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员工是双休么:新作《女智囊》温信子著讲(2)(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00:25
女 智 囊
——中国古代86位智慧女人的故事
温信子 著讲
2、智慧非凡的赵威后
今天,我们讲一个“赵威后的故事”。有人会问:“赵威后是谁呢?”
赵威后,是赵国君主赵惠文王的王后。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赵人的先祖,是华夏族的一支,国君为嬴姓,赵氏。在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把晋国给瓜分了,历史上称为“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赵国先后在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和邯郸建立都城。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
赵惠文王,生活在大约公元前307年,到公元前266年间,也被称为文王,原名赵何,是赵武灵王的二儿子。他是赵国第七代国君。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等文武大臣辅佐,政治清明,武力强大。
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所写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记载:赵惠文王十年,娶齐愍王女儿为妻,就是今天所说的赵威后(愍,音mǐn读“敏”。 齐愍王,有的书中也写成齐闵王。本名田地,齐宣王之子,田齐政权第六任国君)。至于赵威后的闺名叫什么?似乎无从查考了。
赵威后出生在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教育,知书达礼,心胸宽广,拥有治国的大谋略、大智慧。她生有三子二女,即赵孝成王、长公主、燕后、庐陵君、长安君。
赵惠文王执政的时候,赵威后不仅照顾好王宫里的事,还积极支持文王,充分发挥大臣们的集体智慧,把赵国继续建设成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文王去世以后,她的儿子孝成王年纪尚小,才三十出头的赵威后,临朝执政。她在执政时,重视民生,体恤百姓,有很高的威信。
当然,她也是一个柔弱的女人,需要大臣们的忠心辅佐。史书流传着“触龙言说赵太后”的故事,说的是赵威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发兵进攻赵国。当时的赵国,国力大不如前,没有实力同强大的秦国对抗,只好向关系比较密切的齐国求救。齐国虽然记着赵威后是齐国国君的女儿,但是牵涉到两国的政治问题,还是要求赵威后的儿子长安君,来齐国做了人质,方肯发兵。
赵威后溺爱这个小儿子,一开始,死活也不肯这样做,很多位大臣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几次劝解,还是没有结果。为了小儿子不去作人质,赵威后严禁群臣再来劝说了。太后明确告诉左右:“有人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我老婆子一定朝他的脸上吐唾沫的。”
这时,一个没有实权的闲职官员,国中的左师触龙说希望能谒见太后。太后知道,他也是来劝解的,便气不打一处来,怒容满面地接见了他。
触龙慢步走近太后,请罪说:“老臣的脚有病,丧失了脚力,好久没能来谒见您了,我私下里还在原谅自己,可是怕太后玉体偶有欠安,所以又很想来看看太后。”太后说:“我老婆子也是呀,行动全靠的是手推车。”触龙说:“每天的饮食该没有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度日了。”触龙说:“老臣的胃口现在很不好,就自己坚持着锻炼一下,每天命令自己走上三四里的路,就要这样才勉强增进一点食欲,对身体有点调剂。”太后说:“我老婆子可做不到您这一点啊。”太后见触龙这样关心自己,脸色稍微和缓了一些。
触龙说:“老臣的小儿子舒祺,不成才。现在我老了,偏偏很爱怜他的。希望太后能派他到侍卫队里凑个数,来保卫王宫,所以就冒着死罪来请求您。”太后说:“您对国家忠心耿耿。现在老了,还把小儿子献出来,让他报效国家,真是忠心可鉴呀!他年纪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我这儿子虽然还小,希望在老臣没死的时候,先拜托给太后,任您差遣。”太后说:“您做父亲的,也在爱怜小儿子呀?”触龙说:“老臣实在没什么出息,比做母亲的更爱自己的小儿子呢。”太后笑道:“人常说妇道人家特别喜爱小儿子,您也更如此说呀。”触龙说:“依老臣看,太后您爱女儿燕后,要胜过小儿子长安君呀。”太后说:“您看错了,我爱女儿,比不上对长安君爱得深。”
触龙说:“父母爱子女,为他们考虑得深远一点,才是爱得深呀。太后送燕后出嫁时,抱着她的脚,为她哭泣,想到的是她这就远去了,够可怜,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常常为她祈祷:‘她可别弃婚而返啊!’这不就是为她从长远考虑,希望她的子子孙孙,可以代代在燕国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的呀。”触龙说:“从如今向上数三世,到先王赵籍建立赵国时,赵国君主的子孙,凡是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没有继承爵位的呢?”太后说:“没有。”
触龙说:“不只是赵国,其他诸侯国的子孙有没有呢?”太后说:“我老婆子还没听说过呀。”
触龙说:“这是他们近的灾祸已经殃及自身,远的殃及他们的子孙。难道是君王的子孙,就一定得不到好的善报吗?地位高人一等,却没什么功绩;俸禄特别优厚,却没有什么操劳,而金玉珠宝却拥有多多。太后给长安君的是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给他,又赐给他大量的钱财,却没有想到给他为国家做出功绩的机会。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来安身立足呢?老臣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得太近太浅了呀,所以老臣以为你爱小儿子,不如爱女儿啊。”
太后听了左师触龙的一席话,仔细惦量,认为这位有职无权的老臣十分忠厚,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身为一国执政的太后,只知溺爱,不视国情,惭愧呀!于是,她被感动了,对左师触龙说:“您说的是啊。就任凭国家派遣他到什么地方去吧。”
于是,太后吩咐人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辆,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见到外甥来作人质了,就立刻出兵援赵去了。
触龙虽然有职无权,却智慧过人,说动了赵威后放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去作人质。而赵威后最终还是听从了有理有据的劝说,以国家利益为重,说明她这个执政的太后,真是智慧非凡的女中圣哲。
〖女子国学馆〗
【第2课】劝解与听劝之道
一天,女子国学馆探讨了“触龙言说赵太后”的故事。
易女说:我们聆听了赵威后的故事,其中的“触龙言说赵太后”一节,也是历史上流传的一个著名的智劝的范例。
温老师说:是的。我们的前人和今天的人,听了或看了这则范例,总是在赞扬左师触龙智慧过人之处。其实这里包含了“劝解之道”和“听劝之道”呀。如果一个人去劝解另一个人,没有被说服,就被说成“不听劝”。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样的劝解没有达成意图,没有什么效果的背后,是劝解不得法、不到位。触龙以关心的角度出发,循循善诱,启发了赵威后,说明触龙很会劝解人。这样的“劝解之道”有情有理,说在点儿上了,所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赵威后,即赵太后,只是一时没有把亲情和国情处理得当,而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到娘家齐国去作人质。经过触龙入情入理的关照和劝说,觉悟过来,把国情放在了亲情之上,顾全大局,最终亲派长安君入齐作了人质,迎来了齐国的援兵,保住了赵国的江山社稷。这样的“听劝”之举,实际上是圣智化的选择,不失为舍亲为国的大义之举呀!这样的“听劝之道”,值得学习和效仿。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嘛!
【经典范例欣赏】赵威后的爱国之智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问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瑱,音tiàn读“田”字音的去声,即第四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于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解读】
齐襄王派遣使者,到赵国去问候姐姐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就向使者问到:“咱们齐国今年的收成还可以吧?百姓们还安乐吧?国君也好吧?”
使者见她还没看信,就问个没完没了,有点不高兴,便说:“晚辈奉国君之命,专程前来看望您老人家,您不先问齐王的身体状况如何,却打听年成和百姓的状况,这有点先卑后尊吧?”赵威后说:“话不能这样说呀,如果年成不好,百姓们拿什么来生存下去呢?如果没有老百姓,哪里还有国君呢?怎么能说我在把尊卑颠倒了呢?”使者见太后这么一说,知道自己错怪了她,连忙请罪。
赵威后接着问到:“咱们齐国的隐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记得:有粮食的人,他送给吃的;没粮食的人,他也送给吃的;有衣服的人,他送给穿的;没有衣服的人,他也送给穿的。他这样做,是在帮助齐王在养活百姓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没有重用他呢?
还有一位士,叫叶阳子,这个人还好吧?他怜恤那些鳏寡孤独的人,救济那些穷困的老百姓,补贴老百姓生活上的不足,这是在替齐王照顾百姓呀!为什么国家至今还没有加以任用呢?
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佩等首饰,到老不嫁,为的是一心奉养父母双亲。她这样做,是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呀!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被朝廷褒奖呢?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奖封,齐王怎么能治理好齐国,抚恤万民呢?
于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朝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对外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庸庸碌碌的方向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使者听了赵威后的一番问话,无言以对,心里却赞叹着这位已经成为赵国王后的齐国女子,这样关心自己的祖国。使者回国后,把赵威后的话向齐襄王原原本本地汇报了,齐襄王十分感谢他这位伟大的姐姐,钦佩她的智慧真是无与伦比的呀。
待续。新作,版权所有,欢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