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签证担保函:健康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3 14:05:02
5健康秘方 一,生甘草是“孝心汤”  
   我曾拜过一个医术非常精湛的老先生。每个病人第一次来的时候,他基本上是开300克或500克生甘草,让病人回去喝半个月再来。这是何意?我起初大为不解,甚至想,难道这就是老先生的秘方?难道老先生见病人没救了,就靠这个打发掉?但不管我是怎么想的,那些病人回去喝了半个月生甘草后,都回来了,说感觉好多了,此时,老先生再给他们仔细诊断,开别的方子。  慢慢地,我学明白了,才觉得老先生这一招实在是高。来老先生这里的这些老病人,哪个不是吃了无数的药?他们的病有时可能根本就没那么严重,但因为吃了这些药就变得严重和复杂了。老先生首先用大剂量的生甘草,就是为了给病人解药毒的。  甘草,在中药里有“国老”的美誉,它好比医药王国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处处缓和矛盾,调节纠纷,劝善救人,是一位“和事佬”。所以,大多数药方的最后都得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让所有的药在一起和谐共处,密切配合,扬长避短,共同为治病而努力。这就是甘草最神奇的地方。甘草能解百药之毒,不但能解中药之毒,而且能解西药之毒,尤其能解那些长期郁积在人体内的顽固性药毒。所以,病人一来,老先生先用生甘草给他解药毒,药毒一解除,病人浑身就轻松了一半。  
    甘草不仅能调和诸药,解百药之毒,而且还能调和五脏六腑,涤荡脏腑中的病气。而且,甘草熬成汤后,温性增加,能温养脾胃。脾胃得到温养,能比较正常地吸收营养物质了,加上五脏六腑得到调和,药毒也得到解除,病人就会轻松六七分。这时候剩下的就是病人本身的病了,需要重新望闻问切,进行诊断。还有很多病人,病已经治好了,但总感觉有某种“后遗症”,感觉身体不如以前,这时,我能判断出病因是过去服药太多,身体里还有没有排出去的药毒,于是建议其喝生甘草水,每天20克,煮两次,当茶喝。他们喝了一段时间后,感觉马上好多了。  30岁之前,是你去找病,30岁以后,是病来找你。人到中年以后,谁没生过一些病?谁没吃过药?尤其是我们家里的老人,很少有机会认真诊治。他们的身体里明显是有很多药毒的。如何解毒呢?只要心脏没有问题,我们不妨给他们来点生甘草汤。谁说良药都苦口?这味良药不仅是甜的,更是儿女的孝心汤,能涤除老人一生的辛苦! 
   二,粥皮滋阴又补阳 
    我的一位朋友听说吃糙米粥能调和脾胃,保养皮肤,所以马上买来糙米,吩咐家里的保姆:“以后每天晚上咱们就以糙米粥为主食。”   
     吃了一个多月,他发现妻子的脸色好了,但皮肤依然不好。倒是那位保姆,简直变了一个人:精神旺,脸粉嫩如桃花,白里透红。  
     后来,他发现,粥熬稠后,会有一层厚厚的皮浮在表面。这位保姆真是忠心耿耿,每次盛粥的时候,总是自觉把这层粥皮盛给自己,把底下的粥盛给主人。他恍然大悟,从此让保姆把粥皮盛给妻子。这样又吃了一段时间,妻子的皮肤红润多了。
  “我是这样想的,”他说,“糙米是仅仅碾掉了黄色外壳,与精米的差别就是多一层皮,正是这一层皮中含有很多好东西。所以吃糙米粥能补充我们身体必需的很多物质,最终让人的健康由内而外,从脾胃到皮肤,都有一个彻底的改观,所以皮肤变好了。简单地看,就叫'以皮补皮’,你说对不对?”
  我说:“你说得太对啦,不过以皮补皮的食品还有很多,糙米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已。”他迫不及待地接过话茬,“还有麦皮,也可以熬粥。还有,苹果皮儿、梨皮儿、葡萄皮儿,都含有人体需要的某种特殊的好东西,都可以吃的。”他想了想,又说:“对了,还有动物的皮。你看,阿胶,是驴皮熬成的,为什么对女人有用?它滋阴、补血啊,最终不还是补到皮肤上来了?还有,猪皮冻,是猪皮熬出来的。”
  我本想给他讲讲《伤寒论》里的猪肤汤就是用猪皮做的,再讲讲医学上的一些证明。但忽然觉得这些高深的理论很苍白,而我这位朋友所掌握的,对于他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来说,已经足够了。只要大家在生活中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多思考,多总结,我们就可以成为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医生。
   三,九蒸九晒黑芝麻 
 “世上只有芝麻好,可惜凡人生吃了。”这是一位“老神仙”亲口传给我的。老神仙其实是一位道士,年逾六旬,须发乌黑,精神抖擞,仙风道骨。他在深山里修行了40多年,淡泊名利,每日粗茶淡饭,自得其乐。道家养生是从养肾开始的。肾主水,其色黑,黑芝麻是黑色的,养肾的佳品莫过于黑芝麻。芝麻有黑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但与肾的本色相应的黑芝麻,才有更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之功,黄芝麻和白芝麻都只能用来做一般的食品。我们经常有人抱怨说:“我吃了很多啊,怎么没有效果呢?”要真正学会用芝麻进行食疗,后面的学问还大着呢。 
 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为五谷之首,可以补五脏,长肌肉,填脑髓,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因为它是用来补虚羸,填脑髓的,所以,一定要用籽粒饱满的芝麻,如果它本身都不饱满,哪能指望它有填补之功呢?  要把不饱满的芝麻去掉,可用淘洗法:在用水淘洗的时候,不能浮起来的芝麻,都是饱满的,浮起来的芝麻都是变质、生虫或籽粒不饱满的,都不能要。
  选出了籽粒饱满的纯黑芝麻后,还要对它进行特制,服用也很讲究。芝麻的制法和服法有两种。一是晋朝道士葛洪传下来的,见《抱朴子》:芝麻3斗,蒸熟后晒干,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晒,如此反复9次。这时芝麻皮肉分开了,去掉芝麻皮后,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枣膏调和,制成弹子大的小丸,每天服用3次,每次用温酒送服1丸,忌食毒鱼、狗肉、生菜。服至百日,能除痼疾,1年皮肤光泽,两年白发返黑,3年齿落更生,4年水火不能害,5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二是唐朝药王孙思邈传下来的:芝麻3升,蒸30遍,微微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3升调和,再用棒槌捣300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天早上服50丸。40岁以上的人,久服明目洞视,肠柔如筋。
  现代养生家通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将3升(约4斤)黑芝麻,用水洗净,放在笼屉上蒸熟,晒干,再蒸一遍,再晒干,重复蒸晒9遍后,芝麻皮自然脱落,去掉,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捣300次,再用白蜜或枣糕调和,做成直径约2厘米的丸子,每天早晨用好酒送服一丸。
  为什么要一遍又一遍的蒸和晒呢?这就是“九蒸九晒”,是中药炮制中经常见到的,地黄、当归、附子等药材通常都是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药效的,这里面的学问非常大。对于芝麻来说,首先,这是为了使芝麻易于消化。大家知道,芝麻是非常难于消化的,吃多了芝麻,再看大便都成了黑色,一化验,你会发现很多芝麻还是原样,根本没有消化掉。我们普通人平时吃芝麻,通常只把芝麻炒一次就吃了,其实这样的芝麻仍接近生芝麻,吃下去很油腻,又难于消化,从肠胃走一遭,人体不得其福,反受其害。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充分分解,油腻性大为减少,完全变成人体易于吸收的东西;经过九晒,芝麻又获得了太阳的能量,这在养生家看来是得了天地间的阳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人体大有裨益。  至于送服芝麻丸的“好酒”,不是茅台,不是二锅头,没那么高的度数,古人喝的是米酒或黄酒,我们今天也最好用米酒或黄酒送服这个药丸,而且最好把酒温一温。服药的时候,不能把整颗药丸完全吞下去,这样吸收不了。芝麻丸的味道是很不错的,要像吃某种美味一样,以愉快的心情,细嚼慢咽,体会这丸药对我的身体的滋养,这也是服用芝麻丸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脊背一捏,百病不得  
   我们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们身体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逐渐消失。我“捏积”的方法,跟普通的“捏脊”有些不同,我是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
  说实在的,谁的长辈没有生过病?谁没有为父母的疾病揪过心?只是,人在世上,身不由己,更多的人没有那么幸运成为一个医生,也更少有学医的机会摆在面前。 
 养生祛病的方法千千万万,但要系统地掌握却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让我们的亲人身体早日好起来,还是让我们先去学会一种最有效的养生手法吧。  
这个方法叫“捏积”。“捏积”就是“捏脊”,其手法最早见于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方?治卒腹痛方》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就是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用力往上提,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椎骨。所不同的是,如果遇到高血压患者,要换一个方向,从上往下捏。坚持这种捏脊法,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养生疗病作用的。
  脊背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从生理解剖看,脊柱中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神经从脊髓分支出来,散布到全身各处,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网络指挥全身的活动。  从经络方面看,脊背正中间是督脉,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督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于是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 
 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腑脏。肺腧、厥阴腧(就是心包腧)、心腧、膈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肠腧、小肠腧、膀胱腧都在膀胱经上,分布于督脉两侧。所谓“腧”,就是“输”,比如,肺腧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脏的疾病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他腑脏的“腧”穴也是如此。捏脊不仅能疏通全身气血的大枢纽,同时还能把五脏六腑的气机疏通一遍。
  为什么要把捏脊叫“捏积”呢?这里面的含义又要深一层。人体的气血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内感七情、外感六淫邪气,势必出现淤积、堵塞。哪里堵塞得最多呢?——背部。我们捏一个孩子的脊背,会发现他脊背上的皮肉很松软,一提老高。而一个身体肥硕,明显有湿热壅滞或寒湿壅滞的成年人的脊背就不是那么容易提起来了。并不是因为他肌肉结实,实际上是他体内的淤积造成了皮肉的粘连。  我们捏积,就是要把这些粘连捏散,把淤积在背部的气血捏开。脊背这个人体大枢纽的气血通了,自然百病不生,而我们身体上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也会彻底消失。
  我“捏积”的方法,跟普通的“捏脊”有些不同,我是用双手同时捏起脊背两边的皮肉,沿着一个方向捏,每捏三下,就要使劲往上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如果手法到位而且感觉被捏着体内粘连比较重的话,到了向上提的时候,被捏者皮肉下面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响。  关于捏积的方向,我建议:7岁以下的小孩,从下往上捏;7岁以上的所有人,一律从上往下捏。因为人一过7岁,人体的气机就变了。  孩子的常见病,通过捏积基本上可以全部解决。
  以前北京有位老中医叫冯全福,专门为小儿捏积,一天要捏200多个。不管什么病的小孩,只要经过他一捏积,基本都能捏好。这一方面是因为老先生在长期的捏积治疗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手法上有独到的功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孩是“稚阳之体”,生机旺盛,容易调整。而对于一般人来说,捏积虽然没有那么好的功夫,或者已经成年,不再具备小孩的“稚阳之体”,但用捏积来养生防病,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我的孩子最喜欢我给她捏积,有时候她就像一只小猫,往我面前一趴,主动要求捏积。其实我也没有教她什么养生的方法,更没有给她什么特殊的调养,单凭捏积,就使她从小不但身体好,而且头脑聪明,在年级里成绩一直都是考第一。
  还有位朋友,从十几年前起,在我的建议下,每天晚上为他年老体弱的父亲捏积,一直坚持到现在,老人家80多岁了,看着却比十几年前还要年轻。老人一生辛苦,积劳成疾,儿子为他捏积,就是在抚平老人一生的“积劳”。有儿子的这份孝心,老人想不长寿都不行。  我经常对我的很多学生说,只要你学中医,虽说不能包医百病,但养生肯定不成问题。当然,要成为拯救千万病痛中人的“苍生大医”,还得下苦功。对有志学医的人,我当然要这么说。但对于更多的、没有时间和机缘学医的人,我会说:只要你试着捏积,养生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捏了一段时间,手指下有了体会,你也能有一双治病救人的“妙手”。这才是更实用的“真传”! 五,每天只吃一顿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变了。脑力劳动越来越多地代替了体力劳动,人们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小,而心神消耗得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于是造成一个阴盛阳虚的体质。如何改变我们的这种体质呢?
  首先要在饮食上应变。一日三餐,是人们很久以来就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不过,我发现,在西方风靡一时的“一餐疗法”,竟然和东方中医里的“损谷则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医在临床上讲究“辨证论治”、“辨因论治”,就是说,把病人的病因找出来,改变造成疾病的原因,从而祛掉疾病的总根子。辨因,则又往往会把疾病的原因追溯到:吃多了。
  过去的人节衣缩食,甚至饥一顿饱一顿,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健康;而我们现在的人,则好久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了,苏东坡有一句养生名言:“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但今人的观念则是“未饥先食,未渴先饮,一日三餐,定点定时”。这样就失去了天生的饿感和渴感。这其实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也使我们的身体丧失了应有的免疫能力。
  那该怎么办?如何应变呢?  有人说应该“辟谷”,就是绝食,这不太现实。辟谷是那些修行的人做的事情,要求很高,操作起来不容易。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那么大,烦恼那么多,能量消耗还是不少的,即使绝食一天,也受不了。对于我的病人,我一般建议实行一餐疗法,现代人不需要一日三餐,只吃一顿或者两顿,无论是营养还是能量,都已足够。  一餐疗法有两种实行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只吃一餐。  就是只吃早晨一餐,并且吃素食。当然这不能每天坚持,只能每周有一两天如此就可以了。这一两天,理所当然地得选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了,因为这两天没有工作的劳累,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正好在家里打理自己的身体,调和自己的肠胃。这一餐很重要,不妨稍微吃晚一点,早晨起床后,自己动手,给自己做些爱吃的素食,蔬菜、豆制品都有一点,保证营养均衡。等早餐做好后,差不多9时左右,就可以正式享用这一天中唯一的一顿早餐了。吃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细嚼慢咽,因为今天是肠胃的休息日,要尽量减少它的负担,而且,这是一天中唯一的一顿饭,一定要让它的每一点营养都能被我的身体吸收。千万不要以为,反正这一天只有这一顿,为了防止挨饿,趁现在多吃点,于是狼吞虎咽。吃完饭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只要别太劳累就行了。千万不要以为今天摄入的能量有限,不敢动。口渴了怎么办呢?喝点白开水就行。  这样,到了该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可能感觉不到饿。到了下午,快到该吃晚饭的时候,正常人应该能感觉饿了,如果还感觉不到饿,那说明你的肠胃问题很大,不过也没关系,经过这样的休息,它会恢复正常的。晚饭时间到了,我们可能感觉饥肠辘辘,想吃东西了,坚持住,因为这时到了肠胃按时蠕动的时间,平时它们蠕动是为了消化食物,而这次它们正好借助蠕动清洗自身,肠胃壁上沉积已久的很多污秽慢慢脱落下来。再过一会,饿意会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饿过了头反而不饿”了。这时,人体已经不指望能从肠胃中获取什么营养了,转而消耗体内的脂肪。  晚上请早一点睡,9时30分左右就睡吧。这时候,胃里是一片虚空的清净,胃是人体的第二大脑,它的状态会影响你的精神,所以,这时你的心情应该是很宁静,很平和。等到你一觉醒来,又是饥肠辘辘了,这时候,可以吃东西啦,不过,千万不要吃得太多,吃个六分饱就可以了。
  一星期之内,只要有一两天只吃一顿就可以了,其他时间,该怎么吃还怎么吃,只要不至于暴饮暴食就行。坚持几个星期后,你自己看看是什么效果吧!
  第二种方案是:一天只吃两顿饭。  其实,现代人运动量少,即使是在繁忙的工作日,一天吃两顿,能量也完全够用。哪顿不吃?只能是晚餐,而千万不能是早餐!早餐一般都在辰时(早晨7~9时),此时气血流注于胃经,是进食的最佳时机。俄罗斯有句谚语:“早餐留给自己,午餐与朋友共享,晚餐留给敌人。”那么,我们把留给敌人的这一餐免掉,空着肚子睡觉,好让晚上我们身体休息的时候肠胃不至于加班。到了第二天一早起床时,我们会感觉到一种健康的饥饿感,这时,又是辰时,胃经当值,饮食入肚,如鱼得水! 
 这种方案易于操作,可以天天坚持,也可以隔几天一次,随心而定。 
 以上两种方案,可以只实施一种,也可以两种同时实施,那就是:从周一到周五,实行第二种方案,不吃晚饭;星期六和星期日实行第一种方案,在家只吃一顿。当然,即使不能如此精确,也不要紧,个人按需选择吧,健康改善了就行。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如果说某药能一成不变地治某病,那他肯定是骗子;说某种方法、某种生活方式能一成不变地养生,也是谬论。外界一切都在变化,人是活的,他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老虎只能逮住没来得及逃跑的动物,老鹰只能抓住那些不能灵机应变的小鸟,同样,疾病只能逮住那些来不及逃跑、来不及应变的人。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应变,养生之道就是应变之道。
六,湿邪无处不在,细节决定长生  
如果你打心眼儿里酷爱冬泳,觉得冬泳很舒服,那么我恭喜你,可能你的体质跟西方人更接近,那就放心冬泳去吧。不过要记住两点:第一,上岸后一定要用半新不旧的干毛巾把身子擦红,以排出湿气;第二,记住这个运动只适合你自己,不要将其推广给您的亲人和朋友们。
  有位朋友,身体本来不错,但中年以后心脏出了点问题,总是心悸、心绞痛,后来听说,游泳对心脏有好处,因为游泳的时候,双臂运动量较大,能扩张胸腔,增强心肺功能。于是他在健身中心办了张卡,坚持每周去游泳两三次,冬天的时候还跟人一块去冬泳。可是,游了大半年,心脏不仅没见好转,反而不如以前了。尤其是在游泳后的一两天,特别难受。他跟我聊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我猜这可能是心脏得到锻炼后的正常康复反应,但不知什么时候这种反应才能消失。”
  我听了哭笑不得。谁说游泳就一定对心脏有好处呢?从运动的角度看,游泳能扩张胸部,对胸肺肯定会有很大好处,但我们也不能仅仅看到这一点啊。游泳的时候,大量的水湿会通过毛孔渗入体内。毛孔是肺在体表的开窍,时刻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当大量的水湿之气渗入毛孔的时候,肺的工作量就加大了,它要把侵入体内的湿气转化成水,并且及时排出体外。所以,游泳时,特别是游了一两个小时上岸后,就想去厕所小便。游泳当中一般都没喝水,这些水从哪儿来的?都是从毛孔渗进来的。把水湿之气慢慢转化成尿液,可想而知人体在游泳的时候做了多少复杂而又艰辛的工作!但这个工作往往还做不够,因为,从毛孔到尿道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水湿能完全排出去吗?能保证它在途中没有滞留吗?不能!游泳后,有水湿在体内滞留是必然的,所以,游泳一般会增加体内的湿气。 
 现代人体内的湿气本来就多,很多人的心脏问题是由湿气引起的,如果游泳之后不注意及时消除湿气,就等于引狼入室,湿邪纠结在一起更会加剧心脏负担的。而且,体内有湿气,还容易导致一系列风湿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等的发生。  听我这么一说,朋友马上说:“对啊,我现在确实觉得关节不太对劲了。我不游泳了,再也不游了。”
  我说:“养生不要这么绝对,记住,从哪里摔倒的,还得从哪里爬起来。你能坚持游泳,说明你喜欢这项运动,怎么能说不游就不游呢?现代人就是缺乏锻炼,好不容易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你不妨坚持下去。”   “那这些湿气怎么办?心脏怎么办?”他不解。
  其实很好办,只用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了。当每次游泳上岸的时候,一般人都只是草草地擦干身上的水就穿上衣服了,尤其是冬泳的时候。问题就出在这里。
  在这里我介绍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的养生方法,是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传授给我的,老先生每每建议一些喜爱游泳的朋友,在游完泳上岸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用干毛巾使劲擦身,把全身的皮肤擦红,最好是用那种半新不旧的毛巾,稍微粗糙一点的,这样的毛巾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大,而且不会擦伤皮肤。这么一擦,皮肤发红发热,毛孔张开,湿气就从毛孔排出来了。如果不这么擦,一上岸毛孔就闭上了,尤其是在冬泳的时候,上岸被冷风一吹,毛孔更是紧闭,湿气也就少了一个排泄的渠道了。仅仅通过尿液排湿气,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有毛孔和尿液两个途径,那就叫内外通透,湿气就能基本排出体外。身体得到了运动的锻炼,又没有湿气的滞留,会非常舒服。这样,一来不会增加心肺的负担,二来可以预防风湿。而且,在这种内外通透的情况下,人体甚至会排出以往积蓄的湿气。因为肺主皮毛,在运动后刺激皮肤也就等于是在宣通肺气;肺肾相通,肺能通调水道,人体因水道不通而积累的湿邪也就趁机找到出口蜂拥而来了。  湿邪就是我们身体要排的毒。对于冬泳,我其实有很大的担心。这种运动来自西方,西方人体质偏寒,容易出现燥热,所以他们冬天下水游泳,严寒的水正好跟他们寒性体质相应,也消除了他们体内的燥热,他们就会感觉这种刺激很爽,冬泳因此对他们也有好处。而大多数中国人体质偏温,体内没有多少燥热,冬天跳下水去游泳,有可能出现弊大于利的现象。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西方人说冬泳好就跟着说冬泳好,并且也跟着去做。实际上,它完全有可能直接把疾病送进很多人的身上。当然,养生和运动总是因人而异的,我上面说的“西方人”和“中国人”只是一个大概的说法,其意思就是“大多数西方人”和“大多数中国人”,不是说百分之百。在西方也有体质偏温的人,他们不适合冬泳;而在中国,也有体质偏寒、体内有燥热的人,他们适合冬泳,只不过这类人是少数。  
    如果你打心眼儿里酷爱冬泳,觉得冬泳很舒服,那么我恭喜你,可能你的体质跟西方人更接近,那就放心冬泳去吧。不过要记住两点:第一,上岸后一定要用半新不旧的干毛巾把身子擦红,以排出湿气;第二,记住这个运动只适合你自己,不要将其推广给您的亲人和朋友们。  说了这么多关于游泳的话题,其实我要表达的恰恰不是游泳,而是如何随处小心“湿邪”的入侵。我举出了一个游泳的例子,更多的其他领域的养生方法,请您自己举一反三吧。
七,每天薏米红豆粥  
如果世上有一种药,又能当饭吃,还能当茶喝,不仅美味养人,还能让全家人百病不生,您愿意一试吗? 
 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现在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闷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到下午喝就会馊了。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10个里面起码有5~6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薏米红豆粥煮不成黏稠状呢?”还有人对我说:“我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   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它特别适合强脑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心火过旺、湿热内扰所致,可以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百合或莲子同煮,或者两种都加。
  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子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但是莲子稍有滞涩作用,身体比较瘦弱的人可以用,但那种体内淤滞较多的胖子恐怕就不宜用了。
  用莲子的时候,要去掉里面的心。当然,如果嫌这个粥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在各类糖中,只有冰糖是凉性的,能清心火。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驱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这个粥里加点调味品,那就只能放红糖了,红糖也是性温的。  值得一提的是,妇女产后的保养时,喝这个粥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再加点大枣,大枣能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而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红豆粥中加上黄豆,食其粥,同时用熬出来的汤洗脚。内外同治,效果甚佳。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渴。 
 山药和南瓜也可以放在薏米红豆粥中同煮。山药号称“气死小人参”,有时候,它比人参的补益作用还大,它是补脾胃的圣品,而且能强肾固精,润肺益气。南瓜能补中益气,还能消炎、止痛、杀虫、解毒,对保护胰脏、预防糖尿病来说,是非常好的东西。
八,吃东西顺应季节  
有句俗话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很多人问我:“姜是辛温的,夏天天气那么热,吃姜岂不是火上浇油?萝卜是凉性的,冬天天气那么冷,吃萝卜岂不是雪上加霜?”但事实就是这样,身边坚持“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人,身体就是好,并没见吃出什么问题来。  自然界的节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上的阳气也是如此。夏天的时候,阳气在体表,所以毛孔也张开了,流的汗也多了;冬天的时候阳气闭藏在体内,所以体表的毛孔闭合,身体密切配合我们防寒。  实际上,夏天,当阳气在体表的时候,人体的内部,尤其是肠胃,是虚寒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体内的阳气少了,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在夏天的时候更容易吃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桃子、梨子等等,喝水也喜欢喝凉的。尤其是现代人,凭借现代科技,想出了各种对付酷暑的办法。在吃这些寒凉东西的时候,我们固然能感受到一阵子透心凉,但也把寒气送进了我们本来就不温热的肠胃。肠胃一旦受寒,身体就没法安全。所以,夏天拉肚子的人永远比冬天多。肠胃受寒应该怎么办?应该温暖它。姜是辛温的,正好温暖肠胃,及时排出肠胃中的寒气,恢复人体消化系统的活力。
  吃姜还有一个好处,姜是辛温发散的,有发汗的功效。夏天出汗,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吃一些姜,一面温暖肠胃,一面辛温发散,那么,这时候出的汗,就是来自人体最深处的,是由外而内地给人体进行彻底的排湿排毒。  可惜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夏天过于贪凉,在屋里、车里,都用空调吹着,决不让身体流一点汗,怕热,怕汗黏衣服难受;同时又吃着大量的冰镇或寒凉的饮食,这等于从里到外把湿邪浊毒拦堵在体内,不让它出来,身体岂有不受害之理?
  再讲萝卜。冬天比较冷,所以我们习惯于吃一些温热的食物,以抵挡寒凉的天气,譬如较为常见的火锅,冬天的生意尤其好,羊肉串、羊蝎子,都是人们的最爱。我们的身体,从深秋开始,包括整个冬季,一直到仲春,都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冬主藏,冬天人的运动量相对较少。运动少,毛孔闭塞,加上吃的东西热性大,那这股热就容易滞留在体内,出不来。所以多数人身体是属于实热壅滞型的。萝卜性寒,可以润肺,通心气,捋肝气,是行气的好东西。吃点萝卜,清一清壅滞之热,同时让你的气在身体里运行起来。给自己通通气,保证你来年的春天不会有大的问题。萝卜产于深秋初冬,可以储藏一个冬天,而我们在这个时节内吃萝卜也是最保健的。大自然什么时候给我们,我们就什么时候吃,这叫做“应季”,叫做顺应自然,合于大道。  对于正在进补的人,正在吃人参之类补气益气的东西,就不要同时再吃萝卜了。因为萝卜行气,这个时候吃它好比给车胎充了气又放掉,你的进补计划就前功尽弃了。
  九,入乡随俗,豆腐开路  
我本人经常外出旅行,也有过水土不服的情况。经验多了,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处,都先吃这个地方的豆腐。古人云: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谷都是养人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甚至有副作用。  所谓水土不服,除了气候不服,最主要的是饮食不服,脾胃不适应这个地方的水,或者不适应这个地方的土养育出来的食物,就叫水土不服。人体得不到合理的营养和能量供给,于是什么问题都来了,通常是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或皮疹之类。不管是什么症状,都是水土不服。所以,克服水土不服,关键在于调理脾胃。  旅行中如何把脾胃调得适合他乡水土呢?《本草拾遗》里有这样两个方法:“鞋底土刮下,和水服,即止。另有一法最便,行旅中只带伏龙肝,虽在万里之外亦无异于故乡。伏龙肝即灶心土也,家家有之。”每到一个地方,只要出现水土不服,就将鞋底的土刮下来,兑水喝下去,马上见效。为什么呢?脾胃属土,土能补土,鞋底的土,既有家乡的土,又有异乡的土,二者相融为一体,喝下去以后,意味着脾胃能像容纳家乡的食物那样容纳异乡的食物。先且不管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还是古人无数次实践经验的总结吧,反正到了现在,这个方法似乎不可用了。我们的鞋底不沾土了,而且现在环境污染那么严重,鞋底即使沾土,也没人敢喝下肚子。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带上家里的灶心土,不管在哪里都会和在故乡一样。灶心土就是灶底的土,是一味中药,经过长年高温烤炙,性温,可以暖中土,调脾胃,在古代,灶心土的确是家家有之,但今天,恐怕很少有人家还有这个东西,所以这个方法也不适用。我这里仅仅将其列出来,做个参考。谁要是有机会用一用,效果肯定是有的。 豆子是调和各种食物的,而豆腐乃是豆子的精华凝结而成,所以更是调和各种食物的佳品。再加上豆腐质地柔软,对肠胃没有刺激性,易于吸收,所以,别的食物吃下去都可能伤害脾胃,唯独豆腐不会。各地有各地的豆腐,是用当地土生的豆子和当地的水做成的,吃下去,一方面正好可以调和当地的饮食,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使肠胃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逐渐适应这个地方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