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st 硬盘:案例评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34:17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教师:刘桂军(北京五中分校,高级教师)

评析教师:陈康叔(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学校:北京五中分校

授课教师:刘桂军

授课班级:初三2班

 

使用的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下册)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1.本课题内容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的知识范畴。

2.本课题是金属的核心内容,之前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本单元首次对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打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节课采用先具体、后抽象的方法进行研究,要引导学生运用“物质分类”、“结构决定性质”等观念从化学科学的视角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知道氧气跟镁、铁、铜等金属的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知道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可得到硫酸亚铁和铜。已有的认识水平:学习了空气、氧气、水、碳的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知道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要以实验为突破口。

如何通过认识、比较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和递变性是学生感觉困难的,对于一类物质的研究方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科学探究,认识、比较几种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总结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和递变性。

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认识金属的化学活动性。

3.从微观上解释金属化学性质存在的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反应观、分类观及研究一类物质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宏观与微观、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的思维方法认识客观事物。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和递变性

(二)教学难点

研究一类物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核心问题

活动

素材

 

 

环节一

从已知的事实出发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维导图引入

 

 

学案

 

 

 

环节二

深入探究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

 

 

 

 

 

 

环节三

从微观上解释金属存在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ppt展示:

 

视频录像

 

 

学生实验

 

 

 

ppt展示

教师演示实验

 

 

ppt展示:常见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

 

环节四

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布置作业

 

 

ppt展示: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的PPT链接

案例评析】

刘老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这节课有很多创新之处。刘老师应用了思维导图,拓展了学生关于金属的认识和研究的视角。除了具体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刘老师还很关注研究一类物质的一般过程,研究一类物质过程的学习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方法的教育价值,刘老师在本节课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此外,刘老师将学生学案上书写的一些内容在教学幻灯片中展示,促进了学生的思考与分享,刘老师巧妙地将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教育资源,利于自己的教学。

刘老师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把握准确,难点处理得当。

但是还有如下可以改进的地方:

刘老师应该将本节课的教学放在整个初三化学中处理,甚至放在整个中学(包括高中)化学教学中去考虑。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有序;学生对知识才能深刻认识;能力才能全面培养。

从“《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也可看出刘老师不善于撰写比较规范的教学分析和课时计划。

1.既然是“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的是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若如此,从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上看,似乎“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什么都没讲,都放在了第2课时。这种材料的撰写,主要是捋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我以为这一学时(第二课时)的教学,从知识方面主要解决常见金属的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顺序。

2.从板书设计上看反映不出教学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

板书不只是教学的标题,而应该反映出教学的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意图。

例如,板书可以这样设计:

 

3.对投影片中内容的一些质疑:

①第一页:是否应该是: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2)

②第三页是干什么的?是学生的学案,还是教师归纳的结果?若是学生的作品,教师应作相应的点评,在投影片中要有标示;若是教师的归纳小结,应整理成序。

③第5、7、9三页中有自相矛盾的内容,如:常温下与O2的反应——2Mg+O2=2MgO,条件是点燃。点燃是常温?常温下不与O2反应——铁为什么会生锈?难道生锈只能在高温下进行?……。

④第8页图中表示Au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是吗?真金不怕火炼!对金的提炼或熔炼也不是在高炉中进行!不要给初三的学生形成错误的金属冶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