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android开发:徐州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0:16:37
徐州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张敬华 来源:新华日报 添加日期:11年11月23日

  江苏围绕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持续加大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在区域创新格局中,苏北地区的贡献份额依然偏低。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推动创新要素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生产需求有机衔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争先进位,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取向和工作重点。

  随着金融危机倒逼全球经济转型升级,新的科技产业革命正在加速孕育,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力求在未来发展中引领潮流、抢占先机。同时,当前国内各地发展也面临资源瓶颈制约、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集中有效资源壮大创新型经济,以创新驱动培育战略增长点、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已成为各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江苏围绕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持续加大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区域创新能力已经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但在区域创新格局中,苏北地区的贡献份额依然偏低,去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左右,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推动创新要素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生产需求有机衔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争先进位,为创新型省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取向和工作重点。徐州作为江苏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产业配套体系健全、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特别是在新能源、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完全有基础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走出一条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带动苏北及淮海经济区创新型经济的迅速崛起。

  近年来,徐州全市上下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按照“存量提升、增量带动,重点突破、面上推进”的总体思路,把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和产业化基地建设、矿山物联网应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作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社会带动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机制,根据经济后发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特点,着力打造苏北及淮海经济区科技创新高地和成果转化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连续三年保持70%以上高位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增幅高达96.7%、总量达1262亿元。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存量提升,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大带小,加快推进徐工集团和中能硅业两大世界级企业高端研发能力提升以及规模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在两大世界级企业研发能力提升方面,实现两大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同国际接轨,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徐工集团科技研发能力连续22年居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第1位,今年研发投入达8亿元、增长30%以上,徐工南京研究院、欧洲研究院正在加快建设,成为“201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省唯一入选企业,中能硅业科技研发投入完成1.4亿元、增长30%,在美国设立了全球科技研发中心,汇聚了一批国际顶尖技术人才,在手国家和省级研发课题10多项,6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投入使用。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我市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专门研究制定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政策激励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16家,相当于原有企业研发机构的总和,目前全市国家级研发机构达17家,省、市级研发机构分别达158家和726家,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264%、高于全省162个百分点。

       第二,突出增量带动,促进创新型经济加速扩容提质。一方面,全力扶持大学生集群创业,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首选之地。近两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大学生创业园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在徐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无偿提供创业场所,相继出台了20多项配套文件,在税费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在贷款担保与贴息、房租补贴、创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有针对性地选择成长前景好的企业进行上市培育,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目前,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已达10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家企业入园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物联网和节能环保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行区。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依托徐州煤矿和非煤矿山较多的基础,积极发挥中国矿业大学在国内矿山安全领域的领先科研优势和技术优势,着力强化由技术突破向产业化发展的延伸。目前,矿山物联网工程已被列入省十大科技创新工程之一,开发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7项、新产品5项,夹河煤矿、利国铁矿两大示范工程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矿山人员环境实时感知,通过国家验收后即可向全国推广,正在建设的国家安全科技产业园已入驻30家物联网企业。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上,选取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国内最大铅再生企业江苏(邳州)春兴合金集团,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目前,总投资8亿元、年产20万吨铅及铅合金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一期投产后将具备处理30万吨废旧电池的能力,可年产合金铅及电解铅40万吨;依托该项目建设的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铅集聚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在物联网、节能环保产业的带动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今年1—9月实现产值1186亿元、是去年的1.4倍,占工业生产总值的近四分之一。

       第三,推动重点突破,大力提升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我市把国家高新区创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这项工作于今年4月列入了国家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会商议题,9月份省科技厅又与我市签订了《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明确了近期共同推动的五个方面十项工作,形成了多层面协力推进的强大合力。同时,我们集中力量抓好产业集聚、公共服务、科技金融和人力资源“四大平台”建设,大力实施“蓝火计划”,着力打造以优势资源为保障的科技创新联盟。今年以来,徐州高新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6%,基本形成了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了小贷公司、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金融机构,设立了淮海创新发展研究院等人才培育集聚载体,汇聚了50多家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区域性创新中心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在谋求重点突破的基础上,我们统筹推进科技型园区建设,中德(鲁尔)低碳经济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正在加快建设,第一批15家市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正式启动,34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了集信息管理、行业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第四,狠抓面上推进,构筑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势。着眼强化创新意识、形成创新合力,营造创新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我市在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投入的同时,专门设立了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各县(市)区也相应安排了财政配套资金。今年以来,全市财政共投入科技资金4.2亿元、增长50%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9亿元、增长21%左右;成立了总规模2亿元的高新创业投资基金,以及苏北第一家科技支行,引入了股权交易所、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初步构建了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切实强化高端人才引进。今年已吸引了近400名高层次人才来徐发展,特别是创新性地设立了中国矿大企业发展研究院、徐州工程学院创业创新学院等,为促进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互动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三是积极推进开放式创新。我市积极借鉴美国北卡三角科技园的成功经验,由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美国未来科技创新国际投资公司合作,正在规划建设中美(徐州)创新科技示范园,主要用于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高端商务等成长型产业发展,计划3年内引进100家以上的科技创新企业。

       在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对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发展转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我们认为,后发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突破常规发展的模式,抓住“一个关键”,切实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并轨”发展。“一个关键”,就是要在准确把握和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确定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选择最有基础、最有潜力的领域率先攻关,形成同经济发达地区错位竞争的创新特色,切实避免盲目跟风和产业同构。“三个有机结合”:一是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基础作用有机结合。明确政府、市场在创新型经济发展中不同的角色定位,既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引导、清晰的产业政策和完善的推进机制,不断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又要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真正以市场需求、技术应用拉动产业发展,形成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的强大合力。二是壮大产业规模与掌握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不仅具有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研发投入高、科技成果转化周期长的风险。作为后发地区,一方面应主动抢抓市场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迅速壮大,缩小同先发地区在规模上的差距;另一方面在产业起步阶段,应力求掌握核心技术,通过强化科技投入、推动内外部联合创新等途径,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在竞争中积极抢占技术高端、市场高端。三是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有机结合。传统优势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能够有力带动传统优势产业的调整升级。在集中力量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生动力的同时,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其通过产品技术的换代升级、延伸产业链条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使传统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互动发展、有机融合。

       (作者系徐州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