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按揭担保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教学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0:51:07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教学研究

郭井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历史老师)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讲座分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第三部分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第四部分学生学业检测评价。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课标要求;二、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在课程标准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注意:“城邦”,城邦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个村落组成。城邦独立自主,通常拥有自己的主权。“公民”(Citizen)这个概念就形成于城邦政治结构之中,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什么叫民主,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显而易见,民主政治即人民的统治,强调的是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以及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近乎绝对的平等权利。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还要追问自己一些问题:

1.古代希腊的城邦尤其是雅典为何发展起了民主政治?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重要意义?

3.古罗马何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法律体系?

4.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对古代罗马及其人类社会有何重要影响?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点是否可以这样归纳:

1.与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与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有关,与雅典工商业发展有关。

2.经历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时代。内容包括任期、选举、监督、负责等,影响包括民主制度的创新和民主政治下人们的创造力发挥并取得的人文成就。

3.古代罗马与古代希腊一样,具备城邦与公民两个前提条件,使早期罗马贵族与平民斗争中形成成文法,不同在于罗马的扩张形成一个帝国。

4.内容包括公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巩固了罗马的统治,成为近代西方立法的基础。

【知识结构】

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

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首先是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从而形成独特的城邦公民政治。再加上梭伦等人前赴后继的改革,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早期古罗马与古希腊有着相似的城邦政治,在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中形成了成文法,并随着罗马的扩张法律不断发展和完善。

希腊的民主与罗马的法律均对近代西方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

由图可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虽然近代西方已不可能像雅典那样实行直接的民主,而是实行代议制民主,但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如“主权在民”、“以法治国”、“轮番而治”、“选举制度”等均受古代雅典民主的影响。

罗马的法律就更是如此,拿破仑民法典一半以上是照抄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国家立法的规范,影响西欧乃至全世界。

【重点难点】

(一)城邦与公民政治

1.希腊的地理环境

希腊地区的自然资源很贫乏,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并能合理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则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帝国的必要前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古希腊城邦的形态

城邦:也叫“城市国家”,是古希腊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

最大的希腊城邦斯巴达国势最盛之时领土面积也不过8400平方公里,只有今天北京市面积的一半;另一个最大城邦雅典面积才2556平方公里,只及北京市的七分之一。普通的希腊城邦更小,一般都是方圆不过数十里,居民不过万余人。

——朱龙华《世界历史》

3.城邦的公民和公民政治

沿着西方政治文化之流上溯其源头,我们来到公元前8~前4世纪的古代希腊。……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众多城邦林立的极为独特的政治景观和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

“公民”(Citizen)这个概念就形成于城邦政治结构之中,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从其产生来看,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是和民主政治紧密相连的。……

——百度百科

臣民是指屈从或被动服从于权力的人。臣民的本质是“奴性”。臣民对国家具有强烈的依附性,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相对国家权力而言只有义务没有实质上的有效权利。

在一个封建国家中,天下百姓即臣民。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1.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政治:

(1)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

(2)把持最高决策机关、检查和审判机关——长老会议。

(后果:名义上的最高权利机关——公民大会无实际权利

经济:

(1)掌握大量财富。

(2)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盘剥平民。

(后果:平民为债主耕地或沦为债务奴隶

上述原因最终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而平民由于下述原因地位逐渐上升。

城邦兴起后,粮食和贵重物品日渐积累,防务负担因而越来越重。早在公元前8世纪末,贵族骑兵便已不敷需要,因此不得不建立一支以富裕农民为骨干的“重型骑兵”。不言而喻,富裕农民一时身价百倍,自然乘机提出新的要求。

——《希腊的诞生》

2.梭伦改革

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全球通史》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

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

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

          --梭伦诗

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

梭伦届满后离任,飘然远行,雅典国内公民内部矛盾激烈,出现平原、山地、海岸三派,平原派代表贵族利益,山地派代表农民,海岸派代表工商业者。庇西特拉图利用山地派支持建立僭主政治(前541-前527)贡献之一就是设立乡村巡回法庭,削弱贵族对地方司法的干预。”其子希庇亚斯施行暴政,(前526-前510年)被雅典人民驱逐。

3.克里斯提尼改革

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10个地区部落,糅合雅典政坛上已有的平原、山地、海岸三派,形成10个三一区。

4.伯利克里时代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员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词》

虽然其中或许有溢美之词,但还是能够大概反映出雅典政治制度的一些特征。

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自己而不是通过推选代表来制订法律。……

五百人会议(克利斯梯尼所创建,以代替梭伦的四百人会议)管理港口、军事设备和其它公共财物,并为议会准备日程。……

挑选陪审员并将它们分派给一个特殊的法庭。每年有6000名雅典公民当选为候选陪审员,……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民主制度本身的制度创新。

2.民主制度下雅典人取得的文明成就。

3.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雅典留给后世的政治文化遗产是无与伦比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像只有数十万人口的雅典那样对人类的政治发展作出过如此重大的贡献。它的一系列改革及其所实行的制度,是民主、法治和自由理想的伟大实践。它的成就使此后世世代代为进步和人道政治理想奋斗的仁人志士钦慕不已,成为他们汲取力量和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的不同:

(1)涉及的范围不同:

前者是小国寡民型的城邦政治,后者是大国众民型的民族国家政治;

(2)维持时间不同:

前者动乱频仍而且都很短命,很容易蜕化为各种形式的专制政体,后者则比较稳定、健康而持久;

(3)民主权利的受益者范围不同:

前者一贯地只在能充任战士的本邦万年男子之间讲平等的参政权,不仅承担体力劳动的奴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被看做人),所有的妇女和外邦移民也均不得涉足政坛,后者则只是早期有一些类似的排斥性,后来就逐步地承认了包括体力劳动者和妇女在内的所有成年人的参政权;

(4)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区别:

前者拘泥于民主一词的字面意义,实行的是单纯的、纯粹的民主(亦即直接民主),全体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关,少数异议分子(通常是社会精英)处于被排斥的地位,而后者则一般不诉诸全体公民意愿的直接表达,强调包括与大众意愿相左的少数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权参政并争取自己合法权益,实行代议制度(亦即间接民主)、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总之这早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民主政体,而是一种力求在大众意愿和精英意愿之间维持某种平衡的“混合政体”;

(5)对自由的理解不同:

前者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如亚里士多德称“人是政治的动物”,实际上使一切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失去了合法性),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能力,后者赋予个人的自由则广泛得多,个人既有权参政政治活动,也有权不受非议地放弃公共政治而从事一切私人的合法活动,而政府的主旨也正是保护这种个人自由权利不受任何势力侵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陶片放逐法之弊端

雅典民主政治的领袖阿里斯泰德以“公正者”而著名,……

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是要比在管理国务方面发生的错误轻得多。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控,一个由501人组成的法庭上,以281票对220票被判有罪,以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又有人会问,对于像苏格拉底这样一位大哲学家,雅典人似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对权威人士的尊敬,仅以区区罪名,即判以极刑。这不是太难以令人理解了吗?殊不知,在雅典是不存在任何个人权威的。既没有知识的权威,也没有道德的权威,甚至没有政治的权威。唯有一个权威,那就是人民的权威,一切都得服从人民群体。

在古代希腊,个人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自由的(即柏林所说的“消极自由”)。既没有脱离群体的自由,也没有言论的自由。     

--《万象》第三卷第三期2001年3月

(四)古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1.罗马共和国内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共和国时期,贵族不仅在政治上专权,而且也在经济上扼制平民。平民无权参与国有土地的分配和使用,贫苦的平民在绝境中往往向贵族举借以人身为抵押的高利贷,偿还不上就沦为债务奴隶。于是政治权力、土地和债务问题构成了当时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的焦点。此外,平民在司法审判中也经常成为不公正判决的牺牲品,因为当时的习惯法是不成文的,而解释权掌握在贵族充任的执政官手里。这一切触发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长达200多年之久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公元前494年,罗马同邻近部落发生战争,在敌兵压境之际,平民撤出战斗,以抗议贵族背信弃义,拒不停止不利于平民的债务法。贵族被迫向平民让步,承认平民有权选出两名保民官,他们有权否决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和选举。保民官在职期间,其人身不可侵犯,对元老院和执政官侵害平民利益的法令可行使“否决权”。

                 --高奇《文明的历程》

2.《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罗马当时实行的是习惯法,贵族按习惯审理案件,可任意解释法律,以压迫平民。平民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最终迫使贵族同意制定成文法。公元前451-450年,罗马贵族被迫同意制定了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因刻于12块铜牌而得名。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典之一。它被安置在罗马元老院前面的广场上,让人们都能看到。从此量刑定罪就有了一致的标准。

公元前445年,又通过了卡努优斯法,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

公元前376年,平民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针对平民土地、债务和担任高级官职问题,提出了3项法案,史称“李锡尼绥克斯国法案”,

……

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案获通过,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为奴隶,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公元前287年,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元老院批准,即对全体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

至此,罗马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暂告平息。

                  --高奇《文明的历程》

(五)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

1.罗马的扩张和帝国的建立

2.万民法的形成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经不能继续满足现实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那么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着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各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却只有少数几条。因此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私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在罗马私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杨共乐《罗马史纲要》

(1)万民法的规范渊源于其他民族的习惯法,是通过行政长官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创制形成的以“案例”为主的法律。

(2)万民法摆脱了公民法繁琐的形式主义,具有灵活方便特点。

(3)万民法是在各个不同民族的人民扩大交往、扩大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具有商法的某些特征。

(4)万民法突破了以往公民法那种狭隘民族性的局限。

--杨共乐《罗马史纲要》

3.《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的完成

 

(六)罗马法的历史评价

1.罗马法的一些重要原则

罗马法包括三个大的分支或组成部分,即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公民法是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它以成文和不成文两种形式存在着。民法包括元老院的法令、元首的敕令、大法官的公告,此外还包括某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古代习惯。

万民法则是不论种族如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法律。该法律承认奴隶制和财产私有是合法的,明确了买卖、合作和契约原则。万民法并非凌驾于民法之上,而是作为民法的补充,主要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外来居民。

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西塞罗曾说过:“事实上有一种真正的法律——即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适应,他适用于所有的人并且是永恒不变的。……人类用立法来抵消它的做法是不正当的,限制它的作用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允许的,而要消灭它则是更不可能的……它不会在罗马立一项规则,而在雅典立另一项规则,也不会今天立一种,明天立一种。有的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这便是理性所决定的原则。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民法大全》

2.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罗马法的历史影响

第一,罗马法曾经为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第二,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第三,罗马法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第四,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罗马法又为资产阶级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楷模,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李雅书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曾说过:“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12~15世纪,欧洲出现了《罗马法》“复兴时期”,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了罗马法。

德国是采用罗马法最积极的国家。罗马法在德国一直被沿用到19世纪末期,而重新制订的《德国民法典》也挣不脱罗马法深入骨髓的影响。  
拿破仑引以为傲的《法国民法典》也是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它后来成为大陆法系中民法典的经典之作。

在英国由于贵族们不满查士丁尼将所有特权均归诸于帝王一人,故而纷纷抵制罗马法的采用,但这一切,没有阻止罗马法成为12世纪英国法律进修科目的普遍讲义。

--百度百科

第二部分 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本部分内容包括(一)经典材料,精致分析;(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三)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

(一)经典材料,精致分析

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归纳梭伦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二)创设情境,生动呈现

安徽省滁州中学古鹏与重庆临江高级中学尚宗发在讲授《古希腊民主政治》时,创设的情境非常生动,值得借鉴。

(三)案例教学,便于理解

安庆一中张昌东与昆山市第一中学姜忠明在《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中讲述罗马法时,运用几个具体的法律案例,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又深刻地理解了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原则。当然,选择的案例最好是确有其事,史书要有记载。

第三部分 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常见问题;(二)解决策略。

学生的常见问题包括:

概念抽象,不好理解:“公民”、“城邦”、“民主”、“主权”、“自然法”等概念离学生生活遥远,不易理解。

解决策略包括:

1.抽象概念具体化,与生活联系,清晰界定。

2.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实现学生主动领悟。

一是概念清晰界定,学生不太理解的概念如民主、自然法等。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 (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显而易见,民主政治即人民的统治,强调的是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以及公民在政治生活中近乎绝对的平等权利。

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二是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民主即生活,可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如安徽省滁州中学 古鹏:《古希腊民主政治》;

安庆一中张昌东:《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部分 学生学业检测评价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评价目标;(二)经典试题。

评价目标即为课标要求: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典型试题:

1、(2009天津文综历史3)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

①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②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

③设立五百人会议④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此题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记忆,按财产划分等级是梭伦改革内容,向公民发放津贴是伯里克利时代,②③属于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故选B。

2、(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9题)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3、(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4题)“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当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叫“不告不理”原则,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的程度,应选A。

4、(2007海南单科)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答案示例】

(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

(2)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

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等。

——《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他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2)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答案示例】

(1)缺陷:保留了“同态复仇”、巫术惩罚等陋习;妇女被剥夺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和隶农;维护罗马奴隶主特权;只是男性公民、自由民拥有政治权力。

(2)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