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和bittorrent:谈谈新闻切入点(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00:11
                               谈谈新闻切入点(中)

      二、新闻切入点的意义
       
      切入点,也可以说是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出发点。新闻切入点,也可以说是记者或者通读员采写报道新闻的出发点。同样一件事,这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平淡无奇,另一个记者写出来可能就是一篇精彩好稿。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所写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呢?我认为,要写出“人浅我深、人平我新”的好新闻,除了要有好的素材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新颖的报道切入点,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讲切入点不是“就事论事”,不是纯技术层面对报道效果进行的战术分析,而是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是遵循新闻规律的要求。新闻切入点只有以提高报道影响力为宗旨,寻找发掘独特的视角和内   涵,才能把记者或通讯员的意志现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新闻要说的和读者想听的结合起来。
      1、选准切入点是增强报道影响力的需要。
      例9:又是一年芳草绿。
      我曾经对一些媒体的报道从切入点的“短板”进行分析,发现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短板效应”,主要表现在:
      一是报道针对性不强。切入点的选择和受众关注点的分歧是影响针对性的重要因素,其表现是反映新闻事件本质的事情着笔少,或报道浮泛,主题先行,流于概念,缺乏针对性。
      二是新闻写作者“一头热”。虽然在写作时煞费苦心,但往往是一厢情愿的“热”,新闻写出后,不能打动编辑;刊登后读者没有热切回应。究其原因,是切入点单一,报道雷同,缺乏层次感。典型选择、挖掘时,较少考虑群众视角,缺乏吸引力、感染力。
      三是主流信息不贴近。在新闻取材上,不善于从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解读,而是泛泛而谈,内容呆板、语言干巴,有用信息被淹没在流于一般化、表面化和雷同化的文字中,读者识别不出该信息的价值。
      分析上述“短板”现象,都与切入点有关。切入点问题,不仅仅是新闻写作问题,还关乎新闻写作者是否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愿望要求,以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从这个层面理解,不讲切入点是新闻宣传工作上的偷懒,是对新闻功能的认识模糊,更是新闻事业的不负责任。
      2、选准切入点是坚持“三贴近”的需要。
      例10:潮起潮落卖花郎  ——记黄州区外贸局下岗职工邵生泉
      引言:下乡,“下海”,下岗,叠映出他人生三道亮丽的风景;种花,卖花,他在苦难的磨砺中塑造人生的芳姿倩影……
      正文的开头部分:
     “卖花嘞——”邵生泉推着装有一二十盆鲜花的童车——他儿子小时候用的能坐能睡的那种车,在古城黄州的集贸市场上边走边吆喝。
     “哎!不买的来看一看,买的要看清楚,我这里的乔木花、灌木花、藤本花、草本花、宿根花,还有球茎花……”邵生泉像跑江湖的“叫场子”一样,介绍着花的品种,花的用途:“客厅里有盆花,显示主人高洁文雅;卧室里有盆花,给夫妻带来温馨和谐;给朋友送盆花,友谊天长地久;给恋人送盆花,爱情花好月圆……”他那童车上的那些花,本来就千姿百态,异色奇香,再经他这么一吆喝,把一些卖菜的买菜的吸引过来。一会儿的功夫,你一盆,他一钵,一二十盆鲜花各有买主。他如释重负,挑了两样便宜菜丢进童车,迎着灿烂的朝阳,向家里走去……
      3个小标题为:1、正视苦难;2、接受苦难;3、战胜苦难
      要使我们写出去的报道有影响力,必须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体现了对新闻宣传规律的尊重。落实“三贴近”原则,就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以“三贴近”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和接受信息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增强正面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认真选取切入点,是坚持“三贴近”的有效途径。新闻报的切入点也是与时俱进,是有针对性地探索新闻报道的新方法,寻求新途径,避免新闻报道思路僵化、手法老套。可见新闻切入点与“三贴近”枝叶相连。
      3、选准切入点是吸引读者的需要。
      例11:揽胜书山“神医”来——记黄冈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子强
      开头部分:
      从未看过病、打过针、开过处方、主持过手术的人,却被国内法医界称为“鄂东神医”,你认为这可能吗?
      仅仅因为与尸体对话,就入选全国首批公安机关150名“青年人才库”,并作为全国市州级唯一的代表参加国家法庭科学的专家论证,且承担部级科研课题,你相信这是真的吗?
      一位正在清风徐徐的知识秀峰揽胜的年轻人,用他在湖北省第一个用耻骨推测年龄、第一个用蝇蛆计算死亡时间、第一个在市州级将DNA技术应用于侦查破案,使黄冈市法医检验技术跻身全国先进行列的成果告诉你,这是真的。
      别看他只1、65米的细小个头,可藏在近视眼镜后面的他那双眼睛,敏锐而犀利。15年来,他出现场1032次,解剖尸体1328具,活体鉴定991次,参与司法精神病鉴定245次,受理法医物证案件977起,受理病理切片35起,出庭作证57次,出具鉴定书2013份,活体检验报告991份……因此,一个个疑难案件的层层迷雾被驱散开来,一个个杀人恶魔被送上了断头台,一颗颗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慰藉。
      他,就是黄冈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子强,今年38岁。
      3个小标题为:1、用渊博的知识,与尸体进行精彩对话;2、用先进的科技,与凶犯展开智能较量;3、用人梯的精神,与学生共攀理论高峰。
      例12:写在警徽上的英俊——记黄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侦查大队队长曹幼松
      正文开头部分:
      乍看上去,他是怎么也难以与伟岸、倜傥沾上边的“小人物”——小小的个儿,小小的眼儿,小小的手儿,连说话的声音也是小小儿的……    
      钻石虽小,能穿瓷器;辘轳虽小,能提千斤!
      正是这个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不那么起眼的“小人物”,侦办了黄冈市第一起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案件,摧毁了黄州城区第一个被公安部督办的涉黑犯罪集团,攻克了黄冈市第一宗涉案金额超过4000万元的特大金融诈骗案,侦破了黄冈市第一次公开审理被告人最多、作案次数最多、致人死亡数量最多、涉案范围最广、宣判死刑人数最多、开庭审理时间最长的特大系列抢劫、诈骗案……  
      这位创造了黄冈公安史上众多“之最”、“第一”,而把自己的英俊写在警徽上的壮年汉子,就是被犯罪分子称为“克星”的黄冈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侦查大队队长曹幼松。
       3个小标题为:1、除暴安良,经受血与火的洗礼;2、抱蔓摘瓜,体验智与胆的熔铸;3、激浊扬清,不负忠与情的考验。
      例13、警营里一片翠绿的叶——记团风县公安局经侦中队副队长孙国清
      正文开头部分:
      绿叶,永远无法像花朵那样楚楚动人,永远无法像花儿那般惹人怜爱,永远只能作为花儿的陪衬。所以有人称赞牡丹华贵艳丽,有人倾慕百合幽香高雅,更有人歌颂莲花玉洁冰清……而对平凡、普通的绿叶不屑一顾。然而,给花儿输送养分的,衬托媚丽、妖艳的花儿的,不正是那一片片不引人注目的绿叶吗?
      孙国清,1982年从一次自卫反击战中立功凯旋后脱下军装,穿上警服。25年来,基层艰苦的环境条件,繁重的工作任务,高强度的身心压力,清贫的生活待遇,并没有使他忘却和磨灭自己入党时作出的承诺。在人民警察这个神圣的岗位上,他默默地发光、发热,虽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没有显赫卓越的功勋,但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县”里,人们只要提起他,就会有人说他是“警营里一片滴翠的绿叶”。
      3个小标题为:1、绿叶的境界:坚毅执着,拼搏进取;2、绿叶的品格:遮荫防噪,净化环境;3、绿叶的风范:淡泊名利,默默奉献。
      例14:高墙里的灿烂阳光————记黄冈市拘留所、戒毒所党支部书记、所长石焱祥
      正文开头部分:
      对于阳光的热爱,也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有人在追逐太阳的同时,希望自己也像太阳一样具有透明、温暖和无限的光辉。
      石焱祥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用火热的激情,阳光般的情愫,带领17名民警和职工,在拘留、戒毒这种特殊而平凡的岗位上,播洒爱的阳光。在他那儿受过管教的人,没有一个不体验到阳光的热烈与纯净,感受到光与热的温暖;没有一个不体验到阳光的执着与激昂,感受到光与热的抚慰与亲昵。正是在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昨日灵魂中的阴霾被驱赶而去,希望的阳光填满了心房。
      4个小标题为:1、用春日朝阳般的激情,建造一处美丽温馨的精神家园;2、用夏日骄阳般的热情,锻造一支拯救灵魂的监管队伍;3、用秋日艳阳般的柔情,改造一群心灵沙化的迷途羊羔;4、 用冬日暖阳般的温情,塑造一个勤政清廉的警官形象。
      例15:警营一盏明亮的灯 ——记黄冈市公安局副局长、黄州公安分局局长陈伯章
      正文开头部分:
      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的湖北省黄冈市,有11个县市区。迄今为止的12年间,陈伯章先后出任团风县公安局筹备组负责人,罗田、黄梅、黄州3个县市区公安局局长。每到一地,他把“保一方平安”的灯亮在城市和乡村,攻克了一个个影响社会治安的顽疾,破解了一道道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难题,树起解了一面面警务改革的旗帜。
      12年里,他亲自参与或直接领导、指挥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起,摧毁犯罪团伙   个,抓获各类违法人员    人,缴获赃款及赃物折款    余万元,重特案件侦破率  %。他荣立个人二、三等功各1次,2次被所在县评为“十佳公仆”,8次被省委、省公安厅授予“优共产党”、“公安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所领公安局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公安局”、“全国先进公安局”。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说:陈局长既是“智慧灯”,又是“探照灯”,他到哪个地方,哪个地方的警风警纪大为好转,警民关系大为好转,治安秩序大为好转。”
      3个小标题为:1、在百姓眼里,他是迎风斗雨的路灯,给人民群众带来安全和温馨;2、在罪犯眼里,他是如刀似剑的车灯,叫作恶之徒胆战心惊;3、在民警眼里,他是引领船舶的航标灯,给大家以方向和信心。
      选取切入点要从读者需求出发,寻找贴近读者、吸引读者或反映读者切身利益的切入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角度也是切入点的魅力,是一门宣传艺术。要发现好的切入点,必须用心、用功地研究媒体和读者。
      读者应是怎样的人群?应该是社会中最有话语权和行动能力的主流人群。他们对媒体的关注点是“双重”的,一方面要求媒体具有宣传、舆论引导功能,并希望在媒体上展示自己的业绩;另一方面希望从中获取包含有用信息、有价值、贴近可感的新闻。这种“双重”性注定了我们的新闻必须讲切入点,把握读者的心理需求,并以此确定新闻的切入点,不断增强针对性,这样我们写的报道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把新闻要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
      4、选准切入点是遵循新闻规律的需要。
      例16:风雨落花牵往事 ——倪敬东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
      引言部分:
      往事是无可消磨的生命印记,岁月如风却流淌在心底; 往事曾经萌生了美好的希冀,昔日的渴求是今日成功的动力。
      往事是今天与昨天的对比,理智成熟后的反思与醒悟;只有虚度年华的匆匆过客,才有不堪回首的痛悔唏嘘。
      往事是洗涤灵魂的细雨,将旅途的征尘轻轻拭去;尽管走过步履蹒跚的道路,路旁的一朵花儿仍把心情再次美丽……
      正文开头部分:
      过几天撕下2005年的最后一张日历,黄冈市七一商场就年满23周岁,倪敬东即将进入不惑之年了。
      如果时间的长河倒流23年,你在苏轼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古城黄州见到倪敬东时,即使有再大的想像力,恐怕也不会从他对人生所持的沉重,他的疲惫的神情和不整的衣衫,猜出他与七一商场有什么瓜葛,或者说他会成为什么风流人物。
      然而,在闯过了人生路上的一道道急流一个个险滩后,奇迹出现了!
      今天的倪敬东,声震湖北商界。担任总经理10年,他带着他的团队把七一商场这个黄州区赤壁办事处青砖湖村的商贸企业,锻造成鄂东商海的巨轮——年销售额过1亿元,年纳税额达360万元。他驾驶着这艘巨轮劈波斩浪,冲进了“全国乡镇商贸企业100强”的行列,排名第23位……
      他的创业事迹,他的管理经验,写的人太多太多,见于媒体的太多太多。我忌雷同,更忌拾人牙慧,便将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片段连缀起来——
      3个小标题为:1、做小商贩的艰难岁月;2、干临时工的砺志磨练;3、当经理后的情感透支。
      例17:燕剪翠柳比翼飞——记许立伟周德香夫妇及其湖北信柳工艺有限公司
      正文开头部分:她,身体端庄,体态妩媚,眼角浅浅细细的鱼尾纹同她那双沉静明亮的眼睛联系起来,给人勤劳、朴实、顽强的印象。她属兔,喜欢兔的勤奋,也常喻己为兔,她说:“春自卯时报起,福由兔口衔来。” 
      此言不假。如果不是她当初“衔”着800元钱办起柳制工艺品的家庭作坊,哪有现在年产值2000万元、年创汇300多万美元的“湖北信柳工艺有限公司”?当然,她也不会有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副总经理这个“衔”儿,更不会有“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个被中国妇女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誉”的称号。
      他,身材魁梧,膛阔肩宽,粗犷的脸上,一双炯炯大眼闪烁着智慧、勇敢、善良的光芒。他比她大5岁,属狗。在今年8月20日过48岁本命年生日的时候,他说:“当于鸡鸣起舞 ,莫为狗苟偷安。”
      正因为“鸡鸣起舞”,他这个“董事长兼总经理”同她投情合意,携手同心,把信柳公司打点成了“湖北省轻工业龙头单位”。因此,湖北省人大代表他连续当选了两届,全国九届人大代表中也有他的大名。他还有许许多多的“社会职务”,如全国竹筷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冈市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等等。
      他叫许立伟,她叫周德香。黄冈市有史以来的政协委员中有两对夫妻,他俩即是其中的一对。一些人钦佩羡慕他们“容貌心灵双俊美,才华事业两风流”,可有多少人知道他二人曾是——
      3个小标题为:1、一根瘦瘠藤上的并蒂苦瓜;2、一条创业路上的和鸣鸾凤;3、一对搏击风浪的双飞矫燕;4、一双情深义重的比翼关睢。
      新闻报道要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就要遵循新闻规律。而选准切入点是遵循追求新闻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的有效保证。
    有的新闻将先进人物不恰当地拔高,陷于绝对、造成失真,读者难免怀疑其真实性。而如果找准切入点,将其平常性、局限性得体地体现出来,报道反而更具真实性。追求独家的切入点,把角度对准新闻的“第一落点”,势必考虑新闻的时效性。角度反映的是新闻的切入点,这个“窗口”找得巧、找得准,就能在时间、空间上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提升贴近性。新闻规律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在新闻实践中,由一个个切入点、一个个要素累积、提炼成的规律。
      总之,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必须以遵循新闻宣传规律为前提;遵循新闻规律的目的就是使新闻报道更有吸引力、影响力。选取新闻切入点不能偏离上述两个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