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小数字怎么打复制:中部五省开发区经验及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2:21:47
中部五省开发区经验及启示——赴中部五省开发区学习考察的报告
一、中部五省开发区发展特点
(一)中部五省开发区数量不一,发展现状不尽相同
从我们考察的情况看,中部五省开发区数量有多有少,发展各有特色和优势,开发区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中部五省开发区2004年发展情况如下表:
省份 保留开发区数量(个) 开发面积(平方公里) 生产总值(亿元) 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 单位面积GDP(亿元/平方公里) 税收(亿元)
河南省 27 121.59 421.6 4.78 3.47 52.10
山西省 23 52.63 345.3 11.65 6.56 27.31
江西省 98 235.25 1013.2 28.95 4.31 52.90
安微省 112 295.68 796.7 16.55 2.69 81.13
湖南省 99 274.32 1434.0 25.55 5.23 80.00
* 表中数据来自各省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发区审核情况汇总表”
上表表明,经过清理整顿后,保留开发区数量较多的是安徽省、湖南省和江西省,这三个省基本上每个市、县(区)都建有开发区,山西省、河南省只是在市和重点县建有开发区。2004年,开发区完成生产总值最多的是湖南省和江西省。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是江西省,达到28.95%,近全省的1/3,开发区对全省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开发区单位面积实现生产总值最高的是山西省,其次是湖南省和江西省。开发区税收收入最高的是安徽省和湖南省。
(二)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中部五省开发区发展明显分为两个阶段:(1)2001年以前为开发区创建发展阶段。开发区数量不多,引进项目和资金不多,发展相对滞后;(2)2002年至今为开发区大发展阶段。在工业化战略指导和推动下,中部五省开发区不仅数量有明显的增加,而且发展十分迅猛,经济快速增长,不少开发区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山西省14家省级以上开发区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208.4亿元,同比增长50.7%,增幅高于全省生产总值36.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总值431.5亿元,同比增长49.4%;税收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61.2%。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科工贸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税收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118.8%、149.4%、95.4%、333.3%。江西省98家开发区2004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1.3%,占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的30.2%;实交税金52.9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工业园的快速发展,不仅加快了全省工业化进程,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而且还拉动了江西省经济发展速度,2001年至2004年,全省GDP的增长分别为8.8%、10.5%、13.0%和13.2%,呈逐年上升之势。
(三)产业特色鲜明,板块经济初见成效
中部五省开发区十分注重项目引进和产业培植,努力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我们所到开发区,要么是同类或相似企业、产品聚集,要么是主导产业上、中、下游企业聚集,不仅加快了开发区主导产业的形成,而且还使得开发区产业特色更加鲜明,板块经济初见成效。河南省开发区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个开发区都基本上初步确定和形成了自己的主导产业。如郑州、洛阳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29家,高新技术产品1094种,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7.8%和35.5%。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0%以上。江西德安县工业园聚集大型服装企业12家,
3万纱锭以上纺织企业5家,电子元器件企业16家,已实现年生产服装210万套,纺织规模20万锭,年生产电子温控器等元器件4000万只。安徽铜陵开发区聚集了较多的铜深加工企业,年铜加工能力近50万吨。开发区产业聚集也吸引了众多世界跨国公司投资,仅安徽省三家国家级开发区统计,就有日本三洋、西门子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开发区。
(四)基础设施投入大,规划建设标准高
中部五省绝大多数开发区规划建设标准高,走进开发区,宽敞的道路、现代化的厂房、绿荫的草地,使人无不感到开发区规划之好、建设之美、发展之繁荣。江西省各开发区不仅始终坚持“观念就是财富”的理念,高标准编制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对入园企业做到功能分区、有序排列,而且对企业门牌和厂房、道路和草坪,也做到高标准设计和建设。河南省大多数开发区坚持“建设未动、规划先行”的原则,突出现代化、生态型、功能园、新城区四大特点,高标准、高品位、大手笔地编制园区的总体规划。郑东新区远景总体概念规划通过国际征集方式,经多方评审,采用了世界著名规划和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方案,该设计方案在2002年“世界建筑师联盟年会”上获得首届“城市规划设计杰出奖”。同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更是不遗余力,舍得投入。焦作高新区2000年5月成立以来,在已经开发建设的11平方公里上,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84亿,建成了14条主干道、4座桥梁、150万m2的绿化景观带,高标准地实行了水、电、路、邮、话、网、汽等
“七通一平”。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城市功能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把开发区作为发展工业的载体来抓
中部五省都认为,中部五省是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规模;发展工业需要相应的平台和载体,开发区就是最好的选择;抓住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就等于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2001年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对省情进行清醒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和依托,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工业园数量由原来的18家增至98家,新创建的工业园区达80家,几乎每个市、县(区)都有一个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河南实施“中原崛起”发展战略,“中原崛起”战略突破口就选择在“工业化+城市群”上,即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工业这条“短腿”伸长,并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等省辖市的中原城市群。这就使得位于大中城市的开发区成为“中原崛起”的载体,受到重视和加强,开发区连续几年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都在30%以上。
(二)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
中部五省无论是县、市政府,还是开发区管委会,对招商引资工作十分重视,摆上重要位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招商引资中思想解放,工作力度大,措施实在,成效明显。
一是实行“全员”招商。“全员”的范围不仅仅是开发区管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而是全县或全市的干部群众。江西德安县采取“压担子、排位子、亮牌子、摘帽子”的措施实行“全员”招商。
“压担子”就是年初下达任务,将89个县直部门和乡镇组合为26个招商团,每个团每年至少要引进一个项目,做到县领导和每个单位都有招商任务;“排位子”就是每季度通报一次各团组招商引资情况,按招商引资成效排位,并在县新闻媒体上公告;“亮牌子”就是每半年对未完成情况的单位通报亮黄牌,对排名后三名要求在全县千人大会上讲明原因及整改措施;“摘帽子”就是对第二年仍未完成任务的单位,免除主要领导的职务,目前全县已有3名领导摘掉了“帽子”。通过这些措施,德安县不仅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而且一跃发展成为全省工业先进县,2004年财政收入增幅位列全省第二。
二是实行以诚招商。就是通过守诚信、重承诺,感动客商,吸引投资。这方面,江西上高县工业园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高县是一个地处偏僻的小县,没有交通区位优势,没有资源优势,没有劳动力优势,也没有政策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建园之初,在引进旺旺集团项目时,旺旺集团为测试他们的诚意,提出90天内在一个前有水库后有大山的地方建成一个250米×65米的单体厂房的苛刻要求。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认为招商引资应讲诚信,书记、县长带头干,甚至在大年初一都忙在工地上,并举全县之力集资1173万元,用掉炸药10多吨,平整土地80.5亩,较好地满足了客商要求。上高县工业园这种诚实守信、一心为客商着想的精神不仅使旺旺集团落户,而且还引来了台湾保成鞋业等一批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建材、机电企业入园。到2004年底,上高县工业园招商项目达279个,到位资金14亿元,2005年进园项目可突破300个。
三是实行“吃亏”招商。对大项目、高科技项目敢于吃“眼前亏”。河南焦作高新区为了引进蒙牛乳业集团落户,他们投资近亿元,为项目无偿供地400亩,并按要求修建了标准厂房。蒙牛乳业集团的进入,不仅提升了开发区建设水平,还较好地利用了黄河外滩水草优势,促进了地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和农民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2004年公司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超6000万元,解决了近10万人就业,同时带来包装、印刷、运输等产业链发展,间接吸引外地资金近30亿元。湖南望城县开发区为晟通科技公司征用和平整土地1680亩,该公司将在开发区投资28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60亿元。
四是实行产业链招商。这几乎是所有开发区的共同做法。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开发区内的合肥日立挖掘机整机厂,吸引并引进了二宫、东海橡塑、永升机械及合肥中建等配套企业进区发展;通过联合利华公司HPC生产基地的落户,吸引了印度爱索尔、印尼精英包装、美国永新塑料和丹盛包装等配套企业入区;通过江淮汽车、安凯车辆、昌河轿车等整车厂家,带来了汇金零部件、江淮底盘、发动机、万都空调等一批配套企业。
五是实行有选择招商。中部五省不少开发区实行有选择招商,如设置招商引资门槛,对进区项目进行筛选,把重点放在招大商、招大项目、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区落户上。山西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进区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科技含量、容积率都作出了明确要求,进区项目不多但质量较高,2004年引进投资额4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4个,其中世界500强富士康占地1160亩,总投资10多亿美元,年产值达300多亿元,可提供3万多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不少开发区对项目的类型和性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如江西省明确要求,在招商引资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要对进区项目进行筛选,要坚决执行“三个不搞”,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项目坚决不搞。
六是实行多种方式招商。如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招商会、洽谈会,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建立专业园区,如欧洲园区、台商投资区、海归人员创业园区、浙江工业园、打工人员创业园等,为不同投资者提供发展空间;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区内投资者座谈会,听取意见,解决问题,请他们提供招商信息;建立项目库等。
(三)在政策上支持开发区发展
中部五省十分注重用政策引导和支持开发区发展,不仅赋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而且还从资金上、干部使用上给予开发区支持。2002年以来,中部五省都出台了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中,江西省在2002年和2003年连续出台了三个政策性文件;山西省在对开发区清理整顿的同时,于2004年10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区管理办法》,对开发区设立和管理进行了规范,对开发区政策进行了明确。
在经济管理权限上,中部五省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尽可能给予开发区管委会较大的权限,简化办事程序,力争做到办事不出园区。河南、山西等省还建立各项审批“直通车”,开发区在省直有关部门单列户头,直接报批。如河南省明确规定,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可以单独报批,随报随批,用地指标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决。山西省明确,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管理和监督工作,由省国土资源厅派驻开发区的直属分局统一负责;国有独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手续,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委托开发区工商分局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开发区管委会颁发;开发区总体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承办等。除省级政府出台政策性文件外,一些市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给予开发区支持。如太原市就授予太原高新区和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113项管理权限(综合经济管理权21项,部分行政管理权92项),在开发区的服务大厅就可以办完项目入区的所有手续,较好地提高了效率,优化了环境。
在资金支持上,江西、山西、安徽等省都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安排专项资金。江西省从2002年起,每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省发改委每年安排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去年1200万元,今年2000万元)。目前,全省98个工业园区管委会都拿到了30-50万元的补助资金。安徽省2004年,在省级财政每年给开发区2000万元工业项目贴息资金的基础上,又拿出8000万元,专项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奖励。据安徽省发改委同志介绍,省财政资金的投入,带动了市、县配套配资金、金融机构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仅银行新投入开发区资金就达30亿元。
在干部使用上,各地都把优秀的、有闯劲的、年轻的干部派往开发区,并重视对开发区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江西上高县工业园自2002年至今,四任工业园管委会主任都得到了提拔使用。
(四)多策并举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开发区的发展重点是项目引进,项目引进需要土地承载,征用土地就会产生失地农民问题。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既是保持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部五省大部分开发区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还立足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带领农民致富作为立区之本,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通过实施“两个安置”(农民的住房安置,农民的就业安置)和“三个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农村向城市转变),较好地实现了“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现在,开发区建有7个社区,每个社区都建有医院、学校;55岁以上农民均实行了供养制;所有劳动力全部得到了培训和上岗;适龄儿童从小学到高中学习全部免费;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这些举措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开发区多年没有出现上访、告状的现象。山西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制定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区属村民市场化就业的有关规定》和《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和市场化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区内企业吸收劳动力,引导农民多途径就业,而且还在开发区征地过程中以村为单位,以财政作担保,以土地作价集体投资入股等形式,参与开发区收益稳定和前景较好的热电、水务、管务等基础设施项目,解决农民长期收益问题。
(五)十分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
在管理体制上,中部五省开发区普遍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构建开发区管委会,尽力做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一般看,国家级开发区和规模较大的开发区,管委会职能较为完整,管理有乡镇和办事处,如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设在县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大多只有经济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而没有社会管理职能。即使是管理职能较全的开发区,也尽可能做到“精简、效能”。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不对口设置机构,同时各职能局只设局长、副局长、主办(正科级办事员)、副主办(副科级办事员)职位,不设专职科长、副科长、办事员职务,开发区管委会实行三级主办制,首问负责制,二问终结制。这些都简化了办事程序,加强了办事责任,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领导体制上,中部五省普遍实行开发区机构高设或领导高配。湖南省在2003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开发区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对开发区管理机构、行政级别进行了明确:即国家级开发区为副厅级,设在市、州的省级开发区为正处级,设在县的开发区为副处级。其中,还根据实际情况,将望城开发区等3个设在县的开发区明确为正处级。与此同时,明确开发区管委会管理人员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统一下达“开发区专项编制”,国家级、省级和设在县的开发区编制分别为60名、45名和35名。
在运行机制上,中部五省普遍采取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给开发区带来了活力。开发区普遍实行聘任制和聘用制,并在内部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出能进,以机制造就人才,靠人才推动发展的氛围。山西省政府在文件中明确要求,开发区管委会新任主任、副主任要按照党管干部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其薪酬与开发区发展业绩挂钩;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实行聘任、聘用制,新增人员必须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取,其工作人员的薪酬与开发区财政收入的增幅相挂钩。太原高新区2002年在省、市组织部、编办、开发区管理部门组织下,向社会招聘管委会主任及局级领导,时年37岁的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张新伟应聘为管委会主任。新的运行机制给开发区到来了新的发展,2002年开发区入区企业600家,到2004年已增至1400家;财政收入连续增长,2002年至2004年财政收入分别为1.8亿元、2.6亿元、3.5亿元,在全国高新区中的排位也迅速前移。
三、中部五省开发区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强力支持十分重要
中部五省开发区建设经验表明,开发区好坏、发展快慢与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全社会支持力度成正比。一个地方党委、政府越重视,部门越支持,社会认同度越高,开发区发展就越快,尤其是在开发区起步创建时期和发展上档升级时期。重视和支持不仅要体现在认识上,还应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江西省之所以近几年开发区得到快速发展,与省委、省政府对开发区地位、作用的认识,以及每年一个政策性文件、1个多亿的资金投入支持是分不开的。
(二)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发展第一要务十分重要
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实践上看,开发区发展方向是产业区,重点是要通过上项目发展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把开发区做强做大。中部五省开发区普遍坚持项目立区的建区方针,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开发区工作的第一要务和头等大事来抓,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不仅舍得花时间、花气力,“一切围绕项目转”,而且招商引资措施实、方法新;不仅开发区招商,而且当地党委、政府也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使得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中部五省尤其是江西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工作第一要务的做法以及丰硕的招商成果,已充分说明了这一做法是正确和可取的。
(三)重视提高县域开发区发展水平十分重要
县域开发区由于量多面广,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乃至全省开发区发展。中部五省开发区发展最为迅猛的是江西省,而江西省开发区搞得最好的是县域工业园,江西工业园不仅发展方向明确,坚持以工业为主,而且力度大、发展快。同中部五省比,我省开发区数量多、总量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区发展较为先进,在全国排位较前。但县域开发区普遍存在项目不多、引入资金有限、建设标准不高、发展不快的问题。然而,县域开发区在我省开发区中又占有重要的地位。我省现有的140家开发区中有109家开发区设在县(市、区),占总数的80%;我省102个县(市、区)只有21县(区)没有开发区,设有开发区的县(市、区)达80%;设有开发区的大部分县(市、区),新增工业产值和税收80%来自开发区。所以说,提高县域开发区发展水平,无论是对县域经济发展,还是对全省开发区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不断创新开发区体制和机制十分重要
同一般区域比,开发区发展的优势和活力在于体制和机制创新。从中部五省的经验看,鼓励、支持开发区在体制和机制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十分必要。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中部五省开发区在领导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用人机制等方面的做法,如实行机构高设、领导高配的做法;通过合理界定职能,科学设置机构,把开发区管委会建成一个机构精干、人员精简、办事效率高的服务主体的做法;对开发区管委会领导领导实行聘任制,工作人员实行聘用制和全员竞争上岗,并将他们的薪酬同开发区发展挂钩的做法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在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用地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总之,只要有利于开发区的发展,有利于招商引资,我们都要鼓励试、鼓励闯,从而保持开发区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建设开发区十分重要
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有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一是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二是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处理问题。妥善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既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部五省开发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江西省主要领导就曾经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工业园区建设与保护群众利益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仅在环境保护上就多次转换发展思路,发展方针也由开始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到“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再到现在的“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能够创造金山银山”。虽然文字相差不多,但体现了认识的深入和发展思想的转变,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几点建议
总的感到,我省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发展是快速和健康的,开发区数量和经济总量在中部六省开发区中排位是第一。但中部其它省份开发区发展态势迅猛,发展各有特色,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以更大的举措,促进我省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出台开发区政策
去年以来,我委根据省长办公会议的要求,代为草拟了《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已经省政府办公厅、省法制办多回合的征求意见、协调和修改,充分吸收了有关部门和方面的意见,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符合我省开发区实际,具备正式出台条件,同时,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都已原则同意。建议尽快出台实施,以促进我省开发区加快发展。
(二)召开全省开发区工作会议
4月11日省委常委会已同意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全省开发区工作会议,建议此会在今年10月召开,以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形势,表彰先进,明确任务,达到再动员、再鼓劲、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目的。届时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会并作重要讲话。
(三)给予开发区财政资金支持
中部五省经验表明,财政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加快开发区发展,而且可以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大量的投入。当前,我省开发区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予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十分必要。建议比照江西省的做法,省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贴息。省发展改革委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四)争取国家级开发区政策
中部各省国家级开发区数量一般在2-3家,远远少于东部沿海地区(浙江宁波市就有7家国家级开发区)。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中央正在研究制定“中部崛起”政策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务院将我省宜昌、黄石两个开放城市的开发区批准列为国家级开发区。
(五)建立开发区统计制度
为适应我省开发区发展壮大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改变我省开发区经济指标统计不及时、不准确、可比性差的状况,建议建立全省开发区统计制度。并借鉴学习江西经验,将开发区统计工作交由省统计局负责实施,相应地省财政增列部门预算,以提高开发区统计的准确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