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易成网络管理软件:黄花鱼的挑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43:46
一般,新鲜的黄花鱼眼球饱满,角膜透明清亮,鳃盖紧密,鳃色鲜红,黏液透明无异味。肉质坚实有弹性,头尾不弯曲,手指压后凹陷能立即回复。体表有透明黏液,鳞片完整有光泽,黏附鱼体紧密,不易脱落。不新鲜的鱼眼角膜起皱,鳃盖易于揭开,鳃色变暗呈淡红色,黏液有异味,肌肉稍松软,手指压后凹陷不能立即回复。体表黏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较差且易脱落。
另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很容易同正宗的黄花鱼混淆的大黄鱼,不过它们的区别是在嘴部:除了体黄色重的特点外,尖嘴者则为大黄鱼,而黄花鱼则是圆嘴。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鱼纲,石首鱼科。
  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大黄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 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一闻雷声,鱼沉海底。黄花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海鱼离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鱼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鱼务求新鲜。黄鱼的做法很多,糖醋鱼、尖钻鱼、干炸鱼、醋烹鱼、松子鱼(即松鼠黄鱼)、烩鱼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鱼、红烧鱼,都可算为美味。家庭所做黄鱼,以"侉炖"为主,黄花鱼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鱼好,每值庭花绽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时节,大青蒜头伴食家厨自做黄鱼,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营养价值

  黄花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花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黄花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中医认为,黄花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本草纲目》记载黄花鱼“甘平无毒,合莼菜作羹,开胃益气。晾干称为白鲞,炙食能治暴下痢,及卒腹胀不消,鲜者不及”。
 
食谱

  原料:黄花鱼一条,葱姜蒜各少许,花椒几粒,八角一瓣,黄酒,醋,酱油,蚝油,糖,盐,各适量,少许水
  步骤:黄酒,醋,酱油,蚝油,糖,盐,各适量,少许水兑成红烧汁,将黄花鱼用纸巾拍干水分,抹少许淀粉,在油锅里煎炸定型发黄,倒入兑好的红烧汁,盖上锅盖焖至汤汁近干出锅。喜欢鱼汤拌饭的,可以稍微留点汤。
 
食疗价值

  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的肉。黄花鱼又称石首鱼、石头鱼、江鱼、黄鱼、黄爪鱼、桂花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和渤海。获得后,除去鳃、鳞、内脏,洗净鲜用;或用其干制品(石首鱼鲞)。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益气,开胃消食。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烟酸、钙、磷、铁、碘等成分。其水解蛋白质含较多的氨基酸,如赖氨酸、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等17种氨基酸。
  [用途]用于脾胃虚弱,少食腹泻,或营养不良;脾虚水肿等。
  [用法]煎汤,入菜肴。
  [附方]莼菜黄鱼羹:莼菜15g,黄花鱼500g(或黄鱼鲞250g)。煮浓汁服。
  源于《开宝本草》。莼菜能利湿和胃,黄鱼与之同煮服,健脾开胃、益气之功尤强。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不饥,倦怠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