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铝木门窗质量怎样:谈当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24:03
谈当官  2007-09-27 20:18:39|  分类:默认分类
中国人总体上喜欢当官,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虽然官场总体上是黑暗,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在。
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因为官本位这东西在作怪。官本位的主要诱惑是当官就可以有多多的金钱,大大的权利,美美的女色……这多多的金钱无须付出太多的力气,这大大的权利几乎没有任何监督,这美美的女色全都着了魔地扑向他的怀抱……
面对这一切,谁不想当官?没人不想,连我这个“白痴”都想。
在古代,最大的官是皇帝,他拥有一切,而其它的官其实就是小一号小几号的皇帝。他们能不威风?到现在,皇帝的名称早就没了,可各式大小的有着皇帝权利的官却生机盎然、遍地开花得生长在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
也许不是官的错,而是贫瘠的土地错。古往今来长在中国大地上的官总体品种不好。当官中穷凶极恶的多,厚颜无耻的多,摇尾媚上的多,道貌岸然的多,阴险歹毒的多,作威作福的多,装腔作势的多,见利忘义的多,白痴无赖的多,心胸狭窄的多……哎!在人们心目中官这个神圣名称早已经被这些官们抹黑了。
可也奇怪(其实也不怪),尽管如此,想钻进这个黑圈的人依然济济。
当官中本身是有不少忠臣志士才俊英才的,可一进入官场,似乎全都被一种模式挤压成了上述这些人了。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多年“媳妇”在低声下气中终于熬成了“婆”,如今的“婆婆”也要如法炮制地去熬新的“媳妇”,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终于,中国的官就成了如今这副模样了。悲呼?
尽管如此,大家可别因此而误解了官这个名称。“官”本身是人们用来实现理想的一种工具。从古到今一直都有胸怀大志的人想去当官,因为他们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为那多多金钱、大大权力、美美女色的,他们当官是为了治国平天下的。这些人虽然少,可历代皆不缺乏,是他们让官这个名称在人民的心目中至今仍存那微薄的希望。
近来媒体报道说,如今的官们都感叹“当官难,官难当”。本人想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说明民主的进程正在加快,民众的素养不断提高。先前养官的肥沃土地逐渐开始贫瘠,庸官和贪官们的日子将会更加难过:金钱将来得逐渐不易,权力将逐渐受限制,美色将逐渐学会自尊自立……
当然,现在的官们也别泄气,当做官的外围诱惑少去的时候,正是还当官本色的时候。官们,好好干,干出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吧——真的没这能耐也别让人指着你的脊梁骨骂哦。
再谈当官的风险
上海的陈良宇倒台了,使笔者再次想谈谈中国当官风险的话题。
常言道:行船跑马三分险。其实干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的风险,当官自然也不例外。从理论上讲,世上就不存在完全没有风险的职业。医生有被病人传染的风险,战地记者有被流弹击中的风险,连礼仪小姐都有滑倒摔伤出洋相的风险。是职业,就会有风险。不过,我这里要说的当官之风险,不是指他们吃饭会噎着,走路会摔倒,熬夜有累死的风险,而是指社会政治方面的风险。从社会角度讲,任用一个人作官员,把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交给他,就有风险。一方面,被任命的官员可能因平庸无能,不能公平有效地处理公共事务、行使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被任命的官员很可能违背委托人的意志,利用公共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对社会和委托人利益的危害,官员本人都要对此承担责任,为此付出代价,这便是当官之风险所在。
通常说来,当官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发生重大事故等被问责的风险。所谓问责,说白了就是你没干好该干的事,结果出了重大责任事故,你当然要对此负责,引咎辞职。这样一种责任意识是社会生活中最起码的要求,任何职业、任何岗位概莫能外。这其实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既然你作为主管领导,因为管理无方,导致事故的发生,让你引咎辞职,不过是你不适合(抑或说不胜任)目前所担任的职务,劝你知趣点让贤而已。如此能者上、庸者下的物竞天择道理,实乃非常正常的竞争机制使然,何来风险之说?反之,如果让一个庸者尸位素餐碌碌无为直至“寿终正寝”,对当官者个人来说倒是一点“政治风险”都没有了,但是由此而潜在的风险却一股脑儿转嫁给国家、单位和家庭,这对社会和他人来说是不是太不经济也太不公平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官员自身腐败而被追究的风险。所谓腐败,其实就是以触犯法规为代价,为自己和家人、亲属牟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员的腐败与一般的以获利为目的的犯罪譬如走私、贩毒和抢劫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此种犯罪不仅有巨大的人身风险,而且有威风扫地,尊严丧尽,道德破产,为所在群体抛弃的危险。刑法中设立的贪污贿赂罪,不正是专门伺候这类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官员的吗?这种风险是官员完全可以预料、可以避免、可以控制的。然而,所有的腐败行为,恰恰又是官员自己积极主动追求的。他们明知故犯,只能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如此说有风险,也是他们追求和放任的结果。像陈良宇这样的官员,不就是如此吗?!
我这样说,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些贪官甚至会大喊冤枉,说他们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人总结了当官有“十难”,什么“欲望难满”、“圈套难脱”、“情面难违”、“糖弹难躲”、“诱惑难挡”、“家人难阻”、“盛情难却”等等,有人总结了为官“十大危险岗位”,什么交通、国土、建设、金融、司法、人事等等,有的贪官在法庭上甚至搬出伊沙多拉·邓肯的话为自己辩护:“很多人不犯错误,仅仅是因为没受到足够的诱惑。”好像当官难得什么似的,简直是世界上最难、最危险的事情。对此,我不想作任何辩解,我只想问当官的一句话:“当官既惧风险大,何不回家卖地瓜?”事实情况是,官场并没有因为“风险”大而冷落萧条,相反,却是门庭若市,火爆异常。求官者如过江之鲫,争先恐后,绵绵不绝,这从公务员报考热中可见一斑。去年内地公务员报考中(这可以说是走向官场的第一步),平均三十七人竞争一个职位,在北京,一个热门岗位有一百人竞争。如果当官真是一个会随时身败名裂的高风险职业,会有这么多人奋不顾身赴汤蹈火吗?这从反面说明,当官的风险并不像有些官员所说的那么大。
非但不大,与“卖地瓜”的老百姓相比,当官可说是保险系数很高的职业。试想一下,那些在没有什么保障的情况下到井下采矿、随时都有性命之虞、发生事故还可能被隐瞒真相的矿工,那些拿不到工资、随时都有可能下岗的工人,那些因天灾人祸颗粒无收的农民,那些因交不起学费面临辍学的孩子,那些随时都可能被停水停电、半夜三更房屋被推土机强行推倒的拆迁户,那些因建高尔夫球场而被强行征去土地而又领不到补偿、断了生活来源的失地农民,还有那些无辜被污蔑为卖淫的良家少女,那些走在大街上莫名其妙地被当作强奸、杀人疑凶而遭拘捕甚至被殴打致死的农民工,他们的人生有何安全可言?他们的职业有何保险可言?
官与民是相对的。当官的“风险”与当老百姓的“风险”实为一对矛盾体。当官的风险大了,官员才会小心谨慎,克尽厥职,老百姓才会太平安宁;反之,当官的风险太小,官员随心所欲,胡作非为,老百姓可就遭殃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倒希望当官的风险大点、再大点。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果当官的风险太大,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安,朝不保夕,不仅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其为人民服务的质量,这对官员本人和广大老百姓都不是件好事。能不能建立一种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下,当官和其它职业一样,从业者只能在限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有限的权力,没有“偷懒”和“伸手”的机会,当然他们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应有的保护,自然也就没有风险可言。倘如此,官员则能心情愉快地工作,百姓也能心安理得地享受服务,这样的结果,岂不是“公仆”和“主人”的“双赢”?
香港民政事务局长曾德成谈当官感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08:57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中新社发 王丽南 摄
中新网1月24日电 自去年7月上任以来,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极少向传媒谈及“当官”的感受。23日,在记者百般追问下,他才有所谈及。他表示,“当官”是要为香港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半年工作体会至深的是问责班子的“团队精神”。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由以往的“研究者”换成今日的“决策者”角色,半年以来的工作有何体会?曾德成这样回答:“我觉得,我做这个工作,有人认为是做官,我其实不想做官,而是想帮香港、社会做一些事。”
曾德成说:“我已经做了六、七个月,我认为是适逢其时,觉得自己可以发挥到帮香港做一些事。至于你问我做到什么,我不方便自吹自擂,这要社会的评价。但在接触各方面人士时,有时不是公务是自己去行,见到的人都很友善。以前我在后面没人认识到我,现在好多人都认识,好友善好支持,觉得是做到嘢。”
曾德成并说,半年以来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在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带领下,问责班子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我觉得主要官员团队精神好好,虽然背景不同,每个人有自己的特长,但各自互相的合作都很好,在特首带领下。”
被问及如何看待批评时,曾德成笑说:“这点我估计到了。我看到主要官员同事(处理时的)EQ都很高,我自己可能不是这么高。”
从苏荣向“潜规则”开刀戏谈当官“十难”
2008年07月07日16:24  来源:人民网
6月2日,苏荣在当天与网友的见面会上,谈及官员的选拔问题时坦言,在选拔过程中,我们尽可能按照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但也不可否认“潜规则”在起作用,不承认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所以有人说,“四化”不如有人说话,德才兼备不如早点准备,也确实有人尝到了这样的甜头。对此,苏荣表示,江西今后的官员选拔,要通过制度来选人,通过机制创新来选人,限制潜规则的作用。最近江西正准备从六千名处级官员中选拔一批后备官员,被选中的官员要过四关,第一关是知识测评,第二关是民众基础测评,第三关是组织考核,最后进行面试。
7月6日上午8:30-11:30,江西省委公开选拔1000名副厅级后备干部知识考试在各考点顺利进行,符全选拔条件的500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携带准考证和身份证准时赶到指定的考场参加了考试,接受组织上选拔副厅级后备干部第一关知识测试关的考验。早在4月7日,苏荣在江西省召开的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就向与会的省、市、县三级组织部长吹风,为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副厅级后备干部队伍,是当前和今后江西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省委打算今年内在全省几千名符合条件的副处级以上的干部中,通过知识测试、民主推荐、面试答辩和组织考察、组织推荐和组织认定四个环节,选出1000名作为副厅级后备干部,今后凡是厅级干部缺额,在后备干部中提拔产生。
不论是从苏荣在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的吹风,还是与网友面对面坦言有“潜规则”存在和公开选拔1000名副厅级后备干部知识考试,都足以说明苏荣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持十分慎重态度。这次在江西公开选拔1000名副厅级后备干部,苏荣被网友誉为是在向“潜规则”开刀。作为选拔厅(局)级干部具有初始提名权的省委书记苏荣,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本来,当官是公仆,身负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然而,由于现行干部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官职上依附着巨大福利和特权。官迷们便看中了当官的“好处”,削尖了脑袋往进钻。但辩证法告诉我们,风险和利益是同在的。假如所有管官的领导都能像苏荣一样,舍弃特权,“潜规则”还有市场吗?如果都能向“潜规则”开刀,那些靠拉关系、走后门,巧于钻营而走上前台的人能不像南郭先生一样现出原形吗?
其实,当官真的那么美妙吗?前不久,看见一篇《戏谈当官十难》的文章,这样写到:有庸官感叹:官道难,无处不风险!
一是“暗箭难防”。做了领导,求你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一些人就会挖空心思,寻找突破口。你喜欢喝酒,他就送你名酒;你喜欢金钱,他就送你金钱;你喜欢古玩字画,他就送古玩字画。目的就是让你出卖原则。
二是“诘言难衷”。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是属于你自己的,你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下级会看着你的脸色说话,都是好听的温暖人心的有按摩作用的好话,你说的话都是正确指示。被人捧得晕晕忽忽,就难免有决策有失公平的时候。
三是“挚友难交”。大款和大官总是标榜互相之间存在真正的友谊,但是事实证明,只要他们进行了违纪违法的勾当,只要这种所谓友谊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非精神基础上,最后只能落个“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
四是“圈套难破”。赖昌星就有一句“名言”:“不怕做不到,就怕领导没爱好。”他特地建了一幢后来“声名远播”的“红楼”,使得一些“官”们在那个“销魂窟”里乐不思蜀。使之不知不觉落入圈套,所谓“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
五是“情感难纯”。做了领导,往往更受女人欢迎。女人喜欢领导,因为可以借此获得很多好处。但想得到好处的女人,她不是为了套你的心,而是想到的你的权,得到你的钱。只要你“惜香怜玉”,情感的天平就不容易摆平。
六是“假戏难做”。做官而不做事,如何显其政绩?诀窍在于会“做戏”,装样子。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肆索贿受贿,却标榜自己从来不谋私利、不图享乐,还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但终归是“假的真不了”,这也算是一门学问。
七是“庸官难当”。工作就是开会,协调就是喝醉;管理就是罚款,服务就是收费;报告秘书捉刀,办事部下代劳;数字可以搀假,政绩可以虚报。虽也不亦乐乎,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群众一句“官不如木头”恐怕心里也不会好受。
八是“欲望难挡”。“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把有权、有钱、有势力,能够为所欲为,任由其吃喝嫖赌,看成是一种享受。这种人把名利看得很重,成天盘算着往上爬,冒着风险地敛财,丢尽人格地跑官,反腐风声一紧,怕纪委查怕群众告甚至怕警车,成天活得心惊肉跳。
九是“情面难平”。老同学、老部下、七大姑、八大姨。光宗耀祖了,出人头地了,“求”到你门下,不高抬贵手,情面难碍。人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一旦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别人一句“公事公办”,恐怕你的脸面也挂不住。“投桃”迟早会“报李”。
十是“糖弹难躲”。做了领导,采购东西商人会塞给你回扣,下级和用你的人会给你送礼,说不定还能贪污单位的钱。所以不少领导,工资基本没有动过。监督的人少了,接触的面宽了,求你办事的人多了,被腐蚀的危险性也大了。
......
不过,再大的风险也是可以规避的。权力是柄双刃剑,为民则利,为己则害。说一个人抗风险能力差,是因为他忘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古训。选拔任用干部只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干部岗位上来,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我想,庸官们的难处也许会少很多很多,官民关系会好很多很多!(巴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