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皮九点九包邮:油茶丰产林技术规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8:42:06
油茶丰产林技术规程(1)
中国林友网http://www.scrj168.com
1 总则
1.1 为了确保油茶造林质量,提高新、老油茶林的经营管理水平,挖掘生产潜力,实现高产稳产,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国营、集体和个体,接受国家计划经营的油茶丰产林。
2 丰产林的指标
2.1 产量指标
2.1.1 幼林产量指标:5年生产油3kg/亩,9年生产油10-15kg/亩以上。验收面积不少于30亩。
2.1.2 成林产量指标如表1所示。
面积亩 4年平均产油量kg/亩
中区      东区 南区        西区和北区
>200         15                10
>100         20                15
>50          25                20
>30          30                25
2.1.3 不同物种产量指标如表2所示。
物种 4年平均产油量kg/亩 备注:验收面积30亩以上
小果油茶 越南油茶 浙江红花油茶 攸县油茶
>30     20-25      15-20      >30
2.2 质量标准
2.2.1 果实:鲜出籽率(采摘后不超过3天测定)40%以上,干出籽率23%以上,种仁含油率普通油茶40%以上,小果油茶50%以上,越南油茶30%-35%。
2.2.2 油的质量标准如表3所示。
色泽   水分%   杂质%   折光指数20℃C 比重20/40℃C     碘价     皂化价      醛价
淡棕黄 <0.10  <0.04   1.4670-1.4690 0.9090-0.1940   82.94-84.83   150-190    <3
3 丰产林营造技术
3.1 造林地的选择
3.1.1 油茶在适生区域内,立地条件划分主要以土层深浅、土壤的肥力和坡度3个主要因子,其指标如表4所示。
等级    坡度     土层厚    肥力(土层0-30cm)    有机质% 全N%      容重
Ⅰ      <10°    >100           >1.8                 >0.14          <1.00
Ⅱ     10°-25 60-100          1.0-1.8              0.08-0.14       1.00-1.30
Ⅲ      >25°    <60          <1.0                  <0.08          >1.30
注:Ⅰ、Ⅱ级为营造油茶丰产林,最优与适宜立地条件。
3.1.2 选择油茶宜林地的主要依据:海拔800m以下,相对高200m以下,坡度25°以下,土壤中层至厚层,红壤、黄壤或黄棕壤,酸性至微酸性,中壤至粘壤。在山区,谷地宽度不足50m的两侧山,不宜选用。西南高山地区,应选在海拔500-1800m之间的地方。
3.2 栽培区划及适宜物种、品种类型的选择
3.2.1中区和东区:南岭南麓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包括湘、赣全境,浙、闽大部分地区,鄂南的咸宁地区,皖南及两广北部的广大丘陵山地。以普通油茶早花类型为主栽物种,小果油茶的白皮中籽为适栽物种。优良的农家品种有:永兴中苞红球、衡东大果、岳阳巴陵子,以及小果油茶中的盖江油茶、龙眼油茶等。在海拔800m以上山地,宜种植浙江红花油茶。
3.2.2 南区在南岭心南,包括粤、桂、闽南部及海南岛,在北回归线以南的高温高湿丘陵地区,以越南油茶的早熟、圆球类型为主栽物种。山地仍以普通油茶为主栽物种。优良的农家品种有岑溪软枝油茶和阳春油茶。
3.2.3 本区分两片,一是川、鄂、湘边界和桂、黔、滇交界处,以普通油茶红皮类型为主栽物种。二是滇西南高山区,以腾冲红花油茶为主栽物种。
3.2.4 北区:主要在大别山、桐柏山的山地丘陵和秦巴山区,包括鄂北、鄂东北、皖西、豫南、陕南和陇南。以普通油茶早花类型或寒露种为主栽物种,攸县油茶的早熟大果类型为适栽物种。优良农家品种有鄂东大红果。
3.3 良种的选择
3.3.1 选择经过严格鉴定的优良类型或品种。种子或穗条,必须来自种子园或采穗圃。
3.3.2 大面积生产用种可采用经测定的优良家系和无性系的种子。
3.3.3 优树选择
冠正:树形完整,树冠开展,生长良好,树龄15年生以上。
高产:产量4年平均,按树冠投影面积计算,1kg/m2,最低年产量不少于0.5 kg/m2,往北地区注意早花类型的选择。
油多:种仁含油率42%以上。
病少:炭疸病感病率少于3%。
小果油茶优树产量指标,按树冠投影面积计算,0.8 kg/m2以上,鲜出籽率55%以上,越南油茶1.5 kg/m2以上,鲜出籽率30%以上。
3.3.4 良种繁育
采穗圃:必须使用经鉴定的优良无性系作接穗,选择密度适中,株行距整齐,生长正常的5-10年生油茶株作砧木,用嵌合枝接等大砧嫁接方法建立,也可选用优株扦插苗或芽砧苗建立。
种子园:使用经鉴定的优良家系或优良无性系,采用嫁接苗或扦插苗,多系(10个以上)配置建园。
3.4 种苗的选择和管理
3.4.1 种子调拨范围
中区和东区选用当地种源,北区、南区和西区选用邻近中区的种源,或根据各地种植试验鉴定结果进行选择。
生态幅度窄的油茶物种,如广宁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腾冲红花油茶等,应就地选种造林。
3.4.2 种子质量
纯度不少于95%,生活力不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85%,优良度不低于90%,千粒重不低于1200g,具有正常的色泽和气味。
3.4.3 种子贮藏和运输
3.4.3.1 种子包装运输前,要进行日晒处理(晒2-3天),种子水分控制在13%-15%左右。
3.4.3.2 种子运输途中,严禁雨淋日晒,到达目的地后,要立即摊开,暂不播种的要及时进行砂藏或窑藏。
3.4.4 壮苗培育
3.4.4.1 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的土地作苗圃,播种前土壤要清毒,精耕细作,施足基肥,作好苗床。种子要进行消毒、催芽,播种季节冬、春均可,宜条播。幼苗出土后要及时加强管理。
3.4.4.2 扦插苗:春插选取一年生枝条,夏插选取当年木质化春梢,穗长3-4cm,顶端留一芽一叶插壤里以黄心土为好。插后作好遮荫、浇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3.4.4.3芽砧苗的培育:选用大粒种子培养苗砧。掌握展叶前及时嫁接、紧密绑扎、严密保湿、适当光照,是提高芽砧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环节。
3.4.5苗木质量
实生苗:符合国家标准(GB6000-85)一、二级油茶苗要求。
扦插苗:一年半出圃,苗高30cm以上,地径0.35-0.4cm。出苗量3-4万株/亩。
芽砧苗一年半生芽砧苗上山造林,苗高30cm以上,接芽抽梢后的枝条基径粗0.3cm以上。出苗量2.5-3万株/亩。
3.4.6 种子调拨前和苗木出圃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3.5 整地
3.5.1 坡度在15°以下,实行全面整地。深度:山区20-25cm,丘陵25-30cm。全面整地要适当保留山顶、山腰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3.5.2 坡度在15°-25°,应采取阶梯式整地方式。
3.5.3 环山水平撩壕整地,挖宽60cm深50cm的壤沟,将杂草、表土填入壕沟,筑成外高内低的梯土带,在梯带内侧开一条深宽20-30cm的竹节沟,以利蓄水保土。
3.5.4 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进行。带宽应控制在2m左右,带内全垦,带间保留原有植被。
3.6 造林密度
3.6.1 纯林密度74-107株/亩。以2.5m×2.5m、2.5m×3 m、3 m×3 m株行距比较合适。
3.6.2 茶农间种的油茶林密度,只在幼林期间实行间种的,株行距以2m×4 m(83株/亩)
或2.2m×5 m(60株/亩)为宜;壮龄期也实行间种的,株行距可采用3m×5 m(44株/亩)。
3.6.3 计划密植。初植密度采用2m×2 m(167株/亩),树冠郁闭被叶相互覆盖后,调整为2m×4 m(84株/亩)。
3.6.4 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密度,土壤肥厚和山脚,采用2.5m×3 m(89株/亩)或3m×3 m(74株/亩)。中等肥厚和山腰,采用2.5m×2.5 m、2.5m×3 m(即107-89株/亩)。
3.6.5 越南油茶采用4m×4 m、4m×5 m(即42-33株/亩)
3.6.6 覆盖密度。要求新造油茶丰产林,进入结果盛期的覆盖度不低于0.6,不超过0.8。
3.7 造林方法
3.7.1 植苗造林:最适季节是立春到惊蛰,或十月小阳春,春旱严重的地区,一定要在雨季造林。栽植时苗木要扶正,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中,根土要密接。要做到随起苗随造林,严禁在任何环节使苗根遭受风吹和日晒。
3.7.2 直播造林必须作好种子处理,播种要适时,要掌握好覆土深度。鼠害严重地区不宜采用。
3.8 造林质量要求
造林成活率要求达到90%以上,没有达到标准的,应用同品种类型大苗补植,保存率要求达到全苗。
4 幼林抚育措施
4.1 除草松土
4.1.1 造林当年除草松土1次,以后(2-3年)每年松土除草2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8月下旬至9月间。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云南高原最适时间是雨季过后,旱季来临前。豫南、皖西等北部产地最适时期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三伏天地表炽热,不宜松土除草。
4.1.2 松土深度,一般以3-5cm为宜。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幼树兜边宜浅,向外可逐渐加深。无性系苗宜浅,实生苗宜深。壤土宜浅,粘土宜深。
4.1.3 化学药剂除草
采用草甘膦除草剂,施用量1.5-2.0kg/亩,对水30-60kg,于杂草生长旺盛季节施用。
4.2 间苗补苗
4.2.1 植苗造林的油茶,发现缺株,选用同品种类型的大苗或容器苗,在各地适于造林季节补植,以保全苗。
4.2.2 直播造林的油茶,造林后2-3年,结合补植,逐次间除过多的弱株,每穴留一株生长最好的苗木。
4.3 增施肥料
4.3.1 幼林施肥,一年两次,冬施迟效肥,如火土灰或其它腐熟有机肥。春施速效肥,如尿素、硫铵、磷铵等。
4.3.2 油茶幼林不同龄期的施肥量如表5所示。
硫酸铵 过磷酸钙 硝酸钾
第一年 3-6kg/亩 1.5-3 kg/亩 0.25-0.35 kg/亩
第二年 4-7 kg/亩 2-4 kg/亩 0.33-0.50 kg/亩
第三年 6-8 kg/亩 3-6 kg/亩 0.46-0.70 kg/亩
第四年 9-12 kg/亩 5-9 kg/亩 0.70-1.05 kg/亩
第五年 14-18 kg/亩 8-14 kg/亩 1.05-1.57 kg/亩
4.3.3 幼林施肥方法,有撤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3种。撤施即将肥料均匀地撤布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30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即沿树冠中轴开放射状沟施入。
4.3.4 根外追肥
新造幼林在每年4-5月,喷施浓度为0.1%-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碳铵等速效肥料,以促进幼林生长发育。
4.4 幼树整形
油茶幼树整形方法分两步:首先是养干。造林后第1-2年内,顶芽萌发的春梢,应全部保留,使其迅速形成主干;第二步是定形。主干高60cm在主干四周选留3-4个强壮主枝,每一主枝上的副主枝数目,以树体大小和二主枝间距离而定。修剪最适时期是早春。修剪后及时除萌。
4.5 林地间作
4.5.1 间种作物种类的选择,均以不与油茶争光、争肥、争水为原则。因此,高杆、藤本和旱季耗水量大的作物不宜选用。
4.5.2 油茶林地宜间种花生、豆类等作物。适于间种的冬季绿肥有满园花、紫花苕子、紫云英、肥田萝卜等。优良夏季绿肥有印度豇豆、日本青、三叶猪屎豆等并及时压青。
5 成林经营措施
5.1 垦复
油茶进入盛果期后,根据立地条件、品种类型,每年至少浅锄一次,3年深挖一次。浅锄的时间,不同地区应有所不同,一般在每年雨季过后和旱季到来之前进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应在采果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深度在15-20cm。
5.2 林地水土保持。地势平缓,坡度在15°以下的油茶林地,可全垦,但视坡面的长短,在山顶、山腰和山脚留不垦带。坡度在15°以上。特别是砂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宜采用带垦。挖一带留一带,隔年轮换。
5.3 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油茶生长状况、以及生长的不同时期,施以不同类型的肥料。大年以磷钾肥、有机肥为主;小年以磷氨肥为主。每年每亩施复合肥15kg以上,并着重有机肥的施用,广开肥源,绿肥上山,枯饼还山。严禁在油茶林地铲草肥田。
5.4 修剪
油茶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5.5 调整密度
计划密植林地,一般在10-12年,枝叶互相覆盖。此时应视林地情况,在2-3年内,分1-2次进行密度调整。
5.6 高接换种
对于成林后部分劣株,经两年观察标定,用优树穗条,采用皮下枝接、嵌合枝接等方法,加以改造。嫁接时间,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定,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为好。同一片林地必须在1-2年内完成。
5.7 引蜂授粉
5.7.1 油茶授粉昆虫有40余种,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野生土蜜蜂,如大分雷蜂、油茶地蜂、纹地蜂、湖南地蜂等,必须加以保护。
5.7.2 在新开辟的油茶林地,必须进行人工引放。即在油茶林地的梯埂壁上或土壤疏松的树冠下,打一直径为1-1.5cm,深为30-40cm的引蜂孔,今晚每孔放一只已交尾或正在交尾大分舌蜂,15-20孔/亩。或采用插花小罩法,引放油茶地蜂、纹地蜂等,放养量4-7罩/亩,每罩50-100头。3-5年后就能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
5.7.3 放养意蜂时必须饲喂解毒灵,每10个蜂胚可放解毒灵1号或2号25-50g,若发现烂蛹,要及时除去。
5.8 主要病虫害防治
5.8.1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等。主要虫害有蛀茎虫、茶梢蛾、天牛、象鼻虫、尺蠖、茶毛虫、金龟子、叶蜂等。必须贯彻“防重于治”、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生物、药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5.8.2 在进行垦复、间作施肥时要注意深埋病枝、病叶和病果,杀死虫卵和虫蛹,砍除历史病株。
5.8.3 保护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保护和培育黑缘瓢虫、大红瓢虫等天敌,抑制介壳虫的繁衍,从而减轻油茶煤病的危害。利用寄生蜂、寄生蝇、菌类,防治油茶尺蠖。
6 现有株的改造和更新
6.1 对于林分结构合理、品种类型半数以上优良、立地条件较好的油茶林,采取深挖、施肥、修剪、防病、治虫等集约经营措施。要求5年左右,产油量达到15kg/亩以上,验收面积为30亩。
6.2 对于立地条件较好,大部分植株处于中壮林,但稀密不匀,或老、残、病、劣株占全林的1/3左右,常年产油量在4kg/亩以下者,则采取低产林改造措施,要求3-5年内,产油量恢复到10-15kg/亩。
6.3 对于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在1m以上,坡度在25°以下,老、劣、病、残植株占全林2/3以上,常年产油量在2kg/亩以下者,则采取更新措施。产量指标按2.1.1要求。
6.4 更新改造的作法是:稀林补植,密林间伐,劣林换种,老残林更新。
7 果实采收
7.1 果实成熟樗: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红皮类型的果实成熟时果皮红中带黄,表皮类型青中带白。种壳呈深黑色或黄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
7.2 适宜的采收期是在果实成熟期前3天开始到后7天完成。严禁提早采摘。
7.3 采收方法
采收果实时正是油茶含苞待放时期,严禁折枝取果。
7.4 果实处理
果实采回后,堆放时间不得超过5-6天,要及时日晒脱粒,除净杂物,进仓待榨。
8 验收规定
8.1 丰产林面积必须用仪器实测或按测量过的施工设计图逐块核实,不得估测。
8.2 丰产林的产量是采收果实,实际过秤数的总和,面积在18亩以上,可按30%随机抽样选择样地计产。
8.3 产油量折算
随机抽样3-4个,每个样品1-2kg,实测干出籽率、干种仁率和种仁含油率。按产果量×干出籽率×干种仁率×种仁含油率×0.92(风干仁平均含水8%)计算。
第〖1.2.3.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