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网无法连接:品格决定命运〔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52:39
本·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对于公众的利益而言,没有什么比培养年轻一代的智慧和美德更重要的事情了。品格的重要从以下一段话可以理解:

  请注意你的思想,

  因为思想将成为言语;

  请注意你的言语,

  因为言语将成为行动;

  请注意你的行动,

  因为行动将成为习惯;

  请注意你的习惯,

  因为习惯将成为品格;

  请注意你的品格,

  因为品格将决定命运。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更是一言以蔽之:“品格即命运。”品格塑造一个人的命运。同时,品格也决定整个社会的命运。西塞罗(Cicero)也曾说过:“在公民的品格里,潜藏着国家的福利。” Horace Greeley说:“名望如烟雾,风头不过是意外,财富有翅膀,只有一样能长存,那就是品格。”

  由此可见,品格,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品格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富。品格,使社会中的每一个职业都成为荣耀,使社会中的每一个岗位都受到鼓舞。品格比财富更有意义、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它伴随着时时可以奏效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人被证实了的信誉、正直和言行一致的结果,而一个人的品格比其他任何东西更显著地影响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

  正如散文家兰斯·莫罗指出的:“传播价值是文明的职责。”历史提醒我们:没有哪个文明是永盛不衰的。文明兴起又衰落。当一个社会无力将它的核心道德和品性的力量传给下一代时,文明就衰落了。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注意到:“在21个显赫的文明中,有19个毁于内部的道德腐化而不是被外族征服。”

  一个多世纪前,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上,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断言:“品格高于智慧。”精神病学家弗兰克·皮特曼(Frank·Pittman)写道:“我们生活的稳定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品格。是品格的力量而不是激情使婚姻得以长期维持下去,抚养孩子长大,成为一个富有责任心和劳动能力的公民。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是品格的力量使人们能够活下去,忍受并超越他们的不幸。”史蒂芬·柯维(Stephen·Covey)说过:“想要成功,必须行善。而要行善,自己必先是个善人。”

  为人父母者自然希望孩子成功。但是也确知,没有品格(如诚实、责任心、善良、面对困境的决心等品质)的成功是无足轻重的。小说家沃克·珀西(Walker·Percy)曾经说过,“有些人的学习成绩都是A,但是生活却不及格。”正如一句谚语所说的,为了使生活美好,“一盎司品格等于一磅聪明才智”。

  在当今社会里,很有必要重寻这些古老的卓识。学校应开展品德教育工作,人们重新开始关注政府和企业领导的品行,并痛心地发现没有道德规范的专业知识对于社会恰恰是一种威胁。正如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商》、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威廉·贝内特在《美德书》等畅销书中所反映的一样,品格对于每个人和公众的生活至关重要。生活就像一些书籍告诫的那样是一段道德和精神的旅程,为此需要可靠的内在准绳。

  品格有其“确切的性质”。这种性质正是一个人内心价值之所在。要过有道德的一生显然是困难的。几乎每一个人在实践良好品格时,至少会在某段时间内与目标存在差距。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这些道德上的优点。它能帮助人们从连贯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每一种重要的良好品格,并集中精力在更加一贯地实践良好品格时取得进步。正如教育家詹姆斯·克夫林(James·Coughlin)所指出的,人们都发自内心地明白这些良好品格是互相关联的;即使只是决定在某种良好品格上做出认真的努力,也很可能使所有其他的良好品格都得到提升(就像其中某种品格存在严重的缺陷会导致其他的品格败坏一样)。

  品格的形成有过程。一位年轻的妇女这样写道:“由于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所以父母亲总是让我自己支配大部分时间。我知道他们想表明他们是多么的爱我,但是在我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代价。”

  教育家詹姆斯·斯滕松(James·Stenson)评论道:“成功的父母把他们自己看作是正在不断完善的成年人,而把他们的孩子看作是正在成长的成年人。”

  品格需要后天训练,也是能够被训练的,是完全可以管理的。早期的生活体验——比如文化——能影响但绝不会决定一个成年人的品行。

  客观道德真理的观念对于品格教育具有深刻的含义。如果道德的真理纯粹是主观意义上的,那么也就没有客观意义上的对与错,更没有每个人不得不遵守的具有约束力的道德标准。你可能会认为撒谎、欺骗或者偷盗是错误的,但是我可以说:“嗨,那只是你的观点而已。”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遵从我们个人的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如果对与错确实存在,那么每个人的首要道德职责——就像我们应该向学生指出的那样——就是辨别什么是真理,并且按照什么才是真正对的来培养我们自己的正确的道德意识。

  品格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整个人。品格教育学院主任约翰·沃克说,“品格教育不是我们盘子里的任何东西。它就是盘子本身。” 法国孟德斯鸠曾说:“品德,应该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马雅可夫斯基(前苏联)则认为:“一个人的美不在外表,而在才华、气质和品格”。人是万物之灵。在世间万物中,人是一个最复杂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人的生活的一切表现,都是社会生活的直接表现。因而,脱离一定社会而绝对独立的个人或个人的活动都是不存在的,因此,重视个体品格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一般职能存在于个别中,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

  品格生活的特点在于它的内在自律性,内在自律性的根本在于个体品格的维系度。和谐社会公民品格建设,就是抓好个体品格的内化过程,即将个体的外在行为内化为心灵的习性,内化为自我品格,通过学习,汲取知识,在品格教育、品格体现、品格激励三个方面得到陶冶情操的知识培育,促进有中国特色的、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品格体系的早日形成。

  品格教育是个体品格内化的基础!个体品格是一种个体的心理品质,是在一定的社会品格准则和规范影响下,形成的个人品格意识和行为特征,因此,个体品格是构成个体人格因素的最重要的核心部分,是衡量个体人品价值的决定尺度。

  品格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品格的原则和规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经济关系而产生和发展的。人在长期社会实践生活中,受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各种形式教育影响,形成特定的内心信念,并以这个内心信念为基本条件,在政治、思想、道德、品格和文化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一种能力及形成的品格,这种深刻的品格认识、强烈的品格情感和顽强的品格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人据以进行品格行为选择的内在动机和道德品质所构成的基本要素。

  品格教育的对象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完整的人,不仅是课题,而且又是主体,品格教育的过程是品格认识、品格情感、品格意志、品格行为的统一。孙中山先生说:“德智并重,以德为本”。古人亦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作为社会的人,生活在三个领域,即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这三个生活领域各有其相应的社会品格要求。作为人的社会,品格教育不可偏废。

  品格认知对内化过程起着制约的作用。人对是非、善恶、廉耻的评判,来源于对品格准则、行为规范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从品格相对独立性特点来看,历史联系性与继承性使得泥沙俱下,品格的继承需要阐发;从现今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情形来看,市场本身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冲动,很容易导致对品格规则和品格行为的不断违反和破坏;从品格教育内在特征来看,监狱管教人员在实践中自有精辟见解:“法律所能解决的是人们不犯罪,却不能解决犯人重新做人,重新做人只能依靠品格教育。”品格风尚的改善,主要还是一个如何在守法人群中进行有效教育的问题,当今的品格教育不仅要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而且还要使人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文明修身”,逐步实现从基础修养到理解信念的渐进发展。

  品格体现是个体品格内化的外在表现!品格建设的本质就在弘扬正气、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品格存在经品格教育传递给知觉体,知觉体通过感知力、理解力不断接受、整理、加工与改造,再经筛选、分析,转变为内化储存,形成一个人个性中具有品格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使人的思想、情感、志向、良心、爱情、幸福、荣誉、信仰等都在个体身上得到具体表现,构成一种复杂的、有组织的情感倾向。

  品格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自律的核心是良心,也就是说,品格体现的特征,第一是自知的行为,第二是经过品格意识的指导所作出的自觉自愿选择的行为,是达到在一定内心信念和品格责任感的驱使而自觉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也就是具有能动性而成为自觉自愿。内心信念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这是其他力量所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