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搜索神器手机版本:对教师的反思及如何反思反思什么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45:21
对教师的反思及如何反思反思什么的思考  
   在的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能力的形成是确保教师不断在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程中,才可以发现个人及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要求教师在写反思之前,着重思考下面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境如何?期望与实际情境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以上问题又可分解为下面这些问题:(1)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什么?(2)今天的教学对学生都有哪些帮助?举例说明。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什么?(3)今天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安排了哪些教学活动?其优缺点各是什么?(4)今天是否设置了特殊的教学情境?其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5)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6)我在今天的教学中用了哪些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些方法好吗?为什么?(7)今天的教学对我明天的教学有何帮助与启示?★ 写完反思后的交流与探讨教师写完反思后,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要就自己的反思内容和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探讨。这一点也许比单纯写反思更重要。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反思作为交流的载体,同时,教师也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自己教学的精彩设计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等。★ 反思类型:(1)对偶发事件的反思引发思考的某一事件通常是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或者是与其他教师对话过程中他人的某一观点等,这样围绕某一话题或事件所展开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3项内容:What:发生了什么事情。Why:为什么发生?寻找多种原因。How:采取何种策略解决?效果如何?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分析,有多方面证据的支持。下面是一位教师的反思日记:“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接受任务后,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行动,我参与了离我比较近的两个小组的活动。这两个小组的组长迅速分配了角色后,组内的同学开始绘声绘色地朗读,其中一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朗读了两遍,另一个组有一名学生对组内其他同学的朗读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五分钟过去了,大多数小组已经完成了朗读任务。这时我环视了一下教室,只有一个组的读书活动还在进行,我心想,按照时间计算,朗读活动已经进行了七八分钟,为什么还有的组没有读完呢?我只好再多等一会儿,这时教室里只有他们这组的读书声。或许他们不愿意过多地浪费大家的时间,或许他们真的读完了,半分钟后我们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在评课研讨时,碰巧听课的一位专家就在这个小组旁边,她告诉我一个使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情况:这个组从开始就围绕到底谁读哪个角色而争论不休,谁都想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谁都不愿意为顺利地进行小组活动而放弃自己的“个性”,小组长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这个组也没有完成分角色朗读的任务。”(假如没有听课的专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能发现这样的偶发事件吗?怎样才能关注到偶发事件,需要教师思考。研究人员评点,下同。)“为什么小组活动中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为了弄清原委,我分别找这个小组的4名学生了解情况。其中3名组员都说到:我想读某某角色,别人也想读。我又问他们:是读自己想读的角色重要,还是完成小组的任务重要?他们都回答完成小组的任务更重要。他们真是这样想的吗?我又找小组长,小组长是一名性格十分内向、不爱说话的男孩子。我问他:那3名同学都想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这时你应该干什么?他回答说:我给他们分配了,他们都不听我的,我也没有办法。”(“我就想读自己喜欢的角色。”“我给他们分配了角色,他们都不听我的,我也没有办法。”这两个事实抓得非常到位,这可能也是在小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障碍。)“简单而又真实的回答使我意识到这节课以及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问题。要使小组合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有了问题、困惑,才能有深层次的思考,也才能有杜威所倡导的“反省思维”。建议再看一看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这本书。)(2)主题式反思把自己在教学中感受最深、有新的理解的一些观点记录下来。例如:某位教师在日记中谈了自己对“学会还是学懂”的理解:“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到底什么是思维呢?思维的过程是什么?思维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在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中有深刻的诠释。)学生只有真正思考了,书本上的知识、别人的经验才能够被内化,并真正掌握,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学懂。”(正如杜威所说的:“判断是思维的重要内容,有比较、有分析、下结论就是判断,重要的是掌握判断的方法与规则。)“在前几天教笔算乘法这一内容时,我真正体会到了让学生学懂。”(可以谈一谈“学懂”的内涵是什么?到底怎样就叫“学懂”了? )(3)课例式反思课例式反思就是记录对一节课的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对教学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例式反思:课题:0的认识备课前的几点思考:“0的认识”要上一课时,上什么?怎么上?学生应当有什么收获? (这三个问题提得好,当然还要思考,怎样才能知道学生有什么收获。)教学的主要过程(略)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①应让学生对生活中的“0”有更多的感知。(学生举例、教师展示。)②操作学具环节的设计过于肤浅,仅是“雨过地皮湿”。(左边拿苹果,右边摆梨,并比大小,也可以让学生给0至5排排队。)(活动可以多样,但目的要明确,还要有思维的挑战性。)③猜数游戏环节的设计意图不够明确,不仅要让听课教师明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追问: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猜的?)④知识能力的渗透虽有,但还应有所点拨。(猜数游戏,颗数越少越好猜——概率:“0的加减法算式应有板书,这样便于学生结合算式理解每个数表示的意思。)(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重复、评价实现。)③指导学生的书写,重结果轻过程。(组织好学生先观察教师是怎样写的,让他们了解书写的“三个一”要求。)(4).随笔式反思随笔式反思就是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一些随想和感受,它可能并没有完整的结构,只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随时记录下来,但是它为教师对某些关键问题的深思提供了素材,更为教师教育者提供了与一线教师合作的切入点。上述四种反思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相互融合,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重视批判性反思。在传统的教师专业成长中,最为缺失的是批判性的反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听从某种“理论”、“政策”的声音,而不敢正视和追问实践中的真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已往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么依靠理论的“驯化”,要么跟着感觉、经验走。但现在似乎又陷入另一误区:仅关注教学反思,而不关注观照和自识,动辄就是所谓“教学反思”。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都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当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到底怎样都不甚了了,当教师对教学中发生了哪些事件都迷糊茫然,其教学反思就只能是空洞的,其结果也只能是在教学札记上写一些空话、套话,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形式主义。★ 给教师的几条建议(1)教师要关注自己和身边的日常教学生活。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之中,必须先有对教学情景、事件及细节的深情关注和深入观察,才可能实现对教学全面的、有深度的反思。(2)教师要保持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教学的审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风格以及薄弱环节等。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既要有知人之智,更要有自知之明。(3)教师要珍视自己已有的积存,不要总在废墟上重建。传统的做法并非一无是处,许多东西是应该发扬光大的,如观摩教学、说课、集体备课等,这些都是进行教学反思的资源和基础。教师在教学中的任何尝试和长期以来的积累都是独一无二的,弥足珍贵的,不要轻易放弃。教学反思不是轻率地否定自己,不是回到“零起点”,而是从反思中看清自己的来路和现在的位置,在原有的基础上起跳。哪怕是失败的经历也十分重要。当然,失败的经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实现其价值。(4)教师要学会叙事与倾听。叙事是对日常教学的回忆与再现,把日常的教学经验组织成有价值的事件,从而将看似平凡普通、单调重复的活动赋予独特的意义。教师通过叙事可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知、体验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价值和趣味。要真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听从良心的呼唤,不要盲目地被时髦的理论遮蔽了心灵的“慧眼”。(5)反思的主要目的是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已往的教师培训,不关注行为塑造,有的教师可能教研成果丰硕,但教书育人的效果不佳,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行为的改造与重塑。用研究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教师与研究工作者的根本区别。如果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行为成为一种反思性的实践,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师正在变革着传统的课程实施模式,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反思使教师超越了教学的自我“克隆”和机械模仿,有助于教师不断实现教学创新。    愿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反思中很快成长、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