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经理招聘:中国精英移民地理: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外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5:40:50

中国精英移民地理: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外流

2010年11月27日15:46经济观察报我要评论(4) 字号:T|T

新世纪的头十年,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外流的趋势愈演愈烈。与日韩移民真的是想去国外生活不同,中国移民更多是想找条后路,为儿女教育考虑。一方陪孩子去国外上学,另一方留在国内挣钱,这种候鸟式移民是中国特色。在最近投资移民急剧增温的过程中,中国房地产价格的高涨起了主导性的作用。房市造就了一批暴富的人,而过去10年中,教育、居住环境一直停滞不前,形成了需求上巨大的反差。

一个家族的移民史

陈勇

移民海外,是张莉这两年的头等大事。

她花了大半年时间来说服父亲,移民加拿大。其实父亲不是反对她移民,只是反对她去加拿大。父亲的观点是,移到一个全新的地方,让家人不放心,还不如移到美国,起码有亲戚照应,张莉的舅舅在上世纪90年代就投资移民美国。

让张莉想不到的是,自打去年10月份报名参加过一次移民讲座后,移民中介公司的电话就源源不断,推销各自的海外移民方案,“过程一个比一个短,门槛一个比一个低,同一家公司,上午是资深顾问给我打电话,下午又是副总经理,开出的条件都不一样。”张莉此前一直认为,海外移民属于高端的中介服务,而现在给人感觉就是上门兜生意的个体装修户和推销保险的业务员。“难道真有这么多人要移民?”

移民新军

萌生移民想法到行动,张莉只用了一天。

起因是接了一个在国外生活的发小的电话。电话那头,发小说,国外100万人民币可以买一套很漂亮的带大草坪的房子,生活环境也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并建议她也来感受一下。

撂下电话,张莉飞去了加拿大,从小拘谨、没有宗教信仰、不参与公共事务的张莉在异国发现了另一种生活状态,她想到了移民。

“国内的高付出低福利与国外的高福利,另外生活环境的优越,让我很容易做出决策。”张莉说。

一回国,她就决定移民。

今年32岁的张莉,在国内有房、有车,是当地银行的信贷专员。父母是建筑公司的老总,由于家庭关系,她每年信贷任务都能超额完成,为此总能得到总行嘉奖,也为其挖得了第一桶金。这次移民所需的巨额资产,不足部分父母为其补齐。

去年10月,张莉参加了一个移民讲座。刚落座,主持人上来就宣布这家公司的打折项目,“凡是投资移民,加拿大移民中介费6折,新加坡7.5折,其他国家9折”。这让她大跌眼镜。张莉发现如今移民海外,其实早已没有想象中那般艰难。

这次的讲座让张莉认识了许多和她一样想法的人,想移民的人中有大学老师、技术精英,还有公司主管。移民的目的不外乎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的想法,普遍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异国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成功。

“国外机遇和教育、环境等都和国内不同,而且培养出的孩子视野也会比较宽。”一位高校的老师告诉张莉,当了一辈子老师,去了外面才知道与别人教育的差距。

听完讲座后,她填写了一张中介公司发来的表格,表格内容涉及家庭、学历、收入、婚姻和工作等方面,非常细化。一个星期后,中介公司按照她填写的内容做了评估。资深顾问还相对应地做了套方案,以供她参考。

通过资深顾问介绍,投资移民摆在张莉面前的有两种方式,一种向加拿大政府指定并担保的基金投资40万加元,5年后无息返还。另外是通过基金向银行贷款40万加元为期5年,只需将5年贷款利息12万加元支付给加拿大政府指定的基金 (12万加元为5年贷款利息,一次性投入不返还)。自12月1日起,这个费用都比过去翻了一番。

老移民

张莉在美国的舅舅叫陈泽,今年60岁。早些年在国内是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目前定居于纽约。1992年,当葛优、徐帆主演的《大撒把》热播时,陈泽跟随了这波90年代初的移民热潮,到了美国。

事实上,对于国外,陈泽其实不陌生。早期没下海时,公务员身份的他常到国外出差。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下海开了间贸易公司。两年后,第一桶金到手。

随着生意越来越上轨道,陈泽开始厌恶每周有四天时间得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朋友,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子”。有过官员身份的他,对国内许多事物都很看得很“透”。

和移民新军张莉追求自由的环境不同,陈泽当时移民的初衷还是为了孩子和自己的生意。在他的圈子里,移民开始成为身份量级的标识,并将之称为“抄捷径”,即用过去数年里迅速积累的财富,支付国外规范化的生活:完善的法律、孩子的高质量教育、高福利、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1999年,他开始逐渐把生意转向国外,并通过投资一座中美贸易城和酒楼,进行了投资移民。

在办理移民时,中介顾问曾很不理解,觉得他应该再赚几年钱,他反问对方,事业重要还是家庭重要?

刚到美国时,陈泽觉得以自己的能力,重新开始,不会有太大问题。他的底线是,不亏本就好。但他没有想到,国外做生意和国内完全两码事,老外根本不接受吃请,差点亏得一塌糊涂。半年后,酒楼终于勉强得以生存。这个曾经在商场意气风发的男人,当时显得狼狈不堪。

一个来美国看他的朋友建议说,转换下在中国的生意理念。接受朋友建议后,陈泽调整了经营思路。如今,陈泽已将酒楼开进北美一些华人主要密集区,成为当地有名的酒店大亨。

“口碑比人际关系和人情重要。老外确实比我们务实。”陈泽回顾当年的移民选择,觉得自己并没有选择错,在国外学到了很多原来自己短缺的东西。

在异国,陈泽感受最深的就是平等。他在酒楼里发现,遇到对服务生大声呵斥的基本都是中国人,陈泽觉得,这都是让中国的教育给害的。

“尊卑贵贱意识太深,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并没有学会。”陈泽说,这些在国外根本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平等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的骨髓里。

与陈泽的同龄人中,许多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偷渡欧洲,有的还加入外籍,而那些90年代初期冲出去的同龄人,也远未过上光鲜的生活。陈泽的一位下属,现在是欧洲一家杂货铺的老板兼店员,每天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计算一双人字拖加两罐卡布其诺等于多少英镑

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的多伦多和魁北克是华人富豪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尼与墨尔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明确将吸引华人富豪作为移民政策的重要考量依据。而对于这些新富阶层来说,财产的安全则是他们最大的担心。

等待的日子

张莉要移民的消息,在家族里一下炸开来。家里的老人普遍都认为,她应该去美国,去找陈泽。“地球那么大,在一个地方,起码还有照应。”对此,陈泽也打来越洋电话表示,如果张莉愿意到美国,自己可以帮忙,毕竟是一家人。

但张莉不这么认为,选择加拿大是为了自由,是为更好地生活,享受那边的教育和环境。而美国相对而言,过于金钱味,虽然福利和教育也不错,但对于她,加拿大应该更适合。

“现在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人们看重的不仅是市场,还有品质的保障。”陈泽说,张莉更偏向于生活品质和质量,对环境、教育、福利等方面要求更加高。

在敲定了方向的日子里,张莉开始陷入繁琐的移民手续中。原本以为一切都很简单,结果操作起来,张莉才发现,老外办事和国内还真不一样。

“一些细节都会反复敲定,也许在国内这根本不算什么,可在他们那儿就是通不过去。”张莉说。

张莉所指的细节,是移民所需花费的钱。加拿大移民局方面认为,以她的收入暂不足以说明第一桶金的来历,要求她继续补充材料,为此她很不能理解。

另外,由于张莉是福建人,所以在申请加拿大联邦投资移民时,在各方面条件同等下,花费和审核都比国内其他地区要高和严格。而且基于这个因素,加拿大联邦的“免面试”并没有惠及到她。这让她很不能理解,但资深顾问的一席话,让她很快就明白了。

福建人移民费用高和困难主要都是因为偷渡影响造成的。“以前是走人蛇那种,现在则借商务考察名义出去,然后失踪,这让移民机构和旅行社都很头疼。所以费用高和条件苛刻,也不能怪中介和老外。”资深顾问说。

在等待的日子里,张莉陆续结识了一些以技术移民出去的朋友。那些原本在国内风光八面的中产精英,到了国外,却成了卡车司机、超市货柜员、收银员。有些人甚至在四十岁的时候还重返大学,重修课程。这让她感到十分惊讶。

出去十年的技术移民刘华说,虽然一度从事蓝领工作,但从未感到尊严因此受到损害,而且住房价格合理。重新念大学的,享受加国政府的教育补贴,每月2000加元足以支付学费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

“你现在能理解我不后悔移民的理由了吧?”他说。

 

谁在移民,为了什么

姜雷

在国内知名的出国移民论坛上,老杜这个名字很火。众多网友眼中,他是关于移民政策的答疑专家。现实中的老杜并不老,本名杜谦的他刚刚30出头,是鑫豪威出国(下称鑫豪威)的总经理。

在移民出国服务这个圈子里,老杜已经摸爬滚打了7年多的时间。留学法国的经历,技术移民加拿大的背景、过手的移民案例达到近千个家庭,尤其熟悉美加移民体系。老杜说他的口号是,让大家轻松整明白移民出国的那些事。

老杜称,第三波移民潮从移民人群、移民方式等等的变化,都能很清楚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脉络。

技术移民是头一波

老杜自己就抓住了第三波移民潮开始的机会。2001年大学毕业,老杜留学法国。当时在法国的很多朋友都直接选择技术移民加拿大。2003年他也递交了申请。2006年就拿到了绿卡。

他是通过技术移民过去的。老杜说在法国移民加拿大相对容易。他说自己办移民是跟着朋友随大流。“当时也有留在国外的想法,那时感觉国内软环境与国外还是有些差距”。

老杜并不认同近两年才出现移民热。他说,第三波移民潮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开始兴起,最初主要以技术移民为主,逐步发展到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并进的规模。“这两年咨询、计划移民的人数的确在增加,但各国每年移民配额摆在那里,不会出现爆增的局面”。

在老杜看来,出国移民热上可以划分成三个时间段。第一波热潮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开放出国为信号,主要是留学出国为主;第二波热潮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移民人群逐步出现。

这其中的内在逻辑是,第三波移民潮正是在前两批出国人群的推动下,迅速形成的。那些在国外待了一些年头,了解了所在国移民政策、方式方法的出国人员,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选择回国开展移民中介的工作。

这波移民潮初期,主要以技术移民为主,当时对技术移民要求低,便于操作。当时每年基本上技术移民都是以千位数来签约的。仅技术移民市场的规模就至少在1000万美元以上。

至今,加拿大技术移民政策至少有三次大的变动,总体来说是一个收紧——稍放松——更加收紧的螺旋路径,在此期间,各国对技术移民申请条件也日趋严格,不仅仅是在语言上,包括职业的限制、从业经历的规定等等。

最为重要的是,随着国内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人不再把技术移民作为跳板。“这些年技术移民人群逐步在减少,但仍能基本保持在每年几千个案例。”老杜说。

私营企业主是先头兵

老杜说,2000年以后,投资移民的人群开始逐步增多。那时,他们只要在报纸上刊登一个豆腐块大的广告,都能把公司容纳60人的会议室坐得满满的。正是通过移民服务公司类似的培训和教育,国内对于移民的概念逐步清晰起来。

2000年初投资移民的人群主要是以私营企业老板为主。虽然大部分投资移民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当地良好的福利,但是老杜从其自身的经历,能真切地感受到加拿大政府是非常欢迎中国的生产型企业来加拿大本地投资。

2004年经过父亲朋友的介绍,老杜加入了多伦多中国贸易中心,参与到这个中心下属的移民类分支项目(工作许可)中去。老杜说,这个项目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外贸型生产加工企业走出去。

老杜的第一批客户是9家来自江浙的企业主。递交申请6个月,加拿大移民局那边都没有给回复。之后,加拿大使馆突然派人去考察这些企业主,考核完后,其中8人都获得了签证。

之后的故事就很顺利了。老杜他们递上去的案子,基本上一个月,最短两个星期,移民局那边就能安排面谈。“这说明加拿大是非常欢迎生产加工贸易型企业来投资的。”老杜说。

在老杜的案例中,有一个专门做脚手架出口的私营企业主。他刚登陆加拿大,那边的代理商得到消息就打电话过来说,你不要在加拿大做,还是让我来做,给你加价30%。

但从当时大的环境看,中国企业家很难通过移民在其他国家立足。老杜说,主要是语言、文化、法律方面的障碍。“企业已经觉醒了,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利润分享给国外的代理商,但自己开展业务又很难做”。

移民人群三级跳

2006年老杜加入了加拿大一家专门的移民基金公司。这类基金公司主要是帮助投资移民者在选择投资项目以及投资方式上进行把关。这让老杜进一步对国内移民者的变化有了深入了解。

老杜告诉记者,在加拿大移民局内,承包这个词的拼音是专属名词。在投资移民者资金来源的介绍中,经常能看到承包这个词。直到最近几年频率才慢慢减少,“因为你要说明你资产的合法性,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挣钱,上世纪90年代当时大部分企业主都是通过承包、挂靠集体所有制企业开展业务。”

在老杜的回忆中,2005年之前的文件里,还是会看到承包、转制等中国特有名词。2005年之后,基本看不到转制、承包,都是以私营企业为主。

2003年之前,选择投资移民的基本是私营企业主。随着国内经济开始提速,移民名单中陆续出现了一些企业高管。“企业高管特别是很多做销售的高管开始出现,他们通过销售提成、年底分红挣了钱,开始移民。”

老杜说,投资移民人群资产规模的变化也十分明显。2005年之前,能够达到80万加币资产要求的人并不多。当时移民人群的资产构成主要是现金和公司资产,房地产等占比很小。

这使得很多案例进展缓慢。“因为要说明资产来源,但很多私营企业的公司资产财务制度不健全,要重新整理账务。”老杜告诉记者。

一个例子是2006年加拿大推出了爱德华王子岛项目,对资产要求40万加币,当时这个项目非常火。之后,老杜应朋友之邀加入了鑫豪威,这时他发现能够达到加拿大投资移民要求的人群大大增加。

2006年之后,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提升,房地产升值很快。现在移民的资产配置很简单。只要你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拥有2到3套房,200万左右的现金,加上公司的注册资金,就基本满足移民条件。

最新的变化是,移民人群中,又出现了一些通过资本市场积累财富的人。老杜说,通过内部股权分配,上市盈利的人群越来越多了。

老杜手中的一个案例是,客户在一家企业工作15年,总收入不到200万元人民币,名下也没有任何房产。但这15年他每年都分配到公司内部股份,去年这家企业上市,该人士的资产猛增至2000多万元。

90%以上的客户是为了孩子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发达,移民人群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最早一批移民的人群很多是两眼一抹黑,只是知道国外好,想出国,对于出国面临的困难,今后如何发展等都没有规划。

“现在的移民人群更加理性,他们的英语水平更高,在考虑去什么国家,去了以后做什么工作,会遇到什么问题等,都会做充分的利弊权衡,最终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途径。”老杜说。

在老杜看来,现阶段选择移民主要是三个目的,首先是让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次是实现投资多元化,最后是为自己找到一个环境更好的养老之所。各个移民公司也基本上从这个方面教育和推动客户。

90%以上的客户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有部分移民者是对资产安全更为敏感。他们认为目前国内资产保护做得不够好。选择移民也是为了实现资产多元化。同时,国外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完备也是吸引他们移民的原因之一。

老杜说,随着客户水平的提高,移民中介的工作也越来越难做了。“我们要对这些新出现的情况进行研究,比如说通过IPO实现资产增值的,我们就要了解整个IPO的制度,内部股权转让的规定等,我们应该提供哪些文件给移民局看,提供什么文件是最高效的。”

老杜他们也在不断拓展新的业务。此前帮客户拿到绿卡工作就算告一段落,现在老杜公司鑫豪威的业务包括了接机服务、子女教育选择、保险、金融的服务等等。老杜说,他们还打算成立相关基金,带领客户选择海外优质项目进行投资。

老杜并不认为富人移民会带走中国财富。“在本质上富人移民和民工流动没有区别,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

从业内看,申请移民者并没有将自己厂房变卖、公司关张,他们的业务都还在国内。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个家庭移民加拿大的费用不过是12万加币,这相比于这些人创造的财富来说,不值一提。

在老杜看来,富二代在海外接受良好教育,会有更新的思维,对秩序更尊重,法律观念会更强。“等于把一批孩子送到国外去催化,等他们回国接父辈的班,这笔移民投资将是中国的一笔优质资产”。

 

投资移民费用清单

张然

一般来说办理投资移民的费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交给移民目的国政府的费用,如申请费、投资款等;准备材料、面试体检等需要的杂费,如公证费、审计费、文件翻译费、体检费等;如果让移民中介公司代为办理的话,还需要一定的中介服务费。这些费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相应的调整。

申请投资移民需要交给移民目的国的费用主要包括申请费、投资款、登陆费等。申请费一般是在递交材料时缴纳的费用。

在投资移民涉及的全部费用中占比最大、也是最明晰的部分要算交给移民目的国的投资款,对此,各国移民局都在移民政策中有详细的规定。2010年移民市场风云变幻,主要的几大移民国纷纷抬高了投资移民的门槛。提高的门槛指的主要就是这笔费用。

12月1日起加拿大投资移民将执行新政,成倍提高对申请人投资额和资产总数的要求。申请人的净资产从过去的80万加币提高到160万加币(约1054万人民币)。申请人向政策指定基金公司进行的两种投资方式也翻了一倍:全额投资,由原来的投资40万加币提高到80万加币(约527万人民币),投资期仍为5年,本金由政府担保,无利息;贷款投资,投资12万加币提高到22万加币(约145万人民币),作为5年期80万加币贷款利息,一次性支付无返还。据部分中介机构介绍,绝大部分申请者会选择第二种投资方式,因为这样方式比较灵活,不会长时间占用申请人的资金。

澳大利亚也在今年年初发布了新的商业移民政策,除了对申请人所在公司的类别、年营业额、股份比例做了明显的调整,还将申请人的全家净资产额度上调了一倍。其中,160类、161类资产要求由原先的50万澳币(约326万人民币)更改为80万澳币 (约521万人民币)的全家净资产;163A类以及164类全家净资产要求由原来的25万澳币(163万人民币)更改为50万澳币(约326万人民币)。在投资方面,由于澳洲商业移民要求申请人去澳洲创办或参股企业,因此不像加拿大对投资额有明确的规定。它要求申请人在获得4年临时绿卡后在澳洲创业,4年间若企业运作不成功,则不能获得永久定居权。因此相对其他国家来说,移民澳洲后续所用的花费要因人而异。

除了以上要交给移民局的费用外,加拿大移民局还要收取主申请人和配偶490元加币/人(3228元人民币/人)的移民登陆费。这部分费用是发放签证之前缴纳的,如果拒签可以返还。

一般来说办理投资移民会涉及对申请人个人资产(存款、房产、股票、债券、投资性保险等)和公司资产状况、资金来源合理性等种种要求。搜集和整理相关文件,需要花费相当大的体力、精力和时间,此外还要了解移民目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很多申请人为了节省时间成本选择专业的中介公司代为办理。

据一家主做加拿大移民的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中介公司收取的费用会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一线城市的咨询费普遍要高于二三线城市,以至于有些客户会跨区办理,前期就可以省下一笔费用。另外,申请澳大利亚的中介费用普遍要比加拿大高,因为牵扯给申请人做商业计划,此外申请澳洲移民的审计也比申请加拿大移民严格,这就相应提高了对中介公司服务的要求。

申请投资移民还会涉及例如文件公证费、审计和评估费、资料翻译费、体检费、英语培训费、面试口译费等等各种庞杂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基本上都是按量收取、因人而异,同时会因收取机构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所有申请文件都需翻译成为英文。因此资料翻译费在申请杂费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一般来说按100元人民币/千字来计算。

此外,当申请者通过面试后会收到移民局发来的体检通知书,申请者需要到指定的医院做移民体检。由于不同国家指定的医院不同,检查的项目不同,体检费用有所不同。据了解,15岁以上及成人申请加拿大移民,体检费用为1450元人民币/人;15岁以下未成年人为500-1250元人民币/人。申请澳洲的体检费成年人是2000元人民币/人;未成年人是1500元人民币/人。

在这些杂费中,澳洲移民特殊一点的是要收取英语培训费。据出国留学网澳大利亚注册移民代理林硕介绍,因为申请澳洲移民对英语有一定的要求,只有英语达到规定标准才可以不参加由澳洲移民局办的英语培训。如果英语不过关,就要参加500个小时的英语培训。

除此之外,杂费部分还包括一些包裹费用,去指定地点审计、面试所需的机票和住宿费用。这里主要盘点的是移民费用的问题,实际上对移民申请者来说耗费的时间成本远比这些费用高得多。

 

创造像发达国家那样的自由环境和发展空间

刘金松

出去的是谁?

经济观察报:目前中国人向海外移民趋势正在加剧,该怎么看这种现象?如果梳理中国人移居国外的历史,有什么阶段性节点?

庄国土:中国人大规模移民始于17世纪,盛于20世纪上半叶,经历三波移民高潮。改革开放后开始的这波移民潮,已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波,而且是一直持续的,并非呈波浪型起伏。

按移民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第四波移民潮分为四种类型:首先是留学生移民,这个形式在世界留学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移民形式。1980年-1985年间,留学移民占主体。

1985年之后,其他类型的移民开始出现,包括劳工移民、非法移民开始涌现;1990年代以后,少数的投资移民开始出现。从2000年到现在,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开始增多。在第四波移民浪潮中,留学移民是贯穿始终的方式。

经济观察报:这种移民主体的变化,背后的推动力是什么?

庄国土:本质上看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表现形式上,有的是为了摆脱生存的困境,获得更好的收入。比如我们统计,在移民最集中的福州地区,他从事和美国同类的工作,移民前和移民后收入差距大概是20倍。

对投资移民而言,比较看重对资本运作的需求,企业运营环境的追求。但实际上这些移民是占很少数量。

精英群体的移民,除了直接的诉求之外,还有更高的追求,比如社会安全、谋求个人自由、尊严等这些方面的因素。

流走的财富

经济观察报:投资移民数量虽然比较少,但受关注度却比较高?

庄国土:总数小,影响力大。以投资移民出去的人,不会超过10万人,相对于1000万来说,不是很多。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倒“丁”字形社会结构,站在金字塔塔尖的这一部分人本来就非常少,当他们把财富转移出去的时候,影响就非常大。

所谓0.4%的人控制中国70%的财富。尤其是体现在负面影响力上。从投资移民构成上看,一个是配合中国对外投资主动走出去的移民,这个主要是往东南亚、非洲移民;另外一个就是投资到美国和加拿大,很多是非法收入,资产转移、洗钱;还有一些是在做一些和中国相关的商务,但这部分的钱不会太多。

张继焦:投资移民说的直接一点,其实就是转移资产,包括合法的和不合法的。

经济观察报:现在移民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移出去之后,并没有离开中国,事业和生意还在国内。这种现象该怎么看?

张继焦:一些新富阶层,可能担心财富的安全问题。担心有一天政策变化,所以需要找个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分散风险。财富来源不管是合法还是非法,投资移民中,在资产转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庄国土:这中间也有一种是性质比较恶劣的,就是裸官。这一部分人在数量上是以几万人来计的。所谓裸官,就是把妻子、孩子、财产以留学或者移民的形式都转移到国外去。

经济观察报:其实,不管是裸官,还是阳光富豪,移民之后都会造成巨大的财富流失。

庄国土:那当然,这个远远超过目前我们所统计的。现在我们能统计的只是说最低门槛,比如说投资移民加拿大需要多少钱。但绝大部分财富的转移并没统计在内,像有些通过把孩子送出去,以学费、生活费的名义转移大批资产,这个部分在总量上,超过千亿美元,绝对不会少的。

经济观察报:中国在外界的形象是越来越繁荣、强大,吸引力在增强,但这些精英人群却在往外走,应该考虑如何把这部分人留住。

张继焦:如果是年轻人,他肯定需要好的工作机会;对转移资产者而言,就是财产保护问题。

庄国土:官本位、政府管制过多、垄断的加强,都导致了精英的外流。

有进有出

经济观察报:对那些拥有阳光财富的人而言,这是否可以看作“用脚投票”,包括一些制度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将这些人“推”向了国外?

张继焦:这个不算直接推。首先有历史的因素,包括以前一些过激的做法,让这些人还都心有余悸。其次就是虽然出台了《物权法》,但对私权的保护还是不彻底。

经济观察报: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的“出走”,是否会对国内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阶层,造成一种伤害?

庄国土:当然,这就是移民的负效应,成功的人往外走,然后知识财富往外走。问题在什么地方,就是在国内你根本没有给这些精英创造一个像发达国家那样的自由的环境和发展空间。

张继焦:有一个应该注意的现象是,一些人移民海外之后,又开始出现“回流”现象。在加拿大,华人移民的高回流率,已经引起了当地的重视。前不久,加拿大学者还专门对这些“回流”移民进行回访。回流或移居在北京的加拿大居民,超过一半已经获得了加拿大国籍。

经济观察报:不管是移民输出国,还是移民接受国,其实都想留住这部分精英人群,对人才回流现象,该怎么看?

张继焦:那些移民接受国,把这些人吸引来,就是希望他们投资、建设移民接受国的,但这些人却跑掉了。移民接受国也在关注移民的回流问题,包括人的流向和资金流向。

像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是移民接受国,在他们那里,移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很清楚,移民对他们的贡献是很大的。

庄国土:现在也在采取各种方法吸引人才回归,像中组部就搞了一个“千人计划”引进人才。但实际上,组织部提出来的这10年,我们流出去的精英,或者说准精英是以万来计算的。

经济观察报:这种精英人才外流的现象,在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发生过,对我们应对目前的移民潮有哪些借鉴?

张继焦: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人才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有进有出的。这些移民出去的人,不一定就在去的那个国家生活,他是到处流转的,全世界范围内找机会。如果中国机会更好一点,可能就留在中国。

庄国土:目前阶段,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移民状况已经和我们非常不一样。像现在中国台湾地区很多人都回归了。移民在他们那里是正常的人才流动,有进有出。外面条件好的时候,他们出去学习,但是学回来以后,用来提升本土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