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 xerox清零:邹静之:微博已影响到创作 拼文化才能有自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39:40
出书、创作歌剧、写电影剧本,从脍炙人口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到《铁齿铜牙纪晓岚》,邹静之似乎总有在作品中照应现实的能力。日前,在中国电视剧编剧首届论坛上,邹静之以电视剧编剧的身份亮相,并谈及了不少关于戏剧创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微博已影响到创作

  作为一位已经年过半百的剧作家,“与时俱进”的邹静之坦言曾经颇为迷恋微博:“我有一天看微博,就那么溜达着看,三个小时过去了——我突然觉得这三个小时这么快就过去了。我获得了什么呢?我算了算,确实有一些感动,确实有些微博是让你一下子就想流泪的。还有一些特别逗的微博,给人总的感觉,微博就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后来我给微博总结了四句话,就是‘来了就看,看了就说,说了就走,走了就忘’。后来我想到一个问题,作为我们编剧来讲,面对微博这么吸引人的一种传播形式,将来我们的戏剧会变成什么样?我问过我的学生,我说你写戏之前是不是看微博看累了才开始写?他说是。我深切地感觉到他写的戏,第一,带着微博的气息;第二,是精神累了以后,当作休息来写戏的。后来,我坚决地要他终止这种方式,但是不行,他说离了微博他几乎没法生活。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现象。”

  年代戏写得远远不够

  邹静之说,因为自己写过《琉璃厂传奇》《五月槐花香》《倾城之恋》,似乎便确立了他“擅写年代戏”的定位。“我一想别人找我写年代戏,永远说的好像就是这一类的东西,那个年代市井的、世俗的,或者某一类别的社会戏,他们认为这就是年代戏。”对于所谓的“年代戏”,邹静之也有自己的定义,“说到年代戏,这一百多年的历史,真是写戏人可以有很多选择的节点——我说的节点,是历史的节点,我觉得我们写的还远远不够。比如‘白话文运动’,一群文人不单闹革命,而且掀起了一种改革书面语言方式的运动。我个人觉得,现在很多先锋派,或者先锋的艺术家都没有搞过这么大的行为艺术。一些文化人,可以使得全中国的报纸不再是文言文,不再是八股,那是多么大的一个行为!这就是一个历史节点。我觉得这些年代戏,包括后来的革命英雄、抗日英雄、解放战争的英雄,都是因为它的历史节点的丰富性,使得年代戏的人物特别有风范。历史题材剧也好,古装戏也好,就像一位法国人说的,‘一个优秀的民族不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就不是优秀的民族’。”

  拼文化才能有自信

  邹静之说,“文化就跟你穿的衣服一样,有的人穿上名牌就特别自信,不是名牌就不自信。现在不是讲‘拼爹’吗?有的时候坐在一起就是比祖宗。我们祖先伟大的辉煌,很多我们都没有写出来。一个民族不输出自己优秀的价值观,不借助电视这个大众的平台用祖先的礼仪、文明来教化观众,是一个特别缺失的东西。在日本机场的免税店,我亲眼见到一个女子拎着很多口袋,一边走一边说,‘为国争光,把钱花光’。我不希望我们变成消费王,或者仅仅是以自己的文化外衣而骄傲的民族。”(记者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