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7k500 评测:大暑(阳历7月23日左右)食疗养生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6:31:10

时令物语

  斗指丙为火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日大暑。

  大暑时值每年的阳历7月23日左右,此时,太阳黄经为120度。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比小暑还要热,所以称之为“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大署节气三候为: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陆生的萤火虫喜欢把卵产在枯草上,到了大暑时节,萤火虫开始卵化,古代的人们便认为是腐草变成了萤火虫;接着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雨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使天气渐渐向着秋天过渡。

  大暑时节既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有关大暑的谚语有很多:

  头伏萝卜二伏荞,三伏里头种白菜。
  初伏有雨,伏伏有雨。
  三伏之中无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大暑至,万物荣,泥鳅黄鳝变成龙。
  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
  西北雨,落过无车挤。
  夏雨隔田埂,蹲在雨里拔旱葱。
  夏雨隔牛背,媳妇晒棉被。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炎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养生经

  大暑时值中伏前后,此时天气炎热、多雨,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一些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挡酷热暑湿,从而导致痉夏、中暑等病。因此,此时应采用各种方法来防暑降温,以防止中暑等病,如到气温较低、阴凉通风的地方乘凉避暑,或喝一些冷饮及吃些凉性食品等,用寒凉的方法驱散回避暑热邪气。还要注意维护人体正常的阳气,保护元气免受伤害,故“养阳”与“就凉避暑”并不矛盾,目的是一致的。《遵生八笺》说:“须于止阳,以消暑气”。说明养阳有助于消暑,避暑可以防止阳气的消耗。

  另外,大暑还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旺盛的节气,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些在冬季比较容易发作的病应该在夏季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暑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大暑食疗要点

  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本节气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

  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除此之外,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盛夏阳热下降,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为宜

大暑进补食疗方

  杏子粥

  原料:杏子5-10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成熟的杏子洗干净,煮烂去核。另以粳米入沙锅,加水600~800毫升,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杏子肉、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渴。

  应用:阴津亏虚所致的肺燥气喘、咳嗽无痰、口干烦渴、胃脘隐隐灼痛、饥而不欲食、唇舌干燥等。

  注意:本粥煮制时,以稍稀为佳,不宜太稠厚。

  荷叶粥

  原料:新鲜荷叶5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荷叶洗净,剪掉蒂待用;将粳米加水煮粥,荷叶盖于粳米上,粥熬好后,揭去荷叶,在粥内加入适量白糖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功效: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应用:适用于暑湿泄泻、水肿、眩晕、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等。

  注意:荷叶有清利之性,虚者少食。

  葛根粉粥

  原料:葛根粉30克,粳米50克。

  制作:先将葛根洗净切片,水磨澄取淀粉,晒干备用,每取30克,与粳米(先浸泡一宿)同入沙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至米花粥稠为度。

  用法:每日早、晚餐温热服食,或上下午作点心服。

  功效:清烦热、生津液、降血压。

  应用:阴津不足之烦热口渴及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性糖尿病、慢性脾虚泻痢等。

  清脑羹

  原料:干银耳50克,炙杜仲50克,冰糖250克。

  制作:将炙杜仲煎熬3次,收取药液待用。将干银耳用温水发透,除去蒂头、杂质,洗干净;冰糖置文火上溶化,熬至微黄色,备用。取一洁净锅,倒入灸杜仲药汁,下入银耳,视银耳泡发情况,可适量加入清水,置武火上烧沸后,改用文火久熬至银耳熟烂,再冲入冰糖汁熬稠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肝肾、降血压。

  应用:肝肾阴虚所致的头目眩晕、眼胀昏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心悸怔忡、烦躁失眠,以及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而属肝肾阴阳亢者。

  莲子芡实糯米鸡

  原料:乌骨鸡1只(约1千克),白莲子20克,芡实15克,糯米1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乌鸡去毛,剖除内脏,剁掉嘴、爪,洗干净。莲子(去心)、芡实、糯米洗干净,共装入纱布袋里,扎好口放人鸡腹内,用线把腹部切口缝好,置沙锅内加水适量炖汤,待鸡熟烂后,拣去药袋,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用法:分次饮汤食鸡。

  功效:补脾益肾、固精止带。

  应用:脾气亏虚、肾气不固所致的白带量多、淋沥不尽、月经不调、遗精滑泄、白浊如米泔、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  

  三鲜茶

  原料:鲜藿香30克,鲜荷叶50克,鲜芦根100克。

  用法:将以上3味切碎,共煎水代茶饮。

  功效:芳香化浊、清凉解暑。

  应用:小儿夏季发热长期不退、苔腻口渴、不思饮食等。

  三叶茶

  原料:鲜荷叶、丝瓜叶、苦瓜叶各适量等份,白糖适量。

  制法:将上述三叶放入杯中,冲入沸水,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暑。

  应用:小儿夏季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等。

  参梅甘草茶

  原料:太子参、乌梅各15克,甘草6克,白砂糖适量。  

  用法:将以上3味共煎水代茶饮。

  功效:益气生津止渴。

  应用:夏季伤暑口渴汗多、全身乏力等。

  山楂银菊茶

  原料:山楂、银花、菊花各10克。

  用法:将山楂研碎,3味共煎水代茶饮。

  功效:化淤消脂、清凉降压。

  应用:肥胖症、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及其头痛、眩晕眼花等

常见病大暑调治法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人,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并且此时也是腹泻和痢疾、肠胃病多发的时节。在此节气我们为大家介绍以下几种疾病的调治偏方: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夏天是霍乱多发的季节。

  丁香汤

  用料:丁香14枚。

  制用法:将丁香加水煎汤,顿服。

  功效:温脾胃、止霍乱。

  适应症:霍乱呕吐。

  扁豆散

  用料:白扁豆100克,米醋适量。

  制用法:将白扁豆炒黄,捣碎研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以米醋送下。

  功效:消炎解毒、止泻、定搐。

  适应症:霍乱吐泻、手足抽搐等。

  醋盐方

  用料:米醋150毫升,精盐少许。

  制用法:将米醋放入瓷器内,烧沸后加入精盐即成,1次服下。

  功效:解毒杀虫、止呕止泻。

  适应症:霍乱吐泻。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天气炎热易患此病。

  蒲公英绿豆粥

  用料:鲜蒲公英40~60克,绿豆50克,粳米50~100克。

  制用法: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加水煎汤,去渣,加入洗净的绿豆、粳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3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症:鹩口疮,症见颊粘膜有一层稍隆起粗糙灰白色物,似色块,不易拭去,口腔粘膜多干躁、不流涎等。

  绿豆茶

  用料:绿豆、白糖各30克,茶叶2克。

  制用法:将绿豆洗净,捣碎研末,与茶叶共置杯内,用沸水冲泡,候温,调入白糖饮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适应症:鹅口疮。

  老黄瓜汤

  用料:老黄瓜1根,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老黄瓜洗净切片,加水煮沸10~15分钟,去渣,调入白糖服用。每日1剂,2~3次分服,连服5~7日。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适应症:鹅口疮。

  西红柿汁

  用料:西红柿适量。

  制用法:将西红柿洗净,去皮,挤出汁液,先把西红柿汁含在嘴里2分钟,然后徐徐咽下。每日6-8次。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生津止渴。

  适应症:鹅口疮。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销需之间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天气闷热也是冠心病多发的日子,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人,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保护好心脏功能,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活动。

  山楂益母茶

  用料:山楂30克,益母草10克,茶叶5克。

  制用法:将上3味放入杯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清热化痰、活血通脉、降脂。

  适应症:气滞血淤、心络受阻型冠心病。

  银杏叶茶

  用料:银杏叶5克(鲜品15克)。

  制用法:将银杏叶放人杯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益心敛肺、化湿止泻。

  适应症:冠心病。

  山楂柿叶茶

  用料:山楂12克,柿叶10克,茶叶3克。

  制用法:将上3味放人杯内,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2剂。

  功效:活血化淤、降压降脂。

  适应症:冠心病、高脂血症。

  酸枣仁粥

  用料:酸枣仁60克,粳米200克。

  制用法:先将酸枣仁炒熟,加水煎沸30分钟,去渣,再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食用。每日1剂。

  功效:补肝益胆、宁心安神。

  适应症:冠心病之惊悸、盗汗、虚烦不眠、多梦等。

蛔虫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多因吃下了被蛔虫卵污染过的食物或水,或不注意个人卫生,蛔虫卵从口食人而引起。夏季亦是最易感染此病的季节。

  菜籽油方

  用料:油菜籽油适量。

  制用法:取多量油菜籽油灌服(或加香葱同服更佳)。

  功效:散血、消肿。

  适应症:小儿蛔虫性肠梗阻。  

  薏苡仁根汤

  用料:薏苡仁根30-6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利尿、驱蛔。

  适应症:蛔虫、咳嗽、肺痈等。

  黄皮果汤

  用料:黄皮果60克(干品18克)。

  制用法:将黄皮果加水煎汤,空腹服下。

  功效:止痛。

  适应症:蛔虫上攻、心下痛。

  青梅煮酒

  用料:青梅30克,黄酒100毫升。

  制用法:将青梅洗净,与黄酒共置瓷杯中,上笼蒸20分钟即成。每次服15-30毫升,每日2次。

  功效:安蛔驱虫。

  适应症:蛔虫性腹痛。

麦粒肿

  麦粒肿(睑腺炎)又叫“针眼”,是眼睑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它是由感染所致的,通常为葡萄球菌感染,一般可累及睑缘或眼睑内一个或多个腺体。在开始的时候,局部会有红肿、病痛,随后眼睑会隆起一个比米粒小的疱,触压时会感到疼痛。红肿后经过一段时间会化脓,数天后会穿破出脓。

  双花明目茶

  用料:野菊花30克,银花10克。

  制用法:将上2味放入茶壶中,冲入沸水,候温,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疏风清热、明目解毒。

  适应症:麦粒肿。  

  荸荠瓜藤茶

  用料:荸荠、鲜丝瓜藤各30克,茶叶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连服5-7日。

  功效:清热祛湿、消炎止痛。

  适应症:麦粒肿。

  白菊花茶

  用料:白菊花9克。

  制用法:将白菊花放人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疏风清热、消肿解毒。

  适应症:麦粒肿。

  山楂苦瓜汤

  用料:山楂50克,苦瓜3条。

  制用法: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解热消肿、清心明目、活血化淤。

  适应症:麦粒肿。

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得名。该病病程迁延难愈、易复发。高温时节,皮肤裸露更不利于湿疹的康复。

  马齿苋汤

  用料:鲜马齿苋250~500克。

  制用法:将马齿苋洗净切碎,加水煎汤服用。每日1剂,连服5—7日。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适应症:湿热型湿疹,症见红斑水泡,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有糜烂、结痂,患者常自觉瘙痒难忍,或瘁痛兼作,伴有口苦、尿短、便结等。

  山楂麦芽茶

  用料:山楂、麦芽各10克。

  制用法:将上2味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健脾消食。

  适应症:脾虚型湿疹,症见皮损暗红不鲜,表面水疱渗液,部分干燥结痂,伴见面及足浮肿、胸闷纳差、口淡而腻、大便溏薄等。

  双花外洗方

  用料:野菊花50克,槐花15克。

  制用法:将上2味水煎取汁,候温,浸洗患处。每日1—2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适应症:阴囊湿疹。

  大枣扁豆汤

  用料:大枣10枚,白扁豆3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1剂。

  功效:健脾利湿、养血润肤。

  适应症:慢性湿疹。

毛囊炎

  盛夏季节,由于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及汗水不易蒸发、散热机制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汗液排除不畅,此时极易引发毛囊发炎。

  丝瓜茎叶外用方

  用料:嫩丝瓜茎叶适量。

  制用法:将丝瓜茎叶洗净捣烂,取汁涂搽患处。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消肿。

  适应症:毛囊炎,症见初起为粟粒大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大多成批出现,互不融合,自觉瘙痒或灼痛,主要发于头部,亦见于四肢、腋部、阴部等处。

  凡士林黄连方

  用料:凡士林200克,黄连30克。

  制用法:将黄连研成细末,加凡士林调匀,涂敷患处。每日2-3次。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适应症:毛囊炎

时令果蔬谷排行榜

  椰子

  椰子是热带特产的水果之一,是热带的水果之宝。壳硬肉多汁鲜,椰子果实越成熟,所含蛋白质和脂肪也越多,这是其他一般南方水果所不能比拟的。椰肉椰汁中含有丰富的脂肪、糖类、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90%。椰肉含碳水化合物26.6%、脂肪12.1%、蛋白质4%,以及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

  椰子味甘甜性微热,椰肉具有益气补脾胃、杀虫消疳、使人面色润泽之功能;椰汁有强心、利尿驱虫、滋补消暑、止泄等功能。在炎热的夏季,椰汁有很好的清凉消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对心衰水肿有疗效。用椰汁洗头,能使头发黑亮润泽。

  百合  

  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鳞茎,因其鳞茎有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因而得名“百合”。自古以来百合被视为吉祥之物,取其“百年好合”的寓意。百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经常服食百合,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

  百合有润肺止咳、补中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温病热后神志恍惚、虚烦失眠。现代又用于妇女更年期神经官能症、癔病等症。

  百合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成分。

  将百合的鳞茎剥瓣撕去外层薄膜,蒸、煮、炒、烩、做羹、烧粥、制蜜饯,食之软糯清香。可用百合制作八宝甜饭、桂花百合羹,甜而不腻,清凉解暑;百合同红枣、绿豆共煮,冷食清凉甘冽,堪称消暑解暑佳品;若与粳米同煮成稠粥,拌人白糖或冰糖,食之健脑。

  豇豆

  豇豆为豆科植物豇豆的种子,原产于印度和缅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蔬菜作物之一。豇豆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为次起源中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要产地为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夏、秋季采摘未成熟的嫩荚果鲜用,或于秋季采收成熟的荚果,除去荚壳,收集种子备用。

  豇豆中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铁、锌、磷、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成分。中医认为豇豆有健脾补肾的功效,对尿频、遗精及一些妇科功能性疾病有辅助疗效。

  海蜇

  海蜇又称水母,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口腕部及伞部,分布东南沿海水域。海蜇在水中游动时像降落伞,伞体部分叫海蜇皮,伞体下垂的8个口腕部分叫海蜇头。市场上出售的海蜇皮和海蜇头,是经过加工后的成品。蜇头、蜇皮均可入药。

  海蜇有清热平肝、化痰消积、润肠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痰热哮喘、食积痞胀、瘰疬痰核、大便燥结。现代用于高血压病、头昏脑胀等。

  莲藕

  莲藕为睡莲科植物莲的肥大根茎,因其根一节生二荷,必定两两相偶,叫“藕”是取其偶意。藕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药用价值相当高,是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上好的食品和滋补佳珍。我国种植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

  莲藕营养丰富,含糖类甚丰,还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多,食物纤维含量也高。

  莲藕生用性寒,有清热凉血作用,可用来治疗热性病症,莲藕味甘多液,对热病口渴、衄血、咯血、下血者尤为有益。

  藕的顶端第一节,肉嫩脆甜,最宜生吃;第二、三节,熟食最佳,如在藕孔中填塞糯米,煨熟切片以白糖蘸食则味美;第四节  以下各节,茎体逐渐细小肉质薄,可烹调多种可口菜肴,或晒干碾成藕粉调羹,老幼或体弱者食之易消化吸收。

  牛蒡

  牛蒡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根叶食用,果实人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东北及西北地区的林下、林缘、山坡、村落、路旁均有野生。从唐代开始就有人工栽培。《本草纲目》记载:“其根皆食用,人呼为牛菜”。牛蒡作菜已多年未用了,因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现又开始人工栽培,山东烟台已发展种植660多公顷,成为我国出口佳蔬之一。

  牛蒡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咖啡酸、绿原酸等。作为一种粗纤维植物,它能清除体内垃圾和毒素、改善体内循环,有一定的利尿解热、抑制发炎的作用,尤其对糖尿病、肥胖症、风湿、解肝毒、便秘等有明显疗效

大暑起居宜忌

  大暑节气中,炎热的程度到达极点,中暑人数急剧增加。对于中暑,我们要以预防为主,多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是十分有益的,在家也好,外出活动也好,都应巧妙地避开最高气温段。

  中暑的诱发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矛盾还是气温。预防中暑,最重要的是改善小气候环境,通过凉棚、水幕隔热,通过自然和机械通风环境降温,对于高温作业者,应进行合理的营养补给。

  人们在夏季对中暑的预防较为重视,但对阴暑症往往认识不足,正如《时病论》所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

  对于阴暑,祖国医学是这样论述的:“静而得之”,“避暑乘凉得之”。意思是在夏天酷暑之时,人们往往贪凉,露宿太过,或久卧空调房间,或饮用生冷、瓜果、甜腻之品无度而患此病症。阴暑的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湿,所以阴暑不像中暑那样明朗化和发病急骤。阴暑病程比较长,湿邪缠绵,治疗不对路,患者也是极为苦恼的。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阴暑的原因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体内新陈代谢旺盛,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当遇到气候突然转凉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后,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人,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诱发中风及半身瘫痪等病症。  

  预防阴暑的发病,切不能过于贪凉,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空调,还要节制生冷饮食和大汗之后冷水淋浴。此节气也是心血管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一大危险关头。所以心脏病、糖尿病和前列腺等患者,在此节气中要分外小心。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身体的保养。情绪上一定要保持乐观、愉快,切不可急躁或大怒,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而富有营养,不可过食太咸的食品;睡眠要充足,不可在过于困乏时才睡,应当在微感乏累便开始入睡,并且睡眠前不可做剧烈的运动,睡时要先睡眼,再睡心,逐渐进入深层睡眠。

  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房中也不可有对流的空气,即所谓的“穿堂风”。早晨醒来,要先醒心,再醒眼,并在床上先做一些保健的气功,如熨眼、叩齿、鸣天鼓等,再下床。

  早晨可到室外进行一些健身活动,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以身体微汗为度,当然,最好选择散步或静气功为宜。气温高的中午不要外出,而居室温度亦不可太低。不但要做好午睡,白天只要微感困乏,即可小睡片刻。一天也不能无所事事,应当有意地进行一些活动。如下棋、练书法、绘画、观看演出等,但嗜好不可太深,应适可而止。

  对于有公务在身的患者,要把工作安排得井然有条,并且工作量不宜过大。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们,在加强饮水、合理饮食及睡眠充足的前提下,可以多做些运动,让身体发发汗,这样对身体也是有益的。只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量亦应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的人,在做一些较大的运动后,大量的出汗会使身体有一种舒服的畅快感,运动量应该以此为度。值得注意的是,停止运动后,不可用冷水给身体降温,也不能过量地喝冷饮,最好喝些热茶或绿豆汤等防暑饮品,刚刚做完较剧烈的运动也不可马上卧床休息,并且也不能立刻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