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保险公司信誉怎样:七年不痒——为何少年仍爱选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43:46

七年不痒——为何少年仍爱选秀

  选秀类电视节目本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却丝毫没有水土不服的迹象,尽管有人发出了“选秀已死”的唱衰质疑,但它哪儿死得了!2011年暑期档,除《快乐女声》外,有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江苏卫视的《非同凡响》……  自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发轫算起,选秀类节目已进入传说中的“七年之痒”之际,不过人们尤其是年轻的男男女女仍然一窝蜂地扑向选秀的舞台,七年不痒的他们为何如此这般爱选秀?

选秀熙熙,皆为利来;选秀攘攘,皆为利往

选秀,无法舍弃的利益诱惑
  选秀作为一种遴选某方便表现优秀之人的机制古已有之。比如清代的宫廷选美,是为了给满族的皇亲权贵们挑选“秀女”,与现在的“世界小姐”评选模式并无二样,要拼的是容貌气质。再比如,我国自隋唐以来推行的科举取士制度,其本质也是“选秀”,只不过它比的是写八股文章,所谓“一篇文章定终生”。宫廷选秀,为的是挑拣出色的美女娶妻纳妾,同时也为了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科举取士,则是为了为王朝选拔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治国人才,维护帝国的运转和稳定。显而易见,现在如火如荼的选秀类电视节目背后也充满了利益的诱惑,它的名字叫做“商业化”。
商业与传媒的“合流”
  商业化本无所谓好,无所谓不好,选秀也不例外。中国科普研究所2006年12月5日发布的调查表明,目前,在我国公众接触媒体频率最高的依然是电视。在公众每天接触的媒体中,选择电视的公众比例高达76.2%。电视选秀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目的概念,更是一个依托电视频道策划组织的大型活动,是活动经济。作为活动经济的电视选秀具有两大特征:从内容生产来看,它是一种能够占有更多节目资源的节目形态;从内容传播角度来看,它搭建了一个比电视频道更宽阔的平台,并由此形成多渠道、跨媒介的整合营销传播,达到受众市场最大化之目的;从传媒经济来看,电视选秀把节目活动化,把活动过程化,非常有利于打造产品价值链。美国电视综艺类节目总收入中约有40%来自于广告收入,剩下的60%来自于对节目品牌的延伸营销。席卷大江南北的“超级女声”更是赚得盆满钵满,其商业运作已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市场化改革以来“最成功的一次策划”。有报道称,湖南卫视的超女总决赛广告报价为5秒插播价4.8万元,10秒插播价7.95万元,15秒11.2万元,粉丝们为偶像短信投票的疯狂,也为主办方贡献颇丰,此外还有各大品牌的不菲冠名费用。有了商业利益支撑,选手就不难从中分一杯羹。这个,你懂的……

选秀可以混个脸熟,方便找工作或改变生活困境

选秀已经不是成为明星的捷径
  选秀其实早就不是实现明星梦的好途径了。以李宇春所代表的选秀神话时代很难再重演。到目前为止,也只有2005年的《超级女声》真正把平民推到了一线艺人的位置,而这也和当时的娱乐圈环境、经纪公司的实力有很大关系。此后的任何选秀,都没有诞生过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一线明星。这一点,十八九岁的青春少年明白,所有人心里应该也都懂,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花样少年甚至一把年纪、历经世事、身残志坚、颠沛流离的中老年仍然义无反顾地冲向电视台去接受毒舌评委的戏弄呢?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恐怕早就不想做明星了,更多的人是希望通过选秀,混个脸熟,简单点说,就是找个工作。这个工作不同于你我熟知的那些。它基本上有以下特征:不坐班,不交五险一金,不稳定,没有工资卡,但是得经常有点曝光,上个电视。他们中有过气“好男儿”出席个把小产品的发布会,要么就是止步100强的各位女生去诸如《幸福晚点名》这样的综艺节目里做嘉宾——光举牌也说不上两句话,或者是拍拍投放在土豆、优酷等网站的视频广告,给当年的选秀主办方力捧的小歌手演MV,成为古装电视剧里比跑龙套高级一些的有角色名字的四五流小演员……总之一句话:一、要露脸,满足其表演欲;二、挣起钱来不算费劲;三、整天和漂亮的人们呆在一起,过着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生活。当然,如果能在抛头露面的过程里遇见金龟婿或心仪女,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详细]
社会上升空间和福利保障太少,改变生活靠选秀
  几乎“达人秀”类的节目,都有过这样的选手,艰辛的人们在舞台上平静的讲述,热切地表演,每一次都几乎秒杀围观者。中国式“苏珊大妈”、“苏珊大叔”出现在江苏卫视让励志故事继续,白化病选手龚泽艺在深圳卫视与盲人歌手萧煌奇合唱一曲听哭了评委和观众,东方卫视遍地草根成英雄,从身世可怜、母亲重病的乌达木到偏僻乡村的街舞少年卓君……苦情是一剂良药。…[详细]   这些选手来参加选秀,大概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或许更多的想改变生活的困境。他们迫于无奈才会走上选秀之路,来寻觅改变自身的渺茫希望,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上升渠道越来越窄、福利保障制度形同虚设的残酷现实。如果他们是富二代、官二代的话,还会来借选秀节目晒励志故事吗?

“中国梦”在哪里?

选秀带来了个性解放和才华展示的机会
  选秀固然有难以舍弃的利益诱惑和赤裸裸的现实动机,但不可否认,选秀给了年轻人展示自我和才华的平等机会。著名文化评论家张颐武认为,对于几十年来习惯说同样话、做同样事的社会来说,选秀所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体验。在秀场上,人们看到的是个体的鲜活面孔、不加掩饰的欲望光芒;在秀场下,伴随这些“丑小鸭”的蜕变和成长,一同揪心鼓呼。选秀将中国从一个原来完全没有娱乐或者很少有娱乐的社会,一下子带入到了一个大众娱乐的情境。基于这样的社会意义,今天的选秀已经不只是一场商业化的娱乐而已了。偶像们和粉丝们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价值认同。一种张扬自我、敢于拼搏、认赌服输的选秀精神受到了推崇和认同。以奋斗的激情代替失望的颓废,以积极的进取代替消极的抱怨,年轻人认同这种励志的性格和价值理念应该值得我们欣慰。而有了这样的价值理念,不仅在娱乐领域,还可以在其他领域激励人们前行。由此所引发的,可能是一种“中国梦”的萌动。…[详细]
“中国梦”最需要机会平等
  娱乐是人们消遣生活的主要需求之一,选秀类节目客观上为人们尤其是广大年轻的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舞台(当然,选秀幕后的潜规则也屡见不鲜,按下不表),而这正是中国的草根最需要的机会平等。当年轻人面临着动辄数万的高房价,毕业后找不到称心工作的高等教育以及老龄化社会加速带来的养老压力时,改变和强大自己是他们的共同梦想。富二代、官二代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出国留学、当公务员、进国企,除了少数例外,普通年轻人(甚至包括儿童)在他们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选秀——这种看似欢闹喧嚣的电视娱乐节目——反倒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平等舞台,这里不需要特权,只需要唱好一首折服评委和观众的歌曲就有可能成为明星,获得签约和工作机会,选秀节目报名人数的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了。如同热衷买彩票的彩民一样,加入选秀大军也许就是他们的“中国梦”——至少,每个人理论上都有均等的机会。

为何少年仍爱选秀?(点击进入微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