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有苹果版吗:建设城市森林 共享幸福生活 ——辽宁省大连市城市森林建设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6:18:57
建设城市森林 共享幸福生活
——辽宁省大连市城市森林建设纪实
林 涟
《 人民日报 》( 2011年06月15日   21 版)

大连市山区绿化与水源林建设。
大连市林业局供图
如果说楼宇桥梁代表着城市的繁华,那么绿色则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品位。
大连,一提起这座中国北方最具开放色彩的现代化国际名城,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把绿色赋予这座城市。“燕穿柳丝遍地花,云涛海浪不知夏。东篱群芳红叶舞,雪压青松美如画”的美丽景色正在这座城市中成为现实。
绿色,是一座城市永远追求的境界。2010年秋冬之际,大连又刮起了一股“绿色风潮”——投资100个亿,植树3.4亿株,造林117万亩,全面提升城市的林业生态标准和质量,建设城市森林,实现大连“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生态优良、蓝天白云”的目标。
这样的声音振聋发聩,这样的决定深思熟虑,这样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大连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极高的位置,让全市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尽染绿色,让全市600万人民尽享幸福生活,让绿色经济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建设城市森林,一步一个脚印
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市委书记夏德仁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一个城市植被的好坏是决定其有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城市森林,是以人为本,改善市民宜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更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2004年,在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大连就表达了发展城市森林的强烈愿望,并把它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造林绿化工作。2007年、2008年,大连市连续两年将造林工作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予以推进。2009年,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李万才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建设城市森林工作分解到具体责任单位。2004—2010年,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60亿元,植树6.9亿株。在此基础上,大连又在2010年明确提出投入100个亿,基本建成“八纵六横一脊一环十二组团”的绿化主体框架,用3到5年的时间,“把大连市的植被绿化水平提升到一个国际城市的水平,使大连真正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宜居城市!”这既是大连对国家的承诺,更是对大连全体600万人民的承诺,其最终目的,是让百姓真正因绿色而健康,让产业真正因绿色而发展,让城市真正因绿色而兴旺。
与其他城市基础建设不同,绿色生态建设是一项可持续的、可发展的、有序的并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让森林伴随城市成长,让城市因森林而健康”,这是大连历届领导班子一直坚持的理念。上个世纪90年代,大连市完成了“大干苦干三年,基本绿化大连”和“继续大干三年,绿化美化大连”等阶段性目标后,从2000年开始,启动了“蓝天碧海”工程,编制完成了《大连市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大连市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大连市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等8部规划,初步形成了以沿海防护林、城区广场、公园、小区、绿地为主体,以农村绿色通道、生态河、生态村、森林公园、保护区、苗圃花卉基地为依托的森林生态网络。
翻开大连的绿色成绩单,一连串数字令人欣慰: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1.5%,林木绿化率达到42.9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和“全球生态500佳”、 “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9年,在“全球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中,大连获得人口规模最大、城市级别最高的E类(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第一名。
发展城市森林,一项一个亮点
在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大连一直坚持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历史文化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交融,要求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力求达到“绿尽其美,林尽其用,城尽其能,民享其成”的目标。
2009年,大连市陆续启动了“建设城市森林十大工程”,内容包括城区造林绿化、森林公园建设、道路绿化工程、海防林建设工程、生态河绿化工程、荒山造林补植工程、防沙治沙林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矿山(坑)植被修复工程等十个方面,最终实现“城在林中,村在树下,路树融和,四季常青,万壑鸟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这十大工程,每项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针对本地土层和气候特点,大连在选用日本黑松、杨柳槐等乡土树种,突出近自然绿化效果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雪松、龙柏、法桐、红枫等常绿和彩色高档乔木,搭配各种木本和宿根花卉,通过乔、灌、藤、草等植物合理配置,实现了“四季常青”,提升了城市森林的景观效果;在森林功能方面,特别针对森林具有御灾、抗灾、减灾和免灾的作用,大力营造沿海防护林、积极推行生态河治理、始终坚持荒山造林工程,让森林生态防护效应凸显,2006年3月4日,大连遭受百年不遇的风暴潮袭击,而在全市204万亩海防林保护下,全市农业设施安然无恙,减少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大连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标准的1/4,但正是全市300多万亩水源涵养林,保证了大连市民的用水安全……森林,已经真真切切成为这座城市的“天然屏障”和“保护神”。
在城市,大连突出服务城市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以立体绿化为主,实行“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披绿、屋顶铺绿”,进一步提高城市总体绿量。作为一个多丘陵的城市,大连市曾经掀起一场场“绿色风暴”:在荒山大石上凿坑栽树,建起了森林动物园;搬迁数百家工厂,拆掉数十万居民楼,腾出地方栽树种草。各类公园、绿地、小区、广场星罗棋布,似颗颗翡翠镶嵌于山海之间。居民出了家门就进了花园。
在农村,大连坚持森林化和园林化相结合,逐步提升工程标准。不仅努力绿化山川,而且开始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景观式造林绿化,不断提高景观观赏和旅游服务功能,适应和服务社会主义新村庄、新社区建设的需要。如今的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20多年前还是一片村庄,除了扬名全国的金色的“龟裂石”,还有大片大片黑黝黝、光秃秃的石头,该区域常年受海风侵袭、庄稼久种不收,成了当地农民和大连林业人的一块心病。通过20年来不断推进的大连绿色生态建设,金色的石头依然扬名全国,但黑黝黝、光秃秃的石头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万亩海防林,“金石滩”同时成了“绿树滩”。而这样的变化在大连还有好多好多。
创新机制,让大连绿色之路走向更远
在投入机制上,大连市逐年增加了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全民共同参与的林业建设良好局面。对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以财政投资为主。近年实施的和正在实施的丹大高速、沈大高速、辽宁省滨海大道大连段绿化建设,全部由市和区市县两级财政投资,市本级财政投资比例都在70%以上。
在造林机制方面,大连市的造林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各环节全部实行招投标,选择有实力的专业队伍承包造林,按照造林成活率兑付资金,保证了造林质量。近年来,大连市的造林成活率和保有率都达到了93%以上。
在管护机制方面,大连切实加强了森林管护地方法规建设和应急指挥、专业队伍建设,森林资源管护法制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森林病虫害成灾率始终控制在0.04%和2%以下。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大连十分注重湿地保护,制定了相应的湿地保护规划,绝不用生态环境做交易。良好的湿地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在此栖息——国际濒危物种黑脸琵鹭,国家珍贵鸟种黄嘴白鹭、杂色山雀等珍稀动物分别把自己北方的家安在大连,自然的使者选择了它们最适合生存的地方,也把对于大连生态最高的评价留在了这里。
伴随着大连已经吹响的全域城市化的号角,绿色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手段、一个途径,一个拉近城乡距离的产业,从各个方面带给大连人民实实在在的效益。
多年来,大连市花卉、林木种苗业得到了大发展,目前已跨入全国十大花卉城市行列,花卉产业年产值达到13亿元,5万农户从中受益,花卉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大连市生态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度假村、镇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发展精品菜园、果园,开发“农家乐”、“采摘游”的行列。全市开展乡村游和休闲农业的乡镇40个,村屯99个,农、渔家乐1600余户。
通过建设城市森林,全面提升了大连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拉动了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的会展旅游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是依托优美的城市环境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经济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大连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建设的理念,以建设城市森林作为一个突破口,借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的“东风”,必将把这座城市带到更高层次,给百姓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