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的设置:能力建设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23:18:38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我国社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点,对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能力建设是基础。各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尤其需要加强群众工作、公共服务、强基固本、危机管理和舆论引导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通过提高这五种能力更好地履行社会建设职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可以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既倾听群众诉求,又注重情感交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倾听民声、掌握民情、汇集民智,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真正把群众当亲人,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二是既真心服务群众,又教育引导群众。在切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同时,决不忽视和放松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力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三是既解决具体困难,又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从群众最盼、最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和群众工作站、群众工作室建设,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平台、网络和长效机制。河北省近年来坚持公开承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每年承诺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每件事都由一名领导干部牵头落实,定期督导、到期兑现,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既是现代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保障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由于受体制机制、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等多重因素制约,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对公共服务重视程度不够,基础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引发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诸多难题。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形势要求,适时进行角色转换,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政府的综合保障能力。一是转变管理理念。改变以往命令型、限制型、控制型的管理方式,避免“服务”挂在嘴上、“管理”操在手中等问题,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服务为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基础性、广泛性、可行性为标准,以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为重点,推进基本民生、公共事业、公益服务、公共安全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逐步增加公共服务种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合理推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市场化建设,大力支持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促进公共服务的优质化,提高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益。

  提高强基固本能力,做到社会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基础,重心在基层。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处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第一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和组织保证。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到基层寻找根源,社会管理的创新要到基层寻求对策,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最终有赖于基层工作水平的提高。

  提高强基固本能力,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强化抓基层打基础的理念,向基层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不断延长管理链条、延伸服务触角,确保社会管理的全面覆盖、全面提升。二是提高农村管理组织化水平。健全和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做到党建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近年来,河北省全面实行以“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推行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四个覆盖”,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是推进社区管理规范化。随着基层社会结构的变化,城乡社区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矛盾的交汇点,构建以城乡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河北省实行了社区“四有一创”的做法,即“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显著提高了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和群众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影响力和监督力,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一手积极引导发展、一手严格依法管理,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妥善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

  社会管理有常态和非常态之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不仅需要具备在正常状态下管理好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而且需要提高在重大自然灾害、疫情传播、安全事故、公共危机等非正常状态下妥善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开放程度高、传播速度快,应对风险、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难度明显加大,如果思想麻痹、动作迟缓、措施不当,事件往往会迅速蔓延甚至激化升级;如果能做到早准备、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就有可能避免或者降低不良影响。提高危机管理能力,一应具有强烈的危机管理意识。任何危机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爆发的过程,预防是成本最低、最简便的方法。应时刻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善于从稳定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加强对倾向性、苗头性因素的监测和信息收集,真正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二应建立完备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善、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在信息收集、力量保障、装备配置、现场处置、舆论引导等方面,完善符合实战要求的应急预案,增强危机处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处置。三应注意积累危机管理的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根据危机的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表现方式,总结成功经验,借鉴成功做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努力将公共危机引入“预定轨道”,达到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现代传媒特别是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信息源头急剧增多、信息内容趋于复杂,舆论传播速度加快、舆论交锋日益激烈,信息技术在为社会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及时掌握舆情、合理引导舆论、营造良好氛围,既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坚持正面宣传与处置舆情两手抓,善待、善用、善管媒体,自觉学网、懂网、用网,尤其是增强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的本领。一应强化正面引导,掌握舆论主动权。信息传播往往是先入为主,当真实情况被虚假信息所代替、理性讨论被非理性宣泄所淹没时,工作就会处于被动。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唱响主旋律,抢占制高点,掌握话语权。二应加强舆论监管,准确研判舆情。对舆情不能简单封、捂、堵、压,而应建立舆情监控、分析机制,及时跟踪舆情动态、评估舆情影响。一方面,善于从舆情中发现民声民意,找到改进工作的方向;另一方面,对确需引导和处置的突发舆情,把握时机、及早动手,避免小事拖成大事、普通问题炒成热点问题。三应积极主动作为,确保有效应对。河北省组织系统总结提出了应对重大突发舆情的“黄金四小时法则”,即要在4小时内完成分级上报、制定处置方案、作出公开回应等工作。事实证明,只有及时、主动、准确、坦诚地面对舆情,才能有效处置舆情、合理引导舆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