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小额贷款5年还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18:57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招生对象与毕业生就业方向

学   制:三年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就业方向: 适合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网络公司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传播制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文化宣传、广告策划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传播制作公司所需要的新闻采编、新闻播音主持、文艺宣传、广告策划等工作的新闻传播技术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理论知识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课程主线包括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学和写作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熟知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性,能用语言、文字和摄影、摄像、录音手段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
2 专业技能要求: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及与新闻广播电视有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从事新闻与大众传播工作必须具备的播音主持、新闻采编、文艺宣传、广告策划等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文化道德素质要求:通过三年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备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道德,竞争进取的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特别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法律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4 毕业生必须获得的职业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四者取其一或以上)
(1)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级甲等以上)等级证书;
(2)编辑记者合格证书;
(3)播音员主持人合格证书;
(4)网络编辑员资格证。

 三、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

(一). 人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学习分析表

(二)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培养方案分析框架


四、课程设置与时间分配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军事理论、大学语文。
     2、专业基础课: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西方新闻史、播音学概论、基础写作、社会学概论、普通话训练、逻辑学、中国文学作品选等。
     3、专业课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与写作、播音与主持艺术、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网络新闻传播、广播新闻采制、报纸编辑、新闻摄影、广告策划与创意等。
     4、选修课:新闻事业管理、媒体与广告、影视鉴赏、公共关系、社交礼仪等。
     5、集中实训教学环节:军训、计算机应用实训、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训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认证、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二)学时分配

(三)时间分配表


五、主干课程和主要职业技能训练

    (一)主干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评论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广播新闻采制、中西方新闻史、播音学概论、广告策划与创意、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新闻传播、报纸编辑、普通话训练等。
    (二)主要职业技能训练
    主要实训环节含课堂实训336节,集中实训1148节,共计1484节,占总学时的51.89%。
    1、课堂实训
    课堂实训包括个课程实验、现场教学、技能训练。有关课程能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科的发展,合理设置实验内容,配备足够的实验设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2、集中实训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安排5周课程集中实训,30周集中实习实训和6周毕业论文(设计)共41周集中实训,各集中实训与课程内容紧密衔接,并安排好实训场所,基本要求如下:


六、课外教育安排

    课外教育计划是我院各专业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途径,艺术与传播系积极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校内公益劳动,与院团委、学工处、公共基础部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文艺活动、社团活动,体育竞赛、心理咨询、各类讲座及时事政治教育等,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七、教学进程表



八、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依据
    本专业培养方案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参考部分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时代发展特点,经多次讨论修订后编制,该版本为第2版,适用于06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二)方案的特点
     1、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2、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实践教学(含现场教学、集中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实习、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学时总计达1484学时,占总课时51.89%。
     3、突出该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突出课堂的多媒体教学。
     5、改变考试方式与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注重能力考核、等级证书考核与学生潜能的发挥,部分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采用以证代考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