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ync back porch: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14:42
472001年第1期(总第25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
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
程这一重大问题。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
而科学认识的实质就在于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
本主义发展理论的内涵,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
现实。
一、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
发展理论的内涵
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首先把握马
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思想的内涵和实质。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思想
19世纪,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得到了高度发展,它的
各种矛盾有了较充分的暴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广泛兴
起。在这一历史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盾运动为主线,提出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
进程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而具有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
二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
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和取得的
经济成果并不能归劳动者占有,而是由资本所有者占
有。这就使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过程中
各种社会矛盾也同时积累,特别是阶级矛盾呈现激化
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并不能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这
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具有它固
有的历史局限性。
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渡性。他们认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不可避免地
要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发生矛盾,生产力越发达,生产的
社会化程度越高,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也就越尖
锐。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
矛盾是贯穿整个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基本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客观上要求用生产资料公有制
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
科学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
程的基本思想,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和革命的主
要任务。在马克思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已有了相当的
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出现,无产阶级正在为争取
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而斗争。因此,他们的任务是科学地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论证资本主
理论探讨
本栏目由南京师大
经济法政学院协办
顾钰民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上海200092)
[关键词]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科学认识
[摘要]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思想的
内涵和实质,要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
[中图分类号]D0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01)01-0047-044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1期(总第25期)
义产生、发展、最后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进程,为
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2·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思想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列
宁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特征,抓住由垄断产生
的一系列矛盾,全面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
程。
首先,列宁根据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并在经济、社会
生活中居统治地位这一事实,全面论述了资本主义的
生产关系的变化。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
义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最充分的物质基础,因而列宁认
为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入
口。
其次,列宁全面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
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尖锐矛盾,指出了这些矛盾的尖锐
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国内的阶级冲突和世界战争;战
争激化了已经存在的各种矛盾,削弱了资本主义统治
的力量,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
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列宁的这一
思想,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提供了理
论依据,并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所证实。
再次,列宁针对垄断给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刻
影响,全面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所呈现出的寄生
性、腐朽性和垂死性,阐明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正在
走向自身的反面。但列宁又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
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存在着腐朽的趋势和发展
的趋势,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不同的趋势占居上
风的情况。
科学把握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同样不能
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列宁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国家
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由此导致第一次世
界大战,整个资本主义统治的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在某些国家中已经成熟。因此,列
宁的任务是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所面临的内外矛盾,
深刻地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矛盾和发展趋势,并
以此为重点,全面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世界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体系的包围之中进行
自身发展的时候,列宁从苏联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
要出发,清醒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占
居的优势,考虑得更多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
中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实际上
已经隐含了要联系社会主义的发展来认识资本主义发
展的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
论更具有时代特征。
3·邓小平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思想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
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国家与垄断资本相
结合,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调节和干预,使资本主义
的经济关系在自身的框架内继续得到调整,从而具有
了与二次大战以前大不相同的新特点。由于国家的干
预,由于自身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和自身发展的不断
积累,资本主义使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得到了
缓解,资本主义正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
其次,由于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特别
是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
的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经济获得了持续的大发展。战后
几十年中,资本主义总体上处于加快发展的状态。
再次,国际形势的缓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一个较好空间。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
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
环境,因而他们之间既相互竞争和斗争,又相互合作和
协调,彼此之间形成了密切的关系。
战后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使时代的主
题由革命与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
意味着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
制度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两种制度的直接对抗与冲
突让位于共处与竞争。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仍然
具有着自身发展的潜力,它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内延续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
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依然在起作用。
邓小平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客观
地分析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提出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科学认识
理论探讨492001年第1期(总第25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基本思想。其主要内容有:
一是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目的是为
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目前,资本主义发
展在世界中居主导地位,它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然具
有较大优势。我们必须在注重发展自己的同时,还应学
会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先进的东西。因此,邓小平
多次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
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
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
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
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二是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制度并存的条件
下,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须与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
联系起来。由于两种制度的并存和互相影响,资本主义
发展的历史进程不仅要受其自身内在规律的支配,而
且要受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对此,邓小平指出,到了
下一个世纪的中叶,中国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这
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一条
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
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同上,第225页)
在邓小平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思想中,
更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如何加快实现自己的发展,如
何实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这就把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
新的水平。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进程的基本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历
史进程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
段、社会主义革命面临不同任务的历史条件下,强调的
重点是不同的。这并不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
根本看法不同,而是根据新的实际,对这一问题认识的
深化,使理论认识更具有时代特征,更符合资本主义发
展的现实。
第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把
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方法,又要切实从时代特征和客观现实出
发;既要防止脱离实际,只是停留于抽象的理论推论,
又要避免只是从现象出发,简单化地看问题。
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现实
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其中,20世纪
这一百年的发展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在这一百年中,
资本主义发展经历的两次大的自我调整和三次大冲
击,对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着巨大影响。
第一次大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
断阶段。在垄断阶段,资本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运行
规律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垄断资本对经济、政治、社
会生活的全面统治,一方面使垄断资本的经济关系、组
织形式能够适合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因而推动
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大了在资本主
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和容量;另一方面,又进一
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相互之间的矛盾,这些
矛盾的激化又对资本主义造成了巨大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大冲击,
其直接结果是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链条中出现了薄弱环
节,为社会主义革命突破这一环节取得胜利创造了条
件。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使资本主义不再是在没有对
立面制度的条件下发展了,而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共
存的条件下发展。这使得资本主义能够从社会主义的
发展中吸取了它所缺乏的东西,从而加快了对自身各
种关系的调整。
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第二次大冲击是20世纪20
年代末爆发的特大经济危机。大危机从根本上动摇了
资本主义的传统发展模式,在造成生产力大幅度倒退
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看到了自身发展存在的问
题和局限,使它们深刻认识到光靠市场机制已不能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又为解决危机与缓和矛盾提
供了种种对策思路,国家调节和干预的全面加强,就是
其中采取的重要对策。资本主义通过自身的调整,在确
立新机制的基础上延续着自身的发展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资本主义的第三次大冲击,
其结果是世界上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整个世界
的发展格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化。面对社会主义在多国
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在更多地调整自己的各项政
策,吸收和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这在相当程度上
理论探讨50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第1期(总第25期)
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的重要变化
就是由私人垄断发展到了国家垄断阶段。在国家垄断
阶段,国家不但作为上层建筑作用于社会经济活动,而
且直接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主体,这
就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国家资
本的出现使资本的运动突破了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
大大提高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其次,国家对经济活动
的全面干预,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市场机制本身的缺
陷,国家实行的以整个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各种社会政
策,在客观上起到了缓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作用,从而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相对有利的社会环境。这一切
变化,都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从总体上看是生产力
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经济关系和政策在不断地进行调
整,资本主义目前正处在自身发展的相对稳定期。具体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生产力呈现加速的态势,资本主义制度
所能容纳的生产力水平并不是已经发展到了尽头,它
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特别是新科技革命对社
会生产力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使当今资本主义
制度下生产力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第二,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
调整。这说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仍然具有自我调整
的能力,从而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能够推
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社会矛盾时而尖锐,时而缓和,但总的发展
态势并没有激化到威胁资本主义制度生存的程度,资
本主义的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合作,在共同利益的驱使
下,合作与协调又往往占了主导地位,这也使资本主义
能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上述三个方面的现实状况决定了资本主义能够在
较长的时间内实现发展的趋势占主导地位。然而,在当
今世界,资本主义并没有因为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使
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发生本质的变化,相反,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的不断增加,而
这些财富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就不可避免
地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对其
生产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但它并没有触动资
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也没有改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原理的真
理性。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资本主
义发展的现实,正确对待资本主义,以有利于社会主义
的发展为基本立足点来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同时,
我们必须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这是我们在当代科学认识资
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根本目的所在。
责任编辑:查朱和
理论探讨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供不应求的商品几近没有。与此
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支稳定增长,消费水平也明显提高。
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6 651元,比1995年
增加1 77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1 973元,增加539元。
随着短缺时代的结束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
发生显著变化。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
出的比重)城镇居民由1995年的49.9%降到1999年的
41.9%,农村居民由58.6%降到52.6%。城镇居民吃好、吃精、
注重营养、追求方便的倾向更加明显,在外就餐明显增多。农
村居民食品消费中主食消费下降、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的倾
向更加明显。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原粮消费247.5千克,比
1995年减少11.5千克;猪牛羊肉消费量从11.3千克增加到
13.9千克,增加2.6千克。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九五”前4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
面积由8.1平方米增加到9.8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由21
平方米增加到24.4平方米。交通通信条件大为改善。1999年
底,全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1亿户和4 324
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3%,其中城市为28.4%。农村通电话
的行政村的比重达到79.8%。轿车开始进入城镇居民家庭,农
村居民家庭摩托车拥有量快速上升。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拥有
量进一步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新型大
容量、多开门冰箱,低噪音模糊型滚筒全自动洗衣机,家用空
调器,家庭影院,中高档家具成为消费热点。
———摘自《人民日报》2000年9月22日
·小资料·我国社会商品日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