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招领启事范文:[原创]中国未来的大海军之路路在何方? - 军事杂谈 - 华声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48:03
[原创]中国未来的大海军之路路在何方?
东篱隐者 发表在军事杂谈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70-1.html
发表时间:2011-4-7 14:23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近来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中国建造航母的消息,航母梦当然也是中国数代人的梦想。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航母是海权的象征和综合国力的象征。而一边却是法国与俄罗斯这两个传统的陆权强国打算放弃航母的传言。那么我们中国以航母为主导的海军之路路在何方呢?下面我不妨做一一分析。
“地理决定民族命运”,不知这一句大家认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一个民族所在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发展与命运:中国汉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得利于中国的地理----中国的东部是太平洋,北方是苦寒不适合人类生存的西伯利亚,西方是在古代和近代难以穿越的大沙漠,西南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南方是潮湿炎热的中南半岛。在日本崛起和俄国人占领西伯利亚以前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中国史也就是中国内部统一和分裂史、中国史也就是中国人内斗史。而中国只有东边是靠西太洋的,中国只是一个半面朝海的国家,这一点决定中国仍然是一个欧亚大陆上的陆权大国。由于沙漠的隔离和地形的支离破碎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分裂。而欧亚心脏位置的俄国则是在一定程度上注定要称雄于欧亚大陆的。而面临两大洋、幅员辽阔地产丰富的美国则注定是会成为世界强国的。这一切都是地理决定的。如果一个国家占有这样的地利,使它既不必在陆上保卫自己,也不可能存有从陆上扩张其领土野心,那么,同一个拥有陆上疆界的国家相比,由于它的目标是一心一意地指向海洋,它就占有一种优势。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政权的威胁绝大多数来自北方:北方无天险可守且北方多是游牧民族的聚居生存地。直到近现代中国的威胁不仅来北方,而且还来自于东南沿海:北方的沙俄和从海上入侵的英法日等国。由于大家太多关注的是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和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的签订,所以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中国现代最大的威胁来自东南沿海而忽视了陆权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而实际上由于海权岛国、例如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与中国在海上发生冲突多半是经济原因—两次鸦片战争都是如此,当然中国的近邻--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战争除外:日本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而一直向往东亚大陆的陆权。但大家不要忘记了:中国在近现代史上由于海上入侵而导致的大多是经济利益的损失和屈辱的回忆,但我们没有因西方海上的入侵而丢失一寸领土:西方的海权国家大多数不可能跨过大洋来占领中国;而我们因为在近现代史上的衰弱而导致面对欧洲国家的陆权时而丧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侵占了我外东北、外西北、唐努乌梁海以及分裂了外蒙,而沙俄在陆地上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是我们民族史上最为巨大的创伤,因为它压制了我们民族的生存空间,而这些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无法用金钱来度量和挽回的。

在现代海权国家想进攻陆权本土,那么除非海权国家相对于陆权国家有相差几代的技术优势。否则不太可能。
世界上史上的海权强国大多是多面频临大洋的国家和岛国:英国、美国、日本。虽然世界史上的荷兰、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德国、俄国这些可海可陆的世界大国虽然都先后建立过世界上庞大的海军,但它们都先后很快衰弱了---犹如昙花一现。虽然称霸世界海洋数百年历史的英国海军也衰退了,但英国海军称霸世界海洋的历史远远长于可海可陆的陆权国家。荷兰、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德国、俄国这些传统意义的陆权大国虽然都先后拥有宠大的海军。但纵观历史,陆权大国的海权的海战都先后在海战当中失败于真正的海权大国的海军之手:海权大国拥有对海洋了解和海洋文化、战略理解的先天性优势、对海洋单方面的投入。陆权大国始终难以摆脱在海洋上战胜海权大国的缩命论。真的是应念了一句古话:陆权大国是陆战内行:陆权国家在大力发展海军的同时必须大于发展陆军---而同时大力发展海空军则迟早会将一个国家的经济给拖垮的;而海权大国是海战内行:海权国家不太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发展陆军而只要侧重于发展海军就可以了,双方各自守着自已的一片拥有自已的天地。下面我就不妨通过举世界海战史的例子来进行验证。
首先讲的英国与荷兰的海上战争。17世纪荷兰迅速崛起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世界海洋迎来了的海上的荷兰马车夫时代。1650-1674曾先后发生了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三次英荷海洋争霸战。第一英荷战争以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击沉1500艘荷兰商船,沉重的打击了荷兰的经济。承受巨大损失的荷兰不得不于1654年同英国签定《威斯特敏斯特条约》,对《航海条例》作出重大让步。第二次英荷法之间的战争则是英国联合荷兰战胜的陆权大国法国而告结束,第三次英荷战争是以英国于1674年与荷兰签定《多佛尔和约》,承认《布雷达和约》有效。英国退出荷法战争。第三次英荷战争正式结束。荷兰通过三次与英法之间的战争而彻底宣告其海权强国地位的丧失。1680-1713年英荷联盟海军重创了可海可陆的法国海军,战争结果是以英荷双方对法国的胜利
英国与西班牙的海上争霸战:1586—1604年战争揭开了两国武装争夺的序幕。1588年,由130艘舰只组成的西班牙舰队进入英国海区,但在英吉利海峡遭重创(参见格拉沃利讷海战)英国一举摧毁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一战也确定了英国的海上殖民霸权。1604年双方缔结和约。西班牙虽仍保持原有的殖民地,但其海上贸易的垄断权却大为削弱;1625—1630年战争中,英国得到荷兰和法国的支持。这次战争以双方不分胜负告终;1655—1659年战争中,法国支持英国。1655年5月,英国舰队攻占牙买加岛。1657年4月,英军在法军的援助下于特纳里费岛(加那利群岛)附近击败西班牙舰队,1659年6月攻占敦刻尔克。战争于1659年年底结束。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中,英军于1704年8月4日攻占战略要地直布罗陀,并在那里建立了海军基地。西班牙相继丧失了撒丁岛、西西里岛、米兰和那不勒斯。此外,英国还获得了在西班牙各殖民地贩卖黑奴的垄断权(贩卖黑奴合同,西班牙文为asiento)。
1718—1720年战争中,西班牙企图收复其地中海的领地。但是宾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分舰队击溃了西班牙的地中海舰队。英军的基本战略方针是:既靠本国的兵力,又借助法国、荷兰、奥地利等盟国的兵力来消灭对方的舰队,以此最后决定战争的结局。
1726—1728年战争中,西班牙再次试图收回直布罗陀又未成功。英国舰队封锁了西印度群岛,使西班牙政府无法继续进行战争。
1739—1748年战争,是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力图夺取西班牙在巴拿马海峡的殖民地,但以失败告终。为此英国曾建立了两支分舰队,一支从墨西哥湾进攻,另一支从太平洋进攻,结果都未能完成既定任务。
1762—1763年战争是七年战争(1756—1763)的一个组成部分。英国在这次战争中对西班牙进行了一次最彻底的打击。英国舰队凭借其在西印度洋海域的巨大优势,夺得了古巴的哈瓦那。与此同时,东印度公司占领了菲律宾的马尼拉。此时,西班牙实际上已丧失了整个舰队。根据巴黎和约(1763),西班牙被迫将佛罗里达割让给英国,以交换哈瓦那和马尼拉。

英国与法国的海上争霸战则以1812年英国海军司令纳尔逊率领英国舰队在特拉法尔加打败当时在陆上称雄的拿破仑的舰队而宣告结束。

通过以上的海战确定了英国海军在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海上霸权的位置。
20世纪初随着东方日本的兴起而爆发了日本与沙俄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冲突。通过1904-1905年一系列的海战,日本海军基本上全歼了沙俄太平洋舰队和由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组成的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特别是在对马海战中日军海军以损失几只鱼雷艇的代价而全歼了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俄海军损失的舰船总吨位高达38万吨。此战也是世界海战中史规模最大的海战之一。此战的结果是宣告沙俄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关于此战的失败当然除了俄海军策略的不当之外,俄国人不最关键的是俄国人对海战和海洋的理解不如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日本人,对马海战不是俄国人不勇敢--俄军有一只军舰的尾炮直到在其沉没的最后一刻仍旧在对日舰开炮反击(此舰的英勇行为直到今天仍在俄国广为传唱):俄国人打海军以打大规模陆战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海战,这点在日俄争夺中国旅顺时也反映出来--舰炮在军舰上被拆下来移到陆地上进行炮击。

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虽然英国海军的损失略微大于德国海军,但英国海军成功地在战略上压制了德国海军,迫使德国的公海舰队成为只能呆在港口当中。
在二战当中拥有超强综合国力的美国联合英国打败了日本和德国海军,从而奠定了美国称霸世界海洋的历史。

在冷战当中苏联发展了一支规模和战力仅次于美国的远洋型海军,但由于苏联是一个传统的陆权强国,陆上的安危关系地俄国人的生存。其结果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同时齐头并进的大力发展海军与陆军的军备竞赛当中轰然倒地,它是被自已虚耗而拖垮的。美国由于经济发达和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可以使美国腾出手来发展海空军,美国不可能象俄国人那样过多关心自已的陆上的安全。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决定了这个国家是以海权为主还是以陆权为主,历史证明一个可海可陆的陆地大国是不可能齐头并进同时发展海空军的,因为它的国力难以允许这么做。陆权大国是几乎难以在海洋上的争霸当中最终打败传统的海权强国的。

中国做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大国,中国发展未来的海军应着眼于保护中国在海外的海上贸易,不能以称霸为主,更不能成为世界第一海权强国为目标。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经济根本是不可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既使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经济超过了美国,但我可以预言:中国的科技在未来的100年是不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而海军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的社会传统和社会环境以及中国的文化决定了中国在未来的200年都不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从新航路开辟以来的500年是欧美白种人称霸世界的历史,这一点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发生变化。个人觉得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航母战斗群以2到3个航母战斗群为最佳,更大规模的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这样可以始终保持一个航母战斗群在海上为中国的海外贸易护航;同时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完整,何况当今的世界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贸易体系。只要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霸权,那么世界的海上航线会由美国海军来维护秩序;对付南海周边的小国没有必要拥有过于庞大规模的海军。象中国这样的传统陆权大国:陆权关系到民族的存亡,而海权则只是关系到兴衰。中国的陆地安全危胁大致来自两个方向:北方的俄罗斯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北方自史至今一直是中国陆权上的最大安全威胁,虽然俄罗斯在未来的几十年难以兴起,但终究俄罗斯会兴起的:它有最为广阔的领土和最多的资源、先进的欧洲文明和辉煌的历史。中国的陆上安全策略最根本的就是联合美国压制俄罗斯的兴起和阻止前苏联帝国的死灰复燃。而对于南亚的印度则是分化、打压和联合巴基斯坦对其进行压制。而在海洋方面则是阻止日本海军在东亚的独大。也许有人会说我的观点过于守成:只拘泥于东亚。殊不知,中国的国情和地理位置只能做世界地区性大国----中国的地理位置没有俄国那样位于欧亚大陆心脏位置而适合称霸欧亚大陆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更没有美国那样面临两大洋、周边陆地邻国只有两个综合国力远小于自已而使美国可以任意腾出手来处理其他事务的同时具有陆权大国的面积和海权国家特征。也许只有实行区域守成的国家才会使大国的国运更长久点:过渡的扩张必然导致注定的收缩---世界史上世界级的称霸大国都先后很快衰退了,从罗马帝国到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从日不落的大英国帝国到苏联帝国。

更多军事资讯,请登录华声军事首页:http://js.voc.com.cn/
[原创]中国未来的大海军之路路在何方? 的相关文章
·美军媒体:中国发展能把兵力投送到夏威夷的海军·[转帖]中国第一批“少年班"大学生命运·日媒:中国稀土企业逐步恢复对日出口·中国足球宝贝·菲越在南海无视中国,被逼急的中国举起冒烟的枪·日本为何不救灾却和中国过不去?·中国农产品竟在国际市场溃不成军!!
相关词条中国

·wap.voc.com.cn手机上华声 ·极品笑话大全! ·富二代与女模激情一幕 ·男人最爱看的图 ·漂亮mm最多的地方 ·汽车音乐发烧CD



东篱隐者
花生:0 粒
等级:新手上路
帖子:5
威望:0 点
注册:2009-3-16
第2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微博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