实际上本体和喻体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例(3)把放倒的大树比做“俘虏”,又“狼狈地躺在工地上”,很难想出它们的相似点。例(4)把“小河”比为“脉搏”,很难理解:“脉搏”可以“跳动”,但不能“流动”;“淙淙流淌的小河”可以“流动”,但不能“跳动”;“大地上的脉搏”又不知所云。总之,前后矛盾,两种事物没有相似点,构不成比喻。

(5)原文: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是你诈骗的工具么!

改文:我算你什么太太,我只不过是你鱼钩上一条蚯蚓么!

这一例原文的比喻不合语境。小说《蛙女》中有一个黑头目,他用老婆的美貌去诈骗别人。原文用“工具”作比,不符合黑头目老婆的身份和习惯。该文用“鱼钩上的一条蚯蚓”作比,既形象,又符合语境,表达效果好。

(二)比拟不当

(1)谷穗已经黄了,沉甸甸地垂着。我们一镰刀一镰刀地割着,大片大片的稻子倒下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剩下的田头一小块没割的稻子,都低下了头,愁眉苦脸,忧心忡忡。

(2)秋雨跳着欢快的舞,一下就是几天,什么活也干不了,真闷死人。

这两例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是拟人与描绘的环境气氛不协调。例(1)是“丰收经景象”“得环境,而用拟人的方法描写了”一小块儿没割的稻子,都低下了头,愁眉苦脸、忧心忡忡”,这很不相宜。例(2)是秋雨连绵,闲呆着没事干,使人烦闷,这里却用拟人手法给“秋雨”以欢乐的动作和感情,这和人物的心情是很不协调的。

(3)天气虽然不暖,蒲公英却已经开了,柔弱的茎上顶着小黄花,雄赳赳地站在路旁。

这一例用了拟人手法,但是没有注意被拟事物本身的特点:“蒲公英”既然是“柔弱的茎”,这就很难使人想象它会“雄赳赳地站在路旁”。

(三)借代不当

(1)三十多颗心,就在这块新耕耘的土地上踏出了一条新路,不到一个小时,把堆积在路旁的一堆肥粪担到了大车进不去的地块。

这一例用了借代方法。用“心”代替“人”,缺乏明确性和代表性,很容易让人误解。

(2)月光里,一个披黑香云纱褂子的中年男子显得满脸不高兴…….张参谋已经跨进门坎,越过天井,往堂屋里走去。短褂子跟着。

这一例上文没有交代清楚谁穿着“短褂子”,这里就用“短褂子”来称代人,使读者感到突然、费解。

(四)拈连不当

胜利的喜讯像翻飞的马蹄,

扣着祖国的山河大地,

也叩动着我敞开的胸怀,

摇起我激情的画笔。

例中把“胜利的喜讯”比喻为“翻飞的马蹄”已是比喻不当;拈用的“叩动”又与“翻动的马蹄”不连,而且“叩动”的内容难以引起人们适切的联想;“摇起”与“马蹄”尤其连不起来,整体看,有些连非其类。如此拈连,不如不用。

(五)夸张不当

(1)那年黄梅季节,呼和浩特一带足足有五六十天阴雨不断,谷子、高粱都霉烂,连人也发霉了。

这例中的夸张是违背现实的。呼和浩特一带终年雨量稀少,说“足足有五六十天阴雨不断”,甚至说“连人也发霉了”。这种夸张缺乏真实基础,成了假话。

(2)坚强的李刚视死如归,然而他受尽了折磨,身躯已像草秆一般瘦。

这一例中的夸张与思想感情不协调。“身躯已经草秆一般瘦”,它是通过比喻来夸张的,给人以脆弱的感觉,它同“坚强的李刚”的思想感情很不协调。

(3)中国人民力量大,

指山,山搬家,

指地,地就陷,

指天,天就塌。

这一例中的夸张没有实际基础,是虚张声势。

(六)仿词不当

(1)这项工作的意义不是很渺小,而是很渺大。

这一例的“渺”本身是“渺小”的意思,与“小”相搭配是合理的;若与“大”搭配,“又小又大”,自相矛盾,这是生造词。

(2)……老周惨死在日本鬼子监工的棍棒之下。老人回想着,眼眶里淤满一层潮湿的泪雾。

这是仿照“烟雾”、“雨雾”生造了“泪雾”一词。“雾”要在较大的空间形成,眼眶里的间隙太小,很难形成“泪雾”。另外“雾”是不能“淤满”的。

(七)对偶不当

(1)公园里,人群喧闹,小孩嬉笑;白花争妍,桃李争妍,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这一例中有些恶词语的意义有包容关系,对偶不当。这里的“人群”包括了“小孩”,“百花”包括了“桃李”,因而“人群喧闹”和“小孩嬉笑”,“百花争妍”和“桃李争妍”歌是两个相对的表意范围大小不同的语句,不易构成对偶。下面两句更不宜作对偶看:

(2)花明柳媚春光好,

大江南北庆丰收。

上下两句的结构和词性都不相对,因而它们不构成对偶。粗看其节奏都是四三式,但从句法结构上来剖析:“花明”、“柳媚”、“春光好”都是主谓结构,其中“春光好”是二一式。“大江”是偏正结构,“南北”是联合结构,“庆丰收”是动宾结构,又是一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