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arp防火墙独立版:百看不厌的犀皮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51:11

百看不厌的犀皮漆

(2010-05-24 18:09:27)转载 标签:

犀皮

漆器

漆艺

铜扣

朱然

中国

文化

分类: 国漆之美

    中国漆艺的博大精深,站在门外不觉得,若想真的了解,初窥其内,便觉眼花缭乱。前面初略的作了个概要,现在想分门别类了解一下各个漆种,算在更进一步的。

    首先让我感兴趣的是犀皮漆器,因为第一次让我“惊艳”的是行者老器——罗献兵大师的犀皮漆器。从此,将过往看到的中国古老漆器一一回顾,真有点入迷了。所以,分门别类时,首先要谈的是犀皮漆。因为初一接触,便觉亲切,心想:这样的纹理,独一无二,只能是神工造化,无可仿制,深切中国水墨精髓,既便是同一个人,也只能是形似,难以印制,以至于让人不能不迷入其中。


                      清早期犀皮漆大笔筒
    什么是犀皮呢?为何有犀皮漆一说?是不是真的与犀牛有关?

    犀皮漆器是中国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犀皮也有称西皮,犀毗,虎刺,虎皮漆,破螺漆,菠萝漆或桦木漆的。它的制作是:用稠漆在漆器表面堆起高低不平的地子,刷若干层不同的色漆,最后磨平。这样,地子高出的地方经过磨研,便露出漆层的断面,出现类似圆花、片云、松鳞等自然物象的花纹,似有型,似无形,方寸之间或行云,或流水,既富于变化,漫无定律又丝丝脉脉有迹可寻。


                                 清早期犀皮漆圆盖盒

   “犀皮”的犀,一指犀牛,是一种体重可过6吨的食草动物,庞大、雄健、善良,但从不伤害生灵。是故,《唐•樊绰蛮书》卷七记载,每当犀牛遭人捕杀时,“天雨震雷暴作”,飞砂走石,鬼哭狼嚎。缘于“寓物言情,托物寄志”的习惯,以及对自由、美好、和谐的生命世界的尊重、期许,人们将充满自由纹理的漆器命名为“犀皮”。当然,也说另一说,唐开成进士赵麟在《因话录》中道:“髹器谓之西皮者,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方马鞍,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鞍摩擦有凹处,粲谰成文,遂以髹器仿为之”。这是第一层。

   其次是被命名为“犀皮”的漆器纹饰的艺术形式,在哲学层面上揭示了天地人之间和生命之间有和无、有为和无为相通、相辅、相成的特点,故有此说。平常用及的“心有灵犀”就是一个见证,以此说明相亲相爱的人心灵相通。此其二也。

  《文心雕龙》第三十篇说“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褥采名矣”。这是对犀皮漆艺的材料、纹饰、图象、效果最详细,也是最早的论述。

   目前,能够看到的最早的犀皮器物是三国时吴地朱然墓里的犀皮鎏金铜扣皮胎漆耳杯,出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杯身长约9.6厘米,宽5.6厘米,高2.4厘米。两件均为皮质胎地,杯口呈椭圆形,平底。两耳边及口沿处镶嵌有铜扣,铜扣经过鎏金处理。器身犀皮漆的花纹由黑、红、黄三色漆组成,构思典雅,精美异常。

   朱然(182—249年),字义封,江苏丹阳人,孙吴政权的支柱,曾与潘璋活捉过关羽,名震敌国。因抗蜀拒魏有功而累官右军师左大司马。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世襄断定这对犀皮漆耳杯是四川制作的,因为与耳杯同墓同时出土的其它漆器有“蜀郡作牢”、“蜀郡造作牢”等铭记,四川在战国时漆器制造业已十分发达。

   犀皮漆的发展轨迹大致是:起于三国,风行于唐,至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制作技术日臻成熟;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犀皮"工艺渐趋完美。清代(公元1644~1911年)时利用这种工艺制作的漆器,小至匣盒、大到家具,种类繁多,并被作为贡品进献到皇宫大内。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技艺日益式微,至“文革”十年几近灭迹,改革开放后,在传统艺人的精品钻研下逐渐恢复,并在纹饰、色彩上取得了长足的时步。如犀皮漆艺大师罗献兵将白色首创融入犀皮纹理,被业内泰斗何豪亮教授誉为“万年第一漆白”。值得一提的是,这类手工物件因为制作周期长、数量少,出来后基本上都成了热门的艺术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