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报表开发工具:谈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08:06
悟谈人才
孔林元
人才重要,向何求之?有人只知盯“墙外”,不相信自己这一亩三分田里会有人才。其实人才,往往就在身边。1982年7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讲得好:“人才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平常同下边接触太少,还有些习惯想法,所以不容易发现。”什么“习惯的想法”,无非是信“洋”不信“土”,信“外”不信“内”,信“上”不信“下”,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墙外的花草香。其实,浅水无妨有卧龙,低山未必不见虎。
人才有所短。生活告诉我们:一人之身,才有长短,不可能个个人才是“通才”。有言道:“凤无司晨之善,麟乏警夜之功。”要求人才什么都通、什么都会,是理想,不是现实。人才,往往也可能是偏才、“怪才”。有的人在这方面一窍不通,在另一方面却屡有建树,就如当年的数学家陈景润,虽对生活常识知之甚少,却能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顶峰。人才就是这样:有所优,也有所劣;有所工,也有所拙。其实,这种“劣”非先天就有,而是人的精力有限,志意不为也;这种“拙”也并非真拙,而是人的时间有限,精诚不加也。对此,不可求全责备,不可用“完人”甚至“超人”来苛求。
人才有个性。这个个性,不在嗓门,而在行动。马之所以能千里者,以其独行也;凤之所以能千仞者,以其自姿也。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从来尚德不尚力、树恩不树敌。他们事上,必忠以敬;接下,必谦以和,决不会奉上谄以媚,待下傲以忽,或者不得志时尾尾焉,一朝得志岸岸焉。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用人所长。德才兼备,破格使用;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人才常在“草泽”中。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下面”与“基层”为人才的成长在客观上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创造了一定的“机遇”,使他们遇难多多、遇险层层,从而让人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造就了两只排难“佛手”,成就了一身无畏胆气,使其遇事不惊,知难而进,即使遭变也不迫,哪怕处危也有措。
人才靠“养”亦靠“压”。人才也是人,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离不开车子、房子……所以提供必要的乃至优厚的生活待遇少不了。如此,才能让近者悦,远者来;才能让人才心无旁骛地投入高难度、高强度的工作,并做出非常贡献。人才也是人,人皆有惰性。所以,对人才也要“压”:压担子、压任务。通过“压”,激发潜力,增加动力,检验人才。毕竟,路不险,难以知马之良;任不重,难以知人之才。
要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生活的实践告诉人们,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事事料如神,处处随心愿,偶尔失手总在情理中,间或失误也在必然中。不可以一事之成败论一世之表现。人才有一两次失手、失误,不害其为人才。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误总是进步之梯。要相信,聪明人不会在一个地方连连跌倒,是人才总会显露出他应有的英气、成就的霸气、影响的朝气。
(武进区计生局退休干部 孔林元)
常听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讲:企业不怕缺钱,就怕缺才。这是极有见地的见解,也是一个企业到了成熟阶段的表现与标志。
人才重要,向何求之?有人只知盯“墙外”,不相信自己这一亩三分田里会有人才。其实人才,往往就在身边。1982年7月4日,邓小平在军委座谈会上讲得好:“人才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平常同下边接触太少,还有些习惯想法,所以不容易发现。”什么“习惯的想法”,无非是信“洋”不信“土”,信“外”不信“内”,信“上”不信“下”,总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墙外的花草香。其实,浅水无妨有卧龙,低山未必不见虎。
人才有所短。生活告诉我们:一人之身,才有长短,不可能个个人才是“通才”。有言道:“凤无司晨之善,麟乏警夜之功。”要求人才什么都通、什么都会,是理想,不是现实。人才,往往也可能是偏才、“怪才”。有的人在这方面一窍不通,在另一方面却屡有建树,就如当年的数学家陈景润,虽对生活常识知之甚少,却能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顶峰。人才就是这样:有所优,也有所劣;有所工,也有所拙。其实,这种“劣”非先天就有,而是人的精力有限,志意不为也;这种“拙”也并非真拙,而是人的时间有限,精诚不加也。对此,不可求全责备,不可用“完人”甚至“超人”来苛求。
人才有个性。这个个性,不在嗓门,而在行动。马之所以能千里者,以其独行也;凤之所以能千仞者,以其自姿也。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从来尚德不尚力、树恩不树敌。他们事上,必忠以敬;接下,必谦以和,决不会奉上谄以媚,待下傲以忽,或者不得志时尾尾焉,一朝得志岸岸焉。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在选拔任用人才时,“德”看主流,“才”看专长,用人所长。德才兼备,破格使用;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人才常在“草泽”中。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下面”与“基层”为人才的成长在客观上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创造了一定的“机遇”,使他们遇难多多、遇险层层,从而让人才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造就了两只排难“佛手”,成就了一身无畏胆气,使其遇事不惊,知难而进,即使遭变也不迫,哪怕处危也有措。
人才靠“养”亦靠“压”。人才也是人,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离不开车子、房子……所以提供必要的乃至优厚的生活待遇少不了。如此,才能让近者悦,远者来;才能让人才心无旁骛地投入高难度、高强度的工作,并做出非常贡献。人才也是人,人皆有惰性。所以,对人才也要“压”:压担子、压任务。通过“压”,激发潜力,增加动力,检验人才。毕竟,路不险,难以知马之良;任不重,难以知人之才。
要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生活的实践告诉人们,人不是神仙,不可能事事料如神,处处随心愿,偶尔失手总在情理中,间或失误也在必然中。不可以一事之成败论一世之表现。人才有一两次失手、失误,不害其为人才。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误总是进步之梯。要相信,聪明人不会在一个地方连连跌倒,是人才总会显露出他应有的英气、成就的霸气、影响的朝气。
(武进区计生局退休干部 孔林元)
组织部长谈人才
来源: 大河网      2010-09-21 04:55
积极拓展创新型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空间
□许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元军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紧培养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实现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不断拓展创新型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空间,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局面。
一要育引并重。培养、引进是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途径。创新培养方式,支持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养的合作交流机制。积极推进“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专项、重大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在实践中聚集和培育人才。要大力引进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新型科技人才。
二要以用为本。积极为创新型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提供条件,加快创业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聚集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对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实行技术项目负责人制度,赋予更多的自主权,为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
三要鼓励创新。科技创新具有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要以开阔的胸襟,支持创新,宽容失败,保持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激发和保护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四要机制保障。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突出业绩导向,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才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才有地位;注重贡献导向,通过实施知识、技术、专利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树立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人才成长、发展的事迹,营造崇尚人才、关心人才的社会氛围,为创新型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②9
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漯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 惠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准确回答了人才工作的发展定位和检验标准。落实这一指导方针,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人才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服务科学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引进工程。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践证明,引进一个领军型人才,就会兴起一个新兴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要牢固树立抓领军型人才引进就是抓发展、抓项目的理念,像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那样,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做好领军型人才的引进。要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引进工程,引进培养一批拥有国际先进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领军人才,打造具有比较和竞争优势的人才高地。
服务科学发展,推动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集聚。人才重在使用、重在实用。不使用、不实用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留不住人才的重要原因。要努力实施促进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等重大人才政策,积极引导人才把拥有的项目、技术与企业、农村等基层一线的实际需要对接,把人才引导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把他们的所学所长变成现实生产力、变成实实在在的财富。
服务科学发展,构筑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发挥人才的最大潜能,实现人才的最大价值,就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用事业、感情和待遇拴心留人。要把握准每个人才的专长、优势和特点,把他们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合适岗位;要关心、爱护、发展人才的根本利益,探索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做到“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等工作机制,使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②13
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
□三门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赵予辉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也强调,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人才大省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就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开阔眼界选人才。要牢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做贡献”的观念,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选贤任能,眼界要更宽广一些,视野要更开阔一些。既要有本土眼光,又要有世界眼光;既要有历史眼光,又要有发展眼光。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要重视国内人才,也要关注海外人才;既要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关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既要重视“高、精、尖”人才,也要关注“短、平、快”人才。
开阔思路用人才。要坚持以用为本,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实现人才自身价值,提高人才使用效能。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坚持知人善任,牢固树立“因才使用是珍惜人才、大才小用是压抑人才、小才大用是为难人才、有才不用是浪费人才”的理念,善于把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用当其所、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优势。
开阔胸襟爱人才。要尊重人才的人格、尊重人才的个性、尊重人才的选择、尊重人才的创造。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人才,既鼓励人才出成就,也宽容人才的失误,要着重看长处、看本质、看主流、看潜力,不能求全责备。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人才,不论人才所在单位姓“公”姓“私”,不论人才所处地域是“城”是“乡”,不论人才所属身份是“工”是“农”,都要做到政治上一视同仁,政策上统一考虑,服务上统筹兼顾,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②7
育引结合 汇聚人才
□南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杨其昌
区域发展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坚持育引结合,紧紧抓住育才、引才这两个人才开发的基础环节,打造区域人才竞争优势,把各类优秀人才汇聚到推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业中来。
培养人才,教育是基础,培训是关键。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当前紧缺的人才,要抓紧培训;对于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要超前谋划,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做好人才储备。要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鼓励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等培训资源,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训。要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在职自学,建立和完善在职进修、出国(境)培训等多途径多形式的学习培训制度。
引进人才,环境是关键。要把人才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创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创业扶持,大力推动各种形式的创业。坚持把“借脑聚力”与“借才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建立“用人不养人、留人不拴人”的柔性流动机制。要切实解决好人才在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汇聚人才,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人才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带头抓第一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人才强市战略顺利实施,为加快中原崛起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②6
制定好助推科学发展的人才规划
□济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宋万轩
当前,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是各市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前期规划编制的情况看,主要存在思路不够开阔、创新性的政策措施不多、简单照搬照抄、地方人才特色体现不够等问题。推进人才强市的行动纲领。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就很难制定出高质量的人才规划。
制定人才规划要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编制区域人才规划,是一件“既好做又难做”的工作。“好做”是因为规划范本比比皆是,可以照猫画虎;“难做”是因为规划要求标准高,做出高质量的规划实属不易。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注重改革创新。要按照上级部署,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要求融入本地规划。要树立开门开放编制规划的思想,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经验,高起点起步。在内容上,要抓住瓶颈问题进行突破。如创新重大人才工程、创新引才引智方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等。
制定人才规划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目标不同,对规划的要求也不同。市一级的规划要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解决影响本地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体现区域特色。要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确定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依托产业优势打造人才优势,依靠人才优势支撑产业发展,凸显人才工作特色。
制定人才规划要把握好改革创新、突出特色的定位问题。市一级规划主要是对国家、省级规划的执行和具体化,和国家、省级规划是一个有机整体。市级规划要做好与上级规划中全局性、制度性政策、措施的衔接,把握好创新“度”、特色“度”的问题。要把握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既体现上级规划的共性要求,又体现地方规划的创新性、独特性,做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同时,也要考虑具体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问题。②11
要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驻马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 明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人才大省转变。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工作薄弱环节和切入点,把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优先发展位置。
突出实践培训,提升农民农业技术水平。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实践培训是现阶段加快开发利用农村现有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见效最快、效果最显著的现实途径。实践证明,农民群众在学中用,用中学,既能很快掌握生产技术,又能促进增收致富,效果十分明显。
强化职业教育,增强农民职业技术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潜在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对教学资源和“绿色证书”、“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和整合,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长短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水平,为推动城乡发展培养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技术农民和企业工人。
巩固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主要渠道,也是从整体和长远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要通过拓展办学形式、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素质,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农村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人力开发保障机制。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根本在于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健全投入机制,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信贷为辅助、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健全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评选表彰活动。要推行目标管理,同考核经济指标一样考核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②11
不断提高党管人才的科学化水平
□周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继标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期人才工作特点,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不断提高党管人才的科学化水平。
管宏观要统筹兼顾。人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指导。重点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管政策要把握导向。要针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认真研究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新问题、新变化,积极探索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做到人才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努力营造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的政策环境。
管协调要形成合力。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党委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自觉服从人才工作大局,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
管服务要提高水平。要充分发挥政治、政策和组织优势,不断优化人才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保证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要采取有效措施,打破人才的部门、所有制壁垒,打破人才身份、地域限制,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畅通人才快速流动的渠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②8
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
□信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乔新江
开发人才资源,投入是基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我们要深刻理解人才投入的战略性重大意义,建立和完善人才投入机制,开创人才队伍集约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人才投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作用。要把人才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提高人才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采取税收减免、创业支持、分配激励等优惠措施,提高市场主体对人才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
建立人才多元化投入机制。要积极探索政府投入为主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个人投入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人才管理部门加强对人才投入的宏观引导,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和人才投入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引智专项经费项目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通过项目实现人才合理流动、人才投入共享。整合各部门、各单位的人才专项资金,形成联动机制,放大投入使用效应。
建立人才投入监管机制。实行专家评议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制度,确立人才投入的优先顺序。制定项目资金跟踪制度,保证资金安全和规范使用。建立人才投入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建立监管机制,对人才投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建立人才投入绩效评价机制。建立人才投入绩效考评制度,完善人才投入专家评审和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方法体系、标准体系和组织体系,每年对人才投入的使用情况,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作出绩效考评。强化绩效评价成果运用,减少投入失误与浪费,实现投入效益最大化。②8
把创新机制作为人才发展的持续动力
□商丘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谢玉安
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只有创新机制,才能用好人才,才能提高效能,才能推动发展。
创新机制,理念转变是前提。任何东西都会陈旧,任何思维都会过时。转变理念,就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机制;就要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机制优先创新。
创新机制,党管人才是保障。党管人才,是我们党站在新的战略高度的新判断。创新机制,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委核心作用,建立科学的决策、督导和考核机制,形成灵活高效的运转体制。必须改进方式方法,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使人才工作机制与时俱进,充满生机。
创新机制,以用为本是灵魂。“良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创新用好用活的人才工作机制,必须把发挥人才作用,提高人才效能作为根本任务,这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体现和创新。必须坚持人岗相适,用当适任;必须坚持大胆使用,用当其时;必须坚持人尽其才,各展所长。
创新机制,服务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工作脱离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代之繁荣,必有一代人才来支撑。人才工作要善于站位全局、导入中心,找准服务发展的切入点;要善于围绕科学发展,确立创新方向,制定创新举措;要善于用发展的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机制的运行,促进科学发展的实现。
创新机制,以人为本是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要以人才为中心,创新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配置人才,科学使用人才;就要重视人才的权益,关注人才的需求和成长,探索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就要努力实现人才与工作、人才与社会相和谐,切实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②6
谈人才危机
来源: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
作者:邓荣霞
不久前,一位朋友与笔者道别,说他已成功跳槽到另一家新型火力发电厂上班。朋友原来所在的那家企业是一老火电企业,在2003年招收了一批大学生,朋友便是当年招收的大学生之一。然而,不到十年间,当年来的30多人,现留下的已不足10人。原本,经过几年企业的培养和的历练后,这些当年的大学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长为可担当企业长足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此时,他们却选择了“出逃”。这不得不令人为企业深感惋惜和无奈。
时下,许多老火电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人才危机也成为当前摆在老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人才流失的呢?老企业又该如何留住人才?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笔直在对历年一些人才“出逃”的个案进行总结,发现这些人才流失的主要起因,大都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价值。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有奋斗目标,但万变不离根本,就是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当年的电力老大面对煤价的日趋攀升,如今许多都面临着亏损的局面,员工收入、福利和工作环境均不及一些新企业丰厚。加之老企业正处在改革之机,人心动荡,企业的道路如何走,企业的发展后劲是否强劲,改革后自己将处在何种位置等都是未知数。一些有能力的“人才”,如能找到一个发展前景更明确的企业,当然会“见异思迁”;还有一些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出现令行不止,或一碗水端不平的现象,让员工感觉“不痛快”。一些大学生寒窗苦读十余载,就是要“出人头地”,然而工作了几年,仍然得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感觉无用武之地,既然不受重用,便产生“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想法,使得这些人才纷纷“出逃”。
那么,老企业该如何留住人才呢?笔者认为,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些工作。
——改善管理,环境留人。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只讲奉献,不讲利益,不是唯物主义”。改善生活是人的第一需要,高收入、福利好是留往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营造企业中“只要努力、只要有才就有用武之地”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使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信心,激发他们与企业同甘共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尽其才,事业留人。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不是物品,他所带走的不仅仅是他本身,还会带走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甚至会影响着一批人。因此,企业要善用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充分挖掘其专业潜力,给其体现价值的机会,使其拥有更大的发挥才能的空间。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企业应善于发现和挖掘人才的闪光点,合理地运用之,避免造成一方面企业感叹人才奇缺,而另一方面所谓“平庸之辈”流出企业后却变得出类拔萃,成为别的企业一颗耀眼明珠。
——真诚信任,情感留人。三国时期的刘备能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出山,企业也应该用求贤若渴的真情来打动人,用情感留往人才。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将为爱已者亡”,企业管理者应礼贤下士,关心人才的发展,多听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搭设一个宽阔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同时,还要真诚信任他们,重视倾听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心和重视。
——优化环境,文化留人。优美舒适的文化环境是员工工作之余的好去处,是修补工作劳累的好地方。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活动,经常组织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比赛、文娱活动,吸引他们参与,同时根据现代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设体育场地、健身房、游泳池等文体活动场所,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得以蓬勃开展,让员工在享受文化熏陶中增强对企业和对工作的热爱,促使他们感受到在企业的这个文化熔炉中能够快乐成长,增加他们留下来为企业奋斗的信心和筹码。
专家谈人才优先发展:全新战略布局中的国家抉择
2010年08月05日 15:20 来源:半月谈
记者: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这是我们国家首次对人才发展用“优先”二字,深意何在?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纲要编制专家顾问组专家王通讯:此次提出人才优先发展,是2003年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重大变化。“人才优先发展”回答的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方略问题。一个国家向前发展,先抓什么?这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未来长远发展作出的历史性抉择。
人才优先发展,实际强调的是人力资本投资优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建设现代化国家中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人力资本投资优先,二是物力资本投资优先。一般来说,物力资本投资会是人力资本投资的7倍至20倍。如果是靠近7倍,那么是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如果是靠近20倍,则是物力资本投资优先。
物力资本投资优先的代表国家有西班牙、巴西、墨西哥,人力资本投资优先的代表国家有韩国、菲律宾。二战后,两条路径发展作比较,无论是从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从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上看,物力资本投资优先都不如人力资本投资优先。2000年开始,我国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从10∶1一直发展到15∶1,大量发展铁路、公路、机场等基本建设。这种趋势迫切需要调整。
记者:为什么要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做出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抉择?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纲要编制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组专家沈荣华:人才优先发展是世界进入人力资本时代的必然要求。世界进入人力资本时代,主要有五个特征:一是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二是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三是人才资源在各种资源中居于能动和统领地位;四是人才资源在社会财富构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五是人才资本素质的能力导向已成为一种潮流。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必须把人才发展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人才优先发展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唯一选择。近6年来,胡锦涛同志在5次重要会议讲话中强调,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区和单位讲的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实际做的是“见物不见人”;讲的是把人才放在战略地位,实际做的是人才“略占地位”。中国要实现科学发展,在人才建设上必须做到“四个优先”: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必须看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战略体系,而人才强国战略又是三大战略中的支撑和关键。
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传递出什么信息
记者:一直有两种做法在现实中碰撞:是“先上项目后找人”还是“先有人后上项目”?此次提出“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传递出什么信息?人才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研究员,纲要编制工作首席专家杨伟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缺乏造就世界知名品牌的人才,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还只能处于国际分工的较低层次。这种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工业大而不强,包括企业不强、技术不强和产品不强。而这“三个不强”的背后是“两个不强”,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创新能力不强。所以,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
王通讯: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调整,发展方式要转变,核心不在招商引资,而是自主创新。没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科学家、发明家,这个调整无法实现。过去我们总说人才是支撑、是保障,但现在要加上这句话:当前社会条件下,人才结构的调整能引领、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实际上是用关键人才的到来、吸引和保持,来使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变化。因为引进一个人才可能会带来一个产业一个行业的崛起。农业社会,战略资源是土地;工业社会,战略资源是机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资源是人的聪明智慧。
以困扰我们的就业问题而论,强调人才优先,就是强调以人才创业带动就业。人才不仅能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而且能够增加资本,提升非熟练工人的生产效率,为社会提供宝贵的就业岗位。所以,人才优先,带来的是经济和社会的优化。
如何保证人才投资优先
记者:资料显示,1990年代至今,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所占比例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如何才能实现人才投资优先保证?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纲要编制人才发展战略研究组专家王元:我非常赞成人才投资要优先保证这项政策。从政府层面,一是对教育要有持续的投入,普遍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和从业者学历教育与技能资格教育水平;二是在科技计划中,改变过去重视项目安排而忽视基地建设和人才特别是团队建设的做法,在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加强稳定支持的力度;三是要新建一批大学和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学校;四是要改革分配制度,建立适应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激励制度;五是要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有效的公共服务。在企业层面,一是要通过政府的鼓励政策,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二是应逐步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从业门槛制度;三是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捐助办学;四是对吸引高层次人才采取更加灵活的工资额度控制政策。从社会层面,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人才培养进行投资,包括鼓励与国外大学及其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办学等。
总之,对人才投资的优先保证不能被单纯地理解为是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应树立一种“优先”的理念。
王通讯:“优先保证”,首先要在财政上优先保证。政府一定要把对人的投资加大比例,同时,投入要实现多元化,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都要积极投入。国际上对企业的人力投入是用继续教育经费来衡量的,要求企业每年用于员工教育的资金投入是员工工资总额的1.5%,我们很多企业没有做到。法国立法规定,如果发现企业没有将继续教育费用用于员工,这笔费用将被没收。美国规定,如果公民自己参加培训可免部分个人所得税。发达国家是从法律上对多元投入进行鼓励,对我们是有益的启示,我们国家多是凭觉悟、凭热情,约束力度不大。
哪些人才制度需要优先创新
记者: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哪些人才制度迫切需要优先创新?创新的方向是什么?
王通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是指与人才相关的制度要放在优先创新改革的地位。比如人才的吸引制度、人才的评价发现制度、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人才的激励回报制度,都需要有所创新。目前,职称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不能不看贡献,只看论文;不能不看才智,只看年头。还有,由谁来评价人才,也需要改革。比如,一个人跳舞跳得好,主管部门很难知道她的水平,但业内人士很清楚。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改为由政府行政部门与社会组织共同评价人才,是人才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
沈荣华:改革开放30年来,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人才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离市场对人才资源的基础性配置还有较大的距离。必须改革以行政手段配置人才资源的单一方式,加快人才资源配置由计划向市场的战略转型。
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我国人性化的人才资源创业体系,是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性化主要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大方面。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专业化、多元化、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创业孵化体系,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系,还要完善产权制度和人才信用体系。
在制定政策法规中注重张扬人性化内涵,在刚性制度中贯彻人本精神,提供自由成才的机遇和条件,破除各种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性弊端,体现组织人事工作对个人价值创造和人的发展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的人才优势转化为知识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黄欢 孙忠法
商丘市县(市、区)委书记畅谈人才建设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10年12月17日   来源: 商丘市
引育结合汇集英才
努力打造人才高地
加大人才投入赢得未来发展
商丘市委常委、永城市委书记吴孟铎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对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基层党委,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注重人才引育,坚持以用为本,打造人才高地,全面促进人才发展。
首先,要着力抓好人才的引进。人才引进是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行人才、技术项目合作开发,加大智力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要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工程和“三支一扶”计划,为农村基层引进人才提供政策支持。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服务组织,进一步促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一体化。
其次,要着力抓好人才的培育。培育人才是提高人才质量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实施人才教育培训计划,加快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进一步完善用人育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开发力度。针对各类人才特点,把办班培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学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人才培训市场准入和人才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从各行各业人才队伍中选聘教师,提高人才培训效益。
再次,要着力抓好人才的使用。引进培育人才的目的在于使用,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是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用人“藩篱”,做到任人唯贤、任人唯能,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只要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人才、市场公认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术公认的专业技术人才,就要大胆起用,委以重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政策。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有突出业绩的人才给予重奖,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加大人才投入赢得未来发展
夏邑县委书记、县长倪玉民
建设人才强国,既是“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谁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加大人才投入、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促进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在人才、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仍然很大。从长远发展来看,人力资本跟不上,发展的可持续性就弱。一个地方要率先发展,一定要加大人才投入。只有加大人才投入,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具有较强的环境选择性。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发展人才事业,重在加大人才投入。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加快形成人才优势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原则,通过政府投入、社会筹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金融信贷为支撑,企事业用人单位投入、社会投资、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实现人才开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和经常化。在保证政府对人才开发必要投入的同时,突出企业在人才投入上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机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落实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经费,为人才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对人才投入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支持人才开发事业,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为营造一流的人才环境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以人才促发展,以人才促崛起。可以探索建立四项制度,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力度。一是建立人才补贴制度。对符合引才重点的高层次人才或带项目、带技术领办科技型企业的人才,给予创新创业资金资助。二是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待遇确定机制。三是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激励机制。四是建立人才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引导社会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通过加大人才投入,整体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进一步开创人才事业发展新局面。
在使用中育才识才聚才
虞城县委书记张 新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以用为本是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大胆合理使用人才,不但能使各类人才体现价值、创造价值,而且可以更好地培育人才、识别人才、集聚聚才。
使用是重要的育才方式。人才培养的方式很多,其中使用是重要的培养方式。事实证明,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越多。人才使用要立足于现实需求和发展需要,根据需求培养人才,避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高职称,防止出现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不够用”,而同时一些人才“不适用”、“不被用”的现象。真正把“才”和“用”在市场中统一起来,在实践中统筹起来。
使用是最好的识才方法。用人必须识人,知人才能善任。考察了解一个人,靠感觉、凭印象、听议论都不可靠,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识人,要以“用”为标准,不能求全责备、过分要求,不能以一时一地的表现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用辩证的思维评价人,坚持在使用中持续考察,不但看工作质量、工作实绩,而且看发展潜力和人生追求。真正在使用中发现人才、考察人才、锻炼人才、选拔人才,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使用是有效的聚才方略。只有放手使用人才,才能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体现人才价值,才能使人才有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更有效地集聚人才。战国时,齐桓公不计管仲“不廉”,委以重任,终成霸业。三国时,曹操三下《求贤令》,“唯才是举”,广揽贤才,奠定了伟业。放手使用人才,要用当其时,使人才在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及时得到使用;要用其所长,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使人岗相适,用其所能;要养用结合,尽力为人才创造安心、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真正让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集聚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让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梁园区委书记马富国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而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模式和最佳途径。
站位全局,破解创新型人才缺失的瓶颈。中部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难、留住难,本土人才也比较缺乏。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培养急需人才,来逐步解决人才瓶颈问题。一是发展定位要准。要围绕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依托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面向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坚持产学研结合,在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人才。二是人才理念要新。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着力解决人才缺乏问题,在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突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三是人才政策要活。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推进高层次人才的柔性流动,从建立产学研关系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采取聘用、兼职、“假日博士”、“星期日工程师”等形式引进人才,支持专家、教授、学者带技术、项目、专利等向企业流动,向创新一线集聚。
合作共赢,凸显创新型人才的支撑作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培育精英、集聚精英之地,是创新和科研的源头,要积极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精英之才通过主题考察、项目牵引、基地共建等开展合作,一要出台优惠政策。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对企业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生和博士生实行受益财政要加大补助的力度。对进园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要给予土地使用、项目立项、信用担保、融资贴息等方面的支持。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产学研人才创新创业的学术环境、工作环境和舆论环境。二要积极搭建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实训基地和硕士、博士工作站,鼓励企业以项目为纽带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合作,共建研究机构。要加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投资兴建科技孵化园,对入园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加强投融资扶持,提高产学研成效,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三要多元化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的主体优势,从低层面的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到较高层面的联合科研、创建产学研联营实体,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面的合作。要紧紧围绕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开展重点合作,加强产学研对接,用科技创新拉长产业链条。
创新机制,力推创新型人才高地建设。一是战略合作机制。通过“组织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与高校唱戏”的方式,将高校科研人才引入园区,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着力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各类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二是统筹推进机制。在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要统筹园区建设和人才高地建设,要统筹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通过产学研合作,以才引才,以才育才,让院校专家学者以技术育才,以项目铸才,逐步实现上马一个项目造就一批人才,引进一个专家带动一个产业。并积极发挥高端人才的人脉优势,借用“外脑”引才,把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聚在一起创新、创业、创造。三是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为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安排合适岗位,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按照贡献大小给予合理的报酬,并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种后顾之忧,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建设一流人才队伍
睢阳区委书记杨继民
当前,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不断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一流人才队伍,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通过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人才、教授授课,组织本地优秀专家人才送科技下乡,深入乡村、社区宣传技术,提供服务。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类人才进行系统化教育培训,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培养、造就人才,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坚持以能力和业绩考核为重点,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考察一个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仅要看经济增长,还要看人才队伍建设和招才引智的成效,实现经济建设和人才建设的有机结合,建成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人才考评标准,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把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结合起来,坚持在实践和群众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充满生机和活力人才工作格局。
坚持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力度,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关键岗位和重大项目负责人公开招聘制度,加快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以聘代评的改革步伐。
坚持规范市场服务功能,完善畅通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主体作用,促进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努力形成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行业协会严格自律、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运行格局。同时,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引导各类人才向最需要的地方流动。采取公开选拔或选派等方式,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有知识、有管理能力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坚持人才发展优先战略,建立全方位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出台相关政策,优先解决引进人才的待遇、编制、手续等问题,让人才获得与贡献相匹配的荣誉、地位和实惠,以待遇激励人才;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保护人才的创业热情,鼓励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投资创业,以事业激励人才;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大力宣传报道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提高优秀人才的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激发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情感激励人才。
坚持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标准,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人才环境的建设中来,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人才环境和谐地有机地统一起来,为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创业平台,打破户籍、身份、单位、职称等不必要的限制,用灵活的用人制度吸引人才,用良好的人文环境留住人才,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开放、和谐的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
以产聚才靠才兴业
全力打造人才集聚洼地
柘城县委书记张家明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战略思路确立现代人才资源开发新理念,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在育才、识才、用才上全方位开发人才资源,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才能保障县域经济健康地、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又好又快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局面也能吸引人才的进驻和聚集,进而形成“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上述目的。
完善工作制度。要成立由当地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人才工作领导组,统筹协调全县人才工作,并将人才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做好人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人才工作的服务环境。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的人才政策和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对投资企业的一切注册、登记、核准、报批等手续实行“一站式”服务。每年定期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县直部门服务经济建设情况进行行风政风评议,开展“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评选活动,促进各部门做好人才服务工作。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经常深入园区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与企业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制度,向优秀人才比较多的企业派驻人才工作联络组,及时解决引进人才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继而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做强优势产业,通过项目聚才。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充分发挥县经济开发区、重大建设项目对人才的聚集、培养作用,坚持项目实施与人才引进同步进行。有了发展潜力大的高技术产业,优秀人才自然会慕名而来。
创新人才引进的服务机制。对引进的优秀企业家和重大项目登记造册,跟踪企业的发展、经营,及时了解用人情况,努力满足其在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以促进和带动产业的发展。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周末工程师等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对各类人才敞开大门,实行引进人才“绿卡”制度,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实行优惠。同时摆脱地域、身份、户籍、人事编制等限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公办及民企之间的人才合理流动,积极盘活用好现有人才。
加大奖励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奖励,对参与研发工作的企业和人才进行奖励,对争创名牌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对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促使企业快速发展,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也要进行奖励。
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
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宁陵县委书记贾宏宇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关键要在营造人才脱颖而出氛围、提高人才素养、提升实用技术层次、增加人才总量等方面狠下功夫。
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大政策扶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农业企业。可以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由政府对优秀农村人才进行补助,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荣誉感、责任感,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挥好政府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主渠道作用。政府农技推广服务部门,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也是农业技术人才创业和发展的技术支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县乡涉农站所,有计划地调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增强涉农站所的吸引力和带动力。
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形式。要充分发挥农业、畜牧、劳动等部门的“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确保有效地完成全年培训计划。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形式,拉近农村实用人才与最新农村实用技术的距离,达到无缝对接,第一时间学习使用推广。要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结成“利益共同体”,凸显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
进一步发挥现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动作用。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要进一步引导其做大做强产业,鼓励其成立技术服务公司、农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向农村传授和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和先进经验,达到挖掘一批能人,带富一批百姓,搞活一方经济的目的。
深入挖掘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后备力量。如何保持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档,能持续发展,关键要抓好后备人才,有两种力量是培养的重点。一要大力培养具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农村有志返乡青年。通过输送技术学院或高等院校培训、到发达农区实地参观、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土专家现场指导等方式,培养一批实用技术人才后备力量。二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立志成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至少掌握一门以上致富技能,促其安心在农村创业,成为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先行者和引路人。
人才工作要导入中心服务发展
睢县县委书记、县长胡向阳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因此,人才工作要站位全局,树立中心理念,要把导入中心、服务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发人才资源促进科学发展。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必须树立全面科学的人才观,把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有机统一起来,把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同步制定人才战略,在出台经济发展规划时配套相应的人才规划,切实把人才结构调整作为各项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规划,同步发展。同时,要以人才培育促科学发展,重点培养一批政治觉悟高、能力强的党政人才队伍,具有战略眼光、市场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创业精神强、能够带头致富并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使人才结构的优化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
推进人才集聚促进项目引进。要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好项目对人才的吸附效应,把项目和企业作为引才的载体。重大项目投资立项时要论证人才支持,引进知名企业时要及时分析人才需要,通过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真正使新项目成为经济上的增长点、优秀人才的集聚点。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在引进项目的同时重点引进商贸、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精英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集聚一批具有战略思维、创新能力,具有科学判断形势,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企业家人才,精通市场经济的专业管理人才,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项目的人才需求。
完善人才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强化创新人才机制,进一步促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首先要建立开放的人才流动机制。各级政府要转变思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新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政府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把人才培训培养经费支出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和企事业发展预算,并逐年增加幅度。最后要探索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要改善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切实完善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重奖,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全社会的理念,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才、人人竞相成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
民权县委书记江文玉
人才是最为宝贵、最可持续和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引入和集聚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人才,也就引入了新的技术、新的成果、新的思路。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用招商引资的态度和力度来做好招才引智工作。
明确招才引智目标。目标决定速度,压力就是动力。一些地区招商引资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来引领,有明细的责任来推动,有具体的措施来保障。招才引智工作也是如此,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就要用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气魄,结合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等实际情况,提出切合发展需要的大目标、硬指标,并在具体工作中编制好规划,明晰好任务、分解好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招才引智工作中产生压力、激发动力,形成合力,才能把招才引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创新招才引智政策。吸引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关键是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一定要创新人才的引进、选任、配置,以及关爱扶持、激励保障等机制,搭建、提供好高水平的工作平台、事业平台,以及相应的服务机制、管理体制等,使他们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从而创建“政策好、待遇优、服务佳”的招才引智环境和引才聚才的政策品牌。
还有,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招才引智工作要想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拓宽渠道,拿出招商引资的办法来招才引智。一是借助项目招才引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探索"项目+人才"带动模式,面向人才组织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推介活动,升化项目对人才的吸引,促进人才与项目的对接,以项目招引人才,以产业集聚人才;二是实行柔性招才引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组织产学研合作活动,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合作,在共建共享中引进使用人才;三是依靠同乡招才引智。通过举办同乡会,有针对性地组织籍外同乡荐才引才;四是通过网络招才引智。整合区域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网络让外地人才了解本地人才政策、动态和需求,并向外招聘人才和寻求技术服务。
从唐太宗论成功谈人才的选拔和利用
2010年03月17日 08:04来源:大河网沈剑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贞观二十一年五月,太宗与诸大臣在一起讨论建立盛唐的原因,太宗自己总结罗列了五点,原文如下:“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若仔细研读,我们不难发现唐太宗所言五点,皆是用人之道,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也曾说过:“领导干部归结起来只有两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由此可见人才的选拔和利用在治理国家,兴盛事业的过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虽然现在我们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弊端、出现了一些失误,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也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套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在落实好我们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基础上,反观之我们建立起来的这套选人用人机制是否成熟?笔者认为还有待商榷。古语有“简书愈繁,官方愈伪”之说,也就是说制度越健全,管理越虚假,过于死板,缺乏人情,不免出现教条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埋没和挫伤了一部分人才。真正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应该是“制度与人情相结合”的产物,就是在制度面前讲实际,在人情面前讲原则,既不要死用制度,也不要不讲原则,让选人用人机制在“法、理、情”之间充分和谐统一、科学运转,这样我们才能更多更好的吸纳人才。上面唐太宗所列的五点用人之道,与我们当前学习的先进组工干部王彦生所提选人用人的“四不四无”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各级组织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好人才的选拔和利用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就是要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对优秀人才做到不嫉妒。有句俗话说得好:“不遭人嫉是庸才”,进一步说明优秀人才在社会中所处的尴尬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优秀人才在同样的工作中与其他人相比较,有如鹤立鸡群,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引得同僚相嫉,上官惊心,或打压、或排斥,或冷落、或孤立种种,使人才寒心灰意,这就要求我们各级组织部门和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对优秀人才不嫉贤妒能,像唐太宗一样,做到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党和国家建功立业。
“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就是要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才能的同时,有效控制其存在的不良缺点。“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对于人才的缺点,我们既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小缺点而埋没一个人才,也不能因为才能出众而忽略了他的缺点,我们要结合因岗定人的实际,在充分发挥人才最大作用的同时,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有效的引导改正和消除,做到用人所长,控其所短。这样既能令人才为国出力,也可完善自身,促进人才更好成长。
“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就是要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不要有“通才”和“朽木”的观念,要量才而用。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才力大小,有效利用,善宏观者为谋,善细微者为吏,见微知著者为环节,使人才在擅长的领域内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对于人才不要有“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想法,要按照我们伟大的毛主席说过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即将出现问题的人才,要及时提醒引导,消除苗头性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人才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人才的利用价值和为党和国家所做的贡献。
“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就是要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对于那些敢于挑毛病、善于找纰漏的人才多容忍、多体谅、多理解、多关怀。古语:“众人之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切实说明忠言逆耳的好处,有批评就说明我们还有不足,有批评就说明我们言路未闭,有批评就说明我们有待提高,由此也可得知批评者对所批工作更加专注,更加关心,所以我们在人才的选拔和利用上,对那些敢于批评、敢于提意见的人才要多加关注,创造一个良好的广开言路的氛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就是要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一视同仁,公正平等。不要有种族观念、宗族观念,同乡观念,派系观念,做到客观公允,坚决杜绝暗箱操作,给人才创造一个公平竞技的舞台,在这样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技下,既能优中选优,又可杜绝非议,更能吸聚人才。同时在人才的举荐上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制度原则约束的基础是做到内不避亲,外不避仇。
最后再说点题外之话,“人才即是宝”,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人才,这就需要我们通盘考虑,当年孟尝君手下的鸡鸣狗盗之徒,从当时角度来看,亦是人才。如此来说,我们要什么样的才能,有这样才能的人就是人才。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在选拔和利用人才的问题上存在诸如唯高学历论,无人才论等,笔者认为都是片面的,高学历不见得等于高能力,高知识不见得等于高学识,高学历论在选拔和利用人才的问题上当止,同样无人才不见得就是没人才,是你识不识人才问题,“百步之内必有芳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提出无人才论的领导也应该从自身反思一下。
章光普谈人才:努力形成选才、育才、用才、聚才的良好环境
来源:漯河教育电视台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中)到学校调研
(记者:克勤 范斌 胡冰)人才强市,教育先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人才问题始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日前,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光普接受漯河日报、漯河人民广播电台、漯河电视台、漯河教育电视台专访时说:“为贯彻落实好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教育系统将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选才、育才、用才、聚才的良好环境,为全市教育乃至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创办一流的教育,关键是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我市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切实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人才激励是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市教育局牢牢抓住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以教育促成长,以培训促提高,着眼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建立职前职后贯通、校本培训与集中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树立全方位的人才服务理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加大典型引路力度,用典型的先进事迹、高尚精神感染人、鼓舞人,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提高教育质量更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市教育局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努力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历来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章光普说,“教育系统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新时期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持续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倾力打造优秀人才向往、骨干名师辈出、聪明才智涌流的教育人才高地。”