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区链科技有限公司:诗词格律基本常识(一)--扬州正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17:29
诗词格律基本常识(一)

 


从今天开始就古诗词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学习和探讨,以期共同进步。古诗词有古风(诗经、乐府中常见)、绝句(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或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词(词牌)。掌握诗词格律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


一、平仄的基本格式


五言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即:阴平(—)、阳平(/);仄即上声(∨)、去声(\)。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它各种格式(包括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共16种),都可以从这一格式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它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如果把全部16种格式都开列出来,无规律地机械硬背,那是不容易记住的。


上面说的这种基本格式,其实是五言绝句的一种。


试举两例,例一: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谴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多数情况下,第一个字是平仄比较自由的。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各节所举例诗中常有一些字,似乎并不完全符合格式的规定,这都是有原因的,后面陆续都会讲到。另外,例诗中有的字加了方框,说明那个字在诗韵中读入声(关于入声问题,后面会讲),属于仄声字。本例诗中的“别”字,就是入声字,属于仄声。(有些入声字不处于关键位置,不影响对平仄格式的理解,则未加方框。)


例二: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颧雀楼》


二、“对”和“粘”的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然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主要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为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焕的《登颧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


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它各种平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