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交通局的业务范围:区域人才战略环境与趋势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06:28
',1)">
当前位置 >> 人才研究 >> 详细信息
标    题 区域人才战略环境与趋势分析——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内    容
区域人才战略环境与趋势分析
——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余仲华 孙其军 梁晓梅 杨柳
内容提要:本文作为“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战略环境与趋势分析部分的研究成果,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重点应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区域人才战略的体制、法制、市场、人文、服务环境,分析了区域人才战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营造区域人才战略环境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区域 人才 战略环境 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余仲华,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绩效评估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理学硕士。
制定区域人才战略,除需要分析人才状况、预测人才发展外,还需要对战略环境、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区域人才战略环境,梳理了区域人才战略趋势,提出营造区域人才战略环境的若干建议。
一、区域人才战略环境的态势分析法
1、人才战略环境
人才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而环境对人才战略总是会产生影响与作用的,无论是培养、使用还是管理。人才战略环境是指人才及其管理与开发战略活动与过程所处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从不同的角度看,人才战略环境会有不同的分类。例如,有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之分,有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地区环境之分,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地域环境之分,有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之分,有社会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之分,等等。不同的环境,对人才的影响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有些环境对人才及其管理与开发战略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会大一些、直接一些,有的则会小一些、间接一些。在人才管理与开发活动中,前者尤其是值得研究和分析的。当然,人才对环境也是有影响和作用的,所谓的改造环境即是一例。其实,就人才个体而言,更多的是适应环境。正因为如此,作为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政府,需要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人才健康成长、和谐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五”期间,朝阳区开始进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朝阳区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建设现代化新朝阳的战略构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对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做了决定,这对于加快人才战略环境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先进理念,为朝阳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带来了人才观念和管理方式变革,为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开放、平等、规范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的电子政务、“一站式”办公和网络化服务,为朝阳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完善的信息服务基础环境。
朝阳区人才战略环境分析,主要是针对朝阳区人才管理与开发的宏观和中观层面的情况,研究区域人才管理与开发的“硬件”和“软件”基础、内部和外部条件等。
2、战略环境态势(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因素,通过调查分析,逐个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与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战略的一种科学方法。
SWOT分析法是展示战略环境分析结果的重要技术,它为组织制定未来的战略提供了技术分析平台。优势和劣势分析以组织的内部分析为基础,而机会和挑战分析则以组织的外部环境分析为基础。其中,“S”是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在竞争中拥有的明显优势的一面;“W”是指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在竞争中相对处于弱势的一面;“O”是指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外部环境通常指宏观市场提供的比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得的机会;“T”是指外部环境的挑战或威胁(Threats),即一些不利的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挑战或威胁。
朝阳区区域人才战略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即北京市的城区,一般反映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区域功能定位与产业定位、资源开发、服务体系以及区域人才战略与开发目标等方面的关系。判断区域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一般有两项标准:一是单项的优势和劣势。例如,朝阳区的产业定位是以发展金融业为主,则在金融业人才队伍建设上占优势;服务体系不配套,导致人才流动上处于劣势。二是综合的优势和劣势。为了评估区域的综合优势和劣势,应选定前面提到的几个重要因素加以评价打分,然后根据其重要程度通过加权确定。
朝阳区外部环境的机会是指环境中对区域有利的因素,如北京市要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2008年要举办奥运会等。区域外部的挑战或威胁是指环境中对区域不利的因素,如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与市场开放加剧人才竞争等。这是影响区域当前竞争地位或未来竞争地位的主要障碍。
SWOT分析法总体上来说是一种能较准确和明晰的方法,它能较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一个事物的现实情况。SWOT分析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全面把握区域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环境的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区域未来发展的战略,最终做到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取长补短,利用机会、迎接挑战、化解威胁。
3、朝阳区人才战略环境建设的必要性
人才战略环境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战略与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对于造就一支与朝阳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提高朝阳区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环境,是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3年12月发布的《人才工作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3月底,北京市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和首都人才发展战略报告会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首都人才工作推向新阶段;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首都现代人才管理与开发体制;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促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和人才工作的协调发展;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会后,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人才工作决定>实施意见》。以《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为基础,北京市先后颁布的3个配套规章和11个规范性文件,为朝阳人才管理与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法制环境。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总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区域管理与开发的新局面,着力从提高执政能力的角度出发,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的区域人才战略环境。
(2)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环境,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科学的人才观,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首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商业、文化契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已成为区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战略环境,是确保区域保持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主要支撑点。因此,只有创建有利于人才发挥才能和作用的良好环境,提升区域人才吸引力、凝聚力、竞争力,才能为区域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3)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区域人才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首次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随后发布的《人才工作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营造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环境,是区域人才战略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要深刻认识区域人才战略环境因素的基本内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推动区域人才战略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环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以经济融和为核心内容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正改变着国际关系的态势,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它同样也给人才工作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区域合作“换档提速”,产业整合速度加快,各方面发展呈现良好态势,营造良好的区域人才战略环境也逐步形成共识。环渤海区域最终的发展态势是在竞争中合作发展,在合作发展中竞争,逐步迈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5)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环境,是实现朝阳区功能定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的迫切要求
区域功能定位决定了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方向与重要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就业人员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变化,如就业结构、素质结构、专业结构等。朝阳区新的区域功能定位、新的产业结构目标已经明确,必须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服务于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实施区域人才管理与开发、人才强区战略为主题,把握机遇,与时俱进,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创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实现朝阳区现代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宏伟发展目标。
二、朝阳区人才战略环境分析
1、优势分析
——首都区位优势。所谓首都区位优势,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优势。北京作为中国的窗口,已成为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国际事务交往中心,国际影响不断加强;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和交往中心,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是国际国内大型组织和重要机构的代表(办事)处的聚集地,是公务旅行和商务旅行极其重要的去处。二是经济优势,北京在金融、保险、交通、通信、旅游和商贸等各方面都是中国的中心城市,加上北京在工业制造、房地产开发、外商投资等方面的雄厚实力,使北京经济生机勃勃。2004年,北京市生产总值4283.3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3.2%,为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三是教育优势。北京市拥有全国1/4的重点高校、1/3的研究生院、1/3的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有的国家一级学科和97%的国家二级学科,培养博士生规模占全国培养总量的1/3、培养硕士生规模占全国培养总量的1/5,是全国最大的教育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四是文化优势。北京市是东方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古都,也是一座汇集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文化中心。截至2003年底,北京市报纸出版250种,杂志出版2382种,各类图书出版85244种,文化产业活动单位2764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08138人,占北京市从业人员总量的2.96%。丰富的文化资源对发展全国文化事业、创新文化观念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五是科技发展优势。北京市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之首,2004年科技经费支出(R&D)占GDP比例是7%。朝阳区作为北京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可充分利用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扩散效应,吸引人才、知识、科技和产业汇集朝阳,促进自身发展,加快前进步伐,与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相融合。
——产业发展优势。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工业化推动产业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为实现这一目标,朝阳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以高科技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以种植现代花卉、新型养殖为主要增长点的农业。比起传统的三大产业来说,对人才的需求遍及国际金融、旅游、教育、体育、文化、传媒、高新技术等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决定人才结构变化,反过来又要通过产业集群凝聚人才,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人才集聚优势。政治、文化与经济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北京的经济社会战略和首都人才战略。北京市以人才开发为重点,借助于已有的智力与人才优势,把北京建设成为政治人才、科技人才、教育人才、文化人才、国际人才汇集的“人才之都”作为战略目标,实现人才素质专业化、人才管理科学化、人才开发国际化、人文环境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截至2003年底,北京地区人才总量194.5万人,人才占整个从业人员总量的28%,人才密度全国第一。其中,中央在京单位所属人才资源占北京人才总量的30%以上;北京地区两院院士占全国院士总量的50%以上;北京地区应届毕业生超过60%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首选北京就业。在200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北京市人才竞争力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一,充分显示其在人才数量、质量、配置、教育等方面的不凡实力和综合优势。
朝阳区作为北京的城市功能拓展区,近五年来朝阳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也呈现出总量上升、素质提高、结构优化、能级提升的特点。据测算,2004年朝阳区区域人才总量49.8万人,占朝阳区户籍及人口总量166.9万人的29.83%;其中区属人才总量3.72万人。
——功能区中心优势。功能区经济建设目标清楚,影响力优越,综合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是人才集聚与流通的重要条件。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朝阳区区域内重点发展奥运、CBD、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功能区。功能区集中大量的国际金融、国际商务、文化传媒、现代服务机构和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交通、通信、服务等现代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商务氛围浓厚,拥有大规模开展商务活动的良好条件。借助于功能区的中心优势,朝阳区可大力集聚区域人才,全面开发区域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智力优势与潜在价值。
——涉外资源优势。朝阳区是首都重要的外事活动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区,素有“中国涉外第一区”美誉。北京市三大使馆区均位于朝阳区,中国外交部也位于此,涉外服务业非常发达;朝阳区内现代化商务设施林立,有国贸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嘉里中心、国际展览中心、首都机场等一大批国际交流设施,是外资企业的聚集地;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近300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或研发中心,超过2/3的跨国公司在朝阳区设立了办事机构;同时,60%以上的外国商社和90%的外国驻京新闻机构也落户于此。丰富的涉外资源,浓郁的国际商务氛围,为朝阳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空间拓展优势。区域未来发展空间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朝阳区区域内现有土地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城区。朝阳区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7公里,呈扇面状环围城市中心区。其中,城区面积132.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28%;农村面积338.1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72%。随着朝阳区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自然资源丰富,为朝阳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拓展空间。
2、劣势分析
——产业发展集约化不足。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拉长经济链和产业链。朝阳区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些行业增长方式粗放,第三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第三产业高级化不足,内部结构有待改善和优化。朝阳区拥有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国际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证券、国际商务、会展旅游、研究开发、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网络服务等,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文化、传媒、旅游、信息、智力服务等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传统行业发展空间日趋狭小,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人才管理体制存在约束。应该说,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小,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管理体制惯性仍然存在,还没有得到彻底的和根本的改变。这一问题在朝阳区也仍然存在,表现为:
一是人才工作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做法现象仍然存在,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工作观念陈旧,接受和采用新型服务的方法和手段不够,行政服务效率和水平有待提高。据调查,只有近六成的被调查者对朝阳区政府工作效率表示比较满意。
二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力度不够。据调查,只有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比较健全。这种人事管理与人才开发制度约束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能够覆盖所有组织及其成员,人才存在后顾之忧。据调查,只有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而“缺乏科学管理程序和标准”则被认为是所在单位在组织机构方面存在的第二大问题;人才的后顾之忧最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问题,其次是养老、健康不佳和赡养老人问题。
三是体制性障碍限制人才流动。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没有消除,不同类型或所有制组织、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不够畅通。户籍制度、人事档案制度仍然是限制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朝阳区区域内人才对区域引进人才、智力的政策不是很看好。据调查,只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朝阳区引进人才、智力的政策是好的。
——人才市场环境不相适应。尽管北京人才市场建设发展全国领先,但就整个市场环境建设状况而言,与上海、广州等地相比,仍然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活力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据调查,仅有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朝阳的人才市场服务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市场的体制性、区域性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人才市场二元分割现象仍然存在;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人才价格机制不合理,造成人才就业误区,严重影响人才的就业积极性;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人才开发与人才服务没有覆盖区域,对本地人才和外来人才未能完全做到一视同仁,限制了人才交流与智力支持。
——大量农村还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的发展,没有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就无法实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目标。截至2004年底,朝阳区户籍人口总量1668740人,其中农村人口总量232965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4%;农村从业人员108206人,占农村人口的46.45%;朝阳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年末从业人员总量是776178人,农村从业人员占朝阳区年末从业人员总量的13.94%。随着朝阳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向城市转移,其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问题都迫在眉睫。但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社会保障薄弱,给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
3、机会分析
——区域一体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将逐步取代实物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和首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成为国家或区域发展最主要的支撑。加入WTO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北京市作为首都,是他们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同时,北京市是环渤海经济圈主要的中心城市。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环渤海区域经济的融合不断加快,为北京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优化朝阳区的第三产业结构、扩大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增加知识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向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功能新定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赋予了朝阳区新的功能定位,即“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功能重新定位后,朝阳区将成为兼有城市现代化建设及规划控制功能的城区,是联系并分隔主城及新城的地带,是北京市重要的对周边地区乃至与世界交通联系的枢纽,是重要的文化、体育、休闲地区;朝阳区将成为拓展首都城市功能,特别是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功能,推进生产者创新的重要基地,达到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三化四区”和“三个优化”宏伟蓝图,为提升首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举办奥运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获得,会对北京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形成波及广泛的“奥运效应”。“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先进理念,更是为北京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大量的机遇。朝阳区作为此次奥运会2/3运动场馆的承载区,将促进奥运场馆及配套功能设施、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的建设,有助于朝阳区农村城市化、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区域国际化,同时也将直接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体育、会展、旅游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据调查,认为2008年奥运会有利于朝阳区提升人文环境占被调查者人数的48.6%,有利于改善城市基础建设占48.1%,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占35.3%,有利于集聚人才的占19.8%,能够提高朝阳的知名度的占26.8%。
4、挑战分析
——经济全球化引起了人才价值观念与管理方式变革。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才资本逐步在社会资本有机构成中占据更加显著地位,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和战略性资源。与此同时,引发了人才价值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作为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朝阳,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区域人才战略的重要目标。只有确立国际化的人才素质标准,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意识,培育一批有国际化运作经验、具备跨文化沟通协调能力、富于创新意识和改革魄力的人才,才能有效推进首都人才战略的实施,满足朝阳区新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要求。
——市场化带来了开放的环境与统一的规则。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我国国内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市场化过程中。目前,我国已加入WTO并且已有超过40个国家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根本区别在于市场经济带来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和统一的规则,允许个人或组织合法地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谋求个人或组织发展的最大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朝阳区只有不断深化人才管理与开发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升人才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区域一体化加剧人才争夺。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国内出现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热潮。环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唐等中心城市为纽带,正在形成一个新的一体化发展趋势。一方面,区域一体化以实现共赢为合作目标,逐步统一区域市场及人才市场,加快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区域人才争夺会进一步加剧,如何以更新颖、更人性化的方式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就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才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区域人才管理与开发步伐,全面提高区域人才核心能力。
——信息化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挑战。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与此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的“第四媒体”。网络人才市场和网络工作方式也开始盛行。不仅人才招聘和应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而且人才开始借助网络完成工作,即同时与多人或多组织在互联网平台上共同完成工作;人才开发和人事决策也可在指间完成,真正可做到“弹指一挥间”。
三、朝阳区人才战略趋势分析
适应人才强国战略和首都人才战略要求,适应国家在高端人才、核心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要求,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朝阳区人才队伍建设自身特点和发展趋势,表现为:
——开放式管理趋势。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显著提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快速推进。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更是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十一五”期间,朝阳区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发展开放型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管理与开发面对的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无论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还是使用人才,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人才工作必须适应开放式、市场化发展趋势,既要应对开放环境的各种变化,又要遵循开放环境的市场规范。而人才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性。使用是一种开发,培养是一种开发,潜在能力的有效发挥也是一种开发。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要将人才作为一种可开发的对象,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建立全面的、覆盖区域的、富有激励作用的区域人才管理与开发体系,才能有效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结构式调整趋势。为适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在1999年就明确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断地加快了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十一五”期间,朝阳区要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促进组团板块发展和加快农村城市进程。这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已经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要适应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人才结构必须做相应的调整。区域人才管理与开发的重点工作就是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提出人才结构调整的对策性方案。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这标志着人类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将成为新世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新技术将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将对高素质劳动者提出新要求,这也将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才结构。
——国际化管理趋势。朝阳区涉外资源丰富,且正在建设北京国际商务中心区(CBD);北城市对朝阳区城市功能新定位凸现国际化;“十一五”期间,朝阳区要利用国际资源,推动国际竞争和区域合作。因此,区域人才需要拥有国际化素质,熟悉国际化规则,而且要求组织在人才管理与开发方面拥有国际化眼光、思维、策略和做法,就是国际化战略。这种国际化趋势,不仅使外语成为人才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素质,而且使跨文化也成为人才国际化的重要特征。
——信息化管理趋势。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工作和现实生活的一个部分。一方面,人才既可通过互联网获得,也可在家里为几个单位工作;领导决策可在指间完成,真正可做到“弹指一挥间”。因此,如何远距离并有效管理和开发人才,就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区域人才战略应该根据组织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战略信息化的问题。随着朝阳区“三化四区”和“三个优化”发展以及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信息化发展,人才管理与开发的信息化成为区域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区域人才战略本身的实现,需要新的和现代化的媒介做工具,即需要数字化和信息化。因此,区域人才战略应根据组织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化解决方案,如建立人才信息平台等。
——人本化趋势。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列进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随后,党和国家在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中再三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在朝阳区实施首都人才战略、建设学习型城区与和谐社区的历史进程中将得到充分体现,成为区域人才战略的一种基本发展趋势。
——多层次化趋势。进入21世纪,朝阳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区域合作“换档提速”,产业整合速度加快。新的区域功能定位被概括为“发展、服务、展示、保障”,这决定了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方向,也将直接影响就业人员结构和人才结构的变化,如就业结构、素质结构、专业结构等。适应朝阳区“三化四区”发展目标,以及奥运、CBD、望京电子城三大功能区建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农村城市化进程,既需要国际化人才也需要社区化人才,既需要高新技术人才也需要操作技能人才,既需要服务型人才也需要制造业人才,即人才需求、人才开发呈现多层次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规范化趋势。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出现的两家合资企业,就坐落在朝阳区,即建国饭店和长城饭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逐步推进,北京市出现了大量的三资企业,甚至拥有了一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据《北京市统计局2004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底在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分别达到7家、139家和189家。国际资本和跨国企业给区域管理带来了国际管理经验。这种国际管理经验包括符合人性的管理哲学、先进实用的管理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技术、丰富的实际操作案例和富有成效的人才开发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如何规范地管理和开发区域人才成为一项新的发展趋势。规范化的核心是科学化和标准化。朝阳区在干部人事改革和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都在大力推进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式,如研究制定整体性人才战略、职位说明书和工作绩效考核方案等。
——高能化趋势。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子城西区、现代制造业园区建设,朝阳区对高新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素质人才需求会明显增加;而随着2008年奥运会会期的临近,国际化人才、会展人才、服务人才需求都会日趋明显。区域发展特征,体现了对人才高技能、高素质的要求,呈现出高能化趋势。
——社区化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区越来越多地承担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人们也越来越多地依靠社区;而随着朝阳区农村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也就越来越受瞩目。其中,社区管理人才、社区专业人才和社区服务人才需求,都会明显增加。传统行业中,如教育、卫生等,一部分人才会向社区转移,出现人才配置社区化和基层化的趋势。
四、区域人才战略环境建设的若干建议
运用SWOT评价法,本报告对朝阳区人才战略环境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朝阳区人才战略环境建设,应当坚持党管人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紧密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新朝阳”战略构想,认真落实《人才工作决定》和《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的各项要求,全面实施首都人才发展战略,营造朝阳区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法制、市场、人文和服务环境,为实现朝阳区“三化四区”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着力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体制环境
据调查,超过八成的人认为,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构建覆盖朝阳区整个区域的人才激励体系,实施“朝阳人才激励系统工程”。
实施“朝阳人才激励系统工程”,可以考虑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人才资助体系,由政府出资资助那些能为朝阳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个人或组织。人才资助体系包括为科研、学术人才提供专项研究基金,为科研、学术领头人提供出版资助金,为科研、学术领头人提供论文资助金,为科研、学术领头人提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经费等。二是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通过创新物质奖励方式,体现人才的实际价值,展示人才的突出贡献。三是建立人才荣誉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人才典型经验、贡献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的双重激励作用。四是建立区域专家认定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专家库”,全面打破人才户口界限、身份界限和所有制界限,有效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对于其中的高级专家,实行区域专家津贴制。
2、建立符合各类人才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法制环境
基于朝阳区人才管理与开发的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制定符合人性的、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人才管理与开发制度为重点,统筹区域人才资源,尊重差异性,体现侧重点,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法制环境。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不断增强为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要以发展金融业为龙头,以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世界、掌握市场,具有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教育和卫生行业为先行,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能够深入基层和社区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要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城市化进程,适应现代产业需要,掌握先进技术和具有敬业精神的新型技能人才队伍。
3、加快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市场环境
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
朝阳区要进一步开放人才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促进人才中介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消除朝阳区人才流动中的城乡、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创新朝阳人才流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朝阳特色的社会化人才档案管理体系,引导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和优化配制。大力推进人才市场的信息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人事代理、人事派遣、人才租赁等服务,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产业化的朝阳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人文环境
据调查,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对于朝阳文化生活环境表示比较满意;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朝阳区医疗环境和水平表示比较满意;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朝阳区中小学教育水平表示比较满意;近四成的被调查者对朝阳区目前的社会法制状况表示比较满意。由此可见,被调查者对朝阳区的人才管理与开发人文环境“毁誉参半”,即朝阳区的人文环境虽然有不少地方令人满意,但也有不少地方不那么令人满意,总体看来是值得改善和有待提升的。朝阳区应继续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生态环境理念,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把人才战略环境建设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首都人才战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使各类人才能够在朝阳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同时感受到宽松、自由、安全、愉悦的人文情愫。
5、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人才战略服务环境
朝阳区政府应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积极研究制定人才战略与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党委组织部领导、统分结合、各负其责、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据调查,近六成的被调查者对朝阳区政府工作效率表示比较满意。下一步朝阳区要更充分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企业、为基层、为社会服务,为各类人才办实事、做好事,为人才成长和创业提供优质、便捷、高校的公共服务。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的人才服务机制,努力营造朝阳最佳的人才战略服务环境,确保人才的吸引、培养、使用各个环节都有充分的资金、物质和服务保障,使各类人才在朝阳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作    者   余仲华 孙其军 梁晓梅 杨柳 发文日期   2007 年 8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