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主任竞聘ppt: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案例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36:57
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案例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 更新时间:2007-2-9 16:48:34

《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案例研究》课题组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合作范围的研究成果,合作模式的研究成果,多赢机制的研究成果,以及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和课题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后续性研究的方向。

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主持,美的集团、广东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协作的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案例研究》,1998年开题,后立项为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再升级为省级重点课题。课题以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为个案进行研究,经过几年努力,课题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完成预定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和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设计与研究经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本课题所指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系指职业学校和企业为发挥各自优势,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办理与学校和企业发展目标有关事项,其范围包括办理项目研究计划,办理各类技术性服务事项,办理实习或训练事宜及其它有关产学研合作事项。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证明,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校企合作的落实。

校企合作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时代不同,合作的内容、形式、机制也不同。现代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进程不同,校企合作也有所不同。就全国而言,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职业教育决策者、实践者、研究者对工业化中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巳经或正在进行研究和探索。但是对于我国将要进行的工业化后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尚未进行研究。为此,课题组选取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的广东顺德为背景,进行工业化后期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索工业化后期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成功之路。

1、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社会经济背景:[(略)。主要论述顺德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国际上对工业化后期要求的指标,并介绍了顺德(北滘)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体制环境。]

顺德经济快速增长不仅为顺德职业教育长期发展创造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环境,也为校企结合提供了重要条件。据2004年出台的《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广东一些专家以及国内外经济学家大都宣称广东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作为广东经济“四小虎”,且连续四年荣登全国县(区)域经济社会综合指标评选榜首的顺德,各项指标均大幅度超过广东平均水平,无论按哪种标准划分,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顺德(北滘)的经济环境、产业环境、体制环境异常优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顺德很早就实现了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攻坚阶段,国内大多数地方仍然为“姓公姓私”争论不休的时候,顺德就开始了涉及产权制度的改革。顺德政府制定了一开始就有了相对清晰的产权结构,为以后的一系列改革奠定了基础。顺德(北滘)因此也具备了工业化后期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及产业发展环境,结合到体制改革的优势为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平台和机遇。

2、教育背景

顺德区是全国及广东省首批教育强区。顺德区共有10个镇,全都是教育强镇。全区共有12所中等职业学校,有7所国家级重点职校,一所职业技术学院。顺德1997年普及高中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5%以上。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招生比率约5:5。北滘镇全面实行“科教兴镇”战略,是全国及广东省首批“教育强镇”,1996年普及高中教育,有国家级重点学校一所、省一级学校5所。课题主持学校北滘职业技术学校是第一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课题研究合作方均为地处顺德区北滘镇内的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大中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年销售额在数十亿乃至百亿元以上,企业产品研发能力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等,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屈指可数的,如美的、碧桂园、蚬华、惠而浦、浦项等企业集团。

3、校企合作理论研究和实践背景

校企合作研究和实践国外起步较早。1871年德国宪法将职业技术教育定为义务教育。1900年德国让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承担培训的主要责任,这样的企业和职业学校互相合作、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模式。经对CNKI资料库检索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资料库》,1991至2005年“世界及其它各国职业教育”共计84页,逐一检索有关校企合作内容的文章。其中秦立春《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7月),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主要形式”大致有几种:“1、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合作办学形式。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的典型代表。”“2、学校主导、企业支持形式,英国‘三明治’教育和美国的‘学工交替’教育属于这种形式。”“3、企业与学校合股办学形式。这是发达国家扩大职业学校自主权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结果。”“4、企业独立办职业学校”,“20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日本、韩国都有鼓励企业创办学校的政策出台”。胡旭晖《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推动我国产学合作的发展》(《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一文也介绍了“国外职业教育的培训模式”,“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2、以英国为代表的‘CBET’模式”、“3、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4、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此外,还有陈时见《教育与产业合作的有效模式论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3月),曹晔《国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比较研究》(《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孔丽鸿《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等研究成果。

二十世纪初期,校企合作理论传入我国,始称建教合作。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陶行知等人都有论述。我们搜索CNKI资料库检索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资料库》查阅了1991至2005年“校企合作”类文章,共得390多篇文章。此外我们还检索了《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CHKD报纸全文数据库(40多万篇日更新)》涉及有关校企合作的文章较多,但以工业化后期为研究背景的校企合作的文章极少。1992年之前,我国没有论文涉及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1992年至上世纪未,我国校企合作蓬勃开展,但校企合作的论文都是工业化初、中期的,还没有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案例研究的论文。本世纪初,校企合作论文集中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占80%左右,仍没有明显涉及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论文,更没有这时期的专门案例研究;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校企合作经验有部分反映了一些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的做法,也仍然没有发现专门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案例研究的论文。

(二) 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成功之路,探索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新范围、新模式、新机制;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多赢格局;并为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地区和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初、中期,但以后必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地区的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提供某些前瞻性的启示和可行性的借鉴,为相关部门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案例研究,从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的视角切入,从案例研究中回答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案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如:校企合作的范围、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多赢机制等问题。运用文献法、讨论法、比较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注意吸收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职业学、人才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并举、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专题讨论与综合分析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以案例研究为主。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        校企合作的范围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新视角之一,主要研究在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中与那些企业(行业)合作,其企业(行业)的类型有哪些特点?与这些企业(行业)进行哪些合作等等。我们试图通过检索分析与我校进行过校企合作企业的原始记载材料:调查和分析现在与我们合作的企业情况;以及了解顺德区(主要是北滘镇)的各类企业情况(为日后的校企合作提供依据),统计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及合作内容、形式变化,分析这些企业类型、企业经营的走势及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科技创新、经营理念和管理特色等,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2)        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这是课题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课题创新的重要部分。通过案例实践研究,总结出在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主要有哪些有效模式,这些有效模式成功之处及关键所在。试图构建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各类成功的模型,推究未来有效合作模式的走向,从而给出一些前瞻性的启示。

(3)        校企合作多赢机制研究

这是课题的难点。主要研究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成功之路靠什么做保证、支撑,从而为进一下构建这一时期校企合作的新理论框架作准备。

3、研究经过

① 前期(准备)研究阶段。课题研究从1998年开始,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进行对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写出开题报告,确定研究内容和目标,落实研究经费。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研究,优选研究方法和研究人员。进行实践探索,整理记录案例资料,不断积累实践研究材料。这一时期,学校编印了两本论文集,积累了大量的实训记录、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等第一手资料。

② 子课题研究阶段

2000年至2003年为子课题研究阶段。根据工业化后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校企合作个案研究,全面展开子课题研究。注意进一步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有关理论和经验。收集实践案例,整理文献。本课题分为十个子课题。

③ 综合研究和结题阶段

2003年至今,为综合研究和结题阶段。在十个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升华,从合作的范围、模式、多赢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提升为理论,写成研究总报告。总结案例研究成果,在国内各地推介。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本课题的十个子课题已分别取得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在刊物发表。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三部分:

(1)        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案例研究报告;

(2)        校企合作研究论文集;

(3)        推广成果:① 有18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有28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有22篇论文在市级刊物发表;② 《人民日报》、广东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杂志、《佛山日报》、《珠江商报》等传媒已作相关报导;③ 校企合作成果推广已在佛山市、广东省以及省外一些部门推广,国外也有部分单位予以关注。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 合作范围的研究成果

1、合作企业数量的扩张

校企合作是职校方和企业方的合作,职校在校企合作中能不能找到合作的企业,或是找不找得到满意的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否则,就会出现一头热(校方)一头冷(企业方)现象。我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合作企业数量的急剧扩张。1996年与我们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只有5家。到2001年时,发展为12家。这几年,合作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到2004年,仅合作单位就有28家。

2、校企合作质量的提升

第一、合作企业数量的急剧扩张,校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优选余地更为广阔,必然带来校企合作质量的提升。

第二、合作企业方优良的经营品质保障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带来的高新尖技术产品的开发,以高附加值 、低污染、低能耗等为特征的智力型企业成了这一时期发达地区投资开发的首选。企业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和创新发明等指标逐年攀高。由资金密集和智力密集带来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快速集聚,形成了顺德特色的“两家一花”(家电、家具和花卉)及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群,北滘镇就是闻名世界的家电产业集群地。由表2可以看出,与我校合作的企业,越到后期,大多数合作企业越是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企业。

这时,产业工人必须熟练掌握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科技知识和智能操作,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新和发明。学生通过在现代化的企业里实训,把在校所学的理论快速转化为运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智能生产技术。学校利用企业的场地、技术、生产和研发的等资源优势,顺利实现由学生向技工的角色转换。

合作企业品质优良保障了校企合作的质量。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工具等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必然要求技工科技技能的更新,催发经营理念、管理决策等的跟进与更新。对合作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开发、教育教学与管理、试验实习与实训等等都会提出新的相应的要求,自然而然地触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校企合作质量地迅猛提升。

3、校企合作的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培训内容逐渐广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具、新的管理模式等内容不断增加。

(1)、技能培训

培训模式多样。订单式培训、学校为主的培训、企业(行业)为主的培训和校企股份合作的模式等。

培训地点灵活多变。职校培训、定点培训、入厂进社区培训相结合。

培训时间可长可短。长的一两年、短的一两个月。

培训层次高低不一。有就业准入培训,有转岗培训,有高科技培训,有学历培训等等。

培训规模越来越大。先是培训的项目越来越多,迄今学校已经获得6大类30多个分项目的培训资格。学校是区安监局、区劳动保障局的定点培训单位,开展各类型、各工种、各层次的培训。主要有:在职工人素质培训;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城市配套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2004年学校成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定点单位和“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定点单位。今年学校被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所”,使学校具有各种职业的高级职业资格、中级职业资格、初级职业资格的鉴定能力。

培训质量越来越高。经学校培训的学员,上岗率98%,86%的学员能一次性通过技能考核,拿证上岗。北滘镇以外的许多企业纷纷委托学校培训,学校接到的培训订单经常超过学校的培训能力。

(2)、共建实训基地。近十年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数量大幅度增长,详见表1、校企合作年度情况抽样统计表。

(3)、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委派专业课教师进企业下工厂学习、研究,一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二是跟踪调查往届毕业生情况和对毕业生就业调查与推荐;三是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培养“双师型”教师。在保证不泄漏企业产品研发和销售等商业机密的前提条件下,参与企业产品的研发和企业的管理,直接感受企业高新尖技术,跟踪世界高新科技产品研发前沿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4)、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集群或产业集群

北滘的家用电器、建筑涂料、机械制造等已经形成企业集群或产业集群。学校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在行业行会的协调、支持下,以某一行业中的某一龙头企业为校企合作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动整条龙的舞动。我校以美的集团为合作龙头企业,带动了北滘境内包括蚬华、惠而浦等大中型企业在内的50余家家电企业,组成企业集群进行校企合作。这样,我们进行校企合作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合作中优势互补更有发挥的余地;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对口才有更为广阔的选择去向。

(二)合作模式研究的成果

进入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模式出现多样化,能代表这一时期的有效模式主要有:

1、就业主导合作模式

工业化后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才市场导向复杂且具有很强的动态性。集中表现为就业空间广阔,就业需求数量庞大,就业者素质要求多样,以及企业之间的就业自由流动量增加。这就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导进行合作,以克服过去对口就业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学什么,做什么,经济回报率最高。专业对口率高与企业对口率高(双率高)是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成功模式的重要标志之一。实现专业对口与企业对口的无缝接轨是就业主导式的成功之处。这一模式主要有几种类型:

①、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双元互动型”是实现专业对口与企业对口无缝接轨的重要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模式是学习与工作,学校培训和企业实践之间紧密结合的一种教育制度,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课题组在借鉴中摸索,形成了“双元互动型”的校外实习模式。

在新工艺、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工业化后期,建设校内实习场所有较大的困难,实践性教学必须到企业去。因此,需要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由产业部门提供实习条件。由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每年要招收新工人,从社会上招收新工人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亦需要培训费用,故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培训是对立统一的,这是校外实习可能性的内因。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时,应尽可能选择到有招工需要的企业,也就是要做到“实习企业对口”。在校外实习中做到了专业对口和企业对口,就能将学校教育的拓展、延伸与企业新工人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实习、就业和企业新工人培训的无缝接轨。该校与北滘镇内许多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根基厚实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技能培训实现了学校→工厂→学校→工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一届又一届深受企业欢迎的实用型、操作型的毕业生。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立即能成为工厂企业的生产主力军,我校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有时是一年或几个月),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校外实习是该校学生在系统的校内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应用并深化专业知识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校外实习,学生不仅能较快地掌握生产岗位上所需的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树立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是培养高质量学生成才的极好方式。

职中学生到工厂企业实习,以职业岗位的要求,“真刀真枪”进行实习,学生无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还是专业技能,以及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的适应都能得到极大的磨炼。促成了由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校外实习结束后,通过考核评定,企业从实习生中择优录取新员工。我校的下厂实习生绝大部分都能够录取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并且一上岗就能出色地工作,因而我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职教目标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

我们对毕业生下厂实习进行严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消除了工厂企业管理和培训上的障碍,使企方获得切实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学生下厂实习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校外实习可能性的外因。

校外实习领导小组,统管全校校外实习的组织、安排、管理、技术指导和学生的思想工作,下设各实习指导小组。我们把下厂实习的学生分成若干批或若干片,每部分50~100人不等,相当于一个临时“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由一校外实习指导小组管理,小组由老师和工厂管理人员、技术员共3~5人组成。每个实习小组有实习计划,包括目的、要求、分工、实习指导、时间安排、管理和考核。实习前由厂领导动员,明确有关事项。整个实习过程中,老师、厂领导、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思想教育。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回校,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高深化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实习结束,进行考核评定,企业择优聘用,学生自主决定去留。

我校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进行学生下厂实习,对企业(行业)来说是新员工培训的开始,实现“零距离”上岗,对学校来说是教学的继续。以就业为导向达到“三赢”效果。1) 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几年来,实习学生基本上能被所在实习单位留下聘用,实现了校外实习与就业推荐相结合的目标。2) 学校借助企业的场地、人力、设备、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教育,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活力。3) 企业招收到了较高素质的工人实习学生,并在学校的协助下解决了新工人的技术、思想、管理等问题,顺利完成了新工人培训上岗的过渡工作。

就业主导式的“双元互动型”的研究实践开创了职教新局面,在校企合作方面闯出新路,引起了上级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2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对我校这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了专门的报道。

②、订单培训型

订单培训型可分为“广义订单培训”(专业对口)和“狭义订单培训”(企业对口)两种。也是就业主导合作模式的重要面。所谓“广义订单培训”,就是指学校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对应的专业,从就业导向的角度,做到专业开设、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与人才市场要求对口,即“专业对口”,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利用校企联络机构,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然后向学校提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和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的建议。学校以此为依据,逐年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向、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等方面进行滚动式调整和修改。我校近几年省批准的2个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及“计算机应用专业”就是在这校企合作的专业对口的订单培训型中适时而生。

所谓“狭义订单培训型”,就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 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校企合作的办学类型。这种订单培训型要根据企业(行业)要求“量身定做”,避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盲目性。既解决了学生就业难,也解决了企业(行业)的招工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难问题,做到学校培训与具体企业需求对口,即“企业对口”,实现共享多赢的格局。

狭义订单培训型是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一种深层次的办学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办学模型:

第一、企业(行业)全面委托培训式。企业(行业)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培训计划,学校照单培训。企业(行业)支付培训费,形成买、卖方市场。例如,我校连续三年为碧桂园公司举办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辅导教师培训班,开班前,我校与碧桂园签订协议,每学年从高二级学生中选拔4050名学生组成一个英语幼师班,主要开设英语、教育学、心理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进行专门培训,并到碧桂园公司进行为期二个月的实习,经考核合格后直接进入碧桂园学校上岗。

第二、订单委托式。校企双方制定培训“订单”,企业方按照订单委托学校代培。订单培养模式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其培养时间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年。采取的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企业某生产项目校企双方商议开设专业课程培训,如:面向美的空调器厂的生产开办电子应用技术(制冷类)专业班。另外,我校利用暑假开办短期空调培训班,提高空调器厂的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三、共同培训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订单”内容,双方分工协作培训学生。订单培训班的学生管理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学校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管理,包括成才教育、纪律教育和专业教育。企业侧重于学生的技能培训。就在企业完成生产工艺、生产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但学校自始至终派教师带队指导,一方面是协助管理学生,另一方面也了解了企业,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合作打下基础。如广东美的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委托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培训制冷专业技术人员等,培训协议中,委托培训方,派出人事主管与培训方一起组织、管理学生;派出实训师傅管理、指导学生进厂实训。

2、政府服务合作模式

工业化后期政府在校企合作中扮演服务角色是这一时期的一个成功模式,我们称之为政府服务合作模式。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政府关键要发挥两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1)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政府的服务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多元化及高速运转的需要出发,从部署、决策、布局、投入等方面构建适合工业化后期的大职教体系,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引导的作用。为此,镇委、镇政府连续几年作出了一系列决定,制订了一系列政策:

中共北滘镇委、北滘镇人民政府在关于组织实施《北滘镇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纲要(2000-2005年)》的决定中指出:为了加快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成,使全类职工人员都能接受不同层次和年限的职业培训或正规教育,以培育出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北滘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打造“现代制造业名镇”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以职业中学为基地,下大力气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重点为企业开展蓝领人才培训,为发展制造业提供人才保证;北滘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对2003年工作回顾指出: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的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如期投入使用,并通过了“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验收评估,成为我镇蓝领工人和再就业工程的基地;在对2004年工作安排指出:职业中学要以我镇企业发展为依据设置和调整专业,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大批实用型蓝领工人。

由于作出一系列的决策,2003年,镇政府按照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标准和要求投资近亿元易地重建了一所新的北滘职业技术学校。新的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占地面积151亩,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教学设施和实验(习)室场等硬件建设完善,有设备设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的各种实训室(车间)、实验室(场)40多个,其中有多媒体专用室、电脑室、 CAD室、 CAM室、制冷工艺实训室、电气自动化实训室、家电实训室、财会电算化实训室、智能电子实验室、电机实验室、数控实训中心、车工车间等。组建精干的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实行合理布局,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将镇三所职业中学合并到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将职业技术学校与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并,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构建大职教体系。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文化教育及岗位培训为外延,职教与成教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性培训与服务性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本地职业教育的“航母”,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发展为依据,合理设置和调整专业,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学校根据北滘镇打造“现代制造业名镇”的战略目标,开设了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电子电气、电子技术应用、会计等8个专业。根据家电企业众多的实际,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以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发展重点的需要,确定以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等两个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专业、工科和文科专业共同发展的专业设置规格,使学生既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应用技术,又有厚实的再深造能力。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并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时不仅持有高中毕业证书外,还持有特种工种证或技术资格等级证书等。

与此同时,镇政府以建设“现化制造业名镇”为目标,加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服务,提升企业(行业)水平,主要做六件事:第一、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对现有项目跟踪落实,使其尽快形成生产力,对已建成的项目,抓投产,抓见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鼓励支持企业(行业)增资扩能,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第三、增强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产业链招商,提升支柱产业水平;第四、推动产业创新;第五、做好企业发展用地规划;第六、加强高新科技工业园建设。

显而易见,政府的服务既体现在打造职教“航母”,也体现在提升企业(行业)的产业水平,这样,政府服务为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营造了一个不断创新的平台,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服务是政府服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

(2)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在校企合作中,为了能够顺利落实制订的职业教育的政策、计划,实现职业教育“以本镇职业技术学校为基地,完善职业培训体系,重点为企业开展蓝领人才培训,为发展制造业提供人才保证”的任务要求,2001年,成立了本镇职业教育协调领导小组,由镇委的一位常委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要成员由职业学校、劳动管理所、组织人事办、安监委、财政所、工业园中的各企业、农办等有关单位领导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规划全镇职业教育的发展,督查校企合作工作,分析并协调解决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镇委镇政府提出重要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在校企合作中,政府重视构建培训、就业、人才需求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完善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失业人员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了加强就业平台建设,2004年投资230多万元建成新劳动力市场和区、镇、村(居)三级就业信息网络。建立了北滘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及推荐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改善了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方法,完善了培训、就业服务网络,科学地、系统地、及时地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就业推荐,有效地降低了失业率,使各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佳。以该校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重点开展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行培训、推荐就业一站式服务,参加培训率100%,培训人员就业率超过90%以上。

加强企业人才培养的组织引导,要求企事业用人单位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重使用、轻培养”倾向,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开展以新理论、新信息、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教育,抓好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计算机和外语培训,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公共知识培训和实际效果和各层次专业知识培训的针对性,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形成人才培养良性循环机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战略伙伴合作模式

战略伙伴式合作模式,是指校企双方从各自发展战略利益出发形成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集订单式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学历培训、产学研一体化等于一体。校企双方的关系不只是买卖方的关系,而是一种亲密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工业化后期顺德北滘的经济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在市场机制体制下,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校企合作,企业与学校互利双赢的规律也愈来愈明显,这促使合作的关系不断趋向紧密,最后必然发展成全方位的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企业借助学校得到了急需的人才,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提高了办学的水平和效率。

校企战略伙伴式合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成为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比如:该学校和美的集团、广东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惠而浦公司、蚬华电器厂、现代电器集团、浦项公司等的关系,有共同研发的合作项目,有长久的合作机制、合作协议和计划,逐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美的集团等伙伴单位是我们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最早实践基地,也是首先突破专业对口与企业对口的“零距离”上岗的基地,更是订单式培训型的首次试验基地。我们与美的集团等伙伴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指导我们今后与各类企业合作。美的集团等伙伴研发的部分产品,吸收我校部分水平较高的教师联同国内、省内一些专家一道,开发产品创新部分。近三年该校参与开发的项目(产品)共计15件,其中计算机科组主持开发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北滘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及推荐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等软件项目有效地跟踪全镇人才的培训、再教育情况,得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赞扬。

(2)通过伙伴合作关系,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与美的集团等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已经多年形成一个制度,即专业教师下厂(企业)参加学习、研究制度。从1998年起,每个专业学科每学期都要安排1-2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至少一年的实践学习,到美的集团等伙伴单位学习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及产品研发的高新技术。教师通过在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向一线的科技人员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部分教师还参与了企业管理及产品研发等工作,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迅速提高。这一合作,成功地显示了伙伴关系式的校企合作确实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我们在校企合作引进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部分人才还成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开展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形成相得益彰的战略伙伴。

(3)工业化后期,由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科技含量增加、生产技术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制造业中实用型人才及城市化急剧进程中所需的各类具有一定技能的服务型人才紧缺,催生了这类型的校企合作的战略伙伴的产生,也制约了这类型的合作伙伴大都是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及城市化进程中所需的服务型人才的骨干行业。学校先后与北滘镇的中国500强企业及金融、邮电、碧桂园物业公司(全国最大的别墅群的物业公司)建立培养紧缺人才的合作伙伴关系。仅2004年至2005年夏,先后共开设紧缺人才培训班104期,开设了电子、电器、数控、金融、物流等十几个门类的培训项目,共培训了8401人。

(三)校企合作多赢机制研究的成果

所谓校企合作多赢机制,是指校企合作各方都能从校企合作中受益的机制。顺德区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多赢机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顺德是我国现代化试点区域,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有效运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产权明晰、融合互补、协调发展,要素市场较快发展,并与产品市场的发展相协调。消费者、生产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受保护,基本形成公平竞争、内外开放、规则统一、诚信为本的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顺德,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不同类型市场经济体系的相互借鉴和竞争中,形成和显示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独特优势。

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多赢的根本保证,反过来,这一时期的校企合作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律,方能实现多赢。因此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又对校企合作起着制约、调节和推动作用。

2、校企合作的互利互惠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要实现多赢,必须确立和遵循互利互惠机制,才能使校企合作不断有生命力和不断向前发展。就技术、人力、资本等而言,企业(行业)能从学校得到什么?学校又能从企业(行业)得到什么?回答好这个问题,才是校企每一次合作的基础。当然也必须回答企业和学校双方的社会效益能否实现,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或被侵占,都可能导致合作的失败或流产。在工业化后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要素市场高速发展,互得互惠机制越来越明显,因此校企合作中认真建立互利互惠机制,才会实现多赢,主要是三方受益:第一、学校利用企业事业的场地、管理模式、技术设备和信息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提升教学水平。第二、学生学到了本领,顺利找到了工作,专业对口率高。第三、我们还极为注意在校企合作时企事业单位的利益,企事业单位招到了素质优良的员工,企业对口率高。

3、多元参与机制

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合作的形式多样化。学校和企业(行业)的合作、学校专业和企业部门的合作、技术的合作、人力的合作、信息的合作、研发的合作等等。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社会等以多方的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充分挖掘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发挥各自优势为条件,遵守市场经济规律,职业教育规律;逐步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多元参与机制。多元参与机制是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成功的重要支柱。这是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重要特点之一,任何一元参与的力度不够,将会影响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和效益。特别要指出的是:政府这一元在多元参与机制中起统筹、协调、保障作用。

三、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和课题产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有三:

1、新视角

我们选择工业化后期的校企合作作为研究的视角,带有前瞻性,选择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顺德区作为研究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北滘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研究的个案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许多研究实践事例,优选基层一线校企合作的案例材料,总结出具体的作法和经验,并力求在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为理论,为教育决策者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为沿海经济发达的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地区校企合作提供某些有益的参考,为中、西部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中期地区的校企合作作一些前瞻性的探索和启示。

2、新模式

通过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有效模式进行案例分析,筛选出具有工业化后期特征的三个主要合作模式,即“就业主导合作模式”、“政府服务合作模式”和“战略伙伴合作模式”。这些模式是从处于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借鉴价值。

3、新机制

校企合作的根本保障在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校企合作,政府、学校和企业都能各就各位,政府的服务功能、学校的教育培训功能和企业的生产研发功能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其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该是也必须是多赢。这些新机制的研究成果将会在国内产生一些前瞻性的启示。

(二)、课题产生的影响

1、课题的探索推动了工业化后期顺德(北滘)校企合作实践的发展,形成了多赢局面。无论是顺德(北滘)工业企业、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学校办学规模大扩大和办学档次的提升;抑或是学生自身终身学习能力和终身职业能力的提高等,都获益于校企合作成功研究。

2、不少国家、省、市领导人先后考察学校,给予校企合作研究以充分的肯定。一直与我校紧密合作的中国500强企业美的集团总裁何享键先生更是赞誉有加,他说:“北滘职业技术学校伴随着我们美的集团一起成长,该校的学生顶用、管用”。不少港澳企业家来考察时,对这课题研究,大加赞许。

3、由于选题新颖,研究视角独特全新,审视问题视野开阔,课题将要产生的影响必定会更大。她对地处工业化初、中期地区的校企合作研究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四、后续研究的设想

1、进一步研究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以此作为关注的重点,收集、整理形成个案,以个案充实理论研究。

2、要不断拓展视野,收集、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校企合作的案例,以及国内外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地区校企合作的案例。

3、在个案收集、整理、研究的同时,注重理论的研究和升华,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研究,为政府制订有关校企合作政策提出建议。

文章录入:admin1    责任编辑:admin1 
  • 上一篇文章: 06广东江门职业教育成果展示暨蓝
  • 下一篇文章: 搭建实践的平台  收获创造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