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2百度贴吧:《私家藏书(全十二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3:19

私家藏书(全十二卷) 特色及评论

书籍包装的重大革新
     好书也要有好的包装,《私家藏书》一扫以往礼品图书包装的低劣、粗俗,实现了从包装理念到包装实践上的重大革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协调、相得益彰,使《私家藏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镇宅巨著。
国际著名设计家的醒目之作
     《私家藏书》的装帧设计,系专门聘请香港恒达永道设计公司完成。该公司为国际著名设计机构,曾多次荣获各种设计大奖。《私家藏书》的成品典雅庄重,气势宏大,充分展现和折射出了图书的内在品质,上架效果奇佳,是真正能使书房生辉的醒目之作。
世界顶类的印制工艺,国内最佳制作材质
     《私家藏书》的印制,采用德国精装联动流水线及最新技术制作完成,墨迹清晰均匀,版面整洁,书感结实。书籍则采用顶级羊皮面料,精美华丽。封面书脊文字采用德国进口99.9%纯严金料镭射烫金,光彩夺目。收藏证书书选用优质红木镶嵌铜版精工制作。

 

私家藏书(全十二卷) 内容简介

1、2005年度书界黑马
     《私家藏书》新闻发布会于5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任继愈、季羡林、王岳川等知名学者亲临会场,引起了极大轰动和反响。中国国家图书馆、北大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机构已在第一时间予以收藏,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及各类媒体亦予以充分报道,社会各界媒体亦予以充分报道,社会各界纷纷来电垂询、求购。著名书评家范景深先生断言,独特的视角、高品质的内容、优良的装帧设计将会使《私家藏书》成为书界黑马,受到热烈欢迎,创下不俗的市场业绩。
2、现代中高阶层首席藏书
     从古至今,社会中高阶层所读所藏的书,都与一般阶层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一方面体现在题材内容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书的装帧品相上。《私家藏书》作为中国历代中高阶层所读、所用、所藏图书的集大成者,以典雅华贵的形象面世,无疑是现代成功人士的藏书首选,也是社会名流地位、品位的象征。
3、国学大师亲定细目 文白对照扫清阅读障碍
     作为古老诗书文明大国,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私人藏书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以任继愈、季羡林为首的中国顶极国学大师花费宝贵的时间,亲按多重标准,为当代读者圈出《私家藏书》细目,所选图书可谓精品中的精品,非一般杂乱拼凑的所谓“藏书”所能比拟。此外,准确流畅的白话译文解决了读者的阅读负担,使读者能便捷地进入这些伟大的书籍中。
4、五大内容板块凸现中高阶层文化需求
     本书分为皇家藏书、藏书家藏书、民间藏书、流失海外的藏书、名人藏书五大板块,每个板块各具特色,分别从实用性、趣味性、版本价值、稀见程度、名人秘藏等角度,满足中高阶层读者的文化需求,每个板块挑选的书籍,都会给收藏者带来切实的启迪、阅读乐趣、收藏价值。
5、百代大户私家秘藏名品 价值已经历史验证
     本书收录的书籍,均为历代杰出私人收藏家收藏的图书名品,本身就经过大浪淘沙的挑选淘汰过程,只有那些真正的好书,才能在大户藏书家手中被珍藏传承下来,其价值已被历史验证。
6、卓尔不凡、收藏至尊,让你满室生辉
     《私家藏书》的内容、规模、装帧,都代表着目前中国出版的最高水准,是个人、机构、家庭高雅文化的象征。收藏《私家藏书》,直接反映着藏者的文化品位与追求,其气势、规模良好的上架效果不亚于收藏一件稀有文物,成为你的镇宅之宝。
7、文化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子孙共享
     收藏《私有藏书》等于储存了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可以传诸后辈,子孙均能从书中受益,学到真正的中国智慧和文化,这是《私家藏书》与其它藏品相较的最大优点。
8、馈赠佳品、高雅脱俗
     赠书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之一,是心灵相近的友人之间一种高雅脱俗的交流方式。《私家藏书》的独特价值,使其成为馈赠良品。送者体面,受者欣然,是馈赠亲朋好友,上司下属的绝佳选择。

私家藏书(全十二卷) 本书前言

发现“私家藏书”
     中国是诗书大国,“诗书传家”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私家藏书”是与官府藏书、书院藏书等并举的三大藏书形式之一,简言之,就是私人藏书。从收藏者的身份看,主要是皇室成员,达官显贵、学者名流及士绅百姓;从藏书的类别看,则主要为经典政书、善本孤本、禁书杂书等。政书齐备、版本精良、善本孤本多、实用性与趣味性并存,是私家藏书的最大特色。私家藏书内容极为丰富,在我国文化传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华夏文明最为重要的矿脉。
首部盘点中国私人藏书历史的创新力作
     虽然中国私人藏书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但其价值从未被充分认识,也从无一部著作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总结。《私家藏书》弥补了这一遗憾,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开创性巨作。
囊括中国历代私人秘藏图书精华
     作为一部独特类书,《私家藏书》在十余位顶级国学大师的带领下,淘遍书海,挑选出的国书均为中国文化历史上最具冲击力、生命力、影响力及争议性的著作,充分展示了私人藏书最为精华的部分,其独特价值不言而喻。
为中高阶层度身定制的特殊图书
     目前,以企业家,领导干部,文化名流和行业精英等为主体的中高阶层,正迅速膨胀成为社会中坚力量。随着财富、社会地位的提高,其文化追求也与日俱增,拥有内容丰富、实用价值高,品位上乘的藏书成为他们的共同心愿。《私家藏书》正是为这部分社会精英量身定制的特殊典藏图书。

私家藏书(全十二卷) 本书目录

第一部 皇家藏书----最具攻击性、侵略性的大政治图书
     皇家藏书是指皇族贵胄的私人藏书。他们所关注的多是治国为政,经天纬地之作,因而这一部分藏书即是中国古代政书的精萃集成,是一国的最高统治者关注的有用之书。这部分藏书在今天的领导干部读来,仍不失为指导工作生活的良辅佳作。

第一篇 皇家藏孤本 《帝鉴图说》《长短经》《八面锋》
第二篇 皇家藏秘本 《帝范》《全史宫词》
第三篇 皇家藏禁毁本 《人间训》《说典》《大义觉迷录》
第四篇 皇家藏善本 《金楼子》《孝经》

第二部 藏书家藏书----最具实用性、智慧性的成功学著作
     我国古代的藏书家多为贵族、官僚、学者等,他们是古代文化和思想领域的精英,对藏书有高度修养和鉴赏罚分明力。这些藏书家努力搜求版本质量高、流传年代久的善本,或稀世罕见的孤本,并且对藏书精于校勘考证辨伪,因而这部分藏书对今日的收藏、研究和鉴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 (明?范钦)天一阁藏书 《素书》《六韬》
第二篇 (明?毛晋)汲古阁藏书 《世范》《家范》
第三篇 (明?王世贞)二酉堂藏书 《艳异编》
第四篇 (明?李贽)李卓吾藏书 《焚书》《续焚书》《初潭集》
第五篇 (清?瞿绍基)铁琴铜剑楼藏书 《玉台新咏》《花间集》《尊前集》


第三部 民间藏书----最具娱乐性、趣味性的休闲读物
     我国古代统治者一向推行文化垄断的政策,但这并未能阻碍民间对书籍的搜求,反而刺激了不同于官方的民间文化的繁荣。这部分代表了一种民间特有的文化品味,融百姓品味、娱乐性、猎奇猎艳心理等多种因素于一炉。因而这一部分最为多姿多彩:世间罕见的珍稀孤本往往可在民间觅得:冷僻书,不容于当世的禁毁书在民间却颇为流行;传奇、话本、艳异故事多是民间兴起而流传成书;这一部分藏书是民间独有的;民间私藏绣像本、石印本、野史传奇等书反映了独特的社会风貌。

第一篇 民间藏孤本 《金谷怀春》《泪珠缘》 《惊梦啼》《情楼迷史》
第二篇 民间藏秘本 《绮红小史》 《南朝金粉录》
第三篇 民间藏绣像本 《闺门秘术》《仙卜奇缘》《莲子瓶演义传》
第四篇 民间藏禁毁本 《八段锦》《怡情逸史》
第五篇 民间藏石印本 《情天宝鉴》《玩味群芳》
第六篇 民间藏残本 《媚婵娟》《闪电窗》《跨天虹》
第八篇 民间藏珍稀补书 《隔帘花影》
第九篇 民间藏真本续书 《蜃楼情梦》《续镜花缘》
第十篇 民间藏野史传奇 《隋炀帝艳史》《武则天外史》

第四部 流失海外藏书----最具特殊性、罕见性的图书
     我国古代的很多书籍,由于历史的原因,如文化交流、战争、贸易往来等原因,散失于海外各国,而这些书籍在国内或被禁毁,或是绝版,或是湮灭于战火之中,因而不存于世。流失海外的版本就成了绝本、孤本,甚至一些残卷也是当世仅存的,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填充国内很多研究领域的空白。

第一篇 海外各国皇家保留本 《贞观政要》《宰相经纬学》
第二篇 流失海外的独藏本 《醋葫芦》《枕上晨钟》《章台柳》
第三篇 海外藏手抄真本 《新增才子九云记》《新民公案》《删增文苑楂橘》
第四篇 流失海外的绣像本真迹 《红风传》
第五篇 流失海外的残卷 《山水情》《型世言》
第六篇 流失海外的再译本 《双美奇缘》《人物志》

第五部 名人私家藏书----最具隐密性、启发性的私房书
     名人一直都是文化领域的聚焦点,名人有特殊社会地位,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为大众所关注。名人藏书,有几大特点:精品多、绝版多、个人色彩浓重、不易为外人所见。

第一篇 毛泽东藏书 《心镜》
第二篇 康生藏书 《艳镜》
第三篇 陈布雷藏书 《经世文鉴》

私家藏书(全十二卷) 相关资料

《私家藏书》编辑委员会
任继愈 当代学界泰斗 国学大师 哲学家 国家图书馆馆长
文怀沙 当代学界泰斗 国学大师 文学家 诗词学家
启 功 著名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央文史馆馆长
金开诚 著名学者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北京大学教授
季羡林 著名学者 原北京大学副校长 中国语言学会会长
李 锐 著名学者 作家 毛泽东秘书 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张岱年 著名学者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
高明光 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 中央《求是》杂社社长
布 赫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岳川 著名学者 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 编 徐 寒 著名学者 北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