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贷平台排名:胜利大逃亡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17:35

4 “胜利大逃亡”(2)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于智博 周奕 史青星

  怒之下下手过重,孩子竟不幸被打死了!

  类似这样的硬实力崇拜现象,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有一位朋友谈起他姐姐家的男孩,16岁,由于妈妈一直注重他的营养和学习,所以,这孩子长得很高很帅,同时成绩优秀,家人都很为他骄傲。有一次,朋友带自己5岁的孩子到姐姐家吃饭。饭桌上,16岁的大哥哥没有丝毫不安地把整盘排骨拿到自己面前并全部吃光了,从始至终没有半点社让5岁小弟弟的意思。而他的妈妈,看到孩子这样能吃好东西,想到他会长得更高更帅更聪明,心里被得意塞得满满的,竟然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任何不妥

  单位曾经有一位国内排名第一的名校名系的高材生,长得非常漂亮,她刚来工作的时候,全单位的人都把她当做“重点保护对象”。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清洁工,人人都喜欢她的聪明和美丽。可是,没过多久,大家就开始无法忍受她,后来她离职了,又换了很多工作,单位同事也常常惋惜她越来越走下坡路,现在的一切都和她优秀的硬件不匹配。这样的结果本来大家是很不理解的,后来看到她的妈妈就明白了。这个妈妈觉得自己作为母亲:第一,把孩子生得这么漂亮,又养得身材高挑;第二,把她培养上了NO.1的名校名系。自己对孩子的养育实在是再成功不过了,社会和工作单位理所应当给她这样“出色”的孩子,一个让她满意的前途和工作环境,否则,那他们就太有问题了,因为她的孩子太完美,发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自己孩子的问题。这就是现在很多家长的误区,他们觉得孩子学习够好,长得够高够帅,总之,硬实力够强,就万事具备了。

  引发硬实力崇拜现象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口号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光在孩子未出生之前就开始胎教,出生后请来的月嫂都得被培训成唐诗老师,以便在换尿布时,还能抓紧时间让孩子在起跑线“奔跑”;幼儿园、小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人们完全忘记了人才培养除了硬功夫,更需要软实力!

  早在2005年,新华网就发表了一篇文章 《大学生“软实力”不足导致就业难》,文中很不客气地指出:听起来是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能比不上一个高中毕业的老员工,主要原因就是“软实力”不足。200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中,作者鲁鸣也对软能力进行了解读。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呢?

  19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约瑟夫·奈教授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软实力”概念,从此被人们在各种领域广泛引用和扩展。一般来说,硬实力是达到各种考证考级考试要求所具备的实力。软实力则是课堂和各种考证考级都无法涉及和测度的能力。所有考证考级考试涉及的能力,也就是硬实力,都是可以复制的,这些硬实力无法让你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如果单单具备这些能力,即使你很出众,在三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中,还是会难逃被替代、被淘汰的命运。例如,一次金融危机就导致无数名校优秀人才失业。软实力则会彰显你是“不可替代的人才”。创新能力、自我发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当众演说能力、个性塑造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都属于软实力。

  2008年,欧美很多媒体把约书亚·庞称为“英雄”。他作为名校毕业的银行家,在金融危机时失业后,放下身段,身披“求职三明治”,行走在华尔街。很快,这位5个孩子的爸爸就在大裁员的悲凉气氛中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靠得就是创新、勇气等软实力。可惜的是,家长们和孩子们长期应付学校的成绩和课外辅导班的作业,对软

  实力的培养却很少重视!而缺乏软实力的结果是:其硬实力成了“纸上”能力。

  近年来人们强调的“赢在起跑线上”,实际上是在硬实力或者智商方面的过度早期开发。真实的人生不是赛跑,如果一定要和赛跑比,也更像跑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没有人看重在马拉松比赛中是否能“赢在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