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金融官网:艾灸方法、艾灸补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4:24:14

艾灸方法,艾灸补肾效果好,艾叶的药用特性,  

艾灸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艾灸基本操作方法:

  1、艾条灸
  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艾条(一般叫做清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穴位上熏灸或灼烫的方法。若用在艾绒中加入性温芳香药物制成的艾条(一般叫药艾条)进行熏灸,则叫做“药条灸”。艾条灸的方法主要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艾灸时,点燃的一端距离皮肤约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温热发红,有温热感,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2)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2、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其方法是施灸时,艾炷不直接置于皮肤上,而是在皮肤与艾炷之间加上药物,根据所隔药物的不同,又分为多种灸法:中间以生姜衬隔的,叫隔姜灸;中间以蒜作衬隔的叫隔蒜灸;中间以盐作衬隔的叫隔盐灸等等。间接灸火力温和,同时具有艾灸和所加药物的双重作用。其机理主要看其中所添加的垫物的性质而决定补泻,如隔姜灸、附子饼隔物灸可以加强其温阳补益的作用,多用于补虚助阳。鼓饼隔物灸则多用于散泻毒邪,一般认为是泻法。

  (1)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到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3)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
  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3、直接灸
  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痴脱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
  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4、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5、温灸器灸
  以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进行灸疗,称为温灸器灸。使用温灸器时,先将艾绒及药末放入温灸器内燃着,然后在拟灸的腧穴或部位上来回熨烫,到局部发红为止。本法具有温里散寒、扶正祛邪的功效,适应症广泛。温灸器种类较多,传统的有温筒灸、温盒灸、苇管器灸、温灸棒等;还有近年来常用的温灸棒、脐部灸等美容保健专业灸器。

艾灸补肾效果好
你好,你一直敲打经络就已经在自我保健的道路上比别人先走了一步。萧言生老师曾经说过“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它了,要想活得长,全靠经络养。敲经络适合任何人群,能让人的平均寿命再延长10年它是人类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证。”
1、你有前列腺炎,首先肯定你按摩会阴有好处,它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但是光凭按摩会阴,效果还是欠佳。你最好配合艾灸就会起到协同作用的效果。
艾灸中级、曲骨和三阴交、太溪  。
中极 [经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作用】:补肾培元,通利膀胱,清利湿热,调经止带。
【主治】:①遗溺、小便不利。②遗精,阳痿。③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不孕。④疝气。
曲骨穴:
〖取穴〗曲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穴位:三阴交
位置:在足内踝上3寸。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而揉之,约揉1~3分钟。
主治:肠鸣泄泻、腹胀、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挺、经闭、痛经、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遗尿,尿潴留,惊风,腹痛等。
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交会穴,对于脾经,肾经和肝经的疾病,都有调理的作用。对于生理痛、脚底肿胀、过胖过瘦(增肥减肥)、生理不顺、手脚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碍、妇科多种疾病。此外,对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太溪穴
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是足少阴肾经穴,也是补肾常用穴位。
上述穴位,每天用艾条或艾状进行艾灸。如果用艾条,每穴艾灸10分钟,如果用艾状,最好隔姜灸,免得灸出大泡。
隔姜灸,把姜切成3-4毫米的姜片,用牙签扎出几个眼,然后把艾状大约手指肚大的艾状,放在姜片上,用火点燃,每穴艾灸3-4状。
上述方法,如果你坚持10几天,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2、你说肾虚,医生叫你服用六味地黄丸肾虚的症状很多,记忆力下降、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抑郁、烦闷、紧张、忧虑、在性功能上,表现性趣低下、女性月经紊乱卵巢早衰闭经,性欲减退,不孕等。上述症状都属于肾虚的概念。
另外肾虚还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六味地黄丸是以治疗肾阴虚为主的药物,像它的熟地,主要补肾滋阴为主,山药有健脾的作用,山萸肉它不但补肾而且还补肝脾,等于有这三个补药在里面,像肾、肝、脾,各脏器就一起补了。泄的像单皮可以由清热的作用,茯苓也可以有利水的作用。所以这个配合起来,供补兼施了。
由于你有萎缩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中“胃脘痛”,“腹胀”的范畴,以胃脘部脾满疼痛多见,或脾满而无疼痛。由于久病入络气滞血瘀,这个以你的肾虚治疗并不矛盾。你可以在上脘、中脘、足三里穴艾灸。也可以经常揉腹。排除体内“三浊”,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胃不和则寝不安”,是说肚子不舒服就别想睡踏实觉。建议你揉腹,找到腹部的阻滞点,把阻滞点揉开,胃的功能就会逐步回复。还可以拔罐、刮痧、经常敲打胃经,使其经络疏通,对治疗都会有辅助作用。
以前有一个前列腺增生的60多岁的人,经常小便不利,我就是告诉他用这种方法,经常调理,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可以自己在家做,它是绿色疗法,对人体不会有伤害。艾叶的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前段时间非典流行的时候,很多人使用艾条燃烧的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有没有科学依据?日前,在由南阳市国草科技开发公司举办的一次有关艾草(叶)的专题研讨会上,翁维健、谢海洲、傅世垣、梅全喜等中医药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而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应用较早的中医药物之一,艾草的药用价值

不止这些。

艾,别称家艾、艾蒿,菊科,多年草本植物。据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梅全喜介绍,艾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存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

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等地,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更有不少地方户户种植,家家收藏艾叶。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

艾叶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中医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附方中有两个用艾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前者为治经寒不调或胞阻胞漏、宫冷不孕症,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作用;后方主治出血不止,此二方至今仍是中医临床常用之方。艾用于灸法医病的历史同样很早。在《五十二病方》、《灵枢经》中都有关于艾灸的记载。

梅全喜介绍说,艾叶在古代的应用不仅仅是通过口服和针灸来治疗疾病,也有不少文献记载应用艾叶烟熏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如前述《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的《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学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古代民间认为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有防病、避邪的作用,而现代研究证明艾烟有防病、预防瘟疫的作用,因为艾烟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对艾叶的研究更趋深入,在化学成分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在临床应用方面,艾叶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崩漏、痛经,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

艾叶治疗感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这是老百姓经常说的口头语。也的确是这样的,现在的东北因为还崭时没来暖气气温是很凉的。
随着气温的下降,老百姓的感冒人数也是在不断的增加。近期我就看到在我们楼头诊所打点滴的人在不断增多。
为了验证艾灸治疗感冒的疗效,前几天我感冒了,好像是在夜间11点多,开始打喷嚏,流鼻涕,咽部还有些痒痒的感觉。正好此时我还没有睡觉,只是在床上躺着,这时我马上下地到客厅,点燃一支艾条开始烤。
我躺在床上,从迎香开始顺鼻梁往上灸至印堂、上星;然后从印堂沿睛明、攒竹、到太阳。每次灸30-40分钟,直灸至皮肤潮红。灸后就基本不打喷嚏了,但头还是有些沉。然后我就睡觉了。
第二天清晨,感觉好多了,不打喷嚏了,就是咽部有点干和痛的感觉。我又按照前一天的艾灸路线灸一次,感冒的症状已经全好了。只是咽部的感觉还是有,于是我就灸天突穴,和大椎穴。灸后好似咽部干的感觉更严重了,我感觉也好似有排病气的感觉。这时就是多喝水,将近下午,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此次感冒,没有吃一片药,也没用很长时间,只三天的时间,就彻底痊愈了。
在这里像大家介绍,就是希望大家都用我们祖国的这个传统治疗手法。来治疗各种疾病而达到痊愈的目的,即节约自己资金又是个绿色疗法。对人体没有伤害,你也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