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高三一轮复习 选修一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47:33
高三一轮复习  选修一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2010-2-7
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第一节、积贫积弱的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背景——必然性+有利条件
(一)必然性:(课前提示)北宋中期,国家积贫积弱,各种矛盾迅速激化,统治危机严重
(二)有利条件:庆历新政奠定基础;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
▲思考:北宋中期为什么会出现积贫积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何在?阅读补充材料和课文
1、根源: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
★拓展补充材料::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影响如何?
(1)措施:“兵、权、钱”的集中:
①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②行政权的集中——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③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2)特点:①从军权(“杯酒释兵权”)入手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收归中央;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了地方分裂,但也导致地方办事效率低下,而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②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巩固了统一,但也造成了军事战斗力的下降(文官不懂军事)(积弱);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中央禁军力量强大,地方弱)。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3)原因:①因为他自己是武将出身,通过军事政变--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才做的皇帝, 为了防止部下效仿才有了“杯酒释兵权”.从此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格调被确立下来(这也是岳飞等著名将领被害或不得志的根源)②吸取了藩镇乱唐、亡唐,以及五代藩镇割据为害国家分裂局面出现的教训。(课文42页第一段)
(4)结果影响:积极: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弊端(消极):但是带来严重恶果:一是权力过分集中;造成冗官冗费;三是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四是地方财政困难,军事基础和物质基础薄弱,这是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
2、具体表现:三冗两积三危机——内忧外患
(1)两积指的是国家               ;(2)三冗指的是      、      、
(3)三危机指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边疆危机
(4)内忧指的是对内无法                          ;外患指的是对外无力
。(课文43也最后一段)
冗兵、冗官、冗费=入不敷出=经济危机=积贫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土地兼并、苛捐杂税)==政治危机   内忧
守内虚外和更戍法==军队战斗力弱====积弱             外患
辽和西夏的威胁==边疆危机==外患
★思考:阅读课文42-43归纳分析三冗的原因
冗官的原因:一职多官制、扩大科举取士人数、恩荫制(43页第二段)
冗兵的原因:每逢灾年收编流民编入军队防止农民起义;挑选各地强壮士兵编入禁军;边塞大量屯兵对抗辽和西夏。
冗费的原因:(43页第三段)冗兵、冗官的费用;大兴土木和皇室开支;交纳岁币。
★思考:宋朝军队人数那么多为何战斗力低下?
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的同时也常常贻误战机。实行更戍法,为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规定禁军轮流驻守京城,频繁调动,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
▲注意结合课文42页的表格读出信息(在表格上两行文字)
▲注意结合课文43页的地图了解什么是澶渊之盟?(宋辽)什么是岁币?(银+绢)
二、庆历新政的失败==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
1、人物:宋     宗、        《答手诏条陈十事》;2、中心:
3、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
◆失败后,范仲淹创作《       》“先天下           ,后天下            ”
4、作用: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背诵问答题:北宋中期出现怎样的社会危机(即笔记中的必然性)?指出具体表现(三冗两积三危机内忧外患)。出现危机的根源是什么?庆历新政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
第二节、王安石变法(内容)
一、目的:缓解社会危机,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二、内容:★记忆方法:青龙君目四方,将兵保甲保马军器监,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
名称
内容
作用


(经济)

发运使根据各地生产和宫廷
需要的情况,就近采购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了农业生产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限制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清丈土地,收取赋税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强兵
(军
事)

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
减少军费开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事力量

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

百姓自愿申请养马,政府给予优惠政策
保障了马匹的质量,节约了朝廷的费用。

负责武器制造,论质行赏
改善了军器的制造,保障了战争的需要。
育才(教
育)
改革科举
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
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改革学
校制度
改组太学,重编教科书《三经新义》;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
★     思考: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     最能体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有哪些?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评价、启示
1、失败原因:P51最后一段
(1)指导思想有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
(2)变法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3)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
(4)变法后期,宋神宗决心动摇及其去世,王安石变法失去强大的支持。
(5)根本原因:无法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无法真正给农民利益。
2、评价:
(1)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2)作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现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局限性: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无法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无法真正给农民利益。
3、启示:
(1)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扰,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改革者要有坚定的政治魄力和远见卓识;
(3)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且用人得当;
(4)改革成败关键是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命运为转移。
背诵问题:王安石从那几个方面实施变法(富国强兵育才或经济军事教育三方面)?主要措施有哪些?取得哪些成效?变法失败的原因、评价、启示。
(若问:为改变积贫积弱采取哪些措施?扣除育才或教育)
附答案:★思考:变法中增加政府收入的主要措施:青、市、方、均
★     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青、募、农
★     最能体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想的措施有哪些?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